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六十七章 真才也需牛刀試(中) 文 / 克己馬

    「我想,李斯十之有。你沒有去那裡找找,就沒再叫人去尋尋?」荀子急急問繚子,雖是汗珠在額,卻還在維護他的高徒。可歎一代名師荀子愛徒心切,還不知自己又被李斯算計進去了。

    「好吧,也不用找李斯了。我等師徒三人就登堂入室,就在他為老師公幹的地方,等他回來便是;順便也是歇息一下,解解車馬之勞。」趙括心中自然知道李斯在耍的是當年姜子牙釣魚的花樣,卻不說破,於是邀荀子等他,算是給把老臉都丟了太半的荀子一個台階下。

    「來我書房吧,我本是要李斯在那等候大公子……」荀子沒有法子,只好將就著趙括的提意,如是說道。

    「走,去看看我家老師有什麼好書善卷,我們『竊』來讀讀!」趙括一臉壞笑,看了看繚子;而嘴上雖稀疏地長著兩撇鬍須,卻還有兩分稚氣的繚子也惡意地點了點頭。

    「竊書不能算偷……對吧,老師!」趙括用後世某位孔姓腐儒的話,好意暗暗提示荀子:「老師,偷、竊本是一回,不過是人花言巧語,聽起來卻好像輕了多。老師您是光明磊落之人,但還是要有防人之心,不要被人蒙蔽。」

    「竊書……偷……」荀子回味著趙括之言,把他們引到向了自家書房。

    如此,三人入了荀子的書房,也就是荀子平時處理紫山地方政務的地方。

    進了書房映入趙括眼中的,先首是放在書屋正中的習字沙盤。

    在戰國時代,沒有後世的紙張之物,寫字著書多用笨重的竹簡木牘,或是昂貴的絹縞布帛。平時練字起稿,不怎麼講就的人就在地上寫畫,知書達理之人便用這習字沙盤代替並不比絹帛便宜少的簡牘。

    「李斯是個大書法家,他的小篆字體統一了諸家之書,成為後世文字的規範--別的不說,光是憑著這一手好字,他李斯就足以到君王跟前,做個近身書記史官。」趙括想了想,便走到沙盤之前,看了看。

    他眼見這習字沙盤上面寫有幾個不成文的單字,明顯是李斯在推敲行文用字時,遺留下來的文字。只看那字圓潤而不失剛勁,趙括倒是是喜歡,心中盤算著是不是給李斯一個書記官做做,一來把他留在身邊,而來不讓他有太多權柄,只做他的幕僚。

    「大公子你看李斯的文字?」荀子走了過來,看到趙括正在看著沙盤上的字跡,於是又向趙括推銷道:「你看李斯其字,字讓工整而不失磅礡之氣,一想便知其人定是胸懷大局。」

    「是啊,能寫出出這樣一手好字的人,心中必有丘壑!」繚子也在一邊附和荀子道。

    「胸有丘壑……」趙括默默念了二子之言,猛然一驚,大聲問道:「你們方才說了什麼?」

    「回師兄,我們是說:李師兄的字寫得好,從這習字沙盤上的寥寥數筆,筆畫形如江山,就可看出李師兄他是具有大材之人!」繚子迅速回答道。

    「對,正是這『筆畫形如江山』幾字……」趙括突然想起了後人用來摹擬行軍佈陣的軍用沙盤;於是他看了看繚子,又瞥了瞥習字的沙盤,便拿起沙盤邊充當刀筆的木條,將原來李斯所書諸字抹去,又在習字沙盤上筆劃了起來。

    「這習字沙盤本是巫醫卜算之用……為何?」趙括問身邊的繚子,又看了看荀子,此時這位大家師長正案前尋找李斯是否留下一字半句,說明自家出處。

    「沒有留字,也沒有讓留人口信……李斯定是出去片刻就回!」荀子沒有理會趙括之問,只是急於為愛徒李斯解脫開套。

    「我所知上古時代,每有戰事,指揮作戰的兵家先賢們,總要靠巫醫算卦,測算吉凶勝負。其中,他們算卦時,就用到了習字沙盤。我以為是他們正是把心中所想山河地形勾畫在沙盤上面,就像如今的將軍用所用的行軍地圖一般。」說話間,趙括已如小童戲沙般,把邯鄲周圍地形地貌勾畫堆砌在了不過是兩尺見方的習字沙盤上。

    「此是邯鄲外城--大北城,這處地方是紫山……這裡八成就是我們所在地--縣令府第了!」多習兵家之術的繚子自然知道趙括的道理,帶著幾分興奮之色說道:「如把這這卜卦、習字的沙盤再做大點,然後用棋子、小旗標記敵我,可比那地圖看得清楚明白!」

    「是啊,什麼叫胸中自有丘壑,這便是數尺之間便是丘壑,便是天下!」趙括看繚子悟性之高,果然不比常人,於是又說:「反正我們要在此等待自家師兄,不如我們比賽,看誰記得的天下地形更多--就先從這幾日的戰事的冀北開始吧!」趙括題意道,順便想考察一下繚子的兵學地理,拉攏一下師兄的感情……

    於是兩人從冀北比劃到了東海,又從東海描摹到了巴蜀……一直畫到了趙國長城邊牆內外。

    「錯了,雲中郡的九原城附近已是匈奴人的地盤了!」繚子看到趙括畫錯,又得意忘形,高聲說道。

    「不對,我這兩天向北方來人打聽過,侵我雲中的是原來在秦國上郡活動的義渠戎人,才不是你說的匈奴人!」趙括也不相讓,與繚子爭執起來--到了這時,兩人也沒有先前的隔閡,看起來真的像是普通兵家弟子之間的尋常辯論。

    兩人辯聲漸高,終於把已經在機案前打起瞌睡的荀子給吵醒。荀子在昏沉之中,居然迷糊著雙眼,向趙括、繚子問道:「李斯,你回來了啊!」

    「沒,還沒有!」繚子只顧著忙於和趙括爭理,回答地有幾分怠慢。

    「李斯還沒有回來……我們兩個只是在屋中謀畫江山,他李斯卻是親身指點天下啊!」趙括故作不極不耐煩的樣子,拖聲說道,用語遣辭也是怪罪責難人時所用的調子。

    「都是我這為師的不是,老讓李斯代我辦公,使他為案牘之事而勞形耗心……這才把他氣跑了!」荀子更多的是自責,身為天下著名的老師,他的護犢之心比誰都要強。

    「老師,您說這幾天的公事行文,全是出自李斯的手筆?」趙括這下算是知道荀子始終是個學問家,還真不是做實事的料。

    「正是……其實這數月來,一些棘手的舊文老事,還有一些糊塗帳目,都是在他的協助之下,在這幾日內完成的!」荀子紅著臉回答道。

    「幾月的工作,他幾日就完成了!」趙括先是心中一驚,感歎李斯果是不負盛名的真才。他壓著心中的收得一人才的喜悅,起了身來,扮作平常的態度向荀子行起禮來。

    「原來老師是在歷練我這師兄啊。儒家學說認為師長之恩可比父母之恩;其實在學生看來,父母之恩是天情使然,而師長之恩才是大恩真情啊。老師對學生有恩,學生多謝老師了!」荀子臉上潮紅還未退出,又看趙括向他行禮道謝。

    「這是……這又從何說起……」眼見趙括行禮,荀子更是一臉紅白之色。

    「學生現在終於知道老師為何著於向我推薦李師兄了--他果然是有大材大略之人啊,只是……」趙括話說到一半,便又做欲言又止狀。

    「只是什麼……」荀子又急了,當師長當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是把師恩浩蕩這個詞用到極至了。

    「這個嘛……我就要考考我繚師弟了,你以鬼谷先生之術,試推你李師兄是如何高明,又是如何算計我們大家的!」趙括一付權謀之笑,面對荀子,瞧了瞧繚子。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