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零二章 百姓東遷 文 / 天翔

    第三百零二章百姓東遷

    且說陳宮與張飛等一行人曉行夜宿,路上幾乎沒有停歇,結果他們只用了不到五天的時間,便從洛陽趕到了薊縣,而令陳宮大感欣慰的是,戲志才等人雖然已經整理好了行裝,但是還沒有出發。

    陳宮進城後直接到了戲志才與荀攸田豐三人坐鎮的幽州牧府,正在準備話別的荀攸與戲志才和田豐幾人看到陳宮風塵僕僕的趕回來了,知道肯定是事情有變,於是急忙讓陳宮坐下,喝了杯水休息一下,然後才向他打聽洛陽朝廷之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變故,陳宮才會急著趕回薊縣。

    陳宮現在也緩過勁來了,於是忙對三人道:「當然是大喜之事了,要不然我怎麼會起早貪晚的趕了四天多就從洛陽跑回來了,我是怕文皓已經離開薊縣了,那樣恐怕我還要派人去追你,所以才急著往回趕的。」

    聽陳宮說是大喜之事,三人知道肯定是幽州之事與原來預期的發生了變化,只是三人一時之間也想不通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於是便急忙讓陳宮不要賣關子了,馬上告訴三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喜事。

    陳宮這才對三人道:「雖然主公是不能繼續擔當幽州牧之職了,但是由於主公的努力,如今幽州被分成了幽州與新州兩州,以右北平為界分開,右北平以東的幾郡,包括右北平和這次平定的東部鮮卑、高句麗、扶余、三韓、挹婁等地從幽州劃了出來,成為大漢的第十四州,根據主公的提議,這個州被命名為新州。而右北平以西的幾郡和新打下來的中西部鮮卑、丁零、堅昆等地仍然以幽州命名,而且皇上一下子派了兩個刺史來,你們可知道來的都是何人嗎?」

    「我們當然不知道,公台你就不要讓我們著急了,快把整個情況告訴我們如何?還有主公下一步有何打算?皇上是怎麼安排主公的?」三人聽說情況發生了如此變化,當然也急於知道到底是什麼人來兩州擔任刺史,另外便是老劉將來會在朝中擔任什麼職務。

    「主公這次被免了幽州牧之位後,被皇上給安了個代天巡視的高帽,讓主公在年內出使西方的貴霜、安息和大秦三大帝國,去那裡展示我大漢天威。至於幽州的刺史,便是太尉袁槐的侄子,朝中的廷尉袁紹,你們也應該聽說過他的;而前來新州擔任刺史的,乃是前太尉楊賜楊大人的兒子,現如今的京兆尹楊彪,袁紹能當上刺史,當然離不開袁家的支持,而楊彪能當上新州刺史,則是主公鼎力相助的結果,因為他們二人為了這刺史之職,每人給皇上送了五千萬大錢的保金。」陳宮道。

    「什麼?一個刺史之位竟然賣出了五千萬大錢的天價,我聽說前些日子崔烈家中為了給他買司徒之職,也不過花了六百萬大錢,那可是三公之位,怎麼這次一個地方州的刺史的價格居然比三公之位都高出了近十倍?」荀攸開口問道。

    「公達有所不知,本來這次袁槐老賊誣陷主公,讓皇上撤了主公的州牧之位,就是一心想把幽州刺史之位搶到他侄子袁紹的手中,可是沒想到朝廷上有人保舉楊彪擔任幽州刺史,可是楊家世代清廉,財力哪裡比得過財大氣粗的袁家,如此一來,主公便趁機找到了楊賜楊大人,讓他支持楊彪全力競爭幽州刺史之位,不管花多少錢,都由主公來承擔,結果雙方互不相讓,在朝堂上將這幽州刺史的保金一直加到了五千萬大錢。後來還是司徒崔烈從中調和,想出了將幽州一分為二的主意,如此一來,皇上一下子便收了兩家的一億大錢,當然成了最大的贏家,而主公覺得能保住半個幽州,也總比一點兒沒有要強的多,袁家估計跟主公想的也是一樣,因此主公接下來,便是利用自己熟知幽州的情況,想方設法將袁紹支到了西邊的幽州,而讓楊彪得到了新州刺史之位。我想你們幾位一定明白主公這樣安排的目的吧。」

    「這個我們當然明白,新州雖然人口中漢人只佔少數,但是如今幽州的那些大型礦山和工廠幾乎都在新州境內,而且兩邊的地盤和人口總數也相差不多,更重要的,我想是主公看中了新州境內的幾個港口碼頭,有了這些港口,新州與南方各州的交通並不受幽州的阻隔,而且主公一直念念不忘征服東方的倭國,因此主公一定會讓楊彪把新州搶到手中,只是公台,主公這次派你趕回幽州,可是還有其他的安排嗎?」戲志才問道。

    「文皓猜對了,主公讓我快馬加鞭趕回來,一是免得文皓已經走了,有些事情不好交代,二是主公與我和憲和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這次將幽州的文武官員重新進行調整,反正等朝廷的正式任命下來,到兩位刺史前來上任,中間肯定會有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主公才派我回來與三位再商議一下,看看應該怎樣分配幽州的官員為好。另外還有一個任務,便是主公讓我們盡快確定新州的治所,主公的意思是最好定在新州的中間位置,像遼東或樂浪都可以,你們幾位想想,這新州的治所到底選在哪裡為好。」陳宮道。

    聽了陳宮的話,田豐急忙去取了一張幽州地圖過來,然後鋪在了桌子上。四人圍在了地圖周圍,開始按照老劉的意思,選擇新州的治所。

    按照老劉的意思,新州治所當在新州的中心位置,因此幾人反覆看了幾遍之後,不約而同的把手指指向了遼東郡的治所襄平。

    戲志才道:「你們看,襄平應該說最符合主公的要求,而且襄平距離旅順港的距離也不是很遠,這樣不管是陸地還是海上,一旦周圍有情況發生,都可以從襄平盡快趕赴那裡,主公讓我們自己做主來決定這件事,我看我們就把新州的治所定在襄平,等過幾天我們便馬上前往襄平,同時公達向各地官府發下公文,讓各地官府在各地張貼告示,將朝廷的決定通知給幽州各地的官員和百姓,而我們也要在襄平為刺史楊彪楊大人選好刺史府,安排好將來所需的一切,你們覺得如何?」

    其他三人也都紛紛贊同戲志才的說法,不過接下來他們要做的可就麻煩了,那便是如何對幽州的現有官員進行重新分配,這樣才能讓袁紹得到的一是能力不高的文官武將,二是即使給他留下一些能力出眾的人才,那麼這些人也都是對主公忠心耿耿的屬下,他們留在袁紹手下,也可以說是留下了一些眼線,最重要的是這些人忠於主公,他日一旦有什麼情況,只要有主公的一聲令下,這些人便會重新回到主公的身邊。

    荀攸本來的任務便是繼續留在幽州,因此他可以說是老劉安插在袁紹身邊最大的一顆棋子,接下來四人便開始對各郡的太守和都尉進行篩選,看看把誰留在幽州最為合適。

    荀攸已經把各郡文武官員的名冊擺到了桌上,如今的幽州十四郡之中,從東往西,各郡太守和刺史分別是以下諸人:韓郡:目前由鍾繇暫帶太守之職,高順任都尉;樂浪郡:太守關靖,都尉是呂曠;扶余郡:尚未任命太守,顏良暫行太守及都尉之職;鮮卑郡:也蘇蓋任太守,都尉乃是王越的弟子高平;遼東郡:太守乃是嚴綱,都尉是黃巾降將龔都;昌黎郡的太守乃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徐庶,都尉也是黃巾降將劉辟;遼西郡的太守仍然是丘力居的軍師宇文康,而都尉則是閻柔;至於右北平,也是烏延的軍師時風擔任太守,都尉則是劉焉留下的老人鄒靖;漁陽郡的太守是魏攸,都尉乃是黃巾降將劉石;范陽郡的太守還是盧植的小兒子盧繁,都尉仍然是最早跟隨老劉的呂翔;上谷郡的太守是單經,都尉是烏桓人兀赤;代郡的太守是盧植的大兒子盧敏,都尉是老劉招賢時來投的鮮於輔;至於這次平定後得到的最後兩個郡丁零郡和堅昆郡,目前老劉只是派了不少士兵在那裡把守,因此還沒有來得及委派官員前去上任,正好這兩個地方將來都是幽州的地盤,就由袁紹自己想辦法派人前去管理,反正幽州現在的官員也幾乎都被派到了各地,已經處於無人可派的境地了。

    四人商議了半天,目前關羽和蹋頓還沒有離開,而蹋頓可是主公的結拜兄弟,因此四人一致同意把蹋頓留下,繼續在第一軍分區任職,他屬下的突騎兵軍和鮮卑軍都留下,因為這些外族大將和士兵佩服的都是主公,他們將來肯定不會心甘情願的在袁紹手下賣力。褚燕是最早跟隨主公的,所以他也被留在了薊縣。關羽帶著徐晃的輕騎兵軍前往耽羅島,他們手下的兩個師長是周倉和裴元紹,雖然都不是什麼大將之才,但是畢竟擔任師長還是比較稱職的。

    第二軍分區也繼續留在漁陽,不過這次他們按照主公的指示,將張頜調往第三軍分區,接替太史慈擔任輕騎兵的軍長,而公孫瓚則繼續擔任第二軍分區的司令員,同時還把管亥和赤延以及這次投降的彌加等人都留下,目的當然和第一軍分區的處理一樣,那便是這些外族將士很難管理,一旦袁紹不能善待他們,這些人肯定會離開袁紹,前去新州投奔主公的。

    第三軍分區正好可以不用調整,高順現在也不用去耽羅島了,就在韓郡帶著他的步兵軍留守,而器械師也不用渡海前往耽羅島,他們也是趕到新州的治所襄平即可,反正雖然將來是楊彪擔任刺史,估計他也只是代主公行事而已。

    至於幽州的各級官員,四人商議了一下,決定除了荀攸繼續留下擔任幽州的別駕從事外,田豐繼續擔當治中從事,這樣有什麼事兩人也好商量決定。其他郡縣的官員暫且不動,目前石韜是第一軍分區的軍師,因此四人決定讓他去扶余郡擔任太守之職,而顏良則繼續兼任扶余的都尉,這樣有了他們二人的配合,扶余郡也可以盡快得到發展。

    水軍按照主公的部署,這是必須握在手中的力量,因此四人決定水軍除了留下兩艘大型戰船在旅順港外,其餘戰船都開往耽羅島,同時運送一些願意前去那裡生活的百姓過去,這樣有了百姓在耽羅島上種植莊稼,將來島上的軍隊也就有了後勤保障,而幽州造船廠繼續留在旅順港不動,這樣也可以生產出更多的船隻來。

    等這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荀攸便派人向幽州境內的各個郡縣發出公文,將目前朝廷的決定通知了各地的官員,同時也把需要調動的官員調整到位,不過荀攸也讓前去送公文的信使把將來新州仍舊在老劉手中的消息有意無意的透漏了出去,結果這一下可不得了了,處在幽州幾郡的很多百姓竟然離開了他們的居所,舉家向新州境內搬遷,於是整個幽州境內便出現了一股移民大潮,本來荀攸等人還在商量從哪裡動員百姓遷往耽羅島居住,結果只用了不到十天時間,就有三萬多名自願前往的百姓被水軍的大船送到了耽羅島上,而耽羅島也開始大興土木,按照幾人的規劃開始建造一座規模不小於旅順的城池,同時選好了一處天然港灣,開始建造一座適合幽州的大型戰船停靠的港口碼頭。

    經過了這次百姓的移民之後,不知不覺之間新州已經增加了近二十萬的百姓,而幽州的總人口則從二百一十多萬減少到了一百九十萬。

    半個月過後,袁紹與楊彪二人一同來到了原幽州治所薊縣,此時早已安排好一切的荀攸帶著留在薊縣的文武官員迎接兩位刺史,然後把已經分割後的情況向兩位刺史做了匯報。

    此時的戲志才早已經到了新州治所襄平城,同時在城中選好了一處大宅院作為將來的新州刺史府。幽州書院也全部遷到了襄平,書院中的先生和學生也都一起到了襄平城。至於老劉的家眷,已經在陳宮和張飛的護送下,前往洛陽去了,當然老劉點名的郭嘉也跟著去了,而老劉的岳父甄逸得到老劉離開幽州的消息後,決定舉家遷往新州的襄平城,反正甄家在襄平也有商號和宅院,因此這次搬遷倒也沒費太大的周折,至於老劉的大舅子甄儼,因為擔心將來袁紹不會繼續讓他為官,便主動辭去了幽州的商業從事之職,跟著父親前往襄平,專心打理甄家在各地的生意去了。

    等楊彪離開薊縣,在前來迎接他的嚴綱和張頜等人的護送下,前往新州的治所襄平城後,袁紹也心滿意足的住進了老劉原來的平北王府中。而他也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把如今幽州的整個情況大致看了一遍,如今的幽州果然兵精糧足,只是他盤算的是幽州的官員上至荀攸田豐,下至各地的郡縣官員,基本都是老劉任命的,因此他打定了主意,等自己的腳跟站穩之後,便開始四處搜羅人才,以替代這些前任留下的各級官員,好按照叔父袁槐的吩咐,將來把整個幽州都變成袁家的天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