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烽

小說博覽 第三章 西域都護(3) 文 / 碧海情深

    第三章西域都護(3)

    閻行震驚萬分,臉色數變,「難道益州與高勇結盟?還是說要趁火打劫?」

    馬超冷聲道:「劉焉老兒打得好算盤,鶴蚌相爭,漁翁得利!結盟?高勇奪下西涼後,下一個目標就是漢中、益州,劉焉不會那麼傻,更不會那麼天真。他這是在給自己增加籌碼,只要控制雍涼與益州之間的幾條山口關隘,進攻益州將變得極其困難,事倍都未必能夠功半!」

    「這麼說煽動臨洮大族暴亂是益州的試探?」閻行狠狠道,「當初我們派人與其聯繫,他一直不理會,如今我軍全力阻擋高勇的鐵蹄,他卻在背後動手動腳,難道他就不怕將來被高勇殺得一敗塗地?益州兵馬我十分瞭解,面對高勇軍完全不堪一擊!」

    馬超呵呵冷笑:「你這樣想,那是因為你見識過高勇軍的厲害。可劉焉一直悶在益州,他知道什麼?無非是道聽途說,以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一旦天下大亂,他即能順勢而出,竊取天下。可笑啊!」

    「天下大亂?」閻行苦著臉道,「就算他想,高勇也絕不會答應。至少目前來看,一切都在高勇的掌控之中。青、兗、荊、揚、涼,哪裡都能看到高勇的影子,可怕啊!既然益州奪了牛頭山關隘,我方該如何應對?打還是不打?」

    馬超搖搖頭:「打不得,高勇未退,就不能輕舉妄動,想劉焉僅僅是試探。」

    正說著,城外再次鼓號聲起,一聲聲巨響伴隨著房屋崩塌,西涼軍被迫蹲在朵牆下,祈禱老天爺開眼。馬超抬起頭,聽了聽城外動靜,「走吧,郝昭又開始折騰了!」

    閻行攥緊拳頭,「現在我算是明白兗州之戰,曹操為何不與高勇正面對抗了,實力差距絕非數量能夠彌補!」

    段谷關內,當馬騰為牛頭山異動頭痛之際,高勇也接到後方奏報,散關有少量益州斥候潛入扶風郡,好在防守嚴密,這些斥候還沒離開三五里,便被駐紮此地的部隊擒獲。隨後,周魴率22機步師一部迅速前進至散關外紮營,藉以震懾益州。同時,42龍騎師派兵趕赴子午谷口外駐紮,嚴密監視異常情況。

    高勇察看一番地圖,在散關處畫了一個圈,「益州坐不住了,劉焉要出來撿小便宜。我只是奇怪,張魯雖然依附劉焉,可真得對其惟命是從?還是虛與委蛇,有自己的打算?」

    賈詡看過奏報,思索片刻說道:「主公曾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驅使,仇人也能暫時成為盟友!更何況,原本就是依附關係的張魯。他這麼做無非是探探路,看看扶風郡是否有便宜可佔。若有,不等劉焉下令,張魯一定會先撲出來咬上一口。」

    高勇看了看天水南面的漢中,又看了看馮翊郡諸城,「給周魴下令,必須保證陳倉、臨渭之間補給線路的絕對安全。馮翊郡內亂,敵人短期內難以清除乾淨,糧草運輸只能取道弘農、長安,壓力重,風險也相應變大。散關、斜谷、子午谷,這是已知的山路出口,其他地方也許無法容納大軍行動,卻也能讓小股敵人滲透進來。為前線數萬將士安危著想,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賈詡亦道:「主公說的是,下令22機步師之外,也可讓42龍騎師散開,加強布控範圍,一旦發現敵人潛入,立即予以殲滅。張魯素來謹慎,只要打疼了他、打怕了他,他就不敢繼續造次了!」

    平襄比成紀略小,卻重在位置,乃溝通成紀、榆中的必經之路。由平襄向南,翻山越嶺之後便可抵達冀縣。不過,道路難行,大隊騎兵無法通過,只能允許少量步卒行走。但是相信沒有人會選擇這條路,因為即便步卒能夠通行,並趕至冀縣城下,糧草輜重供應也無法保證。

    騎馬穿過東門,一眼便能望見長街盡頭的西門。街上,人煙稀少,城中百姓大都躲在家中,小心翼翼的張望這支突然出現的兵馬。曾經耀武揚威的郡兵、差役,此刻全部老老實實的蹲在縣府院中。縣令、縣尉早在投降前就攜帶家眷逃之夭夭,城防重擔最後落在一名小小的軍候頭上。於是,軍候對比了手下二百來人和前來攻城的敵人兵力之後,做出了最為明知的選擇——投降,無條件投降!

    高順大軍入城卻並未停歇,除留下些許兵力維持輜重中轉外,大部隊馬不停蹄折向西北前進。下一個目標相對好找,既是沿山脈向西北,直至襄武、榆中官道與平襄、榆中官道的交匯處。

    「高將軍,斥候均已散了出去,平襄方圓百里都在探查範圍之內,相信我軍行動應該不會傳到段谷關那邊。」既然張飛搶了前鋒的活計,華雄只好勉為其難的跟隨在高順身邊。

    高順催馬前進,目光掃過街巷兩側,「縣令、縣尉不會逃得太遠,派人抓住後,連同家眷先行關押起來。抓緊時間清查府庫情況,如有糧草就地徵用,我們這邊少用一些,後方就能少用幾輛馬車。戰爭打的是錢糧,盡量以戰養戰。」

    「是,將軍放心。屬下已囑咐斥候探查的同時,將縣內富戶、大族的底細摸清,然後酌情處理掉一批,既能收籠民心,又能得到急需糧草,一舉兩得。」華雄平靜的說道。

    「好,不過動作要快,大部隊不會停留。留守兵馬要把穩定放在第一位,而後再適當的打壓一下本地士族,為將來的新政鋪平道路。」久與高勇一起,高順也被熏陶,多少知道作為保守勢力的代表、既得利益的階層,士族必將成為新政的阻力和絆腳石。故而,只要情況允許,就要堅決打壓,絕不姑息。

    華雄對此也多少理解,別的他不清楚,可自家事卻看得真真切切。自打跟隨主公後,家族也逐步轉向經商、生產為主,賺取的利益較以往翻了數倍。現在想起以前死抓住土地不放的情景,只感到臉紅髮燒。「這些都是為他們好,省得將來沒處買後悔藥去!」

    天水北部,高順兵團仍在神不知鬼不覺地高速推進,其速度已不亞於當年攻佔冀州之時。不過,由於消息的封鎖相當到位,至今馬超、馬騰仍未收到關於平襄失守的隻言片語。即便臨陣逃脫的縣令、縣尉也在離城百十里外被發現,一家老小皆被請回喝茶。

    相交平襄的不戰而降,顯親、段谷關的戰鬥可是真刀真槍的火拚,面對高勇軍潮水一般的衝殺,西涼軍只能要緊牙關死扛,用生命換取時間。

    七月十日,一隊千餘人的步卒押運輜重悄然進入散關。至此,前前後後一共有近五千人陸續抵達散關。五千兵卒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漢中張魯也想多遣兵士,怎奈力不從心,五千人已經是輜重輸送的上限,為此還額外佔用千餘兵力,對於兵力本就不足的漢中可謂捉襟見肘。守將張衛為張魯弟,當年借助五斗米教起事時貢獻頗多,為張魯上位漢中太守奔前走後,並最終取得了朝廷認可,成了漢中一郡的太守。

    可是,形勢變化太快,張魯剛將漢中局勢徹底掌控,北邊長安三輔便被高勇一舉拿下,並順勢猛攻西涼。起初,西涼前來請求聯盟共抗高勇,可在劉焉的壓力下,不得不選擇拒絕。對此,張衛怨言頗大,可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不過,張魯放棄,張衛卻力主出兵,趁兩虎相爭擴張勢力。

    對此,張魯一直猶豫不決,無論高勇勝敗,對他都不是好消息。夾在兩強之間,下場往往悲慘。但是,一個人改變了他的想法,那就是手下唯一的謀略出眾之人——閻圃。長安一行,閻圃感觸良多,眼界洞開之餘,第一次切身體會到日新月異之盛景。一個念頭悠然而生:光武中興也不過如此,或許尚不及此!半月觀察,相比較民生變化帶給人的驚歎,高勇軍的強大足以令人震驚莫名。此強非普通之強,乃是從外至內,深植骨髓精神中的強大。而最讓閻圃感到不可思議之處,卻是高勇軍中將士的學識。他曾親眼看到幾名普通兵卒竟然能夠為百姓解讀公告,甚至還能吟詩作賦!難道高勇治下士人都投筆從戎了?

    可怕至極!閻圃返回漢中後,首先拜見張魯,將長安一行的見聞感受仔細述說,最後才正式建議:逐步脫離劉焉,嘗試投靠高勇!不過,這裡面要講究方式方法。張魯當下問計,閻圃一一細說。於是,便有了增兵散關、斜谷、子午谷的行動。

    張魯異動,自然逃不脫周魴、侯英的眼睛。然而二人卻搞不懂,張魯此舉何意?即便增兵,總兵力也不過萬餘,無論如何也突破不了一個機步師和一個龍騎師的防線。疑惑之下,消息迅速遞往段谷關外。

    斜谷谷內的軍營中,楊柏閱畢命令眉頭緊皺,此刻手下不過五千步卒,張魯居然要求全力出擊,攻打高勇軍重兵守衛的五丈原。「主公怎會如此糊塗?五丈原、馬塚、北原三地成犄角之勢,常年駐紮兩千餘人的部隊,其中還有一千騎兵!那些可都是貨真價實的龍騎兵啊,緊靠五千步卒與敵人野戰……唉,這可如何是好?」

    校尉見主將愁眉不展,急道:「將軍,怎麼辦?打還是不打?」

    楊柏思索片刻,搖頭道:「再等等,我修書一封,再勸勸主公!」

    與此同時,子午谷的楊任也接到這樣一封大同小異的軍令,出戰,無論勝敗,只要出戰就好!

    楊任想的比楊柏要多,放下軍令,起身來到帳外。「主公要我等出兵攻打扶風郡,可敵我雙方軍力相差巨大,交戰必敗無疑。明知如此,主公為何仍要力主出戰?難道說益州又開始施壓?來人,傳我將領,午後造飯,傍晚出兵殺入扶風郡!」

    各人各樣心思,牛頭山的楊昂接到的卻是另一種軍令,上面只有幾個字:全力攻打臨洮,若成功奪取,重賞三軍!

    於是,兩路兵馬殺出關口,兩路按兵不動。同日,兩名特使分別離開散關、牛頭山。

    一切已經安排就緒,只剩下等待結果。張魯長出口氣,問閻圃道:「閻圃啊,你覺得此事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閻圃道:「至少六成!」

    張魯輕柔額頭,「但願吧!投靠高勇,敲詐韓、馬,還要提防劉焉……累人啊!」

    此時,漢中城內的一座酒樓上,楊松笑瞇瞇的望著手中一份禮單,看到上面刺眼的黃金百兩、綢緞、田畝千頃,心肝似乎在撲通撲通的狂跳個不停。心滿意足的合上禮單,楊松露出滿足的笑容,「好,有勞劉州牧掛懷,松絕不負所托,仔細盯住張魯的一舉一動,但有異常立即上報劉州牧。」

    對面之人微微點頭,隨後起身離去。

    楊鬆手捋鬚髯,笑望樓外的街巷,眼角閃過一絲狠戾的光芒,「主公,既然你偏聽偏信閻圃小兒之言,把楊某的一片赤誠當作驢肝肺,那就不要怪楊某自謀生路了!人家劉州牧可比你會做人,賞賜多多,加官進爵,嘿嘿!世人皆言: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看來,楊某也要俗一回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