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重生之巔峰時刻

小說博覽 第十八章 談判(二) 文 / 少帥寇仲

    對於scott的堅持,王躍動和寧致遠也沒有辦法,只好繼續進行下一條……|com|第二條規定,合資工廠投產後,合資公司仍然需要每月從108所電子廠採購不少於5000台的中文傳呼機,這條協議的有效期為兩年,從合資工廠投產之日其計算,有效期內,星辰科技可以單方面要求終止此條款,但是摩托羅拉無此權利。為此,摩托羅拉還需要每月向108所電子廠提供5000套原材料並多供貨5%用於維修,關於採購價格和原材料供貨價格條款中也做了規定。

    這一條是張宸提出來的,不能合資之後就把人家108所一腳踢開,以後合作的機會還有很多呢。條款中所有的數字也都是經過精確計算的,108所那個小電子廠正常的月產能也就在5000台左右,目前是加班加點三班倒才能做到將近10000台,所規定的採購價格雖然不能和現在約100%的利潤相比,但是也非常可觀了。

    根據摩托羅拉的估計,未來兩年,中國市場上的中文傳呼機的需求可能在每年80萬台左右——受制於比較高昂的價格,它的銷售量還不能和每年數百萬台的數字機相比——所以每月5000台,一年6萬台,這個數字似乎並不是太多。只是談判就是討價還價,美國老頭又怎麼可能輕易的就同意星辰提出的數字?經過一番拉鋸戰,這個數字被定在了3000台,採購價格和供貨價格基本沒變,因為它們是與合資公司同期的出貨價格和原材料進貨價格相關聯的,而且也為合資公司留下了足夠的利潤,只是將108所電子廠當成了一個小規模的代工工廠。

    談判越往後就越發的艱難,在專利歸屬權的問題上,雙方的分歧基本上無法彌合。星辰提出同摩托羅拉一樣,也出資1億元組建合資公司,而相關專利權仍然屬於星辰科技,星辰科技可以將其使用權免費授予合資公司。但是scott堅持,雙方合作的基礎就是漢顯技術的相關專利,如果這些專利不注入合資公司,那麼大家也就沒有合作的必要了。

    談不下去的東西就只能暫時擱置,雙方又開始進行下一項內容。星辰提出合資公司所生產的中文傳呼機所需的中文模組必須在108所的4寸晶圓產線上生產,除非摩托羅拉願意提供一條6英吋的晶圓產線(二手)並轉讓1.0微米的製程技術,當然,在新建的晶圓廠中,摩托羅拉可以擁有一定的股份。

    這個議題其實是與上一個專利歸屬權的問題密切相關的,星辰堅持要將中文模組的生產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甚至不惜因此而介入高風險的晶圓產業,實在是讓scott非常的吃驚。其實又何止是scott,當張宸提出這個意見的時候,王躍動同樣也是長大了嘴巴,電話另一頭的寧致遠也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晶圓產業是整個電子工業的基礎所在,從65年開始,中國就開始發展自己的晶圓生產線,由於國外的技術封鎖,一切都只能靠自力更生,只可惜由於種種原因,努力了20多年,卻一直未取得重大的突破,反而與國際上的先進水平越拉越大。星辰的中文傳呼機——不論是精英系列,還是優雅系列(優雅系列僅是長寬小於精英系列,厚度都是一樣的)——都比moto的數字機要厚至少5個mm,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由108所那條老舊的晶圓產線採用非常落後的製程技術所生產出來的那個又大又厚的中文芯片。

    張宸知道,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變,星辰的未來是堪憂的,落後的技術根本無法有效的保護星辰的專利授權,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國外企業很有可能在兩三年內就繞過星辰的技術專利,生產出新一代的中文芯片,到那個時候,星辰的產品在市場上將再無優勢可言。

    張宸直接找到了丁文凱,向他咨詢有關晶圓產業的一些問題,這讓丁文凱非常的吃驚,這是張宸第一次在丁文凱面前表現他過於超常的一面。不過當張宸說出了自己的憂慮之後,丁文凱陷入了沉思,由星辰自己建立一條晶圓產線,是他根本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在他看來,這種高風險、高投入的產業必須由國家牽頭完成,星辰還是太過於弱小了,再說星辰是一個私營企業,應該很難拿到國家的批文。

    丁文凱說道:「小宸,你今天來找我談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很吃驚,但是我同時也很高興,你是一個有憂患意識的孩子,你看到了我們的不足,並且試圖去做改變,這非常好。不過我還是要告訴你,建立一個晶圓廠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首先,它需要有巨額的投入,據我所知,最保守的資金需求也要有4~5億美元,也就是將近20億元人民幣左右,這對星辰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再說,晶圓產業牽涉到國家安全,星辰又作為私營企業,將很難拿到國家的批文。而且管理晶圓廠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星辰還沒有這方面的能力。」丁文凱又向張宸介紹了89年底,國家就開始醞釀的一個有關「中國芯」的908工程,該工程計劃投資20億元,建立一條6英吋,採用0.8~1.2微米製程,月產量1.2萬片的晶圓生產線。丁文凱認為,星辰沒有必要考慮自己的晶圓工廠,只要再等幾年,情況自然就會好起來。

    對於這個908工程張宸是知道的,這個工程怎麼說呢,願望是好的,可是結果卻太不盡如人意了,在高度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從審批到建成投產竟然花了整整7年,黃花菜都涼了。「丁伯伯,求人不如求己,當初星辰成立的時候,您沒有選擇加入星辰,就是因為那時的星辰還沒有您的用武之地,不過,如果星辰建立了自己的晶圓廠,您還會覺得這裡沒有您施展才華的空間嗎?」

    丁文凱愣住了,好久才說道:「可是,只靠我一個人,是不行的。」

    張宸說道:「我有一個想法,請丁伯伯幫我評判一下。我想把108所的那條舊的晶圓產線收購,或者說,108所可以用那條舊的晶圓產線作價入股,與星辰合資成立新的晶圓廠,這樣,108所原有的技術人員都可以加入到新的晶圓廠中去,而108所也可以迅速的提升自身的晶圓製造水平。」

    丁文凱考慮了很久,沒有說話,張宸追問道:「丁伯伯,不論是資金還是政策,都是我們可以去努力爭取的,我們星辰的發展需要這座晶圓廠,所以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願意付出100%的努力。」

    面對張宸那堅定的目光,丁文凱終於被打動了,奇跡本就是由人來創造的,在事情還沒有開始做之前,沒有人可以說:不可以。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