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從邊市到軍市(上) 文 / 克己馬

    繚子領了軍令,自然是拿了雞毛當令箭,便要以東胡獵戶的冤案為突破口,秘密追查起邊郡貿易與眾地方官吏之間的瓜葛來--要不是趙括要他暗中行事,他還真會風風火火的把這事鬧大發了。

    雖然趙括的要求不合繚子的心意,可是他也知道其中厲害關係:此冤案不過是管中窺豹,邊地的官員們到底的檯面下作了什麼,如果不查查必定是說不清楚,也不知道會對北伐造成多大的困擾。

    第二天,藉著等待繚子以調查東胡獵戶冤案,暗查邊郡官員們參於其中的邊境貿易的功夫,趙括也先率少量親兵近衛,穿了便衣,無聲無自地入了代城。

    一入代城,果然看到代城之內雖無幾家坐賈,可游商卻是甚多。一路走來,從這此商人的衣著服飾上看,有從邯鄲而來的身穿華服大商,有從齊地來的普通鹽販子,更多的便是如那東胡獵戶一樣兜售塞北土產的胡人和買入越冬之物的當地黎民。

    特別是到了城中集市,秦腔胡調、邯鄲鄉音、燕地土話更是不絕於耳,市中喧鬧熙攘可以與邯鄲南市相比。雖說市面所售貨品多為粗陋之物,不過不時映入眼簾的白狐之皮、紫貂之毛,卻也是在中原地方都難得看到的珍品。

    當然,這些物件,在趙括眼中,不過是充作獵奇之色,潤潤眼睛,長點見識--其實市中之物,趙括幼時在燕國上谷就見赤,只是事隔多年,再看這些還散發點淡淡膻腥之味的羊裘獸皮,倒是讓他倍感親切了。

    「大……大哥,是不是去郡守府看看……」李同難得機靈一會,居然想起自己身上所穿是平民衣裳而不是戰袍,改口叫趙括「大哥」。

    趙括看了眼長著一張老臉的李同,不知說什麼好--就他李同那張如被風霜刀劍刮過的臉,趙括叫他一聲伯父都不為過。再說李同後面那句「去郡守府衙」,更是不必--趙括早就想好了,故作高傲,讓郡守郡丞等人親自來迎,既不失他封君、三郡邊事主官的身份,又為繚子的調查迎得更為充裕的時間。

    「這倒不必了,咱們還是先看看吧!」趙括丟下這一句話,又領著李同等親隨護衛,繼續觀看這集市上出售的種種貨品。

    大約用了半個時辰的功夫,趙括細細看觀察了代城集市所售貨物之中,並無他所關係心的「戰略物資」--糧食,即便是有三兩宗買賣糧食的生意,也不過是零售供一家數口人過冬用的份量,只要一個麻袋一名壯丁便可背走。

    沒有大宗的糧食交易,這便使趙括更加深了糧食貿易被邊郡官家所控制,並從中牟取不當利益,危害國家和北伐之計的推測。

    現在回想起昨日所見所謂的東胡獵戶的命案,趙括猛然想起那案中死者便是個販賣糧食的小商人。「莫非真正的糧食貿易全在官家驛站中達成?」一想到這個,趙括便更加心神不寧,面色發潮了。

    「如果正是那樣,官家參與大宗糧食交易,那麼他們養寇為患的可能性便更大了--大事不妙啊!」想到此處,趙括的腳步也就越發匆匆,搞得他身後的眾兵士,不得不小跑跟進。

    「大哥,怎麼突然快步而行?」李同還真這樣叫上了。

    「走!」趙括簡單地口吐一字。

    「走哪兒去?」李同看著急步而行的趙括,茫然無知地問道。

    「回去!」趙括此時也不想多說,他只希望繚子能多查出點什麼東西,然後就像李同昨日所言那樣,逞一刀一劍之快,把北地三郡資敵官員們通通拿下,一一問罪梟首。

    「回哪去?」李同緊跟在趙括身後,又一臉無措地問道。

    「回驛站!」說完,趙括又是埋頭不語,只顧急走。

    自從趙括編練紫山騎士以來,便跟隨在他左右的李同,自然曉得他家大公子又在思考問題了,於是也不做聲,只是把大手一揮,讓後邊的數名近衛默默跟上。

    趙括等人回到代城驛中,剛入館舍,就見繚子得意洋洋地迎上前來--原來不過半日多點兒時間,他已經大約掌握了地方官們的把柄。

    「怎麼個說法?」趙括也顧不上歇口氣,一邊入座堂上正席,一邊就在追問繚子。

    「邊郡貿易,本是主父武靈王築起這千里邊牆前,便自然形成的!」繚子手指北方,意指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那一段北方長城。

    「武靈王築邊牆本是為了防範北方各種胡人入侵我趙國之地,劫掠我百姓--說倒底了,還是為了邊郡萬民能夠安居樂業著想。這邊牆一修,南面是安定下來了,可是也阻隔了邊牆南北的人員與物資的往來,使兩地無法互通有無,妨礙了百姓的生濟。」繚子顯然又想向趙括顯擺他的調察深入而迅速,範圍廣博而細緻,一開篇全是氣勢如鴻、撫今追昔的長篇大論。

    「說重點!」趙括心又有些焦急了。

    「是,師兄。」繚子拱了拱手,自感無趣,只好跳過邊牆長城對邊郡的利弊之類的大段言論,直言邊郡貿易問題道:「地方官們的初衷,為了不使百姓逃離鄉土,便在放了北方胡人入邊牆塞內,讓他們與我百姓各取所需,做點小買賣。起初,也就是在各縣城原來的集市的基礎之上,擴大了集市面積,放任胡人與地方百姓貿易。

    可是後來……」

    眼看著繚子的老毛病又要發作,趙括立刻扳著臉提示道:「可是怎樣,別給你兄師賣關子!」

    「大公子師兄也知道,北地不比中原。我趙國本就是地貧之國,這北地的貧瘠就更甚了。於是重多百姓發現從胡人手中換得中原稀罕的毛皮之類奢侈物品,再轉手賣到商人手中,可以獲利--於是便中途以便宜的價格截賣下胡人的貨物,再到集市以高出一倍的價錢倒賣給收購北地物產的商人。

    百姓們如此做法,是為了自家生濟,本也無可厚非。可這樣一來,一來則胡人貨物的價錢就看漲,二則這種私下的貿易,也就不在官家的監視之下進行。於是,這便生出了兩種新事兒--其一是商人和胡人為得利,便跳過中間的百姓,自發地組織起來,以商隊對胡人部落的方式搞起了大宗貿易;其二便是商人們與胡人的交道打多了,兩方為了不被官家抽走稅付,便相互約定交易地點--進而,雙方也就達成了些個『行規』。

    這便引出了那東胡獵戶的冤案!」繚子說了半天,又把話扯回到趙括已經不太關心的命案上。

    繚子經趙括先前兩次「說重點、別賣關子」之言的教訓,也明白趙括想聽什麼,於是多問了一句:「這案子,還說不說?」

    趙括看了看繚子,故意給他來了個「君心難測」,說道:「旦說無防!我倒要看看,這些郡縣長官們的官是什麼做的,平白無故,給我這個新長官生出個奇案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