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佔宛城 文 / 天翔

    第一百六十七章攻佔宛城

    得到停止進攻的號令後,現在由蹋頓和張飛率領的負責攻城的突騎兵已經回到了土山之下,清點了一下傷亡的人數,結果在剛才的一場攻防戰中,死亡的突騎兵有五百七十六人,負傷的二百三十一人,其中重傷員十二人。

    雖然剛才突騎兵也曾攻上了城牆,但是畢竟能上去的人數只有千人左右,而城中的黃巾軍士兵現在還有九萬人左右,所以當官軍把主攻方向選在了南面的城牆之後,這個方向的黃巾軍士兵聚集了三萬多人,剛才在土城之上的老劉和戲志才也看到了,黃巾軍的傷亡有四千多人,但是他們人多,就按一比四的傷亡比例,等九萬黃巾軍被全部消滅了,而幽州的戍邊軍也要付出兩萬多傷亡才行,這可是城外官軍的全部力量了,要是那樣,最後只能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看到突騎兵都退了回來,老劉和戲志才望著城牆上躲在木盾和門板下的黃巾軍士兵,苦苦思索,看看有什麼辦法,才能破了他們的盾牌。

    看著土山下因為氣惱而來回奔馳的突騎兵,戲志才突然眼前一亮,指著下邊的突騎兵對老劉道:「主公,你看看突騎兵的後背之上,咱們怎麼把這件利器給忘了呢。」

    老劉順著戲志才所指的方向一看,頓時恍然大悟,原來他看到了突騎兵身後背著的四尺長的標槍,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但凡遇到戰事,幽州的戍邊軍幾乎都以連弩為主,很少用到標槍,因此大家幾乎都忘了身上所背著的五支標槍的用途了,只是習慣了,因此還把它們帶在身上,老劉現在得戲志才提醒,明白只要先由土山上的親衛隊員用連弩壓制住城牆上的黃巾軍士兵,然後再由突騎兵從城牆下用標槍向城牆上的那些舉著木盾和門板的黃巾軍投擲,以標槍的力度,肯定可以穿透木盾和門板的遮擋,直接刺殺下面的黃巾軍。

    這次可以在消滅了城牆上的這些黃巾軍士兵後,讓登上城牆的突騎兵先把那些木盾和門板木板等物扔到城牆外邊,這樣即使他們還有士兵上來增援,但是恐怕也沒有足夠的木盾和門板了。

    制定好作戰計劃後,老劉命令土山上的親衛隊員做好準備,等突騎兵接近城牆時,用連弩向那些離開木盾門板掩護,準備攻擊城下的突騎兵的黃巾軍士兵射擊,絕不能讓他們阻擋突騎兵投擲標槍的腳步。

    很快,得到命令的五千名突騎兵慢慢接近城牆,聽到聲音從搭起的木棚下看到官軍又來進攻了,有些黃巾軍士兵便探出身來,想用弓箭向突騎兵射擊,但是他們對面土山上的親衛隊員早就準備好了,看到他們一露頭,弩箭便對著他們射了過去,看到敢於出頭射箭的同伴都被射死了,其它黃巾軍士兵嚇得根本敢離開木盾門板的掩護,因此也讓突騎兵順利進入了距離城牆一百步以內的地方,這裡正好是標槍的最好投擲距離,因此在蹋頓的指揮下,突騎兵每次五百人排成一列,緊跑幾步,然後將手中的標槍投向城牆之上,如此循環往復,攻擊城牆上那些躲在木盾或門板後邊的黃巾軍士兵。

    標槍在空中飛翔了一段距離後,便向著城牆之上滑落過去,藉著巨大的衝力,這些標槍果然輕而易舉的穿透了黃巾軍士兵舉著的盾牌和搭在頭頂上的門板、木板,第一輪標槍落地之後,便刺死了上百名以為官軍拿他們無可奈何的黃巾軍士兵。

    城下的突騎兵不停的換位,前邊的一排投完之後,便回到後邊準備,第二排的接著進行投擲,然後是第三排、第四排,如此不停的循環攻擊。

    當每名突騎兵士兵都投出了兩支標槍之後,城上已經落下了上萬支尖利的標槍,令城上防守的上萬名黃巾軍士兵死傷了三四千人,僥倖躲過標槍刺身之苦的那些黃巾軍士兵嚇得急忙向城下逃竄,而土山上的親衛隊員也抓住這個時機,弩箭不停的射向那些沒有了掩護的黃巾軍,當突騎兵投完兩輪標槍之後,城上的黃巾軍士兵除了那些死傷的,大部分都逃到城牆下邊的安全地帶去了。

    看到機會來了,蹋頓和張飛領著四千名突騎兵,再次渡過護城河,順著雲梯爬上了宛城城牆。

    上了城牆之後,趁著現在城下的黃巾軍士兵還沒有攻上來,蹋頓和張飛還是像上次一樣,一人一頭守住兩個登上城牆的入口,而其他的突騎兵則趕緊把城牆上的那些木盾、門板和木板都扔下了城牆,免得過一會兒城牆再次易手之後,黃巾軍士兵又利用這些東西來遮擋土山上親衛隊員的弩箭。

    而城牆下邊的那幾員黃巾軍大將一看官軍又搶佔了這段城牆,於是故技重施,準備繼續命令躲在城牆邊上的弓箭手向城牆上放箭,等壓制住官軍之後,再指揮士兵攻上城牆,把官軍趕下城去。

    蹋頓和張飛也學乖了,上次他們爬上城牆的時候,為了減輕負擔,都沒有攜帶連弩,而這次則不同,所有突騎兵都把連弩帶在了身上,在把那些礙事的木板門板扔下去之後,蹋頓和張飛便馬上指揮城牆上已經衝上來的幾百突騎兵立刻拿出連弩,從內城牆的垛口上向城牆裡邊的黃巾軍弓箭手射擊。

    這一下下邊的弓箭手可炸了窩了,他們身上沒有任何的防護鎧甲護身,因此隨著突騎兵連弩的不停射擊,下邊的弓箭手也越來越少,開始他們還能向城牆上回射幾箭,到了後來,看著身邊的弟兄便如被農民鐮刀收割的莊稼一般,一片片的倒在地上,很多沒經過多少戰鬥的黃巾軍士兵忍受不了這種血腥的場面,開始向城內逃跑,從而使能夠阻擋突騎兵攻城的主要兵力弓箭手又都逃離了戰場,而沒有了弓箭的射擊,也讓越來越多的突騎兵爬上了城牆,隨著他們不停的沿著城牆向兩側攻擊,城牆上被突騎兵佔據的區域也在不斷增加。

    只是城牆內的黃巾軍士兵數量實在太多了,因此雖然突騎兵佔據了有半里地長的一段城牆,現在爬上城牆的突騎兵也有近三千人了,但是由於從城牆上進入城內的通道都被黃巾軍士兵堵住了,因此雙方就在這裡展開了肉搏戰,現在城下的黃巾軍士兵也知道,要是被官軍衝下城牆,從他們手裡奪走城門,那麼城外的大批官軍就會從城門騎馬衝入宛城,到那時再想擋住官軍的進攻恐怕就更難了,因此這些黃巾軍士兵也都拼了命了,毫不畏縮的向著城上猛攻,全然不顧自己與那些官軍不管是在護具上、兵器上和訓練上存在的巨大差距。

    也就是因為這些黃巾軍士兵的死戰不退,也擋住了城牆上的突騎兵想衝下來奪取城門的道路,雖然蹋頓與張飛都是神勇無比,但是畢竟黃巾軍士兵的人數太多了,你殺掉一個,人家上來一雙,你再打死一對,後邊上來的便是一隊,因此到了最後,雙方陣亡士兵的屍體已經把城牆上下的通道完全堵死了。

    由於黃巾軍的弓箭手大部分都逃散了,因此城牆上的突騎兵的連弩有了用武之地,他們從垛口上不斷的射殺著城牆下邊那些堅持不退的黃巾軍士兵,到了最後,城牆上三千多突騎兵將手中連弩的每人十二支弩箭全部射完之後,再看城下,簡直成了一個屠宰場,那種景象無異於人間地獄。

    除了一部分逃到城牆下房屋中的黃巾軍士兵外,死在突騎兵連弩下的黃巾軍足有兩萬多人,殺到後來,突騎兵都有些不忍心再射了,但是任憑他們狂喊投降免死,那些似乎著了魔一樣的黃巾軍士兵也都不願意投降,而是毫不畏縮的喊著、叫著,想從那幾個被堵死的通道衝到城牆上去。

    站在土山上觀戰的老劉和戲志才心中都有些不忍,於是老劉派人把裴元紹叫了上來,然後讓他馬上去向城中的黃巾軍士兵喊話,叫他們放下武器投降,自己不但保證他們的性命無憂,而且只要他們同意將來去幽州,自己還會安排好他們今後的生活。

    看到城中血流成河的慘象,裴元紹也不由得膽戰心驚,也令他對幽州大軍的戰鬥力更是佩服不已,自己多虧投降了,否則在城中死守城池,下場只能跟那些黃巾軍士兵一樣。

    聽到老劉叫自己勸降,裴元紹答應一聲,急忙下了土山,跟著突騎兵從雲梯上爬上了城牆,來到了城門附近的城牆上。

    衝著那些躲在屋子和城門洞裡的士兵,裴元紹喊道:「弟兄們,我是裴元紹,大家不要再抵抗了,我們現在的對手是來自幽州的戍邊軍,幽州刺史劉備劉大人也來了,剛才他已經跟我說了,只要你們投降,劉大人保證大家的性命無憂,另外如果將來你們願意去幽州安家落戶,劉大人還會為你們安排好今後的生活,弟兄們趕緊放下,你們也都看到幽州官軍的實力了,如果再抵抗下去,大家只有死路一條,還望兄弟們想想家中的父母妻兒,不要再執迷不悟了。」

    下邊的黃巾軍士兵聽到裴元紹的話之後,有些人開始議論紛紛,原來今天攻打城池的,便是名震天下的幽州大軍,難怪會這麼厲害,而且幽州刺史劉備的大名他們也早就聽過,百姓都說他是個為百姓造福的好官,只是他們也聽自己的渠帥張曼成和現在在後邊督戰的那幾員大將說過,官軍對黃巾軍士兵是絕不會給任何生路的,因此他們才會不顧死活的拚死抵抗,現在聽裴將軍這麼說,而且他現在也投降了官軍,看來沒準他說的是真的,要真是那樣,倒不如趕緊投降,還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於是城下的黃巾軍士兵開始悄悄的商議著,是否應該投降官軍。

    那幾員將官一看情形不對,現在已經軍心不穩了,要是有人真的要投降,那自己這剩下的一萬人恐怕會馬上都跟著放下武器,所以他們幾個趕緊給黃巾軍士兵打氣,要大家不要聽裴元紹胡說八道,他這是在騙大家,等他們出去了,官軍還會用弩箭射死他們的。

    過了一會兒,有幾個耐不住性子的站起來道:「與其在這裡等死,不如相信裴將軍一回,我們出去看看,結果如何?」

    那幾員將官到了現在也知道再阻攔恐怕更難,搞不好士兵真的嘩變了自己幾人也阻擋不住,而且他們現在也存了保命之心,心想讓他們出去試探一下也好,要是官軍真的接受這些人投降,那自己幾人也就跟著投降算了,反正再打下去也一樣要死於非命。

    城牆上的突騎兵已經將通往城內的道路打通了,看到出來了一些黃巾軍士兵,把手中的兵器扔到地上,向城牆上的突騎兵道:「軍爺饒命,我們投降了。」

    看到終於有人肯出來投降了,裴元紹心中長出了一口氣,心道總算是有人聽我的話了,否則這些人恐怕最後都難逃一死。

    於是裴元紹跟著蹋頓下了城牆,來到那些投降的黃巾軍士兵面前,接受他們的投降,讓突騎兵把他們先收押起來,等戰事結束後再做處理。

    那些躲在屋中偷看的黃巾軍士兵看到果然是裴元紹親自來勸降他們,而且根本也沒有殺死那些投降的士兵,大家都相信裴元紹說的是真的,於是這些黃巾軍士兵都從屋子中出來,扔下手中的兵器,向官軍投降,連那幾員黃巾軍的將官也都選擇了投降一途,使得宛城南門終於落到了突騎兵手中,他們放下吊橋、打開城門,放城外關羽率領的輕騎兵進城。

    此時宛城其它幾座城門的黃巾軍士兵已經看到了南邊城牆上的戰況,當看到南門已經被官軍攻佔後,各個城門的守軍知道宛城已經守不住了,因此不少人打開了其它三門,中的黃巾軍士兵蜂擁出城,打算棄城而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