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整山河到三國

第四卷 戰起 第一百六十六章 宛城之戰 文 / 天翔

    第一百六十六章宛城之戰

    輕騎兵士兵又通過幾天的努力,宛城南門外的土山現在已經高出城牆足有兩丈多高了,只要站在土山之上,便可以清楚的看到城牆上的黃巾軍士兵和城中的大致情況,而關羽他們那邊的雲梯也已經造好了,於是老劉在和大家商議之後,決定明天一早,大軍便開始攻城,蹋頓和張飛通過死磨硬泡,總算是把攻城的任務搶到了突騎兵手中,而關羽帶領手下的一個師就在南門外等候,待突騎兵登上城牆,把宛城南門搶到手之後,關羽便帶著他手下的士兵衝進城去。

    顏良、徐晃和一名輕騎兵的團長各帶著三千名輕騎兵,在宛城的西、北、東三門外埋伏,如果城中的黃巾軍從這三個方向逃跑,他們便用連弩劫殺敵人。

    城中的張曼成也早就看到了南門外官軍堆起的那座土山,現在他已經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城外的官軍開始圍城時,他也派了一些信使前往穎川和汝南,向那裡的黃巾軍渠帥波才和何儀求救,但現在已經快十天過去了,根本就沒有收到什麼回信,更沒有見到前來救援的任何援軍,搞不好他們那裡也都遇到了麻煩。

    為了試探官軍的虛實,張曼成今天上午派了一支上萬人的隊伍從東門出城,打算向豫州的汝南方向逃跑,結果這支部隊剛剛出城沒有多遠,便被徐晃帶領的輕騎兵迎頭一陣弩箭射死不少,由於黃巾軍士兵的隊形密集,因此等徐晃他們射出三輪弩箭之後,活著逃回宛城的黃巾軍士兵不過三四千人,而其餘的都死在了輕騎兵的連弩之下。

    看來現在想逃出去也不容易了,張曼成與部下龔都還有一些將軍商量了一番,這幾天他們也看到了,城外的官軍大概只有兩萬多人,而且從那名裴元紹的心腹口中,張曼成也知道了來的是幽州刺史劉備親自率領的大軍,他們人數雖然不多,但由於士兵裝備精良,加上手中都有連弩在手,因此便是對上鮮卑的二十多萬大軍,幽州軍隊仍然取得了勝利,所以現在看來自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據城死守,二是冒死突圍,因此張曼成讓龔都等人看看,選那條路更好一些。

    現在城中的黃巾軍大將就剩下龔都了,其他的都是些無名之輩,而且也就是有些武力,便被張曼成提拔為領兵的將軍,而龔都和裴元紹與周倉的交情都不錯,他也聽說過幽州刺史劉備的賢德之名,雖然覺得在目前這種情形之下,除了投降之外,別無他途可供選擇,但是他也知道張曼成的心思,現在要是自己提出投降,那恐怕也會和周倉一樣,被張曼成給關起來,所以他想了一下,如果冒死突圍,可能會逃出去一部分,但是更多的士兵會在突圍途中死在官軍的連弩之下,要是在城中死守,等官軍突進城中之後,一旦張曼成被官軍抓住或殺掉,那其他的黃巾軍士兵反而有了活路,只要向官軍投降,必可保住性命,因此龔都提議道:「上使大人,我覺得我們還是在城中據城死守為好,前邊我們派出去的那些信使,沒準能搬回來一些救兵,因此只要有救兵來援,宛城便有希望守住,大人以為如何?」

    聽龔都說完,張曼成琢磨了一下,現在的情況也確實如此,他也知道如果選擇突圍,很可能手下的黃巾軍士兵會損失慘重,如果就在城中等候援軍,要是援軍到了,自己還有一線生機,要是一個援軍也沒有,那就是波才和何儀他們那邊也出了問題,自己便是逃出了宛城,也是無處可去,所以思考再三,張曼成決定採納龔都的意見,大軍繼續在城中死守,只是官軍的土山已經高出可城牆很高了,要是官軍在土山上用弩箭射擊城牆上的士兵,恐怕這些士兵很難躲避,因此張曼成讓手下多準備一些盾牌,實在不夠,把那些從百姓家中拆下來的門板都支起來擋在頭上,也可以擋住官軍的弩箭。

    於是當天晚上,城中的黃巾軍把城中所有的大小盾牌都運到了宛城南邊的城牆上,分發給那裡的士兵,沒有盾牌的,也都給了門板和木板,讓他們在城牆上搭起了一些上頭蓋著門板的簡易木棚,準備抵擋官軍的弩箭攻擊。

    果然到了第二天一早,老劉便傳令文丑帶著身邊的一百名親衛隊員,帶著足夠的弩箭到了土山頂上,因為這裡只能容得下百十號人,所以便由親衛隊來擔當射擊城牆上黃巾軍士兵的任務,這些人是幽州大軍中最早使用連弩的人,因此技法純熟,更容易取得成功。

    可是城牆上的黃巾軍士兵看到官軍上了土山之後,便把盾牌和木板、門板都擋在了頭上,或是躲到那些木棚之下,文丑他們試著射了幾支弩箭之後,除了個別沒把自己擋嚴實的黃巾軍士兵中了弩箭之外,其餘的弩箭都射在了黃巾軍士兵的盾牌或門板上。

    老劉和戲志才也來到了土山之上,指揮大軍的行動,看到城牆上的黃巾軍早已有了準備,戲志才忙喊大家先別射了,同時讓這些親衛隊員撤了下去,換上一些雖然配備了連弩,但是仍然帶著長弓的突騎兵上來。

    等一百名突騎兵上來之後,戲志才讓他們在土山上點起了幾堆篝火,然後在羽箭前端綁上蘸過桐油的布條,在點著的大火上引燃布條後,再去射擊那些城牆上的黃巾軍士兵的盾牌或門板。

    城牆上黃巾軍士兵的盾牌幾乎都是木製的,再加上門板和木板也都是易燃之物,突騎兵的羽箭射到木板或木盾上邊以後,很快便燃燒起來,結果城上到處燃起了一簇簇的火光,燒得那些黃巾軍士兵紛紛拋下手中的木盾或頭頂上的門板,逃到城牆下邊躲了起來。

    看到城牆上的黃巾軍士兵已經沒有多少了,土山上的老劉馬上向早已在南門外等候多時的突騎兵發出了進攻的號令,在張飛和蹋頓的親自率領下,第一批攻城的五千名突騎兵扛起雲梯,迅速衝到了護城河邊,然後把梯子搭到護城河的對岸,迅速從梯子上衝了過去。

    扛著雲梯的突騎兵到了城牆邊上之後,馬上沿著城牆豎起了雲梯,而蹋頓和張飛拿著自己的兵器,第一批登上了宛城城牆。

    當突騎兵衝上城牆之後,土山上的突騎兵也停止了射擊,他們也下了土山,而是換上那些親衛隊員上去,準備利用弩箭的精準,來射擊城內的黃巾軍士兵,以幫助突騎兵盡快攻佔城牆,

    當聽到官軍已經衝上了城牆的消息後,在城中指揮的張曼成大怒,派了幾名將官帶著三萬多黃巾軍士兵趕到了南城牆下,同時下了死令:要他們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也要把城牆上的官軍趕出去。

    此時頭上已經沒有了官軍繼續射箭,於是城牆下的黃巾軍士兵在那幾員將官的指揮下,紛紛爬上城牆,與上了城牆的蹋頓、張飛等官軍混戰在一起。

    雖然土山上的親衛隊員用弩箭射擊從城內爬上城牆的黃巾軍士兵,但是畢竟黃巾軍士兵上了城牆之後,便與突騎兵混戰在一起,怕誤傷了突騎兵,因此親衛隊員也不敢射擊城牆上的黃巾軍,只能向那些往城牆上爬的黃巾軍射擊,只要射死一個,就會減少一個衝上城牆的敵人,城牆上突騎兵的壓力也就會小一些,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突騎兵衝上城牆。

    張飛帶著一些突騎兵擋住了從西邊上來的黃巾軍士兵,而蹋頓則帶著手下士兵擋住了東邊的黃巾軍,此時張飛手中的蛇矛被他使了開來,前邊的黃巾軍將士根本無法擋得住他,而蹋頓那邊也是一樣,這一年多來蹋頓的武功由於得到了王越與童淵的親自指點,因此武功大進,不再是個只靠蠻力與對手拚殺的莽將,他也掄開手中的大刀,不斷的砍殺面前的黃巾軍士兵,在他們身後,是不斷爬上城牆的突騎兵,現在城牆上的突騎兵已經有四百多人了,由於他們的斬馬刀鋒利無比,因此與他們近身廝殺的黃巾軍士兵死傷無數。

    看到這樣下去不但無法將城牆上的官軍趕出去,而且城牆上的官軍在兩員勇猛無比的大將的帶領下,還在不斷擴大他們佔領的區域,城牆下的一名黃巾軍將官連忙將手下的弓箭手集中起來,就在那段官軍佔據的城牆下邊,也不管是否會誤傷到自己人,開始向城牆上拋射羽箭。

    猝不及防的蹋頓和張飛等人現在也遇到了麻煩,他們又要防止頭上不停落下的弓箭,又要對抗那些不懼死亡向突騎兵衝殺的黃巾軍士兵,一時之間,他們在城牆上剛剛佔領的區域被壓縮的越來越小,而已經衝上城牆的四百多人已經戰死了一大半。

    看到這種戰術奏效了,那幾員黃巾軍將官一邊指揮弓箭手繼續放箭,一邊派更多的士兵衝上城牆,爭取盡快把攻上城牆的官軍趕下城牆。

    雖然有土山上的親衛隊員用弩箭不斷射殺衝上城牆的黃巾軍士兵,但是由於他們無法射到那些就在城牆內的弓箭手,因此城牆上突騎兵的傷亡也不少,隨著戰鬥的不斷進行,雙方衝上城牆的士兵都是不斷增加,突騎兵現在已經有上千人衝上了城牆,而在後邊幾員黃巾軍將官的拚命逼迫下,衝上城牆的黃巾軍士兵更是有近萬人之多,雙方就在狹小的空間內忘死拚殺,毫不相讓。

    在雙方拚死爭鬥了一刻鐘之後,城牆上下死傷的黃巾軍士兵已經超過了四千人,而蹋頓和張飛帶著的突騎兵也就剩下了二百多人,現在對他們很不利的,便是城牆內的那些弓箭手不斷射上來的羽箭,大部分死傷的突騎兵都是被他們射中的。

    土山上的老劉和戲志才對望了一眼,看來這樣下去即使能攻佔南邊的城牆,突騎兵的傷亡也會非常大,搞不好等奪下城門後,一萬名突騎兵也將所剩無幾,因此老劉急忙傳令,讓城牆上的蹋頓和張飛先退下來,等戲志才想出更好的辦法好,再去攻城。

    聽到收兵號聲的蹋頓和張飛雖然有些不情願,但他們也看到了身邊士兵的傷亡很大,再這樣下去,恐怕會有更多的突騎兵死亡,於是二人親自斷後,一刀一槍打退了逼近他們的黃巾軍士兵,那些黃巾軍士兵雖然現在已經不懼生死,但是看著二人那滴血的兵器,還有凶神惡煞般的表情,也一時之間不敢逼近,使得他們在土山上的親衛隊員連弩的掩護下,從容的從雲梯上退了下來,然後撤回到土山之下的安全地帶。

    奪回陣地的黃巾軍士兵再次佔據了城牆,他們先是將城牆上雙方士兵的屍體拋到城外,然後再次把木盾和門板等物擋在了頭上,不過這次他們學乖了,先在木盾和門板上都澆了水,還把幾口大鍋抬到了城牆之上,然後又在鍋中倒滿了水,這樣等木盾和門板被太陽曬乾了之後,再把鍋裡的水澆上去,官軍如果再用火箭攻擊,也無法引燃他們手中濕透了的木盾和門板,老劉和戲志才見到黃巾軍士兵居然想出了如此辦法,也只能先停止攻擊,想想能用什麼辦法,才能用較小的傷亡,攻下宛城的城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