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來自東方的騎士

小說博覽 第二百八十章 人文之種 文 / 漢鐵

.    漢,過來一下,幫我看看這段話。這個好像跟現在的信意有衝突,你幫我看看。」老頭拿著一本我從雙首蛇公國白湖港搶來的書籍對我說道。

    當初從白湖港搶來的大量書籍先運回石堡之後已經全部送到老頭這裡進行歸類,之後老頭會把這些羊皮紙的手抄本全部進行印刷備份,把需要的書籍送到相關的地方去。也就是說,石堡教堂已經成了哥頓公國的第一個國立檔案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也只有通過老頭我們才能夠很輕易地做到這些事。

    「我也能看看嗎?」歐萊雅聽見之後放下手上的書籍湊了過來。今天本來是我想重溫一下當初和老頭一起悠閒的日子,來老頭的教堂幫忙,沒想到歐萊雅知道之後也饒有興致地跟著過來了。小天可和小藍琦現在都在教堂的花園那由維露詩帶著,另外有大騎士香鐸夫妻和阿土他們跟著也不用太擔心。

    「若有別害,就要以命償命,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手還手,以腳還腳,以烙還烙,以傷還傷,以打還打。」歐萊雅把老頭所指的那段文字又復讀了一遍,我貼上去看了看,上面的文字我根本看不懂。這死老頭,剛才說是叫我,其實他叫的就是歐萊雅。

    妻子歐萊雅念完之後接著想了想,從書架上取下另外一本書,很快地翻到了想找的那一頁,說道:「的確是有衝突,是跟《神言新書》中的符類福音中『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地裡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的,不可推辭。你們聽見有話說:『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地禱告。』

    聽完歐萊雅的話,老頭笑了笑:「呵呵……如果有一天我蒙父神召喚,我真想把白鷹交給你繼續教導。如果可以的話。」老頭地期望顯然不太可能,畢竟歐萊雅將來是要繼承哥頓公國的。

    「本神甫您說笑了。」博學的女人是美麗的,無疑,妻子歐萊雅是美人,還是一位博學的美人,這讓她的美麗更添了一層光暈。連站在一邊看著這樣地女人翻書都是一種享受。

    「我手上的這本是《神言舊書》。這段話是《出埃希斯記》二十一章二十四至二十五節裡地,希末萊文……白鷹。你得努力了,現在……你幫我們記錄一下。」說著老頭轉身對旁邊正在抄寫的白鷹吩咐道。不過他的話怎麼聽起來覺得那麼刺耳哇?老鐵我在前世是個外語盲,沒想到到了這裡還是個外語盲。

    「好的,神父。」

    「我覺得並沒有衝突啊,原話還是原話。言語本身並沒有任何衝突的地方,只不過是後人根據自己地需要取其中一部分罷了,對此。在我的故鄉有個專門的詞叫做『斷章取義』。」和妻子歐萊雅還有老頭相比,咱只會瞎掰,只會偷換概念。同樣,不管在前世還是在現在地西大陸都不乏斷章取義之人。但是那得看用在什麼地方,偷換概念同樣也能為文史復原服務。

    說道「斷章取義」其實我自己也是一股怨氣的,前世國內古代那些經典的思想著作被一代代地胡亂修改,到了老鐵所生活的那一代,沒有經歷過自己民族的文藝復興。後人不明所以,也不去看原著。一股腦地把被人斷章取義過的理論拿出來說事,然後把本民族的思想經典當做垃圾丟掉。

    老頭:「怎麼說?」

    「在我的故鄉呢,有一句話叫做『以德報怨』。就像剛才《神言新書》裡說的那段『有人打了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一樣的意思。我故鄉的人們一直都認為這是孔子說的,並且廣為流傳。孔子是我故鄉的聖賢。就像西大陸正教中的神子一樣。而事實上在《論語憲問》中呢,原話應該是: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本書是就像我們現在這樣的談話,由孔子的弟子記錄下來他平常所說的話,跟白鷹現在所寫的一樣。而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孔子的弟子問他『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然後孔子就回答說『別人對你怨恨,你卻用對他好來回應。那麼,你要拿什麼來回應

    你的好呢?現在別人打你,你就應該打回來,這樣別時候,你才能也用對他好來報答。』看,就因為少了後面一句話,一個恩怨分明的男子被扭曲成了一副誰都可以踩上兩腳的懦夫形象。那句殘缺不全的話在我的故鄉被人們奉為行為準則數千年。那麼……現在,我們是不是應該換一種角度去看剛才《神言》中的那段有歧義的話呢?所有的話都又出口的原因,為什麼我們不把全部的原由放在一起理解?」

    「神父、漢大人,請允許我打斷一下……」待我說完之後旁邊正在抄寫記錄的白鷹開口了。

    老頭:「什麼?」

    「剛才漢大人所說的話裡有一些聽不懂,我是用讀音代替的,可以嗎?」

    「哈哈……當然可以,孩子。」說著老頭走到白鷹身邊鼓勵地摸了摸他的頭,看這架勢老頭對白鷹的期望也很大啊。

    當然,我對他的期望也很大,還有坐在白鷹旁邊看著他抄寫的昆廷,這小子也開始掏自己那個隨身攜帶的包包準備寫下一些東西。都是好學的娃,也是將來哥頓公國思想與文化復興的種子。

    「看來我們也得努力了。既然你已經認識到應該糾正原來的錯誤,復原祖先的原話。那就代表你的故鄉已經實現在思想上的復興了吧?思想是一個國家、民族和人民不可或缺的東西,就像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樣。在我看來現在的西大陸只是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所不同的只是翼獅城邦是臃腫的軀殼,而哥頓是一具瘦骨如柴的軀殼……」

    「呵呵……」既不點頭也不搖頭,只是微微笑了笑以回應老頭的話。文藝復興……我的故鄉從來就沒經歷過,要我怎麼回答?說沒經歷過麼,又不停地拿著外來的文藝復興成果,丟棄自己民族的東西。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過「文藝復興」這四個字真正的含義。那不只是一個時期的代名詞,也不是什麼學習的標準和口號。而是如老頭所說的,那是一個民族對自己靈魂的重塑。一個軀體即使骨瘦如柴可以吃胖起來,思想也可以通過接納更多其它人的成果變得豐富,但是有誰聽過可以完全將別人的靈魂用在自己身上?

    前世西方歷史上不可缺少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古希臘古羅馬時代,還有一個就是文藝復興時代。而在我前世的故鄉最不可缺的年代應該是春秋戰國,整個民族的靈魂在那個時代形成。就其思想理論來說,比起古希臘與羅馬涵蓋了更多方面,更加系統和完整。只是可惜沒能夠經歷一次完整的重塑就被後人當做落後與封建給丟進垃圾桶了,轉而去使用其它民族的成果,弄了個不倫不類、半死不活。

    不知道到了數百年後,那時候的西大陸人是怎樣看待今天白鷹記錄下來的談話。如果真有命運的話,不知道命運安排我來到這裡意義何在?只是為了讓我換個環境過一輩子還是為了讓前世自己那些無人理睬的看法在這個世界傳播開來?

    塑造出膚色不一樣的同一個民族來?好像把這個當成是自己的人生目標也未嘗不可。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民族」並不是人種,並不是膚色,而是一種習慣,一種讓自己覺得驕傲的習慣。

    還記得前世求學的時候,班上有兩個同學,一個東北人姓張,一個西北人姓李。兩人身份證上寫的都是漢族,某天老鐵開玩笑問那那姓李的西北人:「李x,的啊?」那同學當場就罵人了:「你媽,我是漢族的,李x李x,我名字裡這麼大個『李』字嗎?李世民的李。」後來問另外一個張姓同學:「張xx,「啊對,是漢族的,不過我有滿人血統,真的。」

    其實老鐵李姓氏的這個同學不知道,即使是李唐王朝皇室,他們的也是帶著少數民族血統的,但是他以那個姓氏為驕傲。而張姓的那位同學也有他自己認為值得炫耀的東西。這就形成了在他們各自心中兩種截然不同的習慣,不同的驕傲。這就是所謂的民族。

    所以民族改變的其實不是血統,正是習慣以及值得驕傲的東西。既然已經回不去了,那我為什麼不嘗試著將自己的東西變成西大陸在重塑自己靈魂過程中獲得的驕傲。種子就在眼前,一個思想,一個文化,就看自己怎麼種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