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298 招降徐榮 文 / 傅戍己

    收到孫堅準確答覆後,劉呆遂令斥候快傳達給負責招降徐榮的裴潛。責令裴潛即時啟動所有佈置。爭取三日內招降徐榮;若是三日內不能招降,則裴潛立即逃歸鞏縣!

    不錯!

    負責招降的徐榮的正是裴潛。這個真實歷史上參行曹操軍事,精通文事、農事、武事的全才官吏。

    如今,劉最手中人才乏缺,是以不得不令帳下無數少年、青年擔當重任!

    旋門關。裴潛侃侃而談,一步步的瓦解徐榮心意:「董卓悖逆京師。盜掘園陵,視朝臣為家奴,廢立天子宛若尋常事。徐將軍何必助紂為虐,為虎作休?」

    裴潛對面的徐榮,面無表情。淡定回復裴潛道:「裴文行裴潛請勿多言。你說相國悖逆,但是你可知椎陽豪強儘是可殺之人?國難當頭,這些豪強卻為一己私利。罔顧國恩。我大軍數萬兵卒,衣不敷體,食不果腹,然而這些囤積無數糧草的椎京豪強,寧願肉臭麥霉,卻不肯捐我一絲一毫。」

    「我等將士,單衣縮食,於邊疆苦戰板逆時,這些維京豪強卻是沉迷於絲竹管弦、歌舞美酒,無視我等存在。我等將士,在前線捨棄性命,浴血奮戰。這些睢京豪強卻為積累財富,故意囤積糧食,令我們數十萬士卒日日乏饑,器械短缺!這些豪強,為私利忘國情,若是不殺。天可謂不公!」

    「朝廷諸臣軟弱無能,面對四方叛亂。竟然束手待命。韓遂叛亂西陲時,維陽朝廷竟然議論是否該棄守涼州!如此朝臣,要他何為?天下戰亂紛紛,然而這雛陽群臣卻只顧結黨營私,爭鬥奪權。無一人肯憐憫這萬千百姓生死!」

    「正如相國所言,今日之勢。理當武夫治國,鐵腕統治天下十三州一司隸,嚴法苛政,整肅俗風。唯有誅殺那些自私自利。只顧門閥代傳的豪強;靖掃意欲割據封王的亂臣賊子,才能還我大漢日月正朔!」

    「你適才所言一切。不過是山東賊子對相國的污蔑。山東賊子起兵。真為國為民也?不,他們只是一群逆賊而已

    「似堯州刺史劉岱,獨霸充州。眼眺青州,乃是欲趁國家紛亂,割據一方,再建齊魯之諸侯國

    「似幽州牧劉虞,獨坐北陲,外結群胡,內連袁紹諸逆賊。前月更是諷傳,袁紹、韓馥欲立劉虞為東帝。視長安天子為無物,反立劉虞為東帝,天下還有甚於如此悖逆之事乎?。

    「相國之過錯,諸君放大百倍,相國之善功,諸君避而不談;山東逆賊之善功,諸君放大百倍,山東逆賊之過錯,諸君避而不談。不持公平之心,安可議論國家大事!」

    「車騎將軍昔日征伐西羌,豈不知具體內幕?相國苦心。車騎將軍難道就一點不知?」

    「相國行事雖然或有不妥,但卻是國家唯一可以依仗的柱石。若是相國身死,則大漢再無安護朝綱之人。大漢亦將立時敗亡,你信也不信?為國家計,不敢背棄相國。」

    「正如相國所說,今日車騎將軍合兵逆賊,突入維京,肯定是心懷大不道之事,不是欲封劉虞為東帝,便是有軍閥自立之心!裴文行。我且問你,當劉岱袁紹爭奪齊桓公之際,劉暴有無效仿晉文公之心?」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徐榮這一生,永不背棄大漢,凡圖謀分裂國家,自建諸侯國者,皆是我徐榮仇敵!」

    徐榮絮叨時,語調逐漸激動。雙手緊握拳頭。

    聽著徐榮的拒絕話語,裴潛微微皺起眉頭。窺一斑而知全豹,從徐榮言論中,裴潛已經覺,董卓對自己親信部曲的政治態度,影響巨大!若是單論董卓惡舉,怕是難以說服徐榮。

    在徐榮長篇絮叨時,裴潛大腦迅盤算,尋出一條新道路:「徐將軍適才所說諸事,州牧態度卻與關東聯軍不同。這點,從韓當、程普寄給你的書信中,你或許已經察覺到。不過,我卻要多問一句,徐將軍真忠誠於大漢哉?」

    「大漢者,何也?劉氏天子,天下萬民!」

    「少帝初立,旋即被董卓廢除、毒害!以致新立幼帝,至今惴惴不安。不敢稍逆董卓心意一點,唯恐再赴少帝后塵,被一杯毒酒了卻性命!從此點看。董卓眼中,可有天子也?。

    「董卓秉政,征辟無數大儒、名士,當時意氣風,似欲振興國家。然今日如何?無數大儒、名士昔日應辟董卓,不遠千里趕來碎京,今日卻與他董卓悖2,彼此視作仇敵?其中緣由,徐將軍莫非就不曾考慮過一次?無他,無數大儒、名士。如今已經對董卓失望。是以韓馥、劉岱這些由董卓舉薦之人,才會舉旗反叛他!」

    「董卓秉政,大漢十三州一司隸,幾乎人人怨憤。從雛陽至交州,萬里州郡,討董之聲不絕於耳,他們難道儘是些罔顧國家興亡的賊子?所謂民心,天下萬民之心,非一州一郡之民心。十三州一司隸,盡數

    「董卓一不敬劉氏天子,二不敬天下民心,豈可謂大漢忠臣孝子?大漢者,非董卓之大漢。徐將軍若是真忠大漢,便絕不會為虎作依!」

    裴潛卻是別開新徑,不與徐榮糾纏。山東聯兵與董卓究竟誰對誰錯。而是蛇打三寸,抓住徐榮心中矛盾點,將忠於漢帝國和忠於董卓

    果然,精於武事的徐榮,對政事有些遲鈍,一時無法應對裴潛:「相國秉持朝廷內外,軍令文書皆由天子印章、尚書檯簽,此非大漢朝廷,誰是大漢朝廷?難道是自行辟用文臣武將的袁紹?」

    見徐榮踏入圈套。裴潛立時乘勝追擊:「如此說來,若是孫堅破擊長安,手掌朝政。一旦孫堅傳下由尚書檯、天子印章簽的軍令,徐將軍莫非能立時奉孫堅為正主,引兵追擊董卓?若是如此,徐將軍究竟是趨炎附勢,還是忠誠於大漢?如若不如此,徐將軍究竟是忠誠於董卓。還是忠誠於大漢?」

    大漢者,非董卓之大漢!

    裴潛正是利用這句話,在徐榮心中打開一道缺口!

    這也是董卓體系一個缺點,諸如徐榮這等親信,心中忠誠的更多是漢帝國,而非董卓。軍閥爭戰時。他們可以為董卓毫無顧忌的破擊山東聯軍,但是面對漢帝國時,他們就猶豫了!

    真實歷史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橫掃河北、中原、關中,但是因為曹操名不正言不順,其部下還有無數人心懷其他心思。縱然是荀彧、華歆、荀攸等曹操親信,心中還懷有二意,不曾將曹操與漢帝國合二為一。

    曹操稱魏王時,荀彧等人落寞而死,便是因此緣故。

    而且,曹操這才剛剛死去,朝政立即生大動盪,無數人準備趁機誅滅曹氏,重興漢室。幸得曹操最重視兵權,曹不才得以鐵腕統治朝政,迅集結兵權,又控制住臧霸等懷有二心的實權兵將。而後,曹不趁勢依借曹操留下根基,廢漢興魏,建正朔!

    縱橫二十餘年的曹操,尚且如此。何況董卓!

    非漢家天子,代表不了漢帝國!

    董卓為實質上統帥,漢帝國卻是精神上的支柱!

    三十年後,曹不代漢,劉備尚且立即為獻帝劉協喪,繼而效仿光武帝,建朝綱,稱漢帝!《三國誌》所言魏、蜀、吳,其中蜀,可不是國號。劉備建的不是蜀國而是繼承漢帝國的漢,其軍將也是自稱漢將,而非蜀將!

    真正算起來,劉備建立的蜀漢,卻也算得上是漢帝國的流亡政權。漢帝國的覆滅,其實應該推遲到蜀漢滅亡時。

    三十年後,漢帝國名存實亡時。尚有無數臣子忠心漢室,何況三十年前,漢帝國初亂時。

    轉移策略後,裴潛便是圍繞著漢帝國與董卓不是一體,來說服徐榮投降。裴潛觀察徐榮心意,以點破面。以面破局,慢慢的將徐榮的舊有觀念肢解的零零散散。

    你是降漢帝再,不是降我并州兵!

    裴潛一邊利用四周兵力威脅徐榮,一邊利用漢帝國說服徐榮心意,終於取得成效。

    數個時辰後,徐榮有些意動:「若是車騎將軍攻入長安,將會如何處置相國!」

    徐榮前軍與顏良交兵多次,卻始終抵擋不住并州騎軍的騎射、衝擊。雖然隨著與顏良交兵。徐榮逐漸總結出點經驗。勉強能給顏良五千精騎製造些麻煩,但是限於時代。徐榮卻不能立時尋找到裝備馬鐙、馬蹄鐵的并州輕騎兵的致命缺陷。

    時代的差距,不是將領個人能力能的完全彌補的。

    若是有半年時間,徐榮有把握研究出針對顏良輕騎兵的合適兵種配置。但是眼前數日時間,徐榮卻是不能。在兩軍對壘中。徐榮帳下兵將。想出很多稀奇古怪的對策,來應對顏良的輕騎兵,只可惜其中真正見效的手段卻不多,能給於顏良騎兵致命打擊的,更是半點也無!

    劉呆大軍攻擊有輕騎兵,防守有強弩。面對并州軍,徐榮,進攻也不是,單純防守也不是,一時之間,徐榮徹底陷入被動。

    徐榮對涼州軍相當瞭解,自謂他徐榮不能對抗并州軍,張濟、李椎、郭記、王方、李蒙。一時之間恐怕也難以應對并州軍的掠襲。

    以徐榮的戰略眼光來看,若是孫堅和劉暴完美合軍,十數萬大軍不是不可能入據長安,擊潰董卓。

    畢竟董卓對關西各路大軍控制能力有限,若是董卓連戰連敗,不定皇甫嵩等人也會趁機反戈一擊,裡應外合,徹底擊敗董卓。董卓在朝堂上的不得人心,徐榮等董卓親信。可是深有體會!

    對於徐榮的疑問,裴潛避而不答。委婉道:「董卓之事,當由天子親決,縱然是州牧,也不能逾制!」

    徐榮黯然沉默。

    片刻之後,徐榮又問道:「若我投降車騎將軍,我部兩萬餘人,將會如何處置?」

    裴潛道:「以州牧之意,貴部編製不改,依舊由將十…!其中軍陣盧者。葬也:傷!六當然,若是刮知興十厭倦兵戈,我并州可放路費,任其自歸,絕不故意設置麻煩!」

    裴潛給出的投降條件,可謂是相當寬鬆。

    徐榮勉強笑了一下,又道:「依舊由我統帥?車騎將軍信得過我?我今日投降并州,車騎將軍就不怕明日我投降他件?」

    裴潛笑道:「徐將軍卻是不用擔心,州牧這點器量還是有的。州牧與將軍開出的條件還有:一,將軍可自由選擇,或屯兵入上黨;或是屯兵孟津,當然若是將軍願與張濟交兵,亦可入河東郡,守衛并州門戶。」

    「另外將軍撥亂反正之後,州牧預期可以舉薦兩個職位,左將軍、騎都尉。欲為左將軍還是騎都尉,將軍可以自行選擇。我并州官吏官秩整體偏低,除各郡太守之外。兩千石者唯有州牧,還請徐將軍,千萬莫要以為州牧這是在輕視將軍。」

    騎都尉,官秩比兩千石。

    左將軍,官秩次於衛將軍、車騎將軍,卻高於其他諸雜號將軍。

    兩個官職比起徐榮掛職的中郎將。官秩卻是拔高許多,放在并州陣營裡,徐榮地位更是絕。

    自從呂布河內、并州兵,與涼州軍矛盾加劇之後,董卓為安撫人心。不得不提高涼州軍將官秩。也是因此。自此以後,但凡董卓親信,如胡輪、李椎、郭記、段猥等,無不掛職中郎將。中郎將這個職位。在董卓體系內,如今好比大白菜一般,早已氾濫不值錢!

    反觀并州,因為劉呆固守州牧之職。所以其他軍將官秩必須低於劉皋。因此,并州軍的官秩集體偏低。從事、校尉已經是權掌一方的大員。

    從事。官秩不過六百石。

    以此可見,劉呆給徐榮開出的價碼。遠遠出并州軍體系規章制度。

    徐榮稍稍有點驚訝,不過旋即思道:「劉皋舉薦我為騎都尉、左將軍,怕是其寵絡我等軍心,而非真正接納我們!不過也是,網投誠來的兵將,誰敢盡信?」

    仔仔細細考慮劉最開出的價碼後。徐榮陷入沉思:「降還是不降?若是不降,四方大軍怕是立即來攻!并州軍鐵騎縱橫,完全壓制住我軍。我部下擊潰山東聯兵,依靠的便是步騎協調,次序進逼。但是。有并州兵近萬精騎在,我部下騎兵卻如踏入泥潭,不能建功分毫,一旦騎兵廢棄,我萬餘步卒拿什麼來對抗十數萬大軍的圍攻!」

    「相國!千不該萬不該,去盜掘大漢園陵。園陵重地,那是大漢朝廷的象徵,大漢天子傳承的基石!相國你盜掘園陵,怕是長安天子也容不得你!」

    「維京豪強有財無兵,可是劉氏宗室,不說諸侯王,單說并州劉呆、充州劉岱、益州劉焉,三方夾擊下,長祟中心再亂,相國」必敗!」

    「當今之時,軍陣勝負已經不能夠解決問題。更何況,劉皋不知如何改進的騎兵,騎士換上雙馬鐙、戰馬穿上鐵鞋,威力竟然猛增數倍。并州騎兵,如今一平庸之才,便能一對一我軍騎兵精銳,差距恁大!」

    「不管如何說,這畢竟是內戰!我部兩萬餘兵卒白白死在成皋,卻是無益其事!唉,即便是孫堅、劉呆攻入長安,大漢四疆也必起紛紛戰亂。與其庸庸碌碌死在此地,還不如保存這兩萬餘人性命,改日為大漢征伐四疆!」

    「騎都尉、左將軍相國昔日舉辟劉呆為車騎將軍時,袁紹又改遷劉皋為右將軍。若是我為左將軍,豈不是和劉呆平起平坐,此事萬萬不可行。還是選擇騎都尉吧!」

    這也是漢帝國天下局勢雖然混亂,但還不至於如同真實歷史上李催、郭記之亂時。徐榮如今,還未對漢帝國徹底死心!

    於是,在劉呆向裴潛傳遞書信的兩日後。徐榮撥亂反正,棄董卓軍旗。奉劉皋為主將!

    當此時,徐榮部下能戰兵卒,一共為兩萬六千七百餘人。

    徐榮舉旗第二日,劉皋立即傳達軍令,令徐榮分兵三部,第一部為六千人,屯兵旋門關;第二部為一萬人,屯兵孟津;第三部為一萬人。屯兵上黨。

    這自然是劉呆為防止徐榮叛亂。進行的分解徐榮三萬兵卒之策。

    將徐榮兵馬分散為三部後,名義上雖然依舊歸徐榮調度,但稍通兵陣之人,便能看穿劉皋這種簡單分解、收攏之策。一旦徐榮被這般分解,便是徐榮欲叛亂,也能被劉呆順利鎮壓!

    面對劉最的分解大軍之策,徐榮半晌,還是決定默默接受劉皋軍令。

    至此,徐榮兩萬餘人被劉果完全吞併。

    隨著吞併徐榮兵力,劉皋在維陽的軍力也猛地增長至六七萬人。單憑人數來看,劉呆如今已經能與孫堅持平!

    隨著徐榮投降并州軍,天下格局立時又變幻一副新模樣。

    天,要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