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九十九章 繚子的新式軍陣(下) 文 / 克己馬

    因為先前一場小戰,趙國北伐大軍,不得不暫停行軍,停留在原地待命。就在右軍與趙括坐陣的中軍不過數里的行程上,秦開又纏上繚子,非要問他個究竟。

    「可是投矛的威力雖大,便但其射程不過百步,而且一名投矛手一次最多只能攜帶投矛三支--如此數相距量,只能應付敵軍一次衝擊--這回來的匈奴人少,所以還看不出什麼破綻來。可是下回來上成千匈奴騎兵,我看,就算是我們陣中那三百投矛手,能有時間投光三次投矛,只怕也殺不到一半匈奴人。此時行動靈活的匈奴騎兵改攻投矛手的方陣--一陣而潰,全陣皆潰啊!」秦開還是那麼少根筋似的,單從戰術方面直指繚子的新軍陣的紕漏之處,一點也不給先前被他叫做「先生」的繚子面子。

    「你先前不是說用弩手來代替投矛手了嗎?正如你說,我用投矛手,那只是為了此役的臨時之舉,我的心思,和老哥兒您是一樣的!把弩兵佈置在兩翼!」繚子沒有想到秦開與自己不謀而合,立刻與他套近乎--說倒底,在自己重歸趙括帳下之前,他還不想把他眼中的莽夫秦開得罪;他這也算是給自己留給後手,要是趙括真把他們兩人組合在一起,他繚子叫了聲秦開老哥,也好讓有真性情的秦開礙於袍澤兄弟之情,不拿他試問。

    「你看,我們把弩兵--或者是弓兵放在軍陣兩翼,近戰兵種放在陣中,而不是傳統地把弓弩之兵放在陣前,射上齊三輪就向後退去,由近戰兵種頂上--只要如匈奴騎兵這類的敵軍從正面襲來,我們就能同時使兩翼之遠射兵種齊齊向陣前放箭,如此一來,敵兵正面所要面對的我軍箭矢的密度就是原來的兩倍之多--這傷亡嗎……然後,再像你老哥今日那樣,看好時機,讓中央的近戰兵攻向被我射得暈頭轉向、傷亡甚多的敵兵!」繚子一時得意,雙臂一伸,用兩手作出箭雨襲來的樣子,又用頭向前一挺,充作近戰之兵,重現了先前一戰的那一幕。

    其實他繚子也是經歷了方才一戰,才想臨時想到了如此戰法--在他原來的計算中,秦開所部的五百陷隊銳士不過是引匈奴人入陣的誘餌,而不是給他們最後的致命一擊的決定性力量。

    「這樣一算,我軍此役是五百近戰之兵,三百遠射之兵,可實際起到作用的兵力,卻幾乎成了五百近戰之兵,六百遠射之兵的作用--原來的弓弩之兵,用一字排開之陣,因為射程之類的諸多原由,能有一半起到作用已是了不得的了。就像今日站在我部後方,先於你那三百投矛兵發力的右軍弓兵們的胡亂漫射,不過是讓匈奴騎兵的速度略略減慢,也沒有派上什麼大用--好在繚先生你想出了此等戰法,要不然我等弟兄,還真要以死相拼,埋骨於這青山黃士之間!」說著,秦開向繚子拜了一拜,表示感謝,可是後面的話,卻又上繚子驚出了一身冷汗。

    「只是這種好計妙陣,怎麼不事先給在下露一點風聲,害得在下當時全身大汗,還要故作鎮定給弟兄們壯膽子--出的汗,把雙手都濕了,弄得我連矛都握不穩了。」秦開也如繚子那樣,伸出了雙臂,只是他是攤開雙手,靦腆一笑,笑自家心虛,卻還強裝英雄好兒郎。

    秦開這一個下意識的伸手的動作不打緊,到了心中有鬼的繚子眼中便成了他秦開要用雙手掐自己的脖子。

    「啊!」繚子嚇得大叫了一聲。

    「繚先生,你沒事叫個什麼勁啊!」秦開到現在還被蒙在鼓裡,好意問繚子道。

    好在此時,繚子遠遠看到了趙括那面自用的火鳥大旗,就像看了救星一般,他靈機一動,大聲道:「秦開老哥,你看大營到了!我們還不快快進去得賞啊!」

    「好,走走走--我秦開也不求什麼了,只求個免了死罪,讓馬服君放我回燕國上谷為一農夫就行了……」秦開望了眼中軍大旗,心有不甘地說出了自己的願望。

    回到趙括身邊,繚子自然是如釋重負,雖然還是膽心趙括會因為此戰他與秦開的「配合默契、如珠聯璧合」一般,而真的把他們兩人撮合在一起行事,但他還是按捺不住表功的心情,搶先上去,向趙括說起了方才一勝的經過。

    當然了,為了不讓秦開因他的「害人坑人的心術法門」而遷怒於自己。繚子有意無意之間,將秦開的當機立斷,攻殺出陣才幾乎全殲匈奴游騎之事,重重的說上了筆,還附上了不少誇讚之詞,說得秦開都全身發燙、滿臉通紅,一付大為窘迫之像。

    趙括先是奇怪繚子今兒是怎麼了,以為他是吃錯了藥,居然學會為他人請功了--可聽到後來,才知他事先沒有只會秦開,陷秦開於險境--這才明白他是在將功折罪,暗求趙括原諒他,同時也求趙括的保護。

    趙括聽出了繚子的心思,也不正面應下他的請求,反倒是向秦開指出繚子的不是之處:「這個繚啊,居然會為了一戰之勝,而不事先向同僚說明作戰方略,這本就是兵這大忌--如果當時人家秦開所部有一人膽小怯戰、臨陣而逃,進而引發全陣潰亂、全軍潰退--繚子,我問你,你又當如何以對?」

    「這個……」繚子心中所想:「我們那共有五千人馬,就算是那五百陷隊銳士敗下陣來,還有右軍全軍抵擋,又影響不了全局……」

    可趙括問得急,繚子根本來不急說明,便又被數落兩句:「戰場之上,你是要將你的腹背都交給你的夥伴保護,而你的兩肋,都有袍澤側應--可是你卻把與你生死與共的同伴當成餌食,自家卻穩坐釣魚台,誘敵軍上鉤--這招未免太陰毒了一點,不算是兵家正道吧!」

    繚子知道趙括明是在責罵自己,其實是在代秦開出氣--「讓師兄罵也比被秦開斬成兩截的好吧!」繚子心中一想,馬上下跪認錯,同時還大叫著「秦大哥」,向秦開賠不是。

    剛才聽明白繚子狠狠地陰了自己一把的秦開,一下子被趙括、繚子這對師兄弟搞得不知無何是好。

    他只好反為繚子求情道:「我本以抱著一死之心而戰,繚先生定是要讓我保持這必死之念,才如此行事!正如在下時時說起,打仗拼得是一軍士氣,此役除了我軍陣法精妙外,這誓死一戰的信念也是獲勝的要意所在--在下想來,繚先生必是想到了這一點,才不告之在下實情,好讓正下領著眾兄弟與那匈奴胡騎,決一死戰!」

    既然人家苦主秦開都發話了,趙括自然也就不好在「責難」繚子;於是他見好就收,再問繚子先前所說對抗匈奴胡騎的步兵陣法。

    經過趙括先前的一嚇,繚子這回子也不好再那麼張揚得意了,一五一十地向趙括說出了自家想法,還有路上於秦開的討論……

    趙括聽完繚子之言,便站了出來,拔出他的將軍上劍,在地上大略畫出了繚子的新陣;然後又召中軍諸將尉一起來看,讓眾人說出自己的想法,調動大家的思路,來了個集思廣益。

    果然,眾將尉看完,又聽繚子與秦開現身說法,先是不住點頭,後又連連搖道,皆說是好陣勢,又都說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大對勁。

    這時,還是位不過伯長,卻是趙括近身親衛的李同越級發言道:「這樣的陣型,只能對付當面和背後而來的騎兵,可是對側面的攻勢,恐怕是……」

    「對啊,匈奴胡騎,素來以機敏靈活而著稱於世,雄霸草原,來往於邊牆南北,猶如入無人之境……以此等敏捷的胡騎,繞到側面對我發起攻擊,不屑勝我一軍,只要潰我兩翼一陣弩兵,便也是小勝--如此,接連小勝我軍,便可累積為一大勝……」還是騎射之兵出身的龐援更為瞭解騎兵戰法的精妙之處,他一針見血地指出繚子之陣的大漏洞--兩翼的弩兵是作戰的核心,便也是敵騎破陣的陣眼所在。

    「今日小勝,全滅敵騎,還要記上人家右軍一功,要不是右軍在後放坐陣,匈奴游騎早一繞到你的側翼去了!繚啊,看來到了最後,你還是要靠我這個師兄來完善你的陣啊!」趙括看看眾將,又看了看繚子與秦開,然後又用長劍在地面上畫上了兩筆。

    只見原來地上那孤零零的直線,又多了兩個夥伴--一共三條直線,組成了一個同樣簡捷的三角形。

    「這個是……」

    「原來是這樣!」

    眾將尉有的是知道,有的是不解--如是過去,趙括定會玩出「讓知道的告訴不知道的」之類的小幽默,然後在一邊猶如神明般微笑著,觀看眾人尷尬的表演--可是現在,他顯然,是沒了那種玩世不恭的心境。

    於是在眾將尉私下耳語幾聲之後,他便解釋道:「以一旅千人的步兵為一個單位計算,我們要遠射之兵與近戰之兵,按七三開,弓弩兵六個百人方陣,矛戟之兵三個百人方陣,其它兵種應情況而定,一個百人方陣。這三角方成的一邊,由中央一個矛戟方陣和其兩翼的弓弩兵方陣組成。三邊合在一起,便是一個三角陣,這樣一來,便不怕匈奴胡騎從兩翼攻我弓弩之兵了。因為無論從任何方向攻了,他們都會被兩個我軍方陣的箭矢所襲。如果他們真要從正面攻來--眾將也知道如何把這三角的三邊靈活佈置,何時命矛戟之兵攻出殺敵--這種把握戰機之時,也不是我這相為主將的當將的!」

    「哪多出來的一陣之兵呢?」有人問道。

    「那一方陣之兵,我想佈置成車兵機弩--如此,可洞穿近千步之遙的敵兵,或是看準敵酋,突放冷箭,來得擒賊擒王!」趙括把長劍直指向陣心的位置,大聲說道,言語之間,透出淡淡的殺意與自信。

    「原來如此啊!」

    「此陣是繚子與秦開所創,陣之名便叫『秦繚角陣』--繚,你可服氣!」趙括看了繚子一眼,要繚子認栽。

    「是是!」繚子只好認下。

    「將陣法名用將名來命名--要是此陣真能以步兵敗匈奴騎兵,你們兩人便是留名清史,如果不成……嘿……」趙括此時終於可以輕鬆地笑上一把:「那你們就是代我趙括領受千古罵名了!」

    「君上!」

    「大公子師兄!」

    秦開、繚子兩人相互對視,已是心領神會,知曉趙括是在重用他們兩人,也感到自家的責任越發的沉重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