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六卷 西遊 第三百零一章 釜底抽薪 文 / 天翔

    第三百零一章釜底抽薪

    老劉又是一夜未歸,雖然文丑告訴陳宮和芷清他們主公是和大將軍一起走的,但是眾人還是很擔心,所以當看到老劉終於平安回來後,眾人才算是真的放心了。

    老劉先安慰了幾句一直在客廳中等著自己的芷清和烏雲二人,然後告訴她們自己這裡還有重要事情要和陳宮簡雍商量,芷清二人知道如今夫君面臨難題,因此都很知趣的回後院去了,留下老劉在客廳中與陳宮簡雍繼續議事。

    老劉先把最後定下的方案告訴了兩人,同時也把按自己的意思讓楊彪得到了新州刺史之位的結果告訴了他們。聽到最後還是保住了半個幽州,兩人都很高興,而老劉接著讓他們考慮一下,下一步該如何行事,畢竟如今情況有了變化,比預期的要好的多,所以除了關羽蹋頓繼續帶著那幾萬士兵前往耽羅島外,其他將士與官員該如何安排,才能最大限度的保存自己的實力,而讓袁紹得到的人力財力都要盡量少才行。

    兩人思考了一會兒,陳宮首先對老劉道:「主公,您在分割方案中,已經把幽州的官員和將官名單大都列在上邊了,因此現在我們擅自調配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我想我們可以先按照朝廷的方案對文武官員先行分配,但是一旦等袁紹前往幽州上任後,我們便可以利用他對我們那些原有官員的不信任,同時也讓我們的官員不用處處聽從他的命令,這樣時間一長,袁紹肯定會把我們的官員換成他的心腹親信,而這樣我們就可以把這些被撤掉的官員都轉移到新州,估計有一段時間之後,我們的文官武將便可以大部分都前往新州上任,而財產我們只要按幽州府庫賬面上的資產數目進行分配即可,主公覺得這樣分配如何?」

    簡雍也對老劉道:「主公,我知道您的意思,如今不管怎麼說,我們也算是得到了半個幽州,況且按照如今的分配方案,其實港口和那些重要的礦山工廠大都分給了新州,因此我們的實力可以說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失,只是還有一點,我覺得將來我們還可以逐漸的把幽州的百姓遷往新州,當然這也要在袁紹上任之後,他治下的百姓願意前往新州生活的前提下才行,免得會招致袁紹的非議而令他上書朝廷,彈劾新州刺史楊彪,主公與公台意下如何?」

    老劉想了想道:「公台與憲和說的都很有道理,我想目前的形勢已經比較明朗了,因此我的意思,是讓公台回幽州走一趟,把如今幽州的分配方案告訴文皓與公達等人,然後再把我們商量的結果也告訴他們,如今的結果對我們來說應該是不錯的,所以你要讓文皓他們一定要在楊彪到了新州之後,全力輔佐他把幽州的政治經濟等事情做好,同時也看看他們有什麼建議和想法,另外便是公台這次要速去速回,因為我現在還頂著個代天巡視的頭銜,不知什麼時候便要出使西方幾國,所以我希望公台能在我離開洛陽之前趕回來,還有便是你回來的時候,最好把書院的郭嘉一併給我帶來,我想這次出使的時候也帶上他,這樣也好借這個機會多讓他歷練一下,這對他將來的成長會有極大的好處,公台最好明天便離開洛陽,返回幽州,我怕你回去的晚了,文皓與元皓已經離開薊縣了,因此你一定要盡快趕到薊縣,把這些情況轉達給他們才好。」

    陳宮答應道:「是主公,我今晚便準備好行裝,明天一早便出發,估計有五六天我就能趕回去,請主公放心,我一定把這些情況帶給他們,如果文皓他們已經離開了薊縣,我會派人去追趕他們,一定要讓他們盡快知道朝廷對幽州的處理方案,還有主公,是不是我也讓盧院長盡快把幽州書院也遷到新州去,反正現在時間還來得及,我估計等袁紹和楊彪二人辦好手續,前去兩州上任也是半個月以後的事了。」

    「好,明天我會派益德帶著十名親衛隊員和公台一道出發,保護公台返回薊縣,還有我覺得將來新州的治所最好放在遼東或者樂浪,你就讓元皓他們決定便是,反正一定要在新州的中間才好,這樣將來不管哪個方向發生變故,從治所也可以盡快得到消息,還有公台的最後一項任務,也可以說乃是我的私事,那就是這次你還要把我的家眷都遷到洛陽來,我這樣做,也是免得又有人說我的閒話,還有甄家你也去跟我岳父說一聲,讓他們也都遷來洛陽,如果他們不願意,也可以遷往新州,繼續做他們的生意,我這裡如果皇上急著催我出發,我會想辦法拖上幾天,一定要等公台返回來之後再出發,我只要跟皇上說我是在等自己的家眷來洛陽,我想皇上是會答應我的,所以公台也不用太著急,一定要把這幾件事都辦好之後再返回洛陽。」

    「主公放心,宮絕不辜負主公的重托,請主公放心,我一定會盡快完成主公交代的所有任務,然後再帶著幾位夫人趕回洛陽。」

    陳宮說完之後,三人又商議了一些其他事情,然後老劉便讓陳宮回去休息了,同時也讓文丑把張飛叫來,老劉把讓他護送陳宮返回薊縣的事情交代給了他,張飛得令之後,也答應了一聲,然後出去讓文丑幫他選好明天陪他一道返回薊縣的十名親衛隊員,準備第二天的乾糧和清水等路上必備之物去了。

    老劉又與簡雍聊了一會兒,然後才回轉後院,芷清和烏雲一直在等著他,看到老劉進了房間,烏雲撲上來對著老劉當胸便是一拳,然後道:「夫君你才想起我們姐妹來,我可告訴你,夫君你要是跟著什麼大將軍去花街柳巷留宿,我將來一定要向甄姜姐姐稟報,還有紅棉姐姐,要是你做了什麼對不起我們姐妹的事,我們姐妹將來都不理你,看你還敢不敢到處留情。」

    老劉急忙道:「我說郡主夫人,我什麼時候敢去花街柳巷了,這幾天我一直忙著處理幽州之事,根本沒有時間去什麼花街柳巷,再說了,我已經有了你們幾位夫人,怎麼敢去那種地方,清姐最瞭解我了,是不是?」

    「是啊烏雲妹妹,你不要錯怪夫君了,他可是這幾天把心思都用在了如何處理幽州之事上了,對了夫君,我們還不知道通過夫君這幾天的努力,事情是否有了轉機,將來我們還能回幽州去嗎?」芷清看到老劉為難,急忙替老劉解圍道。

    「清姐放心,雖然我將來不可能再回幽州任職,但是通過這幾天的努力,如今幽州被朝廷分成了兩個州,太尉袁槐的侄子前往幽州任刺史,而前太尉楊賜大人的兒子楊彪前往分出去的新州擔任刺史,楊彪能當上新州的刺史,主要是我幫他出錢出力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將來新州還在我們的手中,只是兩位夫人,我們今後恐怕不能回幽州居住了,我明天便派公台回薊縣去,一是處理一些公事,他的第二個任務,便是把甄姜和任家姐妹也都接到洛陽來與我們一起居住,至於我現在的職務,皇上封了我一個代天巡視的頭銜,下一步可能會讓我出使西方的貴霜、安息和大秦帝國,不過我估計最快也要等到陳宮他們回來了,我才能離開洛陽出發,只是那幾個國家離我們大漢都很遙遠,因此這一去恐怕至少要花上一到兩年的時間,否則根本就不可能到達最遠的大秦帝國。」

    芷清聽老劉說完,知道老劉又要離開自己姐妹了,因此不禁有些黯然神傷,烏雲聽說老劉要去西方出使,她倒是挺高興,馬上纏著老劉道:「夫君,這次出使西方你帶上我和芷清姐姐吧,這樣萬一你生病了,還有芷清姐姐為你醫治,而我還可以擔任芷清姐姐的警衛,你說是不是芷清姐姐?」

    「烏雲妹妹,將來夫君出使他國乃是公事,肯定無法帶我們姐妹前往,我們只能安心的在家中等待夫君平安回來,我知道夫君此行定是吉凶難測,況且路途遙遠,我們跟著夫君只會給夫君增添麻煩,因此我們最好在家中祈求老天保佑夫君,讓他能平安的到達那些國家,完成皇上交給夫君的任務,早日回到我們身邊。」芷清畢竟明白事理,因此她便出言安撫烏雲道。

    「芷清姐姐,你我都有一身的武功,跟著夫君怎麼會給他添麻煩,要是夫君不答應,我明天便闖進宮去找皇帝求情,讓他允許我們姐妹跟著夫君一道出行,這樣也好照顧夫君的生活起居,夫君你就答應我們好嗎?」烏雲拉著老劉的胳膊,邊搖邊對老劉道。

    「兩位夫人,能不能帶你們前去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這樣吧,我過幾天向皇上說明此事,請他允許我帶你們一道前去如何,只是你們聽好了,要是皇上答應了,我就帶你們去,要是皇上不答應,你們也不要胡鬧,尤其是烏雲,你可知道擅闖皇宮是什麼罪名嗎?那可是要被砍頭的。」老劉知道烏雲生性頑劣,因此才如此嚇唬了她一番,果然在聽到老劉答應向皇上要求帶她們一起出行後,烏雲便不再為難老劉了,三人又聊了一會兒,然後便上了大床,胡天胡帝了一夜。

    天亮之後,陳宮在張飛及十名親衛隊員的護送下,跟老劉等人告別之後離開了劉府,快馬加鞭趕回幽州的治所薊縣,而老劉也在他們走了之後,在文丑等人的護送下前往皇宮。今天袁槐會在朝中當眾宣佈朝廷的決定,因此老劉也不能耽擱,趕在靈帝上朝之前進了卻非殿,這次他已經知道自己的位置了,因此便當仁不讓的站在了袁槐的前邊,與武官之首的大將軍何進並排而立。

    等靈帝上朝之後,袁槐便出班將三公昨天寫好的公文向滿朝文武宣佈了一遍,這幾天朝中的文武官員也都在關心著幽州的分割情況究竟如何,今天聽了袁槐宣讀的經靈帝批准的公文之後,大家也都覺得這個處理結果不錯,雖然楊彪所去的新州外族居多,管理上估計要費些周折之外,其他的分割方案也都很合理,畢竟幽州和新州能夠平穩的進行權力交接,才會保持幽州乃至大漢的安定。

    當天下午,老劉又去了一趟楊府,把與幽州分割後的新州的情況向楊彪介紹了一下,同時也把如今新州各級官員的情況告訴了楊彪,楊彪很感激老劉為他出錢出力,而楊賜也授意兒子將來一定要聽平北王劉備的指揮,因為楊彪能得到這個新州刺史之位,完全是拜老劉所賜,楊彪一是遵從父親的意思,二是通過這幾天的幾次接觸,他也從心裡佩服老劉的能力和為人,再加上對於靈帝平白無故的撤掉父親的太尉之職,楊彪也是心裡有氣,因此他反而打定了主意,將來唯老劉馬首是瞻。

    等與楊彪交代完了之後,老劉又開始動員楊賜前往幽州書院,畢竟如今的盧植還有一些當世的大賢之士都在那裡任教,楊賜聽了老劉的建議,仔細思考了一下,突然發現老劉的這個主意果然不錯,這樣一來自己也不用每天在家閒著無所事事了,而且還能與兒子在一起,與老朋友盧植等人在一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還可以跟著小孫子楊修在一起,他的這個孫子可是楊賜的命根子,本來兒子要去新州上任,肯定會帶著孫子一道前往,令楊賜這幾天心中一直鬱悶不已,如今老劉的主意一出,無形中將楊賜心頭的不快一掃而空,所以他也很快便答應了老劉的請求,決定這次便離開洛陽,跟著兒子一道去新州赴任,將來在幽州書院中做個先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