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師

第二卷 似水元年 第148章 明朝飆車事件(上) 文 / 注海

    萬仁是不會同意讓朝廷也分一杯油的,他還指望從石油產業中獲利呢。這不,早在他回京面君之時就跟正德達成同識:天下油田收歸皇室所有,由萬仁負責開採煉製事宜;所得產品如瀝青燃油等物,六成作為朝廷公用,四成用於販售,販售所得除去生產成本,一半歸內庫,一半劃歸皇家科學院作為經費。

    利益瓜分完畢,朝廷各部想分「油」利?門也沒有了,別說萬仁不同意,正德也不會同意。當然,也不是一點好處也不給,正德元年三月,正德就下特旨,按品級給京官加發燈油,一品二十斤,從九品的三斤,品級每降一級減一斤。而加發燈油的理由是:鼓勵京官夜間多在家讀書,少出去搞**。

    至於成品的銷路,萬仁壓根就不用發愁。燃油可以用來替代植物油作為燈油出售,只要價格合理,百姓自然樂於接受。瀝青更是不愁沒銷路,那些地主老財哪個不想改善自家的居住環境,相信用不了多久,門前輔瀝青就會風靡一時。

    萬仁著眼的可不只是明朝內部市場,那些時常來貢的藩國也是財大氣粗的,有輔路的好東西,不怕他們不爭著要。當然,在對外貿易這方面,萬仁本著無商不奸的國際主義精神,價錢肯定要定得高高的,什麼厚往薄來,見鬼去吧。

    不要,拉倒,老子還不想賣給你們,你們回家玩泥巴去吧。

    三月十五日,京通糧道全線竣工,正德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出遊的大好良機,他傳旨下來,名為巡視新糧道,實際上是一路觀光旅遊。這不,他乘坐著一輛新式敞篷馬車,在大批錦衣衛的拱衛下,開始了東進通州之旅。

    照例,事前朝廷科道言官都紛紛上書表示反對,理由無外乎擾民與怠政,這些奏疏正德連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扔到一邊。其實經過數日前的昌平縣微服私訪和年前「南巡」,正德早就明瞭:除了上述兩個冠冕堂皇的反對理由之外,他們不希望皇帝下基層的最主要原因是因為下面有很多見不得光的東西不能讓皇帝看到。

    皇帝有組織有計劃地下基層,萬仁是不會反對的,他只反對皇帝不顧自身安全,不帶隨從就偷偷摸摸地外出。當然,萬仁也反對那些隨行人員借皇帝出遊之機矯上意謀私利,所以,他不但給正德進獻了一輛新式馬車,還一路隨行。

    要說這輛新式馬車,如果只看表面,它沒有鑲金輔銀,算不上豪華,不過它可是花了萬仁數日心血才弄出來的,它最富革新意義之處在於那一套軸承:兩個環形鋼圈中套著十數顆大小相同,圓度相對精確的鋼珠。

    別小看這個東西,比起常用的木製輪軸,鋼軸承可以有效地減少車軸轉動摩擦,轉動的速度更快,在路況良好馬力充足的情況下,裝備了軸承的馬車日行**裡不成問題,如果日夜馬不停蹄,日行上千公里都不在話下。而且軸承還可以減少車輪內部磨損,可有效地延長車輪的使用壽命,還可有效地減少震動,讓人坐著更加舒適。

    軸承這種小機械意義重大,但是製作起來卻費時費力,在沒有機床車床等金屬加工器械的情況下,只能用純手工進行加工,不管是環形鋼圈還是鋼珠,都是八名全北京最好的鐵匠一點一點地打磨出來的,為了這輛馬車的四個軸承,萬仁支出了一百多兩白銀作為工錢。

    與此同時,這八名鐵匠也被招入科學院,負責研究金屬加工,而如何減少軸承的製作成本與工時也被擺在了第一位,因為這一項工業不只是用以贏利的主打產業,萬仁還打算讓朝廷運糧馬車也裝備上軸承,以加快運糧速度。

    要知道在秦漢以前,馬車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上層貴族乃至皇帝都喜歡乘坐馬車出巡,而御,即駕馭馬車的技術也是君子必習的六藝之一。不過,自從人抬的步輦與轎子之類的代步工具出現之後,馬車這種交通工具就漸漸地不為貴族階層接受,淪為了貨車的角色,只有平民階層才會乘坐,上層人士不是騎馬就是坐轎,到了明朝,官紳貴族階層特別是皇帝,已經淪為肩上一族了。

    為什麼轎子會這麼受歡迎?一是乘坐舒適,坐在暖轎上打著小盹吟個小詩啥的,別提多愜意,至於抬轎的腳夫是否舒適,就不在這些官老爺考慮的範圍之內了;二是彰顯身份地位,那些只講排場不講效率的官紳貴族,不只愛坐轎,還愛坐大轎,二抬四抬的小轎早就過時了,時人多愛乘八抬十二抬十六抬甚至三十二抬大轎,總之排場越大越好。

    這股奢侈之風興起,以至於弘治帝於弘治七年下令,文武官例應乘轎者,以四人舁之。其五府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伯、都督等,不問老少,皆不得乘轎,違例乘轎及擅用八人者奏聞。

    不過,這個世界是無比神奇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之坐轎子這種特權已經深入民心了,官民們紛紛頂風犯案,就算要排除萬難,也是要坐它一坐的。

    對此,萬仁極其反感的,總之他從來就沒有坐過,在他看來,除了死者和傷者應該被人抬之外,有良知的人是不應該高高地騎到別人頭上的。而轎子行進的速度比人走的速度還要慢,簡直就是龜速,用這種方式即浪費人力又浪費時間,是越早杜絕越好的。

    要變乘馬坐轎的風尚為乘馬坐車,不但要皇帝上行下效,還要把馬車改進成相對舒適的交通工具,讓它變得更加喜聞樂見。萬仁在進獻給正德的馬車上加了彈簧組成的減震器和軟坐墊,以減少顛簸。

    這不,馬車高速行駛在平整的柏油馬路上,正德幾乎感覺不到一點顛簸,他看著路邊樹木飛快地倒退,還不停地催負責駕馭馬車的萬仁快馬加鞭,好讓他痛痛快快地享受這種風馳電掣的快感。

    正德是過足了癮,不過坐在萬仁身邊負責保衛皇帝的那個錦衣衛千戶就慘了,他臉色慘白,心跳速度跟馬車速度一同瘋狂加速,最後「哇」地一聲狂吐,這些髒東西甚至還漂飛到了高坐後座的正德身上。萬仁一驚,手上勒馬,腳下狂踩剎車,穩穩當當地將馬車停到路邊。而這個時候,後面騎馬狂奔的錦衣衛終於追上,都跳下馬來護在馬車四周,生怕皇帝出了什麼岔子。

    「卑職該死!」暈車的錦衣衛千戶跳下馬車,跪伏於地,全身篩糠。這不唄,把髒東西吐到皇帝的身上,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這都是大不敬的死罪。

    「真是個沒用的東西,朕白養活你了。」飆車的雅興被打斷,正德灰常生氣,再加上身上沾了這些又臭又髒的東西,正德更氣。

    「你們快給皇上更衣。」萬仁也是一皺眉,他只考慮怎麼讓馬車速度更快,怎麼讓馬車坐著更舒服,卻把暈車這茬給忘了,真是百密一疏啊。早知道這樣,就該先準備嘔吐袋。

    隨侍太監忙送來一套新衣,手腳麻利地幫正德換上,萬仁才為那個錦衣衛千戶求情:「微臣驅車太急,以至於張千戶得了暈車之症,罪在微臣,不在張千戶,還請皇上責罰。」

    萬仁之所以主動攬罪上身,其實是因為這個張千戶是張太后的侄親,張太后的面子肯定是要賣的。

    「仁兄都幫著求情了,朕還罰個甚麼。」正德白了自己的遠房表親一眼,沒好氣地說道:「朕與仁兄都安然無事,你這廝倒是先吐了一地,實在是太不濟,以後不要你隨侍了。」

    「皇上有神龍加護,身子康泰,怎會輕易感恙,此非常人可比。」隨侍太監狂拍龍屁。

    「都別愣著了,起駕。」正德一聲令下,準備接著飆車。而張千戶感激地看了萬仁一眼,磕頭退下讓道。萬仁一提馬韁,馬車又飛馳而出。

    雖然途中遇到了暈車這個不和.諧的小插曲,不過出巡隊伍的速度並沒有減慢多少,半個時辰左右,馬車就跑完了這三十多里行程,直抵通州城外。這下,通州城內的各級官員都亂了陣腳。

    皇帝出巡,自然有朝廷的文書先行,可是通州的官員哪裡想得到,皇帝在短短的半個時辰就到了,以至於迎駕的禮儀都沒準備好。官員們都垂頭喪氣地立在城門外跪等正德狂發雷霆之怒,心裡都打著鼓:迎駕失儀一事可輕可重,輕則罰俸降職,重則殺頭,這一次可能要玩完了。

    當官員們提心吊膽之際,卻聽到正德中氣十足的詔令:「起駕,回京。」

    在場的官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裡都暗道:難不成是賭氣,因為迎駕不周就不進城了?這不是過家家嗎?

    官員們還錯愕之時,萬仁調轉車頭,一提韁繩,馬車絕塵而去。他可是知道的,正德此行是巡視新糧道,既然跑完全程,任務就算完成了,沒必要跟通州這些官員磨嘰。當然,所謂的巡視新糧道也不過是幌子,試車與飆車才是此行的目的,他已料到正德打算再飆回程,在中午之前回京給大臣們一個大大的「驚喜」,看看他們見到御駕歸京是什麼表情。

    御駕離去之時,萬仁還小聲地建議正德留下一個太監將通州的官員大罵一通,理由不是迎駕不周,而是不察上意。這不,御駕剛離去,那太監就劈頭蓋臉地開罵,還引用萬仁的原話:皇上此行乃視察新糧道,非為巡視通州城,你們搞迎駕禮儀作甚?多餘且勞民傷財,你們這個月的俸祿都減半。

    萬仁之所以建議正德這樣做,說得好聽的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官員們不是說皇帝出巡勞民傷財嗎?這一次先指責你們勞民傷財,看你們還敢不敢亂說。說得難聽的,這一招也叫惡人先告狀。不過為了這一次如同過家家一般的東巡不被噴,就要先下手為強,讓那些言官們知難而退。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