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二十三章 遼東公孫 文 / 天翔

    第二百二十三章遼東公孫

    第二天,在遼東太守府的公事廳中,老劉與戲志才、簡雍、石韜和麴義等人分頭坐定,開始商議如何處理遼東境內的世家大族的問題。

    遼東的士族觀念歷來比較強,因此世家大族在遼東有這很強的勢力,根據石韜的明察暗訪,目前僅在襄平城中,就有望門大族數十家,其中尤以公孫家族、李姓家族以及吳姓家族三家為甚,而三家之中,其餘兩家又以公孫家族的馬首是瞻。

    石韜專門派人調查過公孫家族的情況,這公孫家族發家於幾十年前的公孫延,也就是公孫度的父親,利當時用家中人丁興旺的優勢,公孫延與外族進行馬匹牲畜的交易,同時也做些買賣私鹽的勾當,所以只用了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使得公孫家族成為遼東當地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同時這公孫延利用自己賺到的金錢,大肆購買房屋耕地,使得公孫家族在襄平城外的良田就有數萬畝之多,而家中的商舖酒店更是佔據了襄平的主要市場,令公孫家成了日進斗金的暴發戶。

    而公孫延的兒子公孫度更是個人物,由於家中有錢,因此他便得以與那些官員家中的子弟經常往來,尤其是當時的玄葂郡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與他關係最好,經常帶他回家中,也使得他能夠與公孫琙經常相見。

    公孫琙在與他交談之後,發現公孫度雖然也是富家子弟,但是頗有學識,而且不像其他的世家子弟那樣不學無術,只靠著家中的錢財每日花天酒地的揮霍,流連於青樓妓院之中,所以公孫琙對公孫度非常賞識,專門把他送到遼東最有名的名師門下學習,甚至還幫他選了一門親事,到了最後,還保舉他為「有道」,這應該與當時的「舉孝廉、茂才」很相似,也是當時的年輕人走上仕途的出路,而公孫度也很爭氣,此後不久便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

    隨後,利用家中的錢財,公孫度又平步青雲,當上了冀州刺史,可以說是仕途坦蕩,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事與願違,可能是公孫度的仕途太順了,也使他變得有些得意忘形起來,很快便養成了唯我獨尊、剛愎自用的脾氣,在冀州府內得罪了不少下屬和同僚,結果後來被人告發,說他有**瀆職等行為,結果被朝廷革職查辦,多虧他又花了些錢財,上下打點了幾位太監,才算是逃脫了朝廷的處罰,只是自此之後,還不到三十歲的公孫度便回到了老家襄平,此時他的父親公孫延已經過世,他便理所當然的當上了公孫家的族長,從此專心經商,倒也收穫頗豐,將公孫家族經營的有聲有色,很快便成為遼東的第一大家族。

    由於遼東原來被烏桓蘇僕延部落控制了大半,因此為了抵禦外族的侵犯,襄平的世家大族都養有大量的私兵,而每次遇到烏桓或是鮮卑人前來騷擾時,這些世家大族的私兵也經常登上城牆,協助郡國兵守城,確實也對抵禦外族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而也使得這些世家大族更是以襄平的救世主自居,根本不把當時的遼東太守放在眼中,直到後來老劉來到幽州之後,才開始整頓幽州的吏治,最早來遼東擔任太守的,是才能出眾的田豐,而都尉當時是顏良,雖然後來因為局勢發展的需要,老劉把田豐顏良二人都調回了薊縣,但是接任的石韜與麴義二人也非常稱職,把遼東的政事與軍事治理的非常出色,同時在蘇僕延部落被平定後,石韜根據老劉的建議,非常注重轄下的民族融合問題,也使得眼下遼東郡的形式一派大好,只是因為世家大族不願意出讓大城市周圍的良田,才使得遼東的屯田軍發展一事受到了一些影響。

    眼下已經是初秋了,接下來便會是幽州漫長的冬天,因此石韜與麴義在旅順港得到老劉和戲志才的授意後,已經開始把屯田軍大量開赴到人煙稀少的地方,讓他們開墾荒地,然後明年開春之後,便可以在新開肯的耕地上種植老劉帶來的那幾種新作物,同時他們還把官府的告示的貼到了屬下各個縣城之中,鼓勵百姓自行開發荒地,頭三年官府不收取任何的稅金,等三年以後才酌情收取少量的稅金,而且由於稅金基本上是象徵性的,因此與租種那些大戶人家的土地相比,幾乎就是白送的,正因為有了這些措施,已經令好多農民利用現在秋收後的空閒時間,也跑到野外開荒去了,一時間在遼東興起了大規模的開荒運動。

    遼東的那些世家大族當然也看到了官府的公告,他們也明白這主要是由於他們拒絕將手中的良田賣給官府,所以官府採取的針對他們的行動,於是他們也私下聚集在一起,商議如何應對官府的這一舉措,結果還是公孫度想出了辦法,官府不是允許百姓開荒嗎,那他們也都派家中的私兵和家丁去開荒,他們人多勢眾,開墾出的荒地也最多,這樣到了最後,他們不僅沒受什麼損失,反而會憑空增加出許多耕地來。

    於是這些世家大族也加入了開荒的行動之中,正如公孫度所預料的那樣,這樣一來很多的荒地都被他們搶先佔據了,然後再慢慢開墾,那些普通百姓只能跑到更遠的地方,選擇沒被他們佔據的貧瘠之地來開荒造田。

    石韜與麴義很快便得知了這些情況,當初老劉與戲志才確實疏忽了這一點,所以才會令石韜與麴義很被動,現在只有屯田軍動手早,才佔據了一些好地方,而百姓則由於世家大族的排擠,看看開出來的荒田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好收成,因此現在百姓開墾荒地的積極性已經很小了,倒是那些世家大族很是積極,到處圈地開荒搞得很是熱鬧。

    石韜與麴義二人苦思良久,也沒想出什麼好對策來,正打算派人去薊縣給老劉送信呢,沒想到主公與軍師就到了,也令二人放下心來,有主公和軍師在,相信一定能想出對付他們的好辦法來。

    沒想到這遼東的世家大族還有些能人,竟然能想出如此辦法來對付官府的行動,老劉便向石韜問道:「廣元,據你所知,這遼東的世家大族中,誰會是領頭之人?」

    「據我的調查,出此主意的必是公孫家族的族長公孫度,他早年曾經在朝中做過尚書郎,更在冀州做過刺史,而遼東的世家大族幾乎都聽公孫度的指揮,所以這次的領頭之人,也必是公孫度。」石韜聽到老劉發問,便馬上答道。

    原來還是公孫度在領頭鬧事,看來自己是該會會他了,於是老劉轉向戲志才道:「文皓,以你之見,我們這次該如何應對呢?」

    戲志才捋著長鬚道:「主公,這公孫度能在二十幾歲當上冀州刺史,雖比起主公來大有不如,但是也算是少年得志,確實很有幾分才學,如今他雖然官場失意,但是也只不過是潛龍在淵而已,一旦得勢,定會東山再起,所以他這樣做,恐怕也是為了引起主公的注意,所以我的意思,主公不妨去拜訪一下公孫先生,畢竟他也算是個前輩,主公折節前往,也不算丟了面子,主公以為如何?」

    聽罷戲志才的話,老劉沉思了一會兒,然後道:「文皓言之有理,對於這些幽州的世家大族,尤其是像公孫先生這樣的前輩,我是該前去拜訪一下了,我看事不宜遲,我們這就前往公孫先生家,正好還可以在公孫家吃頓**的午餐,廣元你是遼東的父母官,理當和我一同前往,你就先派個人前去公孫先生家送個信,就說我們要去拜訪於他,我們也準備些禮物,稍後便去公孫先生的府上,憲和與麴都尉就先在太守府當值吧,有什麼事情也好處理一下。

    簡雍和麴義連忙答應,而老劉也讓文丑帶人去街上準備了一些尋常的禮物,然後讓文丑與幾名親衛隊員帶上禮物,跟著自己幾人一起前往公孫府,前去拜會公孫度。

    公孫家在襄平現在可以說是風光的很,公孫府在襄平城的東北角上,佔地很大,比太守府還要打上一倍,老劉他們還沒到公孫府時,已經得到消息的公孫家上下都已經傳開了,幽州刺史、平北王劉大人今天要親臨公孫府,拜訪族長公孫度,令公孫家很有面子,而公孫度畢竟是在官場上混過的人,知道今天刺史大人能夠來拜訪自己,那可確實是給足了自己面子,自己可不能給臉不要臉,儘管還不知道刺史大人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基本的禮數還是不能缺了,所以公孫度也換上一身新衣服,帶著族人來到大門之前,迎接老劉等人的到來。

    老劉等人都是騎馬過來的,一路之上文丑和幾名親衛隊員還不停的在前邊吆喝:「刺史大人前往公孫府拜會公孫先生,請大家讓路。」結果搞得行人百姓都知道老劉是親自去公孫府拜會公孫度,其實這也是戲志才故意讓文丑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便是讓遼東的其他世家大族知道這件事,從而離間這些家族,使他們分崩離析,最後再各個擊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