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第022 庶勇營(下) 文 / 傅戍己
劉杲對這些步卒的強化特訓主要體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膂力,腰力。漢帝國主要的兵器,如刀、劍、弓弩、盾、戟,都要求士卒有強健的膂力、腰力,不然根本沒辦法在戰場生存。後世火器時代,槍支只需輕輕一扣,就能發射,但即便那時,各**隊也不敢放鬆膂力、腰力等單兵作戰技術。何況在這個需要冷兵器,直接對殺的年代?力量是冷兵器作戰的基本要素。
二是,腳力。冷兵器時代,步兵作戰,士卒衝鋒,一般不過十里。但是劉杲強行規定,士卒必須達到每日持兵器強行三十里的目標。為防止士卒不用心,劉杲特意強調:「戰敗時,有力氣跑,活命希望更大!」
三是:三人小組協同、小隊五組之間轉換替補。這主要是要求同一個小隊內士卒,每個成員都能互相構成小組。譬如三人組,一人戰死,這兩人可以最快與身邊三人小隊,構成五人協防,或者與其他兩人殘組,組成三人協防等等。劉杲要求,士卒無論在何時,最少三人同戰,最多五人同戰,即避免單人受困,又防止有士卒油滑投機。
這三個要點,非是劉杲原創。經過一千多年戰爭沿革,由歷代兵家總結來無數訓練基礎,劉杲只不過是依照某位練兵大家,在其練兵基礎上進行延伸而已。當然,其實漢帝國此時練兵,早已經具備三個基礎條件,只是那僅限於北軍五校、羽林軍這樣的精兵隊伍,而且很多地方不如後世那般完善。
漢時,中國飲食結構還是肉素間雜,與同時代諸國橫向比較,漢帝國士兵身體素質相當高。歷來史書記載,凡是漢帝國使節時出行四方,從南越到海島、從北方諸胡到西域乃至條支、西南之外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使節覺得「當地民風積弱!」。西漢前期,漢帝國還敬重匈奴這個對手,而後漢宣帝時,漢帝國謀士,採用婚姻內嵌之法,利用王昭君在匈奴所生諸子,在漠北漠南大行分化離間之計,致使匈奴帝國大崩潰。匈奴崩潰後,漢帝國四周,再也沒有值得漢帝國敬重的對手,包括崩潰後的匈奴遺部。
漢帝國這種歷史記載,與自東晉以後乃至南北朝時,凡記載外國,大多數都是「民風彪悍、善戰」的歷史記載,成鮮明對比。不曾細讀兩漢諸記載的人,不會明白什麼是:「歷朝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漢世所謂「一漢當五胡」,並不是僅指漢帝國兵卒武器、裝備精良,而是也指身體素質、士兵自信心,漢帝國都強於四周。而且,單論漢帝國士兵身體素質也遠超於諸胡(注意:是經過訓練的士兵,不是民眾。這之間的差別很大。)。東漢末年,所謂的幽並精騎中的諸義從、羌豪,也大多是漢胡雜生之人,只不過當時漢帝國人,尤其是山東士族對他們特別輕視,不怎麼認同。如馬騰起兵時,在當時文書中,也是被歸為羌胡,只不過而後曹操實行安撫之策,朝廷對馬騰、馬超稱呼才有所轉變。又如邊章、韓遂等人,都是是被列為羌豪的,儘管他們本源都來自於中國。
後世關於漢時兵卒考據,漢帝國精兵身高在175cm左右,與秦兵馬俑相距不遠。秦兵馬俑代表的大秦當時護衛之軍,相當於今日儀仗隊,漢帝國精兵,相當於今日國家特級精英部隊(今日作戰,強調的不僅僅是身體素質,所以特級精英部隊平均身高,與民眾身高相差不遠。但是冷兵器作戰時,對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高個子也是可以理解的)。這些數據不能反映秦、漢時國家民眾平均身高,但一窺而知全豹,也能由此看出漢帝國民眾身體素質如何。
而後,經過三國後期肆伐,西晉元嘉之亂後,中國四海之內,儘是亡戶流民。至梁武帝時,甚至因為戰略考慮,提倡佛教徒乃至全國人禁肉食,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飲食結構大變遷。而佛教素食主義氾濫,並不是梁武帝有印度的「純潔」主義思想,而是當時社會物資缺乏,肉食不易。
上位無能,不能改善國家所乏,所以禁止民眾之所求。此種事例,在歷史長河中,為數不少!
後世,有人拿南朝後期的人物身高數據來評斷秦漢之時人,又用所謂「後代必勝前代論」作為基礎,殊為可笑。戰亂貧困時,人多低矮;國安昌盛時,人身高回復,清季末至和諧初,不到兩百年,其中身高數據幾番變化,難道還不夠清醒麼?
題外話暫且不提。
漢帝國末年時,青壯身體素質雖然相對不錯,但是因為連年災異影響,還是有所倒退。雖然劉杲大幅度增加士卒飲食,但由於廣宗城內物資缺乏,士卒營養攝取單一,才超額度訓練三五日,八百流民營一小半士卒都因嚴酷操訓而出現脫力、骨酸疼、關節骨折、尿血等症狀。不過還好,沒有出現因訓練過度而猝死之人,畢竟這些士卒並不是後世剛招募而來的新兵。
漢帝國之前,多流行一日兩餐,至東漢漸漸流行一日三餐,不過這種「三餐」其中的一餐,頂多算是點心。漢帝國乃至以前,「日出而起,日落而睡」對民眾來說,就是辛勤之事。由於民眾勞作時間較短,營養消耗少,一日二餐也大略符合當時人需求。古代一日兩餐,主要原因並不是物資嚴重缺乏。
清季,某筆記記載,有聖祖之稱的康熙,聽聞天下大雪,米價騰貴,曾這樣建議:「爾漢人一日三餐,夜又飲酒。朕一日兩餐。當年出師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領兵在外,亦然。爾漢人若能若此,則一日不食,足可兩食,何其不然也!」
廣宗城雖被困,張角卻比不得康熙,不敢建議流民、士卒一日一餐而存世。如今廣宗城食物配額大概是這般:臨陣當值城門者,一日三餐;流民、居民、士卒都是一日兩餐。劉杲建庶勇營後,把飲食提高至一日四餐,早上辰時初(7點)早餐,中午午時中(12點)午餐,酉時(18點)晚餐,戌時末(21點)食夜餐
但看劉杲安排的飲食時間,就知道士卒被劉杲操練的有多殘酷。後世的緊張生活,哪裡是一千八百年前,這些信奉「日出而勞,月升而眠」就是最勤奮之人的兵卒能理解的?
於是乎,這些雄心壯志而來的士卒開始反抗,某些神經衰弱、尿血的士卒開始控訴劉杲是個吃人血的妖怪,堅決要求退伍,並請張角擒拿此妖。
「楚衛妖人,夜吸人精血,白日吞人之魂魄。」
這種不知何處而起的謠言,在有心人挑動下,迅速俘獲不少士卒之心。畢竟劇烈的訓練,導致小半數士卒身體不適應。
劉杲自從入住庶勇營,就不曾離開過大營。劉杲後世以戰士入伍,自然知道訓練應該循序漸進。但是劉杲更清楚黃巾時日不多,皇甫重出兵河南之後,黃巾大潰敗立即來臨。劉杲又想兼顧營救甘陵、安平兩王和探索今日兵制兩個難題。可哪裡還有許多時間給他!
劉杲猛訓這些士卒,也是不得已。劉杲從張角拿來數十張大紙,割裂成32開小頁,然後穿成小筆記本。每一次拉訓,每一個新配合所造成效果以及士卒反應,劉杲都一一記錄在冊。才訓練三五日,劉杲小冊子已經用蠅頭小楷記滿。
▲『原章節刪除。建議:潤滑此節上下聯繫。』
其實,劉杲遠比這些士卒更辛苦,每次拉訓,劉杲都是從頭至尾參加,而且當士卒可以歇息時,劉杲還得仔細研究這些記錄在冊的數據。好在劉杲一直身在軍營,得以提早發現,不然恐怕最少也醞釀一股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