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從邊市到軍市(中) 文 / 克己馬

    「我剛不是說了嗎,自從邊牆築起這幾十年時間以來,先是地方郡先為了方便郡內百姓生濟,開設了與胡人買賣的城中集市。幾經發展,終於形成了不在官府衙門管轄之下的自由邊市。因為沒有官家衙門的管理,所以也就像歷任郡守們也就用郡縣治理鄉里的法子,任那些商人和胡人定下自己的一套規矩,充作邊市自由管理的辦法。」繚子終於說清了這檯面之下的邊境貿易便是邊市。

    接著,繚子大氣一喘,又吸一口氣,然後利索地說道:「說來也巧了,那個被殺的糧食商人和被冤屈的胡人都是第一次在邊郡之內作買賣,不知道這些,連我都還記不熟的規矩,便私下裡把生意做成了。於是混跡於這條商道上的老人熟手們看不下去了,認為這兩個愣頭青壞了老規矩,便使人殺了一個再栽贓另一個。」

    「看來還沒有王法治你說的那些賊人了--這案也不用再查了?」趙括聽完繚子的話,苦臉一笑。他頓時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或者說是如釋重負的輕鬆,而伴隨著這份輕鬆,卻又帶著一絲隱隱的無奈。

    「正是如此。事情簡單得很,就是商人們用行規處罰了破壞行規的人--因為這邊市上的規矩歷來被郡縣上看成是鄉規民約,就如百姓家中父親殺了兒子是家事,父親不用償命是一個道理--那商人之死和胡人之冤,全都是『罰有因得』,王法管不到治他們的人!」話到這裡,繚子倒有也憤然了--做為一個學習兵家之術為主的雜學者,繚子自然與眾兵家一樣,是法家思想的擁護者,最看慣那此有背於王法,卻又是合乎地方情理的民俗鄉規。

    同樣是推崇法家學說的趙括聽完繚子之說,已經知道所謂邊市,早就完全脫離了趙國的王法約束,成為明目張膽的走私行為,而北地三郡各大小官吏卻在此事上全無作為--他的心中也是不悅。再說邊市之事要是真像現在這樣,對其放任自流,勢必將拖他的北伐之計的後腿。

    「把重要的戰略物資賣給匈奴資敵不說,更要命的是,這些唯利是圖的大嘴商人們,還可能把我軍的種種軍事行動抖摟給匈奴胡虜--那時,不要說尋機與匈奴決戰了,說不定反被商人們給賣了,我的人頭倒做了匈奴人的酒碗……」趙括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感到滿背都在發涼。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此三邊郡的官兒們,只是無所作為,還沒有攙和到這些實際上的走私貿易中--他們的罪責,最多也只是讓國家稅付流失,還不到殺頭梟首的份兒!」趙括一邊在心中安慰自己,一邊又問繚子:「那些地方官們,就是這樣白吃了國家俸祿,或是白受了王上食邑,而不給我趙國做事,讓稅付白白流失啊!」

    「管,他們敢管嗎?他們能管得不過是如那被殺的糧食商人和那販賣皮貨的東胡人之類的小商小販,對於真正與部落級的胡人做生意的邊市大商--可能官兒對他們,還要比對我的大公子師兄,還要恭敬吧!」繚子很不服氣地大發酸話道。

    「我趙國比起其它中原國家更為重視商業,這是不假--那是因為我趙國土地所產比不上他國,只用通過買賣從各國間賺取貨品差--為的也是一方百姓的生濟。可是像你說的那樣,官員們對商人恭敬程度超過了我這個不大不小的封君,又是個手握實權的地方大員……這個,言過其實了吧!」聽完了繚子說邊市之事,趙括心中有了個底,也不在慌張,便以為繚子又在誇大其詞、危言聳聽。

    看了趙括臉色轉各,又對他說以應付之詞,繚子又不樂意了,他拉長了意,顧左右而言他道:「大公子師兄,雖說您是個封君,又做了邊地軍事的主官,可是到底您老人家已經不在朝,而在野了……」

    趙括立刻聽出了繚子的話外之音,他剛才坐穩的屁股,便又離開了葦席。趙括半直身體,兩眼直視繚子問道:「你還查到了什麼?」

    「我知道大公子師兄現在最關心的那些大宗的糧食交易,所以我也重點查問了有關這方面的事情!」繚子這回又得以得意了,他不等趙括召喚,便兩步上前,與趙括對坐在機案之前,股作神秘,輕聲細言道:「這事兒,後面牽著邯鄲大商郭縱郭開父子,還有卓氏……」

    「郭縱郭開、卓氏一族!」趙括重複著繚子的話,同時已經料想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在邯鄲,甚至是趙國,乃至於整個中原,最為富有的商人便是繚子說所的郭家父子,和卓氏一族。這兩家的富有,幾乎可以用富可敵國這樣的詞彙來加以形容。卓氏是趙國一帶最大的鐵器商人,而鐵器在戰國時代,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戰略物資之一。而另一個大商人,郭家,那就更了不得了,除了在鐵器生意能與卓氏爭長短之外,還是中原地區最主要的大鹽商。

    這兩家的生意能做這麼大,除了經營有方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們都有可自的靠山--這也是讓趙括最為頭痛的事情。

    這兩大商家的背後,分別是雖然有點兒過氣,卻也還算是是枝繁葉茂的平原君趙勝家,還有便是在現在正得趙王丹之寵的建信君趙穆。

    「既然牽出了趙穆,那趙穆的背後又會不會是趙王丹--畢竟趙王丹的王位還是不那麼穩固,他還需要用些金銀籠絡朝中小人……」趙括心裡邊這樣想著,但口頭上卻只是點到既止,沒有把趙王丹給扯出來:「難怪那日趙穆能搞到匈奴人都很少得到的西域葡萄酒,原來就是通過郭家的商業渠道啊。再說這平原君--我這老哥過的那驕奢『淫』逸的日子,八成也是靠著卓氏一門的獻金撐著。

    怪不得這些邊君官員,小到一個區區驛丞,大到城府堂中郡守,都對眾商人們不法行為熟視無睹,作無為而治的樣子--原來是害怕得罪朝中之人啊!」

    趙括也學繚子那樣,輕聲而言--雖然此時一向聰明過頭的繚子已經猜到了趙知意指何方,卻也學趙括,不說破此事。

    繚子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是一臉壞笑道:「其實大公子師兄,這兩大商人在邊郡上的種種不法行為,倒是和你大有關係啊!」

    「和我……我馬服家一向就靠著朝廷俸祿和王上給的封邑、食邑過活,何時如那平原、建信二君,與商人們攪在一起!」趙括了繚子的說,馬上反問一句。

    「大公子先聽說我完!」繚子像拿到了趙括的把柄了一樣,得意一笑,然後說道:「你以為這兩家商人就只是把糧食販給匈奴人,換回點兒奢侈的皮貨、寶石這麼簡單!」

    「那還有什麼?」趙括半閉雙目,拉著嗓子問道。

    繚子突然把兩眼圓瞪如燭似炬,口發一音:「鐵!」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