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勢 文 / 面人兒
第一百四十九章大勢
這個時間到歸化來不是無緣無故的,陳海平是有目的的,但不是為了五月爆發的寧錦大戰,他是為了在七月可能發生的事。
歷史上,天啟七年七月,蒙古發生了一件對歷史走勢的發展影響極為深遠的大事。這件大事就是插漢部西遷,主角就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
插漢部也就是察哈爾部,蒙古高原的黃金世系。
1467年,黃金世系的滿都督大汗死,留下側妻所生的一個五歲小孩達延。滿都督之妻滿多哈將這孩子撫養成人,扶立為大汗,並於達延十八歲時嫁給了他。
達延汗是蒙古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在位數十年,後世近現代蒙古的格局皆出自於他手。1491年,滿多哈和達延汗率軍擊敗瓦剌,瓦剌西逃,忽必烈韃靼帝國恢復在蒙古的統治。達延汗將蒙古分為左右兩翼:左翼分為察哈爾、烏梁海、喀爾喀,居東方;右翼分為鄂爾多斯、土默特、喀喇沁,居西方。達延汗死後,其帝國為諸子所分。
嘉靖年間,右翼土默特部的俺答汗開始興起,他迫使蒙古大汗的宗本部落左翼的插漢部,東遷遼河河套,漠南蒙古本部再度分裂。
迫走插漢部之後,俺答汗於隆慶、萬曆年間接受了明廷的封貢,自此大同、宣化一帶兵戈不興,和平至於今日。但是,被迫東遷至遼西河套地區的插漢部卻與遼東的朵顏原諸衛及女真勾結,把遼東搞了個天翻地覆,使遼東明軍疲於奔命。而偏偏又在這個時候,爆發了倭人侵朝之戰,使得明廷在遼東投入的力量大減。
也是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後來努爾哈赤乘亂崛起的基礎。
風水輪流轉,林丹汗使得插漢部開始興起之時,土默特部卻開始衰落了,但因為努爾哈赤崛起,林丹汗視為心腹大患,所以也就沒來得及跟土默特部算舊賬。
到了這會兒,林丹汗雖然還遠沒有到窮途末路之時,但膽氣豪氣皆喪,已經沒了與女真人爭雄的勇氣和野心,於是他的目光就落到了歸化,插漢部的故地。
這年七月,沒人知道林丹汗是怎麼想的,他竟然放棄了遼西河套地區,跑來豐州灘,打跑了順義王卜石兔。
這是個致命的錯誤,本就眾叛親離,這一下,林丹汗又幾乎把半個漠南蒙古的部落都變成了自己的死敵。
林丹汗西遷,對於皇太極那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天大的大禮,不僅來自蒙古的威脅一朝盡去,而且還憑空得了那麼廣大的土地。
從天上掉下來的這份給皇太極的大禮並沒有到此就結束,林丹汗給完,崇禎接著給。廣寧塞外有炒花、曖兔、貴英諸部,蘚鎮三協有三十六家諸部,他們原本都是親近明廷的。林丹汗西遷之後,他們就要單獨面對八旗大軍的壓力。這個時候,明廷本應安撫還來不及,崇禎卻因為有傳言說這些部落與女真人勾結,就把原先一直給與的封賞全部革除。更有甚者,是年塞外饑荒,諸部請糧,崇禎卻堅拒。於是,東邊諸部群起而去,盡歸皇太極。
隨後的己巳之變,就是插漢部西遷所引起來的,而崇禎的錯誤政策又為之推波助瀾,使之成為可能。
當時,儘管女真人在軍事上佔優很大的優勢,但對薊鎮外的哈喇慎三十六家而言,他們也時常對明廷佔有軍事上的優勢,但最後又如何了?事實是,他們需要漢人要遠遠甚於女真人。
原本,為了因應插漢部西遷,明廷對哈喇慎三十六家更應該多方照顧,但崇禎非但不這麼做,還反其道而行之。
可以說,即便有插漢部西遷的影響,但要是崇禎對哈喇慎三十六家稍微好一點,那就決不會有後來的己巳之變。
崇禎讓原本的護門之犬變成了揖盜之賊。
如今,察哈爾部西遷已經不可能,那因為察哈爾部西遷引起的蒙古諸部矛盾激化也就不會發生,那延邊的蒙古諸部還會不會群起投效皇太極呢?
這個可能依然是存在的,只要崇禎繼續施行錯誤的政策,這個趨勢就不可避免,那麼,皇太極還會不會冒九死一生之大險,繞道山海關,突入關內呢?
陳海平覺得,繞道山海關,突入關內,是皇太極擺脫戰略困境的唯一方法,因為沒有發生插漢部西遷的事兒,皇太極突破戰略困境的壓力也就更大,所以,袁崇煥只要殺了毛文龍,皇太極還是會來的。
現在,他在歸化的存在很有可能影響到這一歷史走勢,如果皇太極能夠完全認識到歸化所蘊藏的力量,那皇太極的心態就會轉變,皇太極的心態可能就會起變化,他就不會再老想著怎麼進,而會開始多想怎麼退。
皇太極會意識到嗎?陳海平覺得不大可能,因為這太匪夷所思。皇太極當然會留意到這兒的變化,但至於上升到多麼高的高度,那還不至於。
陳海平下令,一切都要低調低調再低調,對於蒙古各部的籠絡也要放慢,規模更要放小,總之一句話,就是要把歸化的影響力盡可能地降低。
己巳之變一定要按歷史原本的軌跡如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