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漢東皇傳

小說博覽 第127 大儒鄭玄(下) 文 / 傅戍己

    鄭玄、趙商乘牛車趕至邯鄲時,正是午時初{11點}。聞聽劉杲正在講學,鄭玄、趙商不作停留,直接引車向邯鄲城外行去。

    這日,劉杲課程安排為《雜談》。

    因為前些時日所講《華夷》,效果良好,聽講人數逐步上升至九百左右,劉杲便趁勢講起《國家》,探討國與家之間聯繫。

    如今講壇,與開講時模樣,略有改變。

    先是,劉杲準備在小樹林外,拉上圍牆,以備不時之需。但是劉恭勸道:「若建隔牆,講壇內最多容納一千八百人。且一旦隔絕內外,等於自斷他郡趕來學子、諸生。弊大於利,不可行。」

    劉杲私下調查一番前來聽講學子身份後,發覺邯鄲本地人逐漸減少,如今不過維持在三百人左右,之所以聽講人數依舊平穩,甚至小幅度增長,卻是其他州郡士子,開始向邯鄲聚攏。這些從其他州郡趕來之人,大都是比較慎重對待劉杲學說。畢竟能千里迢迢趕赴邯鄲的人,卻是比以前那些邯鄲人,性格更為堅韌。

    換句話說,這些來自其他州郡之人,更能符合劉杲所需。

    也是因此,劉杲令阻隔內外的石牆,只建五尺{五尺≒1.115米}高,僅僅在形式上隔絕內外,並不阻隔內外視線。

    安頓牛車後,鄭玄、趙商趨步走向講壇。

    因為今日聽課學子只八百餘人,石牆內小樹林裡足以容納,所以這石牆外看起來格外的冷清。

    鄭玄、趙商剛行至圍牆搭起的門樓,便聽有一人叫道:「兩位暫且止步!」

    鄭玄望去,卻見門樓陰右側,放置一長桌。長桌之上,二尺高厚厚一疊紙書、一方青石硯台、兩桿大小不一的毛筆,錯落有序。方桌之後,共有三人,兩人僕從打扮,另一人卻是郡國兵,手拄長戟,負責巡查左右安全。

    其中一名僕從打扮之人,卻是李晉。因為人手不足,李晉便被劉杲調來看守門樓,積累見識。

    李晉手持一卷紙書,快步走向鄭玄、趙商:「自我家公子闡述《方術》以來,多有人貪圖錢財之利,蜂湧入內。這些人等,良莠不齊,不肯苦心求學,反欲鬧事騷亂。故,我家公子上月定下規矩,凡入內聽課者,必須有一定基礎。」

    「是以,老丈,大人,兩位還請諸多包涵!若要入內聽講,還須小人考驗一番。」

    「哦?你欲如何考驗?」鄭玄臉上浮起笑容,滿臉皺紋一起舒展。

    見鄭玄有配合之意,李晉微微舒口氣,道:「只需老丈言明自己所長。比如儒士、諸生,六藝五經,曾研讀哪一類?再如工匠、農夫,擅長何種製作種植;再如商販,平素經營何物?」

    「而後,我再提五問。五問之中,老丈能對上三問,便算老丈合格。」

    「咦!來此聽講之人,莫非還有匠工、農夫、商販?」鄭玄大為詫異。漢世講學,可沒有如此行徑。

    「這何奇之有。我家公子言『有教無類』。凡真心來此聽講者,皆允之!」李晉淡淡回答。

    「哦!」鄭玄不再就此詢問,道:「吾曾就學《京氏易》,你欲如何考較?」

    李晉打開手中書,翻到一頁,道:「嗯!第一問,四象生八卦,八卦卦名為何?」

    「乾、兌、離、震、巽{xun}、坎、艮{gen}、坤,凡八卦!」

    「正解。第二問,『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此系辭,為誰所述?」李晉掃了一眼手中書卷,又道。

    「孔子!」鄭玄眉頭輕皺。

    「正解,第三問,坎上坤下,此為何卦?」李晉又道。

    「卦名為《師》。」鄭玄眉頭皺的更緊。

    凡大儒講學,必分內外弟子,由外弟子轉入內弟子,大都需要經過層層考究。如鄭玄當年求學馬融門下時,多年充當門外弟子,而不得入其內門。

    相比於其他大儒之慎重,劉杲所提之問,近於兒童之戲。縱然這非是選取內門弟子,也過於不合習俗。

    趙商也隨鄭玄之後,回答了三道,對他來說極其簡單的問題。

    「皆是三題全對。老丈、大人,可入內也!」李晉將書卷放入懷中,向鄭玄鞠躬施禮。

    「你所提三問,凡通覽《易》者,皆可言。如此之題,何須再問?」讓鄭玄這樣飽覽群書的大儒,回答這三題,若不是李晉無知,便幾近於侮辱。這就好比後世為驗證某人數學水平是否達到世界水平,準備考察一番,但是最後出題時,卻儘是些類如「3+4=?」「5x8=?」這樣幼兒園水準的數學運算!

    面對鄭玄的質問,李晉依然是笑臉應對:「這些問題對於老丈來說,宛若孩提童稚玩耍,然我卻不能盡答。譬如坎上坤下,我如不翻書查看,便不知其為《師》卦。」

    「公子令吾等設問在此,非欲為難眾人,而是剔除某些只熱衷於赤金之法,卻毫無半點學識、耐心之輩。老丈欲尋難題,請聽吾家公子之課。」鄭玄這種疑問,李晉早不知遇到多少例,此刻應答話語,張口便來。

    鄭玄點點頭,抬腳正要入內,卻又被李晉攔住:「老丈,還請移步,簽下姓名、籍貫。」

    鄭玄跟隨李晉,來到那方木桌前。

    李晉從桌下抽出一張白紙,道:「老丈,請在寫下姓名、籍貫,以及所擅長。老丈之名為我等錄下後,就不必被我們問些童稚之言!」

    鄭玄拿起紙把玩良久,心中驚訝:「九門侯這裡,為何有如此多好紙?以如此紙張書寫姓名,也太過奢華浪費!難道九門侯,也是如馬融那般人物?」鄭玄雖如此念想,卻沒有說出來。

    鄭玄稍微考慮下,提筆寫下自己真名:「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善《京氏易》。」

    李晉打量一番,確認一切符合格式,便從背後抽出一卷書冊,錄下鄭玄姓名。而後,劉杲又遞來一張上書「鄭玄」的硬紙卡片,道:「老丈,持此物,下次可直接入內。」

    鄭玄接過硬紙卡片,正欲離去,突然發現,木桌之上那疊紙書之上,題字為「九門侯中平三年七月筆記錄」。

    鄭玄伸手拿過一卷,翻過第一頁,卻是劉杲闡述《格物》之道。李晉適時解釋道:「這是我家公子七月份的講課筆記,一卷書內,包含我家公子七月所講二十四課內容。老丈若是想要,可,以一百錢購買。」

    正在欣賞書卷內容的鄭玄,臉色一變,道:「九門侯既然設講,便是為傳播學識,何必再賣書?」

    「我觀此書紙質精良,單賣這疊紙,也能賣數萬錢。九門侯既然能將書賤賣百錢,想必也是不欲依借此書獲利。捨數萬錢精良美紙,卻收百錢之書費,這是何道理?」

    原來,卻是鄭玄下意識以為,李晉這「奴僕」,欺上瞞下,收取百錢之費,中飽私囊。

    李晉沒有聽懂鄭玄話中之意,正欲解釋為何只賣百錢,從遠處走過來的巨臣,已經提前一步,回答鄭玄質疑:「我家公子有言『書,非借不能讀,非買不能藏』。取百錢之微利,只是為保證這書,不被某些人丟入茅廁!」

    巨臣不留痕跡的駁回鄭玄質疑後,又向李晉道:「本洲刺史王芬攜襄楷,至亭侯府,欲見公子,我如今要回去招待他們。子升若見左伯寬{左政},請告訴他,替我留守後面宅院。」

    「襄楷?可是平原術士襄公矩?」鄭玄失聲問道。

    巨臣意外的望了一眼鄭玄,道:「正是。老丈與襄公相識?」

    「不曾相識,只是久聞其名!」鄭玄很快恢復淡定:「不過,襄公矩既然也在邯鄲,卻是要與他見上一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