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二十四章 明爭暗鬥 文 / 天翔

    第二百二十四章明爭暗鬥

    到了公孫府門前,石韜在公開場合見過幾次公孫度,看到他帶著族人親自出門迎接主公,心說看來他還算是懂規矩,於是石韜當先下了馬,然後來到了公孫度的面前道:「公孫先生一向可好,今天刺史劉大人親自來您府上拜會於您,您可真是有面子呀。」

    「哪裡哪裡,刺史大人的厚愛,在下心領了,還請石太守給我引見一下刺史大人,在下這裡先謝過石太守了。」公孫度答道。

    「好說,公孫先生且隨我來,我這就給您引見。」石韜說完,帶著公孫度來到了老劉的馬前。

    看到公孫度過來了,老劉也從馬上跳了下來,然後細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公孫度。

    公孫度身材不高,可能是由於受到打擊的緣故,或者是因為**勞過度,抑或是房事過勤,總之眼前的公孫度看上去可不像剛剛三十出頭的樣子,而是更像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加上身體已經發福,面色蒼白,使得老劉很難把眼前的公孫度與史書上那個獨霸遼東幾十載的土皇帝聯繫到一起,只是他的雙目倒是炯炯有神,看上去才讓人覺得他不是個普通之人。

    石韜看到老劉下馬了,便為兩人做了介紹,公孫度急忙上前行跪拜大禮,參見老劉,畢竟老劉的身上除了幽州刺史的頭銜,還有個平北王的大帽子呢。

    老劉上前把公孫度拉了起來,口中道:「公孫先生快快請起,我這次是專程來您府上拜會您的,再說了,您可是我的前輩,我可當不得您如此大禮。」

    公孫度順勢站了起來,然後道:「刺史大人太客氣了,在下早就想去拜見刺史大人了,只是想到在下不過是一介草民,哪裡敢隨便打擾大人,今天大人光臨寒舍,當真令寒舍蓬蓽生輝,還請大人進府一敘。」

    接著老劉把戲志才叫了過來,把他向公孫度作了介紹,兩人互相見禮,而公孫度也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公孫康與公孫恭叫了過來,讓他們叩見老劉。

    看著兩個向老劉跪拜的兒子,老劉與戲志才相視一笑,他們知道,用來要挾公孫度的籌碼,就在他的兩個兒子身上了。

    接著又是一些公孫家的族人過來向老劉行禮,等眾人都拜見完了,公孫度這才在前邊引路,把老劉幾人帶到了公孫府的客廳之中。

    果然不愧是遼東第一大家族,院子裡的房屋高大巍峨,奇花異草及假山太湖石等物隨處可見,而客廳之中的字畫與擺設,無一不顯示出主人家中的闊氣與高雅。

    待眾人分賓主坐下之後,老劉首先開口道:「備早就聽聞公孫先生乃我朝重臣,一直有心前來拜會,但是由於公務纏身,所以一直沒能抽出身來,今日正好路過襄平,便前來拜會先生,能與公孫先生相見,聆聽公孫先生的教誨,實是備的榮幸,還望公孫先生不吝賜教,多多指點於我。」

    看到老劉說的倒是很誠懇,公孫度有些摸不著頭腦,於是只好含含糊糊的答應了一句,想聽聽老劉接下來還會說什麼。

    老劉接著道:「公孫先生乃是我遼東的棟樑之才,先生正當壯年,備斗膽,想請先生屈尊來我幽州刺史府中做個從事或其他官職,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原來劉備是想請自己出仕,在幽州刺史府當個小官,公孫度當然不會同意,於是急忙道:「刺史大人的好意,在下心領了,但是在下自從離開仕途、回家經商之後,早已經不再有出仕的念頭了,還望大人體諒在下的苦衷,就讓在下安心的在家中做好我公孫家的族長之位吧。」

    聽到公孫度拒絕,老劉搖了搖頭,口中連說可惜了,這時戲志才插嘴道:「主公,公孫先生不願出仕,但我看公孫先生的兩位公子,絕對是人中龍鳳,只要前往我幽州書院,有了學院中諸位名師大德的教導,將來必可出人頭地,成就一番事業,公孫先生以為如何?」

    聽戲志才這樣一說,還沒等公孫度發話呢,老劉接著道:「文皓所說沒錯,咱們幽州書院的名師可是不少,有我的恩師盧公,還有當世的大儒鄭玄等人,要是兩位公子進了書院,學得一身的本領,將來肯定會大有作為的,對了兩位公子,你們今年都多大了?」老劉向著公孫度的兩個兒子問道。

    「回大人的話,我今年十四了」,公孫康答道。

    「我十三了」,公孫恭跟著答道。

    公孫度的兩個兒子早就聽過老劉的傳說,今天親眼見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大英雄,他們兩個都很激動,為了教育好兩個兒子,公孫度沒少**心,為他們請了很多的老師來教導他們,另外這兄弟倆還很愛舞槍弄棒,所以公孫度也給他們找了些武師來教他們武功,只是這兄弟二人學什麼都學不好,因此這也成了公孫度的一塊心病。

    他也早就聽說過幽州書院之事,知道有那麼多的名師大儒在書院任教,公孫度也曾動過將自己的兩個兒子送去書院學習的打算,但是聽說書院收錄學生,主要是以學生的能力為主要考核內容,所以他有怕自己的兩個兒子去了,沒考上被書院給退回來了,那這人可就丟大了,所以他也就沒有讓兩個兒子去書院參加考試。

    旁邊的老劉又接著對公孫康與公孫恭道:「二位公子,你們可願意到幽州書院來學習,這裡不光能學到各種學識,我義父槍神童淵與我師叔王越都在薊縣,擔任我幽州軍隊的總教習,所以你們要是到了薊縣,我還可以讓他們來教你們武功,這可是難得的機會,衝著你們父親的面子,我可以讓你們直接進入書院學習,你們可願意?」

    一聽說不但可以學到各種知識,另外還有大漢最具傳奇色彩的兩個武學大師教授自己武功,公孫康與公孫恭心裡早就願意了,可是他們一直很怕自己的父親,任何事情都要由父親來做主,所以二人也不敢馬上回答老劉,而是轉過頭去,用一種乞求的眼神看著他們的父親。

    公孫度何嘗不知道老劉的目的,他就是想把自己的兩個兒子弄到幽州書院去學習,而其中真正的目的,便是兩個兒子到了人家的手中,自己就無法再與幽州官府做對了,否則人家要是拿自己的兩個兒子來要挾自己,自己還不得乖乖的就範,所以公孫度沉吟半晌,沒有答話。

    老劉看到公孫度不說話,知道他是猜透了自己的想法,於是他也不急著逼他,而是繼續對公孫康與公孫恭道:「二位公子,你們可是名門之後,俗話說虎父無犬子,我看二位公子正如文皓所言,將來肯定會出人頭地,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公孫先生難道捨不得他們離開自己,還是怕我會對他們不利嗎?」

    老劉的一番話,更是令公孫度左右為難,想想自己的兩個兒子雖然不是上上之資,但是也算得上是可造之材,只是自己苦於找不到名師來指點他們,另外如果他們離開了遼東,自然便會與那些富家的紈褲子弟不再終日廝混,這對他們也是非常有好處的,雖然自己為了兒子的前程,說不得要答應劉備的一些條件,但是家族的將來才是最重要的,而家族的將來也是要靠著自己的兒子去維持的,另外從他聽到的和看到的,他也相信老劉絕不是無言無信的小人,因此最後公孫度一狠心,對著老劉道:「多謝刺史大人抬愛,我的這兩個兒子能得到大人的垂青,是他們的福氣,既然大人願意收留他們去書院學習,我怎麼會不放心呢,康兒恭兒,你們還不過來謝過刺史大人。」

    聽到父親答應了,公孫康與公孫恭大喜過望,以後能到幽州書院學習,並且有機會在武功上得到童淵與王越兩位武學大師的指點,那可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所以二人急忙跑到老劉面前,跪倒在地行大禮參見,同時口中連說多謝大人。

    公孫度也起身對老劉道:「刺史大人,今後我的兩個兒子可就交給大人了,他們一向頑劣,還望大人多多擔待,能入幽州書院學習,得到眾位名師大儒的指點,實是我父子心中早有的願望,今日蒙大人垂青,在下不勝感激,再次謝過大人的厚愛。」說完,公孫度對老劉深施一禮。

    「公孫先生太客氣了,我只是覺得二位公子乃是可造之材,只要稍加指點,他日必可成為我大漢的棟樑之才,我還得感謝公孫先生如此深明大義,使我大漢又有了兩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人才。」老劉看到目的達到了,心中高興,便繼續給他戴高帽子。

    公孫康與公孫恭去幽州書院上學的事情定下來之後,眾人接著又開始閒聊,只是老劉幾人隻字不提遼東官府買地之事,讓公孫度心中也是忐忑不安,猜不透老劉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

    眼看時間已近中午,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於是公孫度便向老劉客氣了一下道:「刺史大人如果不嫌在下家中簡陋,就在我家中吃頓午飯如何?」

    老劉正等著他這句話呢,於是馬上道:「公孫先生要是不嫌麻煩,那備就叨擾了,我可是能吃能喝,還望公孫先生不要笑我是酒囊飯袋才好。」

    公孫度連稱不敢,於是老劉等人便在公孫度家中蹭了一頓午飯,吃飯之時,眾人聊的都是些老劉以往的英雄事跡,看到老劉的酒量,把公孫度驚得半晌說不出話來,而且老劉等人到現在也沒說找他來到底是為了什麼事,只是說久聞自己的大名,專程來拜會自己,向自己討教一番,現在是兩個兒子到被他給討去了,也沒見他向自己討教別的東西。

    吃罷午飯,公孫度帶著家人將老劉送到了大門外,眾人告別之後,老劉等人又是大張旗鼓的返回了遼東太守府,而且到了第二天,在襄平的世家大族中便傳出了一個消息,公孫家族的族長公孫度已經答應了刺史大人,把公孫家在襄平周圍的良田大部分都賣給官府,而且也不再去開墾周圍的荒地,公孫度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刺史大人答應他了:把他的兩個兒子送到幽州書院去學習,將來也為他們謀個好前程。

    為首的公孫度都服軟了,別的世家大族哪裡還敢繼續出頭,而這時官府又派人來他們家中商量買地之事,這些豪門馬上答應了官府的要求,結果沒過幾天,襄平城周圍的大片良田就歸了官府所有,而且開墾荒地的事情他們也都保證不再參與了,最後看到自己成了一枝獨秀,公孫度無奈,也只能答應了官府的開價,把自己家中三分之二的土地都賣給了官府,如此一來,困擾石韜與麴義二人多日的大問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