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五卷 北方 第二百一十五章 進入朝鮮 文 / 天翔

    第二百一十五章進入朝鮮

    幽州水軍的船隊在離海岸線不遠的地方,繼續朝著北方行駛,而老劉與戲志才幾人則在客艙之中,與那會說漢語的馬韓人在交談。

    老劉先問了問他的名字,那馬韓人看到大家都對老劉畢恭畢敬的,知道他便是這支漢軍的首領,於是急忙答道:「回大人的話,小人姓金,名亨善,小的時候曾經跟隨父母在帶方郡住過十多年,因此會說漢語,現在小人在馬韓軍隊中是一名普通的小兵。」

    「金亨善,這名字不錯。」老劉道。

    聽老劉誇他的名字好,金亨善急忙道:「大人過獎了,這名字是小人父母胡亂起的,我還不知道大人是幽州的什麼官員呢?」

    聽他問起,邊上的戲志才道:「金亨善,你可聽好了,你面前的這位大人,便是我大漢的平北王、幽州牧兼護鮮卑校尉劉備劉大人,你可曾聽說過?」

    「原來您就是平定了幽州境內烏桓各部,又在今年打敗鮮卑人的幽州刺史劉大人,小人有眼不識泰山,還望大人恕罪。」金亨善一聽面前的大人原來便是名動天下的幽州刺史劉備,急忙跪倒在地,向老劉磕頭賠罪。

    「不知者不怪,你何罪之有,快起來說話。」老劉說完,過去伸手把金亨善從地上拉了起來,並且讓他坐在椅子上,自己也回到座位上坐好。

    雖然被老劉按在了椅子上,但金亨善哪敢在老劉面前安坐,所以只是半個屁股坐在了椅子上,恭恭敬敬的在那裡等候老劉的問話。

    「金亨善,我且問你,如今你們三韓都是由幾個部落組成的,現在共有多少人口,軍隊的數量是多少?這些你都知道嗎?」老劉看他坐好了,這才開口問道。

    「回大人的話,因為小人在當兵之前,曾經在三韓各地做過生意,因此對三韓的情況都很熟悉,現在三韓之中以馬韓國最大,共由五十多個部落組成,有百姓三十多萬戶,人口一百萬出頭;而辰韓、弁韓分別各有十二個部落,有百姓六萬多戶,人口分別是二十餘萬,至於軍隊,馬韓有士兵五萬人,而辰韓和弁韓各有士兵兩萬人,由於馬韓實力最強,而我們月支部落又是馬韓中最大的部落,因此現在我們部落的酋長被三韓的首領們推舉為韓王,大人還有什麼要問的嗎,小人絕不敢有絲毫隱瞞,還請大人明察。」這金亨善果然對三韓的基本情況非常瞭解,一一回答了老劉提出的幾個問題。

    老劉對金亨善的回答很滿意,他看得出來金亨善沒有撒謊,於是又接著向他瞭解了一下目前韓王的情況。

    原來現在的三韓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都不能被稱為一個國家,三韓中最大的馬韓是由屬地內的五十四個部落結盟而成,這些部落也就是一個城邦,但是都沒有城郭,只是在領地的周圍用一些石塊或木樁來標示分界,而每個部落皆有首領,勢力強大的部落的首領稱做臣智,其次稱做邑借,而現在的韓王乃是馬韓聯盟中最大的一個部落月支部落的首領,姓樸名宗萬,今年不到四十歲,頗有勇力和智謀,由於月支部落的強大,周圍的小部落紛紛前來依附,使得樸宗萬得以成為馬韓的最高首領,而他又接著向辰韓與弁韓兩家施壓,使得他們都同意推舉樸宗萬擔任三韓的韓王,但實際上樸宗萬的韓王頭銜只是一個虛名,他並沒有控制辰韓與弁韓兩部,便是馬韓他也只是控制了其中的一部分部落,還有一些規模較大的部落也根本不聽他的指揮。

    樸宗萬現在有三個妻子,五六個子女,都在月支部落所在的城邦中居住,他的王宮說起來也很可笑,也就是房子比別人多了幾間、高了半尺,然後用木頭把他的幾間草房都圍了起來,派了上百的士兵在周圍守衛,其實只要有幾員大將帶著十名親衛隊員,便可以掃平他的王宮,只是老劉現在還沒打算這麼快就對他動手,畢竟要征服整個三韓,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把這些百姓遷徙到幽州的其他郡縣,再且還要從其他郡縣遷移一部分漢族百姓過去,才可以經過長時間的民族融合,完成對三韓的同化。

    接著,戲志才又向金亨善問了一些三韓現在的政治和經濟狀況,總體來說,三韓的幾部現在還都處在一個比較落後的時代,通俗點說,就是他們都處在一個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階段,由於三韓與大漢相鄰,因此他們在大漢帝國的強烈影響下,並沒有向奴隸社會發展,而是模仿漢朝的剝削方式和政治制度,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三韓之中,辰韓又稱秦韓,相傳是在秦朝之時,一些秦國的百姓為了逃避苦役,逃亡到了朝鮮半島的東部,與當地的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也因為這個原因,辰韓的經濟、文化水平最高,居民已經學會了種植五穀、養蠶織布,還能夠冶煉鋼鐵,打造農具和兵器,三韓之中弁韓的規模最小,應該是依附於辰韓的附屬部落,所以其經濟文化的發展最為落後。

    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老劉讓文丑帶著金亨善下去休息,同時囑咐眾人一定要善待他,將來平定三韓之時,這金亨善肯定可以派上大用場。

    老劉與戲志才、簡雍二人分析了一下眼前的形勢,看來三韓現在都很脆弱,只要派出一個軍的輕騎兵或突騎兵,最多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掃平朝鮮半島,將三韓納入幽州的統治之下,只是以後的善後工作相當繁瑣,因此老劉他們決定還是在平定了北方的鮮卑等族之後,回頭再來收拾三韓也不遲。

    船隊在向著北方行駛了兩個多時辰之後,終於進入了幽州樂浪郡的領地之內,由於今天海上沒有風浪,因此到了中午時分,幽州水軍的船隊便駛進了樂浪郡的列口港。

    突然出現了這麼多大型戰船,令列口港的守軍大為震驚,急忙準備迎戰,待幾艘大船離得近了,他們才發現原來大船上掛的都是幽州軍隊的旗幟,於是守軍的頭目急忙帶著士兵在碼頭上站好,迎接幽州水軍上岸。

    待大船停靠在碼頭邊上,沉下鐵錨之後,文丑當先下了戰船,對那名帶隊的軍侯道:「你便是碼頭守軍的頭目吧,刺史劉大人到了,我們現在就要去樂浪的治所朝鮮城,你派兩個人給我們帶路如何?」

    一聽是刺史大人到了,那名軍侯吃了一驚,雖然他也早就聽過刺史大人的威名,但是老劉還從來沒有到過樂浪郡,因此這邊的郡國兵大都沒有見過他,所以這名軍侯連忙答道:「遵命,我這就派人帶大人去朝鮮城,還有將軍,用不用我先派個人去朝鮮城中,向太守鍾大人和都尉呂將軍報信呢?」

    「不用了,朝鮮城離這裡不是沒有多遠嗎,我們騎馬一個多時辰就應該可以趕到那裡,你只要給我們派個嚮導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文丑打著官腔對那名軍侯道。

    於是軍侯急忙給老劉等人派了兩名嚮導引路,老劉仍是與從薊縣出來的那些人騎馬上了前往朝鮮城的管道,而周泰和蔣欽則留在了船上,為戰船補充一些淡水與糧食蔬菜,等老劉辦完樂浪的公事以後,再來列口港找他們。

    離開了顛簸的大海,騎在馬上的眾人都感覺好多了,整日坐在船上,老有一種顛簸起伏的感覺,剛上馬的時候,眾人似乎還沒從那種感覺中緩過來,等走出了十幾里路之後,大家才慢慢恢復了正常。

    樂浪郡是當年漢武帝派兵從水陸兩路東征朝鮮半島後,在原來屬於衛氏朝鮮的土地上設立的四郡之一,其餘三郡分別是玄葂、臨屯與真番,後來的漢昭帝將臨屯、真番併入樂浪郡,而其後設立的帶方郡也在老劉來幽州上任後,被併入了樂浪郡中,因此現在的樂浪郡北與高句麗、沃沮接壤,而南方與馬韓相接、東邊與穢貊相鄰,是幽州各郡中,與外族接壤最多的地方,所以老劉已經與戲志才和簡雍商量好了,將來鎮守遼東與樂浪兩郡的幽州第三軍分區指揮部就放在樂浪郡的治所朝鮮城,而第三軍分區的司令員,他們也定好了,就由文武雙全的顏良來擔任,加上有樂浪太守鍾繇的輔佐,相信將來要完成平定周圍這些外族的任務應該不難,畢竟這些周邊的小國都很落後,還基本處在比較落後的原始社會,因此靠著幽州軍隊手中先進的武器和精良的裝備,完全可以在短期內實現老劉他們制定的目標。

    眾人打馬在官道上狂奔了近一個時辰之後,便趕到了樂浪郡的治所朝鮮城外,本來這段路程雖然不遠,但也有近百里的路程,只是眾人的馬匹在船上呆了好幾天了,估計也都憋得難受,因此一上了官道,便撒開四蹄狂奔起來,這才讓眾人在一個時辰之內便趕到了百里之外的朝鮮城。

    城中的守軍看到遠處來了一支上百人的騎兵隊伍,急忙關上城門,拉起吊橋,看這支騎兵過來的方向,是從列口港所在的南方過來的,那裡可是馬韓的地盤,難道是馬韓人前來攻城不成?

    帶路的嚮導認識城上的城門官,等到了護城河外,他衝著城牆上的郡國兵喊道:「弟兄們,是刺史劉大人到了,大人是乘船從海上到達列口港的,你們馬上去通知鍾太守和呂都尉,就說刺史大人到城外了,讓他們馬上前來迎接。」

    城牆上的郡國兵雖然不認識老劉和他周圍的這些人,但是他們可認識為他們帶路的兩名嚮導,知道他們都是守衛列口港的郡國兵,因此守城的城門官急忙讓手下士兵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迎接刺史大人進城,同時他也派人快馬去太守府給太守鍾大人和呂都尉送信,讓他們趕緊來南門迎接刺史大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