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自由誠可貴 第104章 盟友 文 / 注海
接連在萬仁的手下吃癟,劉瑾自然不會善罷甘休,本著刻苦認真的精神,劉公公一直在磨刀霍霍。他雖然智商不高,但也意識到如今只有一個人能幹掉萬仁,那個人就是皇帝。而要想皇帝同意幹掉萬仁,首先疏離萬仁與皇家之間的關係,確切地說,就是要減少萬仁見皇帝的次數。
為了做到這一點,劉瑾給看守宮門的太監下令:盡量阻止萬仁入宮,就算是太后下令讓其入宮,也要盡量阻止其前往見駕。[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另外,劉瑾派東廠番子四散收集與萬仁造反有關的「罪證」,不只是萬仁本人成為了東廠關注的對象,就連與萬仁有關的人都上了黑名單,國子監的那十幾個負責農科研究的監生,萬仁的掛名師爺唐寅,都是榜上有名,成為東廠定點跟蹤的對象。
劉瑾採用的辦法,就是傳說的「囚籠」戰術。太后有令不得碰萬家人,可是沒有下令不准碰與萬仁相關的人,劉瑾用這種囚籠戰術,打擊報復一切與萬仁相關的人,以此孤立萬仁,最後等萬仁在皇帝心目中沒有地位之後,就集中火力攻擊萬仁,一擊將其整死。
雖然被劉公公給惦記上了,但是萬仁還是跟往常一樣,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九月初一,「農業科學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辦公地址就在龍鳳店旁一座臨時搭建的窩棚裡。
雖然整個農科院只有十二個「研究員」,不過,萬仁還是雄心勃勃,正如掛牌儀式上他致詞一樣:農業是民生之本,農科院是華夏文明騰飛的助推器。
「萬大人,今天到賀的人真不少啊。」多日不見的徐經出現在掛牌儀式上,一見萬仁有空,就過來道賀。
「大家肯給面子,是我的榮幸。」萬仁微笑道,地確,來的人不少,大多是附近十里八鄉有名望的父老,他們慕名而來,就是想見一見他。
「聽說萬大人要收集農書,在下家中倒有些私藏。在下已派人回家取了送來,很快就能送到。」徐經道。
「徐先生有心了,我不勝感激。」萬仁不由得高看了徐經一眼,似乎他已經弄懂了上次交談的話。
「發展農科乃利國利民的大事,在下應當盡一己之力,如大人還有用得著在下的地方,在下任聽差遣。」
「農科院的宣傳部倒是缺少一位部長,如果徐先生不嫌薪酬微薄的話,可以試任。」萬仁笑道,農科院有兩個部,一個是研發部,一個是宣傳部,研發部的部長就是唐師爺,宣傳部本來想讓萬智掌管。不過,現在有熱心人選,萬仁自然希望萬智退下來,畢竟他這個四弟是個書獃子,看書背書還行,管人不太得力。
「難得萬大人信任,在下定然盡心盡力,把差事辦好。」徐經家裡最不差的就是錢,他一睜眼,又道:「鑒於萬大人俸祿微薄,農科院開支又不小,在下願意捐資白銀一千兩。」
「那敢情好,以後農科院做出成績來了,徐先生當記頭功。」萬仁知道徐經之所以這般大方,還是想通過自己得個特赦令,重歸考場以獲功名。既然是你情我願,萬仁也就不跟他客氣了,出錢出力是必須的。
「在下只是師隨萬大人辦事,何功之有?!」徐經嘴上謙虛著,心裡卻是笑開了花。
+++000+++
萬仁在京中也算是風雲人物,他有什麼動作,自然是倍受矚目,他搞農科院一事很快就傳到了內閣。新任內閣三閣老李東陽,王鰲和焦芳各人的心裡各有一個想法。李東陽覺得新奇,是為國為民的好事;王鰲覺得是小事一樁,不值一提;焦芳卻在暗暗尋思:這能不能算是收賣人心聚眾謀反的罪證。
既然另外兩位閣老不發言,李東陽也就不再討論這件事,三人很快又回到合議票擬條旨的本職工作上。雖然內閣首輔位最高,但是位尊不等於權重,輔臣的權力重不重,還要看他票擬的建議能不能得到朱批。
這也難怪,內閣就好比是皇帝的高級顧問,只要皇帝不點頭,任你上萬言書也是白搭。本來,朱批權由皇帝直掌,但是明朝的皇帝是一個比一個懶,批朱權漸漸地落到了司禮監的手上。而現任皇帝不是懶,而是不想幹,批朱權全部落到了司禮監的手上,所以,內閣中誰跟司禮監穿同一條褲子,誰的權就重。
內閣首輔李東陽是張太后的人,次輔王鰲幾乎沒有靠山,次輔焦芳是劉公公的人,不用說,內閣權最重的人就是焦芳。每次劉瑾要頒布什麼「大政方針」,都會先讓焦閣老在內閣會議上提議,條旨送到司禮監,劉公公再蓋上玉璽,條旨搖身一變,就是聖旨,至於李閣老與王閣老,簡直就是充數的。
可以這麼說,自從中秋節之後,明朝基本上姓劉。這十多天來,劉公公一通猛搞,朝中風氣為之一變,直臣盡去,貪官皆晉。李東陽看著被搞得烏煙瘴氣的朝局,也無計可施。
內閣成了焦芳的一言堂,李東陽見左右無事,就早早地回了家。他剛到家,就聽下人說有一人求見。李東陽一臉苦笑,馬上吩咐接見。
李東陽本是學界名宿,又是朝中重臣,很多人想見他而不可得,李府在京中向來高朋滿坐。可是自從劉健等老搭檔走了之後,他家裡就變得冷清起來,幾天都不見一個客人到訪。這主要是因為朝廷百官的口風大變,眾人皆認為李東陽投了閹黨,都有意與之絕交。
現在難得有人來訪,難耐寂寞的李東陽自然親自接見。來人正是唐寅,他穿著一套道服,還貼了假鬍子,要不是認識他的人,還真看不出偽裝來。他進了客廳,暗示李東陽屏退下人,這才下了偽裝,以真面目相見,並連稱得罪。
「唐先生怎麼有空到寒舍來了?」李東陽不以為忤,笑問道。
「在下此次前來,是有要事稟告。」
「是萬大人派你來的?」
「不是,在下此次前來拜訪,萬大人並不知情。」
「唐先生不是萬大人的幕賓?怎可背主行事?」
「李閣老誤會了,在下並非背主行事,更不會為害我家大人。在下此次前來,是想幫我家大人尋一盟友,共抗權奸。」
「萬大人向來獨善其身,無意於插手朝廷紛爭,難道唐先生不知嗎?」
「李閣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家大人明言自己是保皇黨,誰敢危及皇權,他就跟誰做對。月前內閣做大,危及皇權,他就向皇帝建言罷黜權臣,獨攬大權;如今皇權又旁落於閹黨之手,我家大人自然不會坐視不管,現已有意要剷除閹黨。之所以遲遲不見行動,只因其害怕閹黨一除,文臣再次坐大難治。」
「保皇黨?這個詞倒也新鮮,朝廷重臣多是忠君體國之士,皇上自然無虞,何須一人為保?」李東陽笑了。
「忠君體國,不見得吧。李閣老或許能做到,但是閣老就敢肯定其他官員的心中沒有自家算盤?我家大人說了,文臣中好官是很多的,但是官官相護朋比為奸的文臣集團卻是腐朽敗壞,比閹黨好不了多少。所以,我家大人提議:文臣集團要與宦官集團並存相制,以防止一方勢大難制。不知李閣老覺得此提議如何?」
「朝廷大事並非老夫一人說了算的。」李東陽不置可否。
這些話只不過是試探,唐寅並沒幻想能得到李東陽的認同,他語氣一轉,才說出了這次的「如今劉瑾坐大,我家大人已經與之交惡,想必不用多久就要有一場惡鬥。在下深知文臣中有許多人對我家大人懷有芥蒂之心,一定會有人趁機落井下石。在下只是想提醒李閣老:唇亡齒寒,萬一我家大人倒了,閹黨將橫行無忌,希望李閣老多多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