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太師

第一卷 自由誠可貴 第091章 秋涼 文 / 注海

    劉健失魂落魄地從內閣回到家中,他那顆老邁的心臟再也忍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昏臥在床。醒來之後,他叫來兒子,讓兒子幫忙筆錄致仕疏。皇帝不聽話,同僚們的失望,內閣的威望降到了最低,他除了退休回家,也別無選擇了。

    與劉健一樣,謝遷和李東陽也上了求退疏,六部九卿除了吏部尚書之外,其他人也跟事先計劃好的那樣,上書求退。看到十幾份同時送上來的致仕書,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臉上一陣冷笑:「就算你們不想走,咱家也留你們不得。」[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硃筆一揮:同意。

    對於這些想要自己的命的人,這位劉公公當然不會就此罷休的。要不是因為他的根基還未牢,暫時不宜動刀子,他現在都想要趁機報復,將這十幾個人往死裡整。

    這些批過紅的奏疏被送到乾清宮,小皇帝只是翻看了一下,從中抽出一份,其他的都通過了。而被抽出的那一份,則被隨手扔到了廢紙桶裡。劉瑾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小皇帝這樣處理叫作「留中」,而上這本奏疏的人,是要留下來用的,是不能趕走的。

    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皇帝要保下來的人,劉瑾暫時還不敢動。他暗暗告訴自己:這一仇先記著,以後找機會再報。

    朝廷一下子走了十個高官,空缺的官位自然要補齊,這正是安插親信,混亂朝綱的最佳時機。只可惜,這位劉公公的名聲也不咋地,官場上也沒幾個人買他老人家的帳,有官位也沒有足夠多的親信來安插。

    另外,可以升任尚書的人選又不多,劉公公雖然當紅,但是也不能隨便拉一個小太監出來當尚書的。尚書正二品,就算是破例提拔,也要從四品以上的官員中提拔。而內閣大學士的人選更是難選,內閣一般要有三個到七個大學士,這些輔臣要領導六部,品級皆要在二品以上,最低也要正二品。所以,輔臣要從三品以上的官員中選拔。

    四品以上的文官也就幾十個,三品以上更是只有二三十個人,要從這麼少的人中選出聽話的人來,實在是比較困難。劉瑾對著京官名單抓耳撓腮了一整天,都沒找到幾個稱心的人選。最後,他不得不放出要約:誰想陞官,就來拜訪他老人家。

    當然,有幾個人是不得不升的,這是皇帝交代下來要升的人,他們就是萬仁和萬智。萬氏兄弟深得皇帝信任,不管劉公公樂不樂意,都得給足面子。

    正當劉瑾積極擴張個人勢力之時,城東朝陽門外不遠處,李東陽在京城郊外為他的兩個老搭檔設宴送行。在這最後的宴會上,李東陽悲從心起,不禁痛哭起來:「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可是另兩個人卻沒有他這樣的感觸,劉健站了起來,嚴肅地對李東陽說:「你為什麼哭!不要哭!如果當時你態度堅決,今天就可以和我們一起走了!」

    李東陽無言以對。

    謝遷也站起身,用鄙夷的目光注視著李東陽,然後和劉健一同離席而去,不再看他一眼。

    沉默的李東陽看著兩人的背影,舉起了杯中的殘酒,灑之於地。然後一抹眼中的淚花,轉身回京。他知道:自己還不能走,如果自己也走了,朝廷很快就會變成閹黨的天下。

    有時候,屈辱地活著比悲壯地死去更需要勇氣。

    其實,李東陽之所以能留下來,倒不是因為劉瑾大發慈悲,而是有人幫他向皇帝說情了,說情的人不是萬仁,而是張太后。當然,這並非跟萬仁一點關係也沒有。

    八月十三萬仁攜妻入宮拜見張太后時,張太后曾向他問及對朝政的看法,他只說了一句:「諸公皆廢,李公善謀,可以輔國。」當時張太后還笑話他,說他眼高於頂,說朝中大臣是廢物,那他豈不是更加廢物。可才過了一天,朝廷局勢大變,大臣們紛紛上書求去,張太后才驚覺此廢非彼廢,諸公皆廢原是指大臣皆被廢去。她又想起後面那半句,就忙讓人去把兒子叫來,吩咐他不要把李東陽給「廢」了。

    就是這樣,李東陽被挽留了下來,在新的閣臣沒有推選出來之前,他就是獨「相」,按照論資排輩的光榮傳統,他以後還是首輔。不過,在這種局勢下升任首輔,卻不是一件幸事,因為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頭。

    雖然首輔之位吃力不討好,李東陽沒有推辭,如果臨陣退縮,那就不是他李東陽了。

    +++000+++

    一層秋雨一層涼,昨日一場秋雨,今日北風又起,秋意漸濃了。時值中秋佳節,龍鳳店關門歇業一天,大家上街遊玩購物,放鬆放鬆。萬仁與賽仙兒倒是沒去逛街,他們雇了輛馬車,裝上一百多封新制的月餅,準備前往疫區趙莊。

    雖然疫情已平,但是有很多家庭被瘟神奪去了親人,在這閤家團圓的中秋節,這些家破人離的家庭更需要人的關懷,哪怕是一點點關懷和祝福,也能撫慰他們心中的哀傷。

    而這份關懷的成本並不高,更多的還是心意。

    東西還沒裝好,萬仁剛跑回店裡抬東西,賽仙兒就見一人遠遠地行來。

    「今天歇業,請回吧。」賽仙兒正忙著搬東西上馬車,沒看來人是誰,以為他食客。

    「萬先生在嗎?」

    「在,你找他有事?」

    「在下唐寅,有事求見。」

    「小仁哥,有人找你。」賽仙兒衝著店內喊道。

    不多時,萬仁搬著一堆月餅出來,看了一眼來人,認出對方是誰,問道:「有事?」

    「在下聽說萬先生榮任國子監祭酒,特來道賀。」

    「有這事?我怎麼不知道。」萬仁眉頭一皺,他並沒有接到相關聖旨。

    「京城內都傳開了,聖旨明天就到。」

    「哦。」萬仁應了一聲,臉上無驚亦無喜。

    「萬大人榮升,不知要不要請幕僚?」唐寅問道。

    「請幕僚?當祭酒需要幕僚嗎?」萬仁笑問道。

    國子監的設置,相當於國家行政學院,在裡面上學的人一部分是從全國各地選拔上來的秀才,一部分是來自朝鮮琉球安南等屬國的留學生,而更多的則是富二代公子哥。這些人讀書沒心得,無法通過科舉晉身,於是拿錢買一個監生身份,日後混個小官當當。

    這種富二代雲集之地,自然不是搞學術的地方。國子監的頭頭就叫國子監祭酒,管著這麼一幫不學無術的公子哥,肯定不是什麼有前途的差事,甚至可以說根本就不是一份差事,因為很多監生只是掛名讀書,平時都不見人影,而身為主管,祭酒大人自己都無所事事的,要幕僚來作甚?

    「在下能讀會寫,或許能幫上萬大人。」

    「這不是能不能幫忙的問題,這個官是閒差,不需要幕僚。」

    「在下不要薪酬,只求能跟隨在大下手下辦差。」

    對方已言及此,萬仁自然明瞭對方是什麼意思:想借梯登高。他不由得搖搖頭,道:「終南捷徑不是什麼人都能走的,沒有真才實學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似乎是被說中了心事,唐寅老臉一紅,忙道:「在下只是想跟隨大人,學些安邦治國的真本事。」

    「嗯,有理想是好的。你這就陪同我們去辦一件事,如果辦得好了,我就請你當幕僚,薪金照付。如果辦得不好,那你就該回去多讀幾年書再談安邦定國。」萬仁微微一笑,一指地上那一堆月餅,道:「別看著啊,把這些都搬上馬車。」

    唐寅略一猶豫,似乎不愛幹這種下人才幹的下賤活兒,但是一想到萬仁可能會不高興,只得把折扇一收,挽起衣袖開始幹活。不過,從他的舉止來看,典型的手無縛雞之力型,連彎個腰都很困難,也不知是不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以至腎氣不足。

    好不容易裝好了車,萬仁與賽仙兒坐在趕馬的車位上,有說有笑地出發了。而趙莊離得並不算太遠,中午時分就能趕到。馬車還沒進到村口,路邊幹活的村民們遠遠地認出萬仁來,皆丟下鋤頭跑過來迎接,把萬仁圍得水洩不通,請安問候聲響成一片,還爭搶著要請萬仁到自家去作客。

    「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是中秋,太后和皇上好生掛念受災的百姓,特地派我過來看看大家。我會挨家挨戶地拜訪大家,大伙有什麼困難,都可以跟我說,我會轉告皇上。」萬仁跳下馬車來,拱手環拜。

    一聽到萬仁會挨家挨戶拜訪,村民們皆是喜出望外,馬上跑回家去準備。貴客臨門,村民們自然要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款待的,如果家裡沒有,那就趕緊去買啊。

    「大人,這事真是太后跟皇上交辦的?」村民們去遠了,唐寅湊到萬仁的耳邊,低聲問道。

    「你說呢?」萬仁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只是吩咐唐「師爺」從馬車上提幾封月餅下來,一行人開始進行節日拜訪。

    第一個走訪的是趙五德一家,萬仁記得這家子在瘟疫中去了五位親人,如今只有父女二人相依為命,實在是可憐。萬仁噓寒問暖一翻,問秋收如何,今年的稅賦減了沒有,口糧夠不夠吃,最後還親自送上禮物。

    趙老漢哪裡受過這等「關懷」,早已老淚縱橫,直呼萬仁是救苦救難的再世活佛。就連站在一邊的唐寅也覺得萬仁做得太過份了,哪裡有官員對百姓這般好的?!還送禮,這世道就該民給官送禮,哪裡有官給民送禮的道理?!如果朝廷的官員都跟萬仁這樣,那豈不是要把百姓慣成刁民啊?!

    從趙五德家出來,萬仁依言挨家挨戶走訪完趙莊所有住戶。這可累壞了唐寅了,他負責提禮物,而且還要保持一副萬仁要求的標準笑容,他這時才切身地體會到:給這位萬大人當幕僚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下午四時許,萬仁終於走完了最後一家。回到馬車上的時候,唐寅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來。萬仁看見他這副慘樣,拍拍他的肩膀,笑道:「當我的幕僚要跟我一樣事事身體力行,你現在還想當我的幕僚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