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師

第一卷 自由誠可貴 第132章 新朝新氣象(四) 文 / 注海

    早朝歸來,正德有氣無力地坐在龍椅上,見每日例行入宮陪玩的萬仁到了,就道:「仁兄,內閣反對朕將欽定正音頒行全國。」

    開年第一項政令被閣輔否決了,正德很是洩氣。按說他是皇帝,可以一言九鼎。可是當正德要乾坤獨斷取中旨強行頒行正音政策時,腦子清醒的高鳳提醒主子,內閣是群臣之首,朝廷還得有他們管事,為了這件小事跟他們撕破臉,明顯不值當。[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微臣早有所料。」萬仁也早知會如此,在編定字典之時就早料到會被否決,原因不是這本字典編得不好,而是眾口難調。在各說各話的大中國,憑什麼說北京人說的話就是正音,南京人說的不是?!

    要知道,即便是在教育十分發達的後世,全國各地還是各用各的方言,正宗的普通話反倒是最不普通的話。不過,這不影響普通話的「正統」地位,為什麼?不是使用它的人多,而是它有一套完備的標準,全國人都以之為準,並積極向它靠攏。地方方言只能口耳相傳,沒有標準,所以難登大雅之堂。

    「那該如何是好,總不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吧?」正德問道。

    「要將正音頒行全國,不單要靠一本正音字典,也不在於是否得到內閣支持,而在於有沒有一套激勵政策。」

    「激勵政策?」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嚷嚷皆為利往,動之以利,何愁臣民們不趨之若鶩?陛下可下詔吏部,規定在同等條件下,凡是吐聲宏暢、不操鄉音者,當優先錄用及陞遷。學得一口正宗京音,仕途就能比別人順暢,再不苦研正音,那就是不想陞官的傻子。」

    「這樣能行嗎?言官定會上書指責朝廷,任人不唯賢而唯音。」正德不無擔心地問道,他當皇帝已經有半年了,對朝廷上那些言官的德行早已瞭然於胸,朝廷凡是頒下什麼新的政令,不管好壞,必定被罵。

    是謂欲加之罵,何患無辭。

    「這一點陛下無須擔心,他們若是上書,陛下態度當強硬,明諭言官:身為朝廷命官,連說話都不標準,上不可聞達於君,下不可施政於民,這種官要來何用?另外,陛下再頒下正音考核辦法,令翰林院選出五人研習正音字典,以充為考官,以考究官員發音是否標準。」

    「何為正音考核?」

    「正音考核,就是發音考試。陛下可令人為主考官,朝廷各級官員可自由報名參加考試。考試時,主考官從四書五經中隨意抽出一百條短句,讓參考者朗讀,每條短句如果讀錯了一個字,就扣掉一分,一百句一百分,得九十五分以上為優,八十分以上為良,七十分為合格。考核合格者,將成績登記在案,以後但凡是陞遷謫調,都要以之為參考,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任用成績最高者。」

    「陛下還可下詔吏部,在選任舉人為官時,也要統一舉行正音考核,優先選任成績最高者。天下舉子數以萬計,他們若是爭相研習正音,上行下效,少則一兩年,多則四五年,士子們都學得一口正宗京音,到得那時,何愁正音政策不可頒行天下?」

    在一旁伺候者的高鳳聽了萬仁這一套說法,也連連點頭,道:「老奴也覺得萬大人的法子可行,只是此選官法不宜操之過急,當設定時限,讓官員們有時間研習正音。」

    「高公公思慮周詳,陛下可頒定,京官以今年六月為限,外官以明年為限,啟用正音優先錄官法,百官每年皆可報名參考一次,京官於每年五月統一參考,外官上京述職時,可以隨時報名參考。」

    「司禮監商定細則,再擬旨下發吏部。」正德聽明白了,同樣是不經內閣取中旨下發,正音優先錄官法比直接頒行正音政策的阻力要小很多,也有效得多。

    而萬仁的嘴角卻是露出了一絲難以察覺的笑容,他向高鳳眨了眨眼,這才開始陪正德練拳。可能是由於心情不爽,正德今日十分「威猛」,拳腳上的力道明顯加大了幾分,一拳一腳都虎虎生風,若不是萬仁練過,還真沒有招架之功。

    只可惜,剛猛有餘,後勁不足,不一會的功夫,正德就累得氣喘吁吁地收招,癱坐在龍椅上。

    「陛下,微臣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萬仁見正德練了這麼久都還是一副腎虧的樣子,實在是有些擔心。

    「但說無妨。」正德說著,擺擺手讓太監宮女退到一邊。

    「微臣觀陛下臉色泛白,氣促汗冷,手腳微顫,恐是腎氣不足之兆,還望陛下急召御醫診視,防微杜漸方可保龍體康泰。」

    正德聽了此「忠言」,臉頓時紅透。這也難怪,不管是哪個男人,被人家說自己那方面不行,都會是這樣的表情。不過,正德倒是沒有生氣,他知道萬仁說這些是為了他好,所以猶豫了一會,就道:「仁兄明日帶萬信進宮來,朕信得過他。」

    「陛下也累了,微臣這就先請告退。」

    正德擺擺手,卻似自言自語道:「若是沒有仁兄,朕都不知如何是好。」

    萬仁回頭一笑,眨眨眼才下殿離去。他的前腳剛走,高鳳就跟正德說有司禮監有事要打理,也告退了。不過他沒有去司禮監,而是向東華門方向而去,在東華門外,終於「追上」了先行一步出宮的萬仁。

    「萬大人有何打算,可得先跟咱家透個底啊。」高鳳跟萬仁一起走在僻靜的宮道上,高公公混跡宦場數十年了,看人看事都非常準,他自然知道萬仁向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明著是搞正音,暗中肯定另有所圖。

    「高公公,您老也是明白人,咱們也就不說暗話。吏部如何選任考核官員,想必公公您也是瞭然於胸,這裡面的道道實在是太多,吏部尚書掌管百官的生殺大權,號為天官,權力未免過大。」

    高鳳心下駭然,他料到萬仁另有所圖,可沒想到萬仁一上來就拿吏部開刀,忙道:「選官考官此乃吏部本職,咱們也不好干預啊,只能幫陛下物色賢能入掌吏部,使其可察奸除惡,舉賢任能。」

    「您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要干預吏部的職權,而是要讓它更加規矩。正如公公您所說,吏部本當察奸除惡舉賢任能,如何察奸除惡暫且不論,如何舉賢任能,卻沒個標準了,誰為賢誰為能?這就是吏部各司說了算,盡忠王事的,或還可任人唯賢,不過多數時候不是任人唯親就是任人唯錢。如今朝廷上有什麼優差要補,那些有資格補官的官員們,那個不四處請托送禮?此風不可長啊!」

    萬仁頓了頓,又道:「所以,在選任官員時就該加上一條可以讓人人信服的標準,你和別人一樣有資格補某差,這個時候比得不是你能不能送禮,也不是你的關係夠不夠硬,而是你的口音正不正。你想陞官,請托送禮這些招沒用,練好自己那張嘴才是正道。」

    「話雖如此,只是此法一出,那些官員們就會個個鑽營於正音謀官,只怕不再用心於王事。」高鳳不無擔心地說道。

    「什麼事都有正反兩面,有利自然有弊。用此法,一來可以推行正音政策,二來可以讓選官有規矩可循,堵住買官賣官一途,利大於弊。所謂治大國如煮小鮮,沒有什麼萬世不變之法,因勢利導方為良策,當朝廷上下官員皆操正音之時,再加行新的考官法以激勵他們盡忠於王事。」

    「萬大人所行之事於國有利,咱家自然支持,只是吏部那些人權勢受損,只怕會對大人心存怨憤,人言亦可畏,萬大人可得三思。」高鳳勸道。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果人人都因畏懼人言不敢任事,國家就沒救了。」

    「好,就憑你這句話,咱家願與你同進退,共輔聖主。」

    +++000+++

    後海西邊,楊府外車水馬龍,皆是來賀楊廷和入閣為輔的官員。數月前,楊廷和與王華一同被劉瑾惡整,被弄到南京去「養老」,劉瑾被剮了之後,他們隨即被召回京,且很快就榮登閣輔選單送呈宮中御批,當時皇帝雖然不怎麼理政,不過還是仔細地看了那份名單,經過權衡,才下硃筆在王華和楊廷和的名字上打了勾。

    按照朝廷論資排輩的優良傳統,先入閣的李東陽為首輔,後來入閣王鰲為第一次輔,被中途召回京的謝遷為第二次輔,王華與楊廷和同時入閣,但是王華中進士的時間比楊廷和早,資歷高,所以為第三次輔,楊廷和只能排第四,管起了文教之類的工作。

    可是百官都不敢小瞧楊廷和,因為按照內閣辦法章程,楊次輔管科舉,加上今年是恩科年,開科取士就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所以說,楊次輔是除了李首輔之外,最風光的人,現在跟他套好關係,謀個主考官當當,如果有幸點中幾個人才,那就是這些人才的座師,以後師生攜手在朝廷上共同進步,這才是保官正道。

    楊閣老攜子楊慎立於家門外,依次接見前來道賀的同僚,不敢怠慢。為何?因為楊慎今年要參加今年順天府鄉試,如果得中舉子,還要參加會試甚至是殿試,所以說,還要各位同僚多多關照啊。

    「爹,萬大人怎麼還不來,您沒給他下帖嗎?」楊慎等候了多時還不見萬仁的人影,有些急了。

    「萬大人是皇上身邊的紅人,咱們是請不動的。」楊廷和轉頭瞪了兒子一眼,其實他壓根就沒打算要請萬仁。

    楊老爹久經官場了,自然知道萬仁雖然風光無限,但是誰要是跟他走得太近,定會成為百官的眼中釘。如今萬仁得寵,百官拿他沒辦法,但要解決他的「爪牙」,那也是輕而易舉。

    「孩兒我親自去請。」楊慎轉身就要走,他剛剛從南京回到北京,還沒有機會去拜見萬「先生」。

    「回來,以後在家好好呆著溫書,不准四處亂跑。」楊老爹低聲呵斥道,就在這時,李東陽剛好步行到此,見這爺倆正在鬧紅臉,也只是笑笑旁觀,不發一言。

    經歷過年前那一場場政治風暴,李首輔早就淡定無比了,滿朝上下都知道他跟萬仁不但住得近,走得也很近,更有風言風語說他的女兒孔夫人還跟萬仁有一腿。對此,李東陽不解釋也不掩飾,總是一臉淡定地上朝下朝,該幹嘛就幹嘛。

    「恩師,您來了。」楊慎見李東陽,忙跑過來請安。

    「在南京那些日子沒荒廢了學業吧?」李東陽正色問道,南京可不同於北京,那裡是風月勝地,很多才子到了那裡,就開始變成風流才子,李東陽真擔心自己的愛徒變成一個留戀風月的浪蕩子。

    「今年是大比之年,學生一直以學業為重。」楊慎道。

    「這就好,不枉為師教誨。」李東陽拍拍楊慎的肩膀,發現更加結實了,不由得老懷大慰,道:「你在此接待來賓,為師與你爹還有話要談。」

    楊廷和一聽李東陽就要談事,馬上拋下接待來賓的工作,將李東陽請到偏廳。

    「李大人,不知有何急事?」

    「聖上午間突然下詔吏部,推行正音優先錄官法。」

    「何為正音優先錄官法?」

    「聖旨中明言:在同等條件下,凡是吐聲宏暢、不操鄉音者,當優先錄用及陞遷。此法於今年六月施行,百官有五個月的時間研習正音。」李東陽面無表情地說道。

    「內閣不是駁回將欽定正音頒行全國了?聖上怎可不經內閣商議,取中旨獨定此事。」楊廷和眉頭皺起,他倒不是反對什麼錄官法,而是反對皇帝取中旨這種行為,這表明皇帝對內閣不信任。

    「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你們以為駁回正音一議就能壓倒萬仁,恐怕你們是小看他了,他向來不為無意之事,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定有大謀。」

    「李大人,您的意思是?」

    「如果我所料不錯,正音只是幌子,正吏部才是實。」

    「正吏部?」楊廷和沒聽明白,正音跟正吏部壓根就風馬牛不相干的事。

    「名為推行正音,實際上是用可衡量之標準來核定官員陞遷謫調,使吏部不可隨意跑官賣官。」

    「照這個標準來,誰說話帶京音,誰就能陞官,這不是兒戲嗎?」楊廷和駭然。

    「照我看,有標準總比沒標準好,若是沒個標準,吏部明著說是任人唯賢,實際上是任人唯親任人唯錢,這反而會敗壞官風。」

    「李大人打算支持此事?」

    李東陽搖搖頭,道:「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楊廷和與李東陽對視了一會,終於明白李東陽來此找他的真正用意是要說服他:內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直接插手此事。可是,他還是有些不解,問道:「如果朝臣們群起非議,那該如何處置?」

    「由他們鬧,起不了什麼大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