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東週末年有戰國

正文 第六十五章 馭車乘風求楚才 文 / 克己馬

    (改錯別字,克己道歉:對不住大家了。)

    趙括雖是求賢若渴,急於擴充智囊將庫,但因眼見繚子其人--這個日後將以高明計略席捲天下而聞名於世的偉丈夫,現在不過是美玉在璞、成器之材,於是心中也生出了一絲氣餒:「就今日繚子行徑,可以說是自以為是、機關算盡、裝神弄鬼,到了最後卻自陷其中……實在是有負其盛名,看來還需經荀子老師多加調教才可勘用。不知荀子老師又薦的李斯,又當如何?」

    趙括看了看才被荀子攙扶起來的繚子那副恭順之像,心裡免不了有幾分失落。

    「大公子,以後,你就有同學在身邊了!」荀子在這絲絲秋涼之中,卻是滿面春guang,語調間洋溢著愉悅之色道:「還有那李斯,我所教過的眾多學生中,就數他最為蠢笨,但卻也是最為勤勉穩重的一個。他曾經在楚國做過官庫小吏,而大公子是掌趙國中央、地方多處機要庫所的長官;想來他在大公子這裡,也能物盡其用、人盡其能。」

    荀子明裡貶低李斯,其實已把他弟子的好處,向趙括一一說明:蠢笨就是老實可靠,勤勉穩重便是肯做事有擔當,更重要的是他有工作經驗。

    「大公子不會說老師以公謀私,提攜學生?」看到趙括若有所思,沒有立刻應下荀子之請,才剛當上荀子門徒的繚子馬上就向老師表起忠心,試探身為學長的趙括道。

    「不,不,荀子老師治學之論,向來主張要身體力行,入仕濟民;您向我趙括舉薦自家弟子,也就是舉薦我的同學--這樣的人,我用著也放心。於情於理,老師都是在助我,分明就是在提攜我這個學生啊!」趙括以笑面而對,應付兩句道。

    可他心中,卻想著更遠的事情。

    「還有如何才能將他們真正攬於我的府前帳下,讓他們各盡所能,為我所用才是眼下最當思慮之事!」趙括現在是吃著口中的,又想著碗裡的,心中卻盤算著如何籠絡這些少年英才,免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成了別人的實驗田,成了為他人培養人才的學宮。

    「要是到頭來自己白忙活一場,卻成了別家英雄的馬前驅,為他人做了嫁衣--那豈不是成了天下的笑柄!」趙括覺得至從那日登紫山之後,諸事順利,而反杞人憂天地生出了不祥之感。

    畢竟因為自己對夢中所見未來的干擾,現在的時局已不如夢中所現之歷史一般--連繚子、李斯這些日後投奔強秦,進而亡他趙國的能人都聚到了自己身邊,成了他的同窗友人,還可能成為助他偷生長平的袍澤。反過來說,未來已經夢中未來已經是與他漸行漸遠,更不可能在他撐控之中。

    「接下來的路,更多的只有靠自己的實力,用一雙腳,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走了!」趙括大吸口氣,精神抖擻道:「來人啊,把我新制大車駕來,我要與荀子老師一道去迎我同門師兄入府,並親自馭車,以盡同學情義!」

    趙括知道李斯此人後來雖成為以善權專政聞名的重臣,卻沒有什麼野心,最多就是如荀子一般,想到自己的治國念用到實處--只是為了實現這些理念,行事的手段有幾分小子之氣,毒辣之道……不過依李斯現在的資歷,只要讓他做馬服君幕府的幕僚門人,再多加重用就可收服其心;而現在自己又以封君的身份,卻用同門之益籠絡他,更能使他歸心。

    「再說繚子。就他如今所學,只要稍加歷練,就可為一名有所作為的智將;但卻是大材小用,還不如留在荀子老師身邊修行兩年,必能為我重核心的軍師謀士或是充作一員可獨當一面的大將,用起來也比衝動好勇的樂乘好點吧……再說了,有他在荀子老師身邊煩著,便要省得老師沒事找我說理論道……」想到這裡,趙括狡然一笑,對繚子道:「繚,我的好師弟,為兄的先前多有得罪了。來,快與老師同上此車。我等同行,好讓老師引我們去見我輩學長師兄,了我等思慕求見之心!」

    說著趙括攙著荀子,又拉上才經歷了人生第一次大風浪,仍在一片懵懂茫然之中的繚子走到別府門外,登上看似名叫戎車的四輪戰車。

    荀子看到此車貌似君王或主師所乘的指揮大車,一時間立在車下,不敢乘上,並又發起酸腐之氣來:「這不是戎路大車嗎?我荀況雖被人禮稱為荀卿,可官不過地方縣令,而大公子您雖貴為封君,卻不是公卿重臣,怎麼好乘這種大車,行僭制之舉--要是有奸佞之人向太后告狀……」

    「哈哈,老師,這車雖有四輪,卻不是真的戎路大車,而是我新制的廣車!」趙括看荀子一臉驚詫,錯把他的得意之作當成指揮大車,還連叫僭制,只覺得好笑,對荀子是勸他不要太過張揚的意思不以為然。

    「廣車?敢問大公子,這可是那兼作攻防,又可接成,首尾相接,構成圓陣的廣車?」荀子是見多趙括的新玩意兒,只是為趙括「僭制」驚詫,而繚子卻是兩眼圓睜,眨都不眨一下,為這有輪子的「廣車」而驚異得很。

    「可以說是吧……但也不全是,廣車本是防禦用的蘋車發展而來,在用做攻擊的輕車、厥車不足之時,也可用來衝陣。而我這廣車是取了廣車的廣字之義--甲士們可以用它接成陣型,防禦敵襲,必要時也可兼用做衝陣;當然,我製出此車的主要作用是運兵送糧,而非力戰。」趙括向荀子、繚子細細介紹道。

    原來那日他為樂乘定下以車代步,高速行軍之計後,就在暗地裡命人以他所畫後世四輪馬車車軸圖樣,做出了新式連動車軸。而就在前幾日,心靈手巧的工師們便在連動車軸的技術革新的前題之下,按趙括之想,自行做出了此雖然巨大,卻轉向靈活輕便,可適應更複雜地型的新式「廣車」。

    「前些日子,那樂乘將軍不出十日,就把三萬大軍,以老式戰車運到冀中。正是以車運兵之法,才為樂將軍贏得時日,方才與他兄長燕將樂閒對峙,迫燕軍改變攻我冀中之策,改攻濟西、濟東之地……如今有這如戎車般大的廣車,又可運多少步卒兵勇!好把式,好物件啊!」繚子畢竟是以學兵家之術為主,他自然比荀子更知這大車運兵,使得兵貴神速的好處,於是他連聲說好,拍手稱是。

    「既然知道大車之好,還不請老師上來一次!」趙括聽完繚子之言,心想可算是找到個知音了,正要在心中把對繚子的評價加高,卻不想,繚子又說句處霉頭的實話真言。

    只看繚子興奮地摸了一下廣車,問道:「不知此車造價幾何?可否像官家匠造坊中那樣,量化生產,然後用它取代舊式戰車?」

    「這個……」這一下還真難住了趙括。趙括雖身為守相,可以命人製出新式器械,但真要量化生產,還是要靠國庫調撥錢物;趙括明白,過分重視騎射,而視戰車為腐朽舊物的趙國將軍們,又有幾個會同意大造新式廣車,然後聯名請得太后、王上下令製造呢--正如他們當年反對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一般。

    「這個稍後再說,我們還是去尋那李斯師兄,然後我們師徒四人御車而奔,享受這清風烈烈在耳邊呼嘯的豪情快意!」趙括不想破壞當下的好心情,於是敷衍繚子道。

    「記得帶上酒肉,然後再找僻靜地方,以天為廬,地為席--好讓我們師徒四人,暢飲笑談,豈不快哉!」荀子難得豪放一回,爽朗笑說道--今天最高興之人,他荀子;他收了一名高徒發揚自家之學,又有一得意弟子要入仕,這便是為人師長最大的欣慰。

    「好,大丈夫處世,就當如此!」趙括以尷尬的一聲大笑,總算是避開了繚子那不合時益的一問。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