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六十六章 真才也需牛刀試(上) 文 / 克己馬

    「先生,我李師兄現在馬服令衙署?」趙括拱手問道,

    「正是,這李斯雖然不如繚子凌厲,卻是幹練之人,現正在做我這個縣令的刀筆收書吏。」荀子說到李斯,又是眉飛色舞,對李斯又是推薦有佳。

    「也真不知道這李斯給荀子灌了什麼迷魂藥了,讓他老人家這麼賣力推銷自家弟子。」趙括一面駕車一面想著。於是他又與荀子攀談兩句,荀子閒聊間自然到李斯的一兩件事情。

    原來李斯是個平民窮士的出身,可他卻志向高遠同,不與鄉人為伍,一心鑽研學問,經年累月下來,也是小有成就。他自己以為憑著自家才學,能成一番大事業,而他成事的首選理所當然的主是他的祖國,楚國。

    可是楚國的政壇與相對自由,平民都可出將出相的趙國大不相同,楚國朝廷中有實權的官職,皆為楚王宗室、大夫貴族把持。他李斯不過是一個平民百姓,縱然有天大之材,也就是做了上蔡郡的庫倉管事文書小吏。他一身才學得不到施展不說,還要日日受貴胄上司們的鳥氣。

    「後來,他辭去了那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小吏,投到我的門下為徒,終日勤學儒家和法家經典--不出數月,他已是有自家見解的高明之人了!」荀子說起李斯從楚地遠行來投他,又是好不得意,同時還瞄了新受他教的繚子,又是一番別有一番滋味。

    過了一會兒,荀子又說李斯雖然是個平民出生,卻也如貴人般高義雅致,在楚國小吏任上時,常牽著自家土狗,出上蔡東門,到野外追逐狡兔。

    荀子老爺子心情愉快,說話之間便把目光落到趙括身上,為了不失公允,又免不了誇講他的愛徒趙括道:「大公子這坐起來舒坦,雖然比普通馬車長出一截跑起來卻依然輕便--看來您是經通墨家技工之術,這個是我這個老師都不如的,以後還要勞煩大公子反為我師,教我其中法門啊!」

    趙括只好笑笑,心想荀子又被人欺騙了--李斯其人是攀附權貴的好手,他先學貴胄狩獵,不過是博取高義之名;後來拜在荀子名下,可能更多的原因是沾荀子的光,以便撈取他所欠缺的名望。

    趙括也知道,李斯在為荀子徒弟之前,最為人所知的,便是他那「鼠論」:同樣是老鼠,生活在廁所的老鼠膽小怯懦,而住在糧倉中的老鼠卻是膽大肆意--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不同,環境優越的倉鼠的膽子自然是大過廁鼠。所以只有依附於強勢之下,才能得到富貴--無論人鼠,皆是如此。

    「所以李斯才會離開那相對偏僻貧瘠的楚國上蔡郡,心甘情願地投到荀子了門下為徒。他的本意想要借荀子老師之勢,抬高自己身價,為他將來建功立業、名垂青史累積資本。」受君子之學長大的趙括,雖然有一點不恥李斯的行徑,對他的人品有所顧慮,但他卻更知道正是這樣有手段的人,才是真正可成大事之人,是自己必須收攬的能做實事之才。

    「再說了,我又不是傻子,總不能讓他白白跑到秦人手中,成為對我趙國不利的刀劍吧!」趙括想了想,決意道:算是李斯是把雙刃劍,不能任用他,也要將他雪藏在他馬服君幕府之中,不讓他為別家所用。

    大車輕盈,飛快地跑在農田阡陌之間,不過是休憩片刻的時間,便行到馬服令的官署。

    「老夫讓李斯做他本行,暫為我的書吏,想來他現在還在裡邊抄寫公文,行案牘之事吧!來來,讓我引你去見他!」荀子一時高興,居然不等繚子來扶,自個兒就下了新式廣車。

    「這勞形這事都讓自家弟子去做了,自己倒是乘車沐風行了仙風道骨之實--老師您可是愜意地很啊!」趙括把嘴一厥,有意矯情,暗自提示荀子:「我畢竟是一地封君,就算是求才,也不可太過主動,還是荀子老師去請那李斯來見我吧。」

    「這個…」荀子身子一顫,愣了一下,沒有反應過來。

    「我去叫李師兄!老師,他在裡辦公?」這時,還是學了些察言觀色皮包的繚子機智,一耳聽出趙括的意思,主動跳下大車,向荀子和趙括請纓道。

    「快去快去!」被趙括這麼冷不丁的來了這麼一下,荀子終於冷靜了一點,知道自己有點得意忘形,有shi身份,丟了為人師的風範,連忙把繚子支去尋找李斯。

    荀子只好向幸然趙括拱手道:「為師的一來是向大公子薦才心切,二來是愛惜自家弟子。」

    「愛惜自家弟子?老師,學生唐突了,您這話又當如說起?」趙括明白,荀子大材,但他有自知之名,知道自己是個理論家而不實幹家,做一地縣令還廁能應付得過,卻不能再受重任;偏偏他又好為人師,且把名聲看得很重,總是希望自家弟子能出師入仕幹出一番事業,為他增光添彩,好宣揚他這稷下學派的學說。

    趙括旁敲側擊,點出他這個當世大儒的一點兒私心,希望荀子以實相告,不要瞞他--說白了,他還是對任用李斯有一絲顧及,想更多的瞭解李斯現在為人行事,以便知道李斯為何會前來投他,而不是如原來的歷史那樣,跑去秦國。

    原來李斯在荀子那裡學成之後,便以學藝不精,還要討教學問為名侍奉在荀子身邊,一時間成了荀子離不看的左右手。可是後來,荀子負氣,從稷下學宮出走,他卻又說自己還需修學,沒有服侍在荀子左右--目的,自然是觀望荀子和稷下學宮那家更有勢力,以便自己依附。

    後來他不知從那裡聽到了荀子在趙國為封君家臣,還是響噹噹地一方大縣的縣令,便立刻拋棄稷下學宮,回到荀子身邊,名曰報效恩師。

    「這個李斯啊,原來是在投機觀望,看到荀子得勢,便恬不知恥的跟來……人品還是不怎麼樣。不過這種以利而合的小人也是最好收買的……」趙括笑李斯行為不檢,卻也為李斯悲哀--想他李斯也算是驚天動地之材,卻因為出身的低賤,而不得不靠著趨炎附勢來開拓仕途,進而被後人譏諷為小人。

    趙括正要琢磨著李斯如此這般的用心,突然看到繚子急匆匆從府衙大門跑出,並邊跑邊叫著:「師兄李斯不在衙署之中,我已經請人尋他了!」

    「不會吧,我先前叫他就在這裡等我的消息啊!」這下子荀子可急了--好不容易給你李斯謀了個差使,還是人家馬服君親自來迎你;到頭來,你卻不知蹤影,你讓為師的這老臉往那兒放啊!

    「這個李斯……」趙括手拿韁繩,正要由著性子發火,怪李斯不識抬舉;可回念一想,立刻對荀子笑道「老師,我這師兄好精明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