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一百章 史冊之外的時局 文 / 克己馬

    小勝匈奴游騎後兩日,趙括將軍法,一聲令下,使秦開和那五百陷隊銳士皆得以除去了罪名;而秦開本人也恢復了他騎射伯長職位--雖然看起了只是官復原職,其實是被趙括調到了龐援領銜的中軍近衛騎射閭中;所謂近水樓台先得月,將來的戰功自然是少不了,他的前程也可謂是無可限量。

    至於繚子,因為自己為是地下了手臭棋,又被趙括給恩威並重了一回:他終於如願以償,得了到個實職--依然是中軍的一名步兵伯長,不過他那一閭百人是單獨編製,不在中軍戰兵之列,全是雜役弱卒。趙括明裡的意思是要繚子用這百名弱卒,編練、完善他的「秦繚角陣」,其實是要繚子更多的熟悉軍中諸事,而不是走自己的老路,只會照本宣科,死讀兵書。

    在趙括率領之下,趙國北伐之軍諸將,很快便行到距離代城一日路程的代城小驛。望著近在眼前的代城驛,眾兵將皆知,明日到了代城,也就是到了此次行軍的終點,同時也是到了北伐之役的——;眾兵將蟄伏一冬之後,等待他們的,便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

    按排好官兵們在代城驛周圍駐紮下來,趙括等中軍將領們便開始享受艱苦的行軍中,只有高官才可享受的「特權」--入住驛中館舍,親近一下久違了的臥榻寢具了。

    可是一入驛中館舍,屁股都還沒有坐熱,代城驛丞便奉上一簡抵報,給趙括送來了一個不好不壞的消息。

    原來燕國國君在與趙括的心理戰中,敗下陣來--燕王看到近十萬燕國大軍在久攻齊國歷下要塞不克後,又擔心被趙括率領的「北伐匈奴之軍」抄了老窩,只好極不情願的情況之下,與齊國定下了還算是體面的城下之盟。燕國得了齊國濟西,齊國收回了原被趙國控制,還沒有來得及歸還,就又被燕路佔去的濟東--當了這裡,趙括所追求的齊趙燕中原三國的勢力平衡便基本達到了。

    北伐的目的,在正式開戰前,就達成了一半,這算是個好消息了,可是接下來的半截內容,便讓趙括感到如坐針氈了。

    原來齊國在收從燕國手中收回濟東之地後,為了向趙國表示感謝,又把濟東原原本本的回送給給了趙王丹本人,作為他的養邑--而趙王丹自然是大賞有功之臣,建信君趙穆之流自然就不說來,甚至連他馬服家也在濟西分到了一分產業--不用說,這八成又是趙穆要用財物堵他的口了。

    「此事不用多想,定是齊人先賄賂了趙穆這個糊塗蟲,然後他又向趙丹進了讒言,收下了齊人送來的『濟東毒藥』--如此我趙國處了得到一塊根本沒有戰略意義的中原飛地不說,還要被齊國綁架,代他們擔當起防範燕國的義務。這樣一來,三國在中原的勢力明面上是平衡了,可實際上,依然還是齊趙兩國針對燕國的防禦性同盟!」趙括看完簡中內容,對他所守護的君王,產生了一種失望的悲涼之情。

    「為什麼太后她老人家怎麼不來阻止王上的肆意妄行呢?雖然我國還是保有濟東膏腴之地,能為國庫多點一分賦稅,可是我國又將陷入齊燕兩國的世仇之爭中,不能自拔啊!」此時的趙括已經沒有了不久之前新得小勝時那種秋風息人,倍感清爽的愜意之情,現在他更多得是感到一股股的秋涼襲向背心。

    「如此下去,何時是了啊……」有一絲心涼的趙括,將那一簡惱人的文字擲在機案之上,卻不想用力過大,讓竹簡滑到地上,嘩啦一聲,如野火燎原一般,迅速攤在地上。

    正當此時,龐援正巧要向趙括稟報一切安排妥當;卻不想看到他正在發悶氣。於是龐援默然無聲地走到機邊兒,拾起書簡,迅速瀏覽了一番。

    然後他把簡重新捲成一卷,微微一笑,輕聲對趙括說:「大公子,此事對我趙國來說,不算是件好事,可是對大公子的北伐之事,卻是大為有利啊。」

    「那又是怎麼一說?」趙括看了看龐援,又瞧了瞧卷在一起的竹簡,還是眉頭不舒。

    「燕國國力不強,靠著兵馬強悍,才維持著這外強中乾的表象。現在他燕國得了濟西,他們勢必要全力守住這一方水土,來充盈燕國國庫公帑--所以今後數年之內,老燕王和他那個行事操切的國政太子定會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中原之地,所以他們對北方地區的控制便會有所疏漏。

    而北方之地,正是當下大公子所要經略的地方--想來,來年春天,大公子必能放開手腳,於匈奴胡人一搏,會獵於這千里草原,大漠南北,而不必顧及燕人在後方為禍。」龐援的話,著眼於北地邊郡一地而發--原本對趙國來說,可能成為拖累的中原問題,放到北方,反而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助力。

    經龐援這麼一說,趙括才猛然想起一件對戰國歷史影響重大的事情--秦開伐東胡。

    在那個夢境中的歷史裡,燕國因為其勢力長期無法滲透到中原,於是把目光轉向了北方遊牧民族所控制的地區。現在的燕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燕武王拜秦開為將,驅逐了半牧半農的東胡人,擴地不下千里,把原來的東胡之地開發成了燕國的新糧田。從此,燕國便以此為後盾,終於有了與趙國爭奪中原霸權的實力,成為了排在秦國之後,趙國的第二號強敵。趙國也秦、燕這個東一西兩個強國的兩面夾擊之下,疲於應付,漸漸被拖垮……

    當然,那樣的歷史,已經不可能出現了,反過來看現在的情勢:先是燕國未來的大將秦開投在了趙括帳下;後有燕國得了濟西這中原的一角--這使燕國君臣上下又一次燃起了染指中原霸權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之火;燕國爭霸天下的目光被釘死在了中原一角,失去了江山北望的動力。

    「同樣是國君為了眼前之利的鼠目寸光之舉--燕國徹底失去了成為強國的機會,而我趙國卻意外的得到了實現當年武靈王時一統邊牆南北的大好機會。真不知道是不是該說我們的趙王丹是位有福之君,還是說我趙國大幸……

    是天命嗎?無論如何,我們這位僅僅只是不昏庸的趙王丹命中注定是一位力挽狂瀾,救趙國於危亡之季的君王嗎?」聽完龐援之言,又經過一番思考,趙括真還有點苦笑不得了。

    正當趙括向龐援擺出一張似笑非笑的清苦面龐之時,突然聽到屋外好像有人正在哀號慘叫之聲。

    「敵襲?」

    聽到此聲,趙括立刻提劍而立,而龐援也是仗劍走急向門口走去,想要看個究竟。

    「稟報君上,不礙事,是我們這兒前日發了個命案--不過還好,眾驛卒很快就拿了犯案之人。方纔的動靜……想來才剛是他們正在審問那賊人吧!」驛丞一付見怪不怪的樣子,面色平靜地回答道。

    「命案?」趙括和龐援兩人相互對視一下,皆是一臉驚奇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