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七卷 東征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文丑戲呂 文 / 天翔

    第四百一十三章文丑戲呂

    此後的幾天,老劉便一直在新州治所襄平逗留。期間他也與書院的盧植、楊賜等人專門聊了半天的時間,主要是請他們兩位多幫助楊彪將新州治理好,從而讓新州的百姓無論天下有什麼大事發生,仍然能繼續過上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盧植已經從楊賜的口中知道幽州之分的來歷,也知道楊彪完全是因為老劉的幫助才能當上新州的刺史,所以他和楊賜如今也都對楊彪的做法很滿意。要知道先不說別的,單是老劉在幽州和新州所種植的那幾種作物,今年所收穫的糧食估計足夠新州百姓吃上十年都吃不完。而且由於這些作物的豐收,也讓以前只能靠從外地購買糧食才能勉強讓百姓填飽肚子的新州和幽州今年都變成了糧食生產大戶,不再去南方的那些州郡購買糧食。另外便是新州所產的這些糧食並沒有像袁紹那樣囤積居奇,等著到了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好賣個好價錢。新州則是按照老劉的吩咐,從去年秋天便開始將部分種子賣到了冀州、青州、兗州和并州以及更遠的涼州等地,使得那裡的百姓今年都能收穫一部分這些作物作為種子,到了明年便可以在這些州內大面積進行種植了。

    老劉的這一舉動完全是為大漢天下的百姓著想,而絲毫沒有考慮用這些種子來謀取暴利。這令盧植楊賜等人對老劉的為人更為歎服,畢竟如今在大漢境內,如此為百姓造福的好官已經不多了。

    當然了這也不能完全怪那些各地的官吏,因為有不少人都是在靈帝那裡花了大價錢才買到的官職,自然有很多人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內將那些花銷賺回來,而這筆錢也就被轉嫁到了百姓的身上,因此這也是造成如今大漢各地百姓的稅賦普遍過重的主要原因。

    盧植與楊賜深諳如今的天下時局。雖然大漢江山已經在劉家傳承了數百年,但是到了靈帝這一朝,實在是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了。再加上他們兩人的親身遭遇,更讓他們對靈帝失去了信心。好在如今有了老劉的出現,令他們二人都認為此乃天祐大漢之意,而且老劉畢竟也是劉家之後,並且在幾年之間為大漢立下了不世戰功,使得大漢百姓得以過上太平日子。因此現在他們兩人倒是在私下聊天的時候,都以為如果靈帝駕崩之後,老劉做了皇帝才會是大漢之幸,也只有這個結果才能令劉家的天下得以延續下去。

    不過這些話他們也只是私下說說而已,畢竟靈帝還不到三十歲,而且太子也早已確立。所以老劉要當皇帝對於他們這些大漢的忠臣來說當然是無法接受的,所以兩人每每聊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最後也只能長歎一聲作罷。

    今天在兩人與老劉閒聊的時候,楊賜也假作無意試探了一下老劉的口風,結果看到老劉似乎根本無意去奪取皇位。而是處處去維護大漢江山社稷之時,兩人竟然不由得歎了口氣。其實在他們的潛意識之中,已經希望老劉能為了天下百姓著想,成為君臨天下的大漢皇帝。

    老劉畢竟知道將來天下時局的走向,因此他也不能跟自己的恩師盧植和曾經幫過自己大忙的楊賜明說。畢竟當不當皇帝現在對他來說還是小事,如何能讓新州的百姓不再受倭寇侵擾之苦才是他必須盡快解決的問題。

    不過與兩人的一番長談,也讓老劉感覺到了自己肩上擔子的份量。看來恩師和楊賜是真的把大漢的未來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只是自己該如何行事,老劉覺得還是等將來天下大亂了之後再說,畢竟到那時候很多事情便不再像現在這般棘手,而是自己只要順應時局,自然便會有水到渠成的結果。

    對於如何出兵滅倭一事,老劉在與新州的一眾官員商議了之後,便決定只從新州調走高順的步兵軍跟隨老劉前往耽羅島。因為老劉知道倭國的地形以山地居多,因此很多的戰事騎兵肯定難以發揮作用,而且在耽羅島已經有關羽的輕騎兵一個軍一萬六千名士兵,再加上兩萬水軍士兵,完全可以取得這次對倭國之戰的勝利。現在要做的便是先把隊伍在耽羅島集結,然後便由老劉帶著這支步兵軍和關羽的輕騎兵軍乘坐水軍的戰船離開耽羅島,組成一支強大的戰隊前去倭國完成滅倭大計。

    為了防止高順的步兵軍被調離韓郡之後,倭寇趁機上岸作亂,戲志才建議把駐紮在襄平城的一個輕騎兵師暫時調往韓郡南端的沿海一帶駐紮。輕騎兵的移動速度快,可以更好的防禦倭寇可能對那一帶百姓的騷擾。

    為了能盡快完成隊伍的集結,老劉便讓戲志才馬上派人快馬趕往韓郡,告訴高順在接替他們的輕騎兵師到了之後,他便馬上帶著步兵軍的全部士兵趕往樂浪郡的列口港,自己稍後也會趕往那裡,然後與高順帶著的步兵軍一道,從那裡乘坐水軍的戰船前往耽羅島。為了讓水軍的戰船也能盡快趕到列口港,老劉同時讓戲志才盡快派人去給周泰送信,命他以最快的速度帶著能夠運送一萬六千名士兵和輜重的戰船趕到列口港。戲志才知道這兩件事都耽擱不得,因此便馬上派人分頭前去給高順和周泰送信去了。

    戲志才本想跟隨老劉一道前去耽羅島,從而也能參與滅倭之戰。但是楊彪說什麼都不肯放戲志才離開。老劉考慮再三,如今的新州雖然風平浪靜,但是一旦朝廷那邊有變,那麼袁紹肯定不會老老實實的守著幽州一地,到時候他肯定會想辦法擴張自己的勢力,新州自然是首當其衝。另外便是新州的一切軍務如今都由戲志才負責,他要是離開了楊彪便如缺了左膀右臂一般,所以最後老劉決定戲志才還是留在新州,繼續輔佐楊彪做好新州的軍政要務。

    小太監李強和淳於瓊在得到了一筆豐厚的賞金之後,便在老劉離開之前帶著御林軍離開了襄平城,沿著來時的道路回洛陽了。不過這次他們可不像來的時候走的那麼急了,因此李強還讓淳於瓊幫自己找了輛馬車,這樣自己回去的路上也就再也不用騎在馬背上受顛簸之苦了。

    在一切安排好之後,老劉便告辭了新州的一眾官員和盧植、楊賜等人,帶著文丑、張飛和二十名親衛隊員,離開了襄平城,沿著新州寬闊的官道趕奔樂浪郡的治所朝鮮城。老劉打算在朝鮮城會會樂浪郡的太守關靖和都尉呂曠之後,便在那裡等候高順的步兵軍。然後再與他們一道前往列口港等候周泰的戰船。

    如今老劉的隊伍真的是輕裝上陣了,沒有了李強和御林軍那些人的拖累,他們的行軍速度更快。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老劉等人便趕到了樂浪郡的治所朝鮮城。

    這次老劉也沒有麻煩樂浪太守關靖和都尉呂曠親自來城門迎接自己,而是讓守衛城門的士兵直接把他們帶到了城中的太守府中。

    正在處理公務的關靖得知是耽羅王到了,倒令他有些摸不著頭腦。畢竟老劉的這個耽羅王是剛剛由朝廷任命的,因此除了朝中的大臣之外,其他的地方官幾乎還都不知道此事。不過不管來的是誰,畢竟也是王爺的身份,因此關靖急忙出了公事大廳,同時讓人去通知都尉呂曠,他也快步趕到了府門外迎接不知道到底是誰的耽羅王。

    等關靖出了府門,馬上便看到了正在門外等候的老劉等人。關靖急忙趕到老劉面前跪倒行禮,同時嘴裡道:「主公什麼時候成了耽羅王了?我還在納悶我朝什麼時候出了個耽羅王,原來竟然是主公到了,主公在上,下官給您行禮了。」關靖說完,便在地上給老劉磕了幾個頭。

    老劉急忙上前把關靖拉了起來,然後笑著對關靖道:「士起(關靖字)不必多禮,我原來那個平北王的封號因為聽上去有些過時了,所以我便請皇上給我更改了封號,也免得授人以柄。士起如今把樂浪治理的井井有條,果然不愧賢才之名。看來有士起在樂浪任職,也是樂浪百姓之福了。」

    「主公過獎了,我不過是按照主公的想法來治理樂浪而已,樂浪能有如今的繁榮,百姓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全是因為主公的英明所致,主公快請進屋裡說話,我已經派人去通知呂都尉了,估計他馬上也會過來了。」關靖被老劉拉起來之後,便對老劉道。

    於是老劉便跟著關靖進了太守府的大廳。兩人剛剛坐好,便聽到有人急匆匆的跑了進來,邊跑還在喊著是哪位王爺來了?不會是主公吧?

    老劉等人抬頭一看,跑進屋內的正是從老劉最初招收親衛隊員之時便投入老劉陣營的呂曠,老劉還沒說話呢,站在老劉身後的文丑早就衝了出去,對著呂曠的肩頭就是一巴掌,嘴裡道:「呂大,你小子可想死我了,這半年多你過的倒挺安逸,我可是跟著主公東跑西顛的沒得安生,不知道你那兄弟呂二可好?」

    因為顏良、文丑和呂曠、呂翔兄弟都是跟隨老劉起家的好兄弟,因此他們的關係也是非常好,平時文丑和顏良便稱呼呂氏兄弟為呂大呂二,而他們也叫文丑顏良為老文老顏。聽到文丑問起他的兄弟呂翔,呂曠雖然想告訴他,但是自己還沒拜見老劉呢,所以呂曠對文丑道:「老文莫急,我先拜見了主公咱們再聊如何?」

    說完這話,呂曠便急忙來到老劉面前,跪倒在地向老劉行叩拜大禮道:「主公在上,末將給您磕頭了,我已經有一年多沒見過主公了,要是以後有機會主公是不是把我跟老文換換,讓他來做樂浪的都尉,我願意跟著主公東走西奔,主公老文已經答應了,您也答應我如何?」

    呂曠看來是真想跟著老劉左右,竟然把文丑剛才對他所說的話當成是文丑要和自己交換,這樣自己便可以代替文丑擔任老劉的親衛隊長,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文丑在邊上一聽可就急了,他說是每日裡跟著主公東奔西走的很辛苦,但是這也是他心甘情願的,否則他也不會拋下家中的那對姊妹花了。因此文丑馬上瞪著眼睛對呂曠道:「呂大,你小子可別胡說八道,我可沒說我不想跟著主公了,再說了我跟隨主公是為了保護主公的安全。你那點兒功夫如何能夠勝任,我看要不然這樣吧,咱們倆當著主公和關太守的面比試一場,你要是贏了,我就讓你去做主公的親衛隊長。你要是輸了,此事你也就不要再提了,免得丟人。呂大你看如何?」

    文丑這麼一說,呂曠馬上就蔫了。畢竟他對文醜的武功也是知根知底,當年自己兄弟兩人加到一起,也不是文醜的對手,如今文丑整日裡跟著主公,又得了兩位武學大師童淵和王越的指點,就連他的義兄顏良都不是他的對手了,自己那裡還敢與他比試?所以文丑這個主意一出,呂曠也就不再言聲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