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299 固根、強我、弱敵 文 / 傅戍己

    隨著并州軍順利吞併徐榮兵力,劉皋在雛陽的軍力也猛地增長至六七萬人。縱然單憑人數上來看,劉最如今也已經能夠與孫堅持平!

    如今,孫堅已經不能再依借兵力優勢,主導維陽時局。

    徐榮投降并州軍後,天下格局立時因為并州軍的增強,變幻成新模樣。畢竟,十萬精銳雖然和七萬精銳相錯不遠,但是卻能引起質變。

    徐榮,何人也?全殲曹操五千人,破滅王匡精銳,梁縣大敗孫,堅。赫赫武功,震懾山東群雄!山東聯軍,明討董卓,至於與他們兵陣交兵的卻是徐榮。

    并州軍吞併徐榮,不僅僅意味著并州軍總兵力達到十萬人,可與充州系、袁術、袁紹並肩而立,更代表著劉皋擊敗董卓幾率大增!連徐榮都投降并州,董卓還有哪些軍將可依?

    一旦并州軍擊敗董卓,劉暴立刻魚躍龍門,破繭化蝶!

    一句話,徐榮的投降,意味著劉呆即將強勢崛起。

    伴隨著徐榮的投降,漢帝國十三州一司隸。開始主動調整對并州軍的戰略佈局!

    河南尹,谷城。

    劉呆說降徐榮的消息傳來後,孫堅愕然瞪大雙眼,久久不敢相信。

    孫堅立身於谷城東城門,遙望維陽城,口中喃喃自語說道:「劉呆難道是縱橫家傳人?」

    「馳馬黑山。頑賊納;兵入涅水,叛羌歸義;巡視并州,白波伏降。古語有言「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師」舊時以為不過是儒生酸言,我今日才知,天下真有此類人也!」

    「我苦攻半年,折損董卓兵尚不足三萬人,劉呆竟然憑借三寸之舌。一舉消減董賊三萬精銳。化敵為己。真乃神人也!」

    俗話曰:

    強秦坑趙有白起,

    興魏相楚為吳起,

    人屠兵聖名無雙。

    若論闢地功,

    再起並二起,

    不若一張儀!

    孫堅的內心,正似這般。

    河內郡,朝歌。

    袁紹一臉憂慮,與逢紀商議道:「劉皋招降徐榮,再合計并州原有兵力,劉皋手中精銳,怕是足足有十萬之多。單憑并州一地,劉最肯定不能奉養這麼多兵卒。劉皋若欲自強,必向外開拓疆野。若是所猜不錯,劉皋未來數月內,必定要拓展勢力範圍,解決并州糧草不能自給

    題。

    「臨近并州者,河內郡、翼州是也!若是劉呆下一步戰略目標,是攻略河內郡或者翼州,這該如何是好!」

    劉梟出兵上黨,奪取睢陽諸城。并州兵一時聲名煊赫。但是,諸如孫堅、袁紹卻並不顧忌并州。畢竟并州荒蕪。人力乏缺,因為此類地理限制,并州軍縱然能強橫一時,終將因為糧草器械問題而自潰。

    但是,今日劉暴吞併徐榮三萬精銳,他的心還會局限於并州一地麼?袁紹不能不擔憂。

    逢紀心思運轉靈透,袁紹一開口。他便猜到袁紹真正憂心所在。

    不過,逢紀取出維陽週遭地圖。仔細觀察半晌,卻是毫無頭緒。

    劉呆屯兵雅陽六七萬精銳,擁有河內一郡的袁紹,如何抵擋劉果大兵?

    逢紀左手托右臂,右手支著下巴,在大堂內度來度去,時不時又在地圖上比比戈小

    一刻鐘時間,逢紀忽然眼睛一亮,擊掌道:「有了!」

    逢紀回頭向袁紹笑道:「將軍。我有三策足以應對劉呆!」

    袁紹一臉好奇,道:「哪三策?元圖快快教我!」

    逢紀整理一番言語,道:「無他,固根、強我、弱敵,此三策爾!」

    「何謂固根?但凡舉大事,無不先建根基,而後興兵布武。譬如十人合抱大樹,若無根系,數日必死!河內地峽,又是兵戰要衝之地,上有孟津,下有豪陽,地處於百戰之的。而無奇險可守,不能作為基業所在。」

    「河內郡之南,為將軍家弟袁術所在。袁術據南陽而統孫堅,勢力委實不弱於劉皋,以將軍眼前之勢,絕難一口吞併袁術,鐵樹開花!」

    「河內郡之東,充州為劉岱盤踞所在。充州各太守與劉岱互相糾纏。合勢一體,拒絕外力,靜坐釣魚台。將軍一非充州人,二非充州官吏,絕難借屍還魂。且劉岱雖與將軍聯盟,其實心意難測,絕不會容忍將軍內侵堯州。充州有大軍十數萬,戰力不弱於袁術,不可輕視之。」

    「河內郡之西,更是劉皋、董卓厚戰地帶,避之唯恐不及,絕不會參與其中。東、南、西皆不可去。那唯有北方翼州可圖。韓馥,文士庸才也,無王霸之眼界。且將軍與韓馥合軍久日,頗得人心,若是安排妥當,將軍掌權翼州,計日可待!」

    「翼州,燕趙舊地,民風彪悍。多出豪傑猛士、軍陣之才,而且又錢財滿庫,糧草溢倉,不愁軍資。韓馥據翼州,庸庸無為,非是翼州不善,而是韓馥無能。若是將軍掌權翼州,必能大展鴻圖,招募百夕十卒,橫掃青、百萬兵勢,或是仰取天子誨雅北右劉虞為東帝,將軍可自決一心。齊桓晉文之偉業,即在眼前,將軍何不為!」

    「一旦入據翼州,劉呆尚有何懼?當此時,孫堅、劉呆之大軍。正與董卓靡戰,將軍正可趁機入據翼州!」

    「翼州,將軍之未來根基所在。不可遲緩一日。將軍當前主要戰略。應放在如何取代韓馥,入據翼州。而非其他。得翼州,則將軍根基立,故謂之固本。」

    袁紹一邊眼觀案犢上地圖,一邊凝神聽著逢紀為他分析時局。

    聽到逢紀建議他捨去其他想法,全力謀取翼州,袁紹有些猶豫:「若是劉皋大兵突入河內,那又該如何?」

    逢紀搖頭道:「劉呆決計不會如此。劉最兵出上黨,旗號為安護園陵,號召天下豪傑、劉氏諸侯王破擊董卓。將軍為并州兵供糧無數,劉最豈敢復攻將軍?今日,劉呆若是兵入河內,卻是捨大棄激怒天下萬民。以劉最性格,他決計不會如此愚蠢行事。」

    「當然,河內郡西處各縣,涉及并州至維陽的補給。劉最兵在睢陽一日,這數縣就不會歸還將軍。這點上,將軍還請無慮。」

    袁紹擺擺手,道:「西處各縣。本就是屬於戰區,鄉民四走,得之無益。元圖,請言「強我。之策。」

    逢紀道:「何謂強我?但凡成大事之人,必不可事事親為,而須學會借力打力,化敵為友。齊桓公設盟。九合諸侯。凡出戰。必合盟軍。時事紛亂,處處有可伐之人,然兵戰重事,軍費開銷巨大,雖大國亦不能常為之。」

    「齊桓公設盟,便是分擔壓力與盟友。出外征伐,本需五萬人,然有盟友相助,只須一萬人便可。亂世春秋,凡是強國,無不結盟以擴大自己勢力。至於大一統之後,天下之大,唯有大漢一國,非是不結盟。而是無須結盟,四方胡患,當地郡縣便足以掃平之

    「弱國結盟以求安,強國結盟以求霸,至強之國無須結盟事。譬如漢初,匈叔強大,孝武皇帝為擊潰匈奴。遂開西南夷、出使西域,尋求盟友,以期合擊匈奴。然自匈奴敗亡後,大漢四疆無一合之敵,這結盟之事,自然就不再出現。」

    「不過大漢雖不結盟,卻用胡兵。鮮卑、烏桓、匈奴,歸當地統轄。又無須朝廷軍費供養。凡有戰事。漢將出關,鮮卑、烏桓、匈奴為件從,之所以如此。亦是為消減國家軍事負擔。」

    「伐北胡,徵調鮮卑、烏桓、匈奴;伐西戎,徵調西羌義從;伐南蠻。徵調山越、林蠻,皆是如此。平時不必供養,戰事來時徵調之,漢民死傷減少、軍費支出降低,而諸叛胡,皆可一一誅滅之,此大漢數百年之長策。

    今大漢雖疲弱,內庫空虛,如此策略不復能用,然將軍亦可窺視其中一二。」

    「將軍入翼州,當立即謀求擴展勢力,不求兼併,先求設盟。非是山東聯兵之虛盟,而是齊桓晉文之諸侯盟。」

    「傳聞,青州刺史焦和因黃巾蟻賊騷動州郡,氣火攻心,數月前一病不起,或將亡逝。州牧可趁機舉薦可信之人。接替焦和為青州刺史。以此拉攏青州入我棋盤。」

    袁紹眼光徒然一亮,呵呵笑道:「元圖所思,卻是與我不謀而合。昔日充州設盟,廣陵藏洪推舉我為山東聯兵盟主,可謂與我有恩。藏洪此人,有謀略,知大體,我本來以他出行幽州,說服大司馬劉虞稱帝」不過眼下看來,劉虞多半不會同意稱帝。倒不如趁機舉辟藏洪為青州刺史。元圖,以為如何?」

    「藏洪?」逢紀回憶良尖,這才點頭道:「甚好!藏洪有才略,精於政事,而不善人事。等他任職三年後,將軍再調他為他郡太守,青州將會自動落於將軍之手。這是一步好棋!」

    評價完藏洪,逢紀繼續為袁紹分析局勢:「充州劉岱、張邈等人,看似連接為一體,其實漏洞甚多。內部更是矛盾叢生。將軍若想串聯充州,可以採取滲透之法,蠶食充州

    「曹操,雖是豫州沛國人,然在充州,卻多有聲名。將軍入據翼州後,可尋找機會,派遣曹操將兵入充州,以點破面,打開局勢。一旦充州郡國有曹操牽制,充州奉將軍為。便可指日可待

    袁紹點頭讚許道:「曹操此人亦可。我少年之際,就與曹操相識。其人雖出於閹豎之後,但卻是難得一心耿直。話說,昔日張讓悖逆朝政時,我曾戲言,令曹操單身伏殺張讓,不料當時曹操竟真敢自比荊柯。決然赴死張讓宅邸。真乃英雄也!也是那時起,我才重視他」。

    「曹操為我效力多時,我最瞭解他不過。雖然他慘敗於徐榮之手。但那是徐榮兵強,而不是曹操率兵無能。有他出行充州,我亦能放心。」

    說完充州,逢紀又回頭說南陽:「袁術坐擁南陽,統卑孫堅,看似強盛無比,但其實亦不是無懈可擊。南陽為大郡,一郡之財富堪比幽州一州所產,也是因此,袁術根基相當穩固,不愁外敵來攻閱讀最新童節就洗澗書曬細凹口甩姍齊傘是袁術卻有個致命缺陷。他的部下孫典大討強盛!」心※

    「奴強則欺主,孫堅強則袁術弱!」

    「若欲兼併袁術,將軍只須離間袁術、孫堅,兩人即可。孫堅、袁術交惡。南陽自潰,不復為憂。」

    「會稽周喁、周昂兩兄弟。與孫堅同出江左。將軍可因勢誘導,憑借兩人,引起孫,堅、袁術內戰,而後,將軍再以袁氏聲望。親自出面和解孫堅、袁術。如此以來,荊州、豫州亦到手矣!」

    「坐擁翼州、青州、豫州、充州、荊州五州,將軍之勢,天下誰人能擋!」

    袁紹臉上露出笑容,不斷點頭道:「果然是強我之策,那弱敵之策。又是如何?」

    逢紀道:「將軍之敵者,誰也?韓馥、劉呆、董卓!」

    「類如袁術,雖與將軍有隙,但畢竟走出於同族,一旦兄弟同心,必能合勢一體,故不可視為敵人。劉岱、公孫瓚,皆為將軍盟友,亦不可視作敵人

    「將軍之敵,其一為弗馥,這不必再言。不過,自從前月定計以來;韓馥一日日的邁進將軍佈局之中。如今將軍只須堅持舊有計劃,外接公孫瓚壓迫韓馥,內連鞠義這等翼州叛將,翼州最遲數月之內,必定為將軍所有。」

    「將軍第二敵,為劉呆。劉呆,此子宛若妖孽。竟然能說降徐榮。萬萬不可小視。而且,此子外似與將軍串聯,實則離心,比劉岱更不可信!而且并州如欲強大,是必攻掠翼州,再演晉國掠翼州之勢。并州、翼州勢必不可兩存!將軍第三敵,為董卓,自是不用待言。」

    「將軍若欲強大,必使劉呆、董卓陷入厘戰,萬萬不可令一方慘敗。不然,董卓勝,則將軍即時臨敵;劉皋勝,關中盡為并州所有。自今日後,將軍當密切關注劉皋、董卓之間戰事。

    若是董卓勝,立刻兵相助劉呆;若是劉皋勝,將軍則暗助董卓。總之,將軍在穩固翼、青、豫、荊、充五州之前,務必使劉呆與董卓屢戰河西,無暇東顧

    袁紹仔細瞧著左馮朗、河東郡的形圖,面帶疑惑:「若是能使劉呆與董卓陷入屢戰,自是最佳。不過若是劉呆勝。我軍該如何扯劉呆後腿?總不能直接引軍攻略并州?一旦攻略并州,怕是天下人將視我與董卓結盟。」

    逢紀呵呵一笑,道:「將軍不必憂慮,自古以來便是:助人成事難。壞他人事易。若想扯劉呆後腿。方法多多,根本不必擔憂被外人覺將軍真實意。」

    「譬如,若是劉最於河東大勝張濟等將帥,反攻關中,那麼將軍可選派將軍,率軍入穎川郡,而後再表他人代孫堅為豫州刺史。如此以來。孫堅後路被斷,糧草供給都不能保證,他如何再戰?并州自己糧草尚且匿乏,如何能夠再支撐起孫堅七八萬兵卒消耗?」

    「孫堅根基被抄,必不敢繼續攻略董卓。孫堅若是退兵,那麼董卓所需面對的敵人立時從近二十萬,變成十萬人!董卓坐擁關中,佔據地利,總不至於不能擊退劉果十萬兵卒」。

    袁紹一怔,繼再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元圖之計甚是可行。而且那徐榮網降,人心不穩,準確來說。并州軍總軍力不過六七萬人。六七萬人,又是兵分兩路,單憑并州軍,絕難破擊關中。」

    「哈哈哈,有元圖在,劉呆不復為憂!」

    弘農郡,新安縣,董卓書房。

    書房內一片混亂。

    書房內,唯一的辦公案犢,亦被一劍劈成兩截,無數文書、竹簡散落滿地。

    毛筆、硯台的筆墨,在數封文書上畫了一副又一副單調的水墨圖。

    書房內,董卓狀如癲瘋的,舞者手中長劍,砍斷一切不順眼的事物。

    他,雙目通紅。鬍鬚亂抖。

    不消說,這一切,都是因為徐榮投降的消息。

    三萬人,十數日再,突然投降并州。這對董卓來說。可謂是一個相當沉重的打擊。要知道,縱然是大谷關慘敗,董卓傷亡也遠遠不到三萬人吶!

    董卓雖然勇武彪悍,但畢竟已經五十餘歲,身體日趨老邁,力量更是日日下滑。瘋狂洩一陣後,董卓便氣喘吁吁的。掛著長劍,依靠在牆壁,抬起下巴,雙目無神的望向房頂。

    「咚咚!咚咚」傳來敲門聲。

    沉浸在悲哀之中的董卓,卻是根本沒有聽到這敲門聲,更無從回應。

    大約敲了十數下,外面的人沒有聽到董卓回復,便索性直接推門走進來。走進來的人,正是董卓女婿,李儒。

    李儒推開門時,董卓這才從悲哀中驚醒。瞧見李儒進來,董卓連忙直起身子,換上一副才強面容,笑道:「何事?」

    李儒默默的遞出手中文書。

    董卓眉頭微皺,心中泛起一種不妙的感覺。

    打開書信,網看一眼,董卓就瞪大雙眼,再次控制不住感情:「河東郡」嗯?張濟大敗,!幾時的消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