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似水元年 第147章 陽春三月 文 / 注海
二月底妖言案審結,孝宗出殯大典如期舉行,正德與張太后領數百京官勳貴送殯出宮,百姓夾道跪送,哀戚之聲響遍京師。百姓如此哀思,弘治帝不負「孝」謚。
入葬大典結束,百官一早就聚集在皇陵的行在外,準備隨駕打道回京。這時,一個太監來找到萬仁,給他帶來了一個消息:皇帝不見了。
皇帝不見了?!萬仁在短暫的慌亂之後,就回復了平靜,向那個太監問道:「什麼時候的事?」
「昨夜還在寢宮,今早起來不見了。」
「身邊帶了什麼人?」
「一個也沒帶,都不知是何時離去的。」
「先不要慌,我這就帶人去找。」萬仁說完,點了幾個可信的太監,打馬離開行在。
這天壽山附近荒郊野嶺,也沒什麼地方好玩的,萬仁覺得正德很有可能是溜出去逛街了,他帶著一行人火急火燎地直奔昌平縣,剛進城就發現有人在街上打架,還有一群人圍觀。萬仁擠進人群,一眼就見一個富家公子打扮的小青年,不是正德是誰。再看他手腳並且,左推又擋以一敵三還打得旗鼓相當,雖然披頭散髮衣服凌亂有些狼狽,不過對付那些只會王八拳的小地痞還是略佔上風的。
見主子被人群攻,那些太監怎可坐視,正待要上前奮力救主,卻被萬仁擋住了。而他從地上撿起幾顆石子,偷偷地彈指飛石,那三個地痞的大腿處紛紛中招,一個慌神的工夫,他們的臉上就吃了幾記勾拳直拳橫拳,直接被揍得鼻青臉腫。而正德沒有得勢饒人的高手風範,依舊招招搶先,拳腿交加地招呼到那些地痞的身上,直打到他們抱頭鼠竄,圍觀的百姓更是紛紛叫好。
正德好一陣春風得意,還想一路窮追猛打,不過卻被一隻手拉住了。他回手就是一拳,被閃過,一個轉身加掃腿卻也看清了來人的面目,正是他的拳師——萬仁。他急急收招,笑道:「仁兄也來了,怎麼樣,本公子功夫不賴吧?」
「不錯不錯。」萬仁連連點頭,又在正德的耳邊低聲道:「這裡的人多認得微臣,恐怕早有人看穿皇上身份,請皇上速回行在。」
「才剛出來」正德有些不捨,他剛過了把手癮,還不想回宮啊。而就在這時,一個十四五歲的姑娘跑到正德身前,直呼正德是大俠還連連稱謝,正德的虛榮心爆棚,學足了江湖人士的作派,雙手拱拳連說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云云,儼然把自己當成是江湖任俠了。
萬仁一臉似笑非笑地看著這一出「英雄救美」的樣板戲,也懶得再多說什麼。這時,人群外傳來一陣呼喝聲,幾個公差揮著大棒將圍觀的百姓驅散,直奔到正德身前,將萬仁等一干人圍在中間,一個鼻青臉腫的富家公子一指正德,道:「就是他。」
「當街打人,目無王法,且拿到縣衙去問罪。」捕頭一聲令下,那些手下就揮舞著大棒準備實施暴力捉捕。
「你們誰敢?!」正德也不是嚇大的,而且他剛剛打了場勝架,風頭正盛,壓根就不把這些公差放在眼中,直接擺出一副暴力拒捕的樣子。而那些太監怎可錯過此救駕立功的良機,人人爭先圍護在主子四周,大有奮死護主的架勢。
兩邊針鋒相對,眼看一場大規模的當街械鬥無法避免,那個被救的小姑娘嚇得全身篩糠,臉色慘白。幸好萬仁的頭腦還算清醒,站到那捕頭面前,道:「這位是我的朋友,賣我一個面子如何?」
萬仁想大事化了,畢竟皇帝微服私訪且當街打架這種事情好說不好聽,傳了出去,那些道學先生又要捶胸頓足了,糾劾的上書將會像長江之水連綿不絕。不過,那個被打的公子哥不肯就此罷休,他見萬仁不穿官服,且臉上毫無官威,怎麼看都像是個小人物,就一聲冷哼:「你小子算什麼東西,還賣你面子?你有面子嗎?」
倒是那捕頭見多識廣,他只是瞧了萬仁一眼,就記起了年前多次到昌平辦差的一位年紀輕輕的萬大人,忙拱手哈腰,道:「小的有眼不識泰山,還請大人不記小人過,原諒則個。」
捕頭臨陣倒戈,這架是打不起來了,那些準備護駕立功的太監好一陣失望。萬仁只是看了那個還是一臉不甘心的小青年一眼,向捕頭問道:「他是誰?」
捕頭眼睛一轉,就答道:「他不過是個街頭無賴,小的把他押回縣衙,交由縣令責罰。」
「什麼街頭無賴,他剛才明明自稱是縣令家的公子,還當街調戲良家婦女,實在是可惡至極。」正德怒道,而那被打的公子哥這下來勁了,嚷嚷道:「知道就好,你敢打本公子,我爹」
那捕頭一陣心驚膽戰,忙讓手下把這位幹壞事還留名的混小子連拖帶拽地拉走,口中連忙解釋說這人是冒牌的,縣令家沒有這樣的公子。萬仁聽了這些解釋,只是搖搖頭,心說:這下好了,昌平縣令的官途到此為止了。
「黃公子,此地不可久留,此事待回京之後再計較。」眼看正德要當場發飆,萬仁忙勸道。
「小小一個縣令家的公子都這般無法無天,這氣如何順不下。」
「他們不會有好下場的,咱們先走著瞧。」萬仁將正德扶上馬,自己也上馬護在一旁。而正德還是戀戀不捨地看著街上這些來來往往的市井小民,心不甘情不願地跟萬仁往行在的方向而去。
目送萬仁一行出城遠去,那捕頭愁眉密佈,對手下道:「走,回縣衙。」邊走心裡還琢磨:得罪了萬大人的朋友就是得罪萬大人,縣太爺這一次玩完了,自己可得早想法子保住差事才好。
雖有皇帝魚龍白服這個不和.諧的小插曲,此次出殯大典還算是順利,百官歸京,自然還要大操大辦,舉行各種各樣的儀式以寄托對先帝的哀思。一直忙到三月初五,正德才又有機會出宮,因為他要主持所謂的奠基儀式。
按萬仁預計,每裡要用瀝青約三噸,京通糧道全長約三十多里,所用瀝青約一百噸。而順水村與上峰村那幾口油井日產原油約四十噸,煉出瀝青約四噸,一個月就有了一百多噸的庫存,足夠修這條糧道了。至於輔路用到的粗沙,工部已經著沿途各個驛站辦妥,就等開工了。
本來,奠基儀式這種小事根本就不用皇帝親自主持,不過正德醉翁之意不在酒,名為主持儀式,實際上是藉機出宮游春。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深宮禁院早就關不住他的心了。
這不,正德鏟一鏟土象徵性地將一根名為「德加四海」的路基埋下,沒有就此打道回宮,並聲明要看輔路工人開工。皇帝不走,參加儀式的百官也只得侯在一邊,心不甘情不願地站在工地邊當起了人體吸塵器。
萬仁拿出一個口罩讓正德戴上,一邊給他做介紹,一邊給輔路的工人當監工。路上有工人近百人,他們早就參加過「培訓」了。把路面先平整好,把瀝青燒熔,將沙子與瀝青混合,把混合物輔到路上,用大石牛壓實路面,一整套流程都是熟能生巧,很少出岔子。這麼多人分工合作,且因為皇帝在場,人人奮力表現賣力幹活,才一個上午,就修出了二里外,照這樣的速度,用不了十天就能竣工。
看著一條黑色的大道在腳下延伸,正德欣喜無比,讓隨侍的太監拉來一匹良駒,就要在這一條新馬路上留下第一行足跡。路面平整,馬蹄翻飛,一刻鐘的功夫,他就跑了一個來回。
文武大臣看著皇帝來去如飛,詩興不免大發,很快就有十幾首馬屁詩新鮮出爐,不是誇路好,全是變著法子誇皇帝主子英明神武縱橫無敵。這**屁拍得實在不怎麼高明,不過官員們都好這一口,馬屁拍完還不忘互相吹捧,大有開詩會出詩集的趨勢,總之就是酸文假醋,正事的不幹。萬仁幸好沒站在他們中間,不然非吐槽不可。
+++000+++
三月六日,離京前往通州查視糧道的王守仁終於回京了,他之所以耽誤了這麼久,是有要事要辦,這所謂的要事是內閣幾位閣臣交代的:設法控制住順水村與下峰村這兩地的油井。
事前不出力,事後搶功這種事是文臣們的拿手好戲了,不只是王郎中,工部新任路政總督左侍郎李燧更是親赴通州,名為視察油政,其實也是為了把油井劃入工部管轄之下。為了達到這個搶功的目的,他動員通州上下官員,下鄉策動百姓發起奪油行動。
不過,萬仁似乎早已料到這些,他留下的近百錦衣衛已經守住了這兩個村子的要道,別人想進都沒法進,而瀝青也由東廠派專人護送,存放瀝青的倉庫也有東廠太監把守,沒有他的授權書,誰也不許進庫房。
如今,整個石油開採與加工已經歸入了皇家私人產業,外人根本沒法插手,內閣及工部的官員們惋惜不已,忙活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搶到一絲一毫的名利,現在路已開修,他們自知已經沒法再搶功了,只得陸續回京。
王郎中回京了,自然要馬上到內閣匯報出行情況,而李東陽最關心的是:一共有多少口油井,這些油井是怎麼挖出來的,瀝青是如何煉出來的,日產多少瀝青等等一系列問題。只可惜,萬仁打油井時王郎中還在通州城跟同僚飲酒和詩,沒有親臨現場自然知之甚少,而當他得知油井已經打通之時,油井與煉油場已經被錦衣衛嚴防死守,沒有萬仁的命令誰也不能進,采油與煉油的過程更是無從得知。
一問多是三不知,李東陽暗暗佩服萬仁保密工作做得好,心中也尋思著怎樣才能說服萬仁讓朝廷也分一杯「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