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七卷 接觸 第九章 追蹤(上) 文 / 龍夫

    於是在趙一飛的重新分組之下,兩個小組以及這段時間從宇航器加入進來的第三小組的成員重新分成了四個小隊。其中一個小隊由趙一飛率領,包括不肯和他分開的張元、「靜靜」,以及盧綱和另外五名隊員,他們的任務就是進入到「伏地樹」草原的下面進行進一步的考察和探測,以便更好地獲得需要的數據來完善「女媧2號」模型的陸地結構模型。

    而另外七名隊員構成的小隊則繼續原來的對海洋生物的考察,還有七名隊員構成的小隊主要是針對風蟲進行觀測和考察,觀察其基本的活動與地球生物之間有什麼異同,並爭取利用這一點來修正「女媧2號」整體模型中的環境影響。

    而剩下的考察隊員則組成了支援隊,他們主要負責支援各小隊的活動,並且負責將個小隊所獲得的有價值的物品、標本等等運回被命名為「紫草山脈」的一處沒發現風蟲活動跡象的基地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

    在趙一飛的帶領下,a隊就這樣全副武裝地穿著宇航服,趙一飛和盧綱等七個人背著一些基本的分析儀器和通訊儀器,張元和「靜靜」則拿著武器向草原的邊緣出發了。

    奇怪於風蟲為什麼不離開山脈地帶闖入到草原之中,a隊成員在草原的邊緣便發現了答案,原來綠色地衣狀的「伏地樹」自身會產生一種毒素,這種毒素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不過奇怪的是,雖然這種毒素存在,但其並不會釋放出來。而是在一種較為的特殊的情況下才會得以釋放,那就是在進入到風蟲的體內後才會轉變為麻醉劑。

    本來百思不得其解的趙一飛在根據倒斃在草原邊緣的一隻風蟲屍體的解剖報告分析之後,才恍然大悟為什麼第一小隊會發生全體麻醉的事件。

    原來那只巨大而肥碩的風蟲之所以會死在「伏地樹」草原的邊緣,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它吞食了大量的「伏地樹」的葉子和莖幹等物。就這些類似於地衣狀的「伏地樹」來說,其本身是沒有毒的。如果考察隊員在異常飢餓的情況下,只要能夠首先把這些葉子剁碎,然後直接烹飪的話,也是不會中毒麻醉的。

    那麼為什麼會發生全身麻醉呢?其原因不在於別的,而是在於空氣濃度的變化。簡單的說,就是氧氣含量的變化。其實在盧綱等人第一次在「伏地樹」草原上進行探測的時候就應該注意到一個非常基本的事實——那就是越是靠近「伏地樹」所在的地表附近,「女媧2號」行星的空氣中氮氣和氧氣含量也就越高,而且呈現非常明顯的比例上升。

    就拿現在趙一飛率領的a隊所在區域來看吧。雖然其海拔與最初風蟲作居住的山腰僅僅相差了不到2000米,可氧氣和氮氣在空氣中的百分比卻提高了將近一個百分點。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伏地樹」地衣狀葉面上下的氧氣和氮氣比重也有著明顯的區別。

    在葉面上方的氧氣含量要比葉面下方高將近5個百分點左右,相應地,氮氣的含量卻相應地降低了百分之五左右。雖然還不明白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差別,但僅有的這些數據已經能夠基本上說明為什麼盧綱等人會發生全身麻醉了。

    那是因為「伏地樹」作為一種在「女媧2號」上有著廣泛分佈的物種具有一種和地球物種幾乎同樣的生存特性。這種特性主要還是緣於「伏地樹」極強的細胞分裂能力。與地球上的植物相似的是,在面臨與其自然生長條件有著極大差別的環境的時候,由於不能像動物那樣依靠軀體的行動來規避災難,「伏地樹」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速生長,只要能夠通過這種極快的分裂生長回到原來的環境之中的話,那麼它就算是成功了,反之則是以死亡為代價。

    而為什麼會死亡呢?其原因就在於快速的細胞分裂生長在其體內產生了一種毒素,這種毒素就是那種帶有極強揮發能力的烈性麻醉劑。而當時盧綱等人發射的探錘正好從「伏地樹」的葉子中穿過,在探錘上面帶上了很多「伏地樹」的葉子、莖幹等等。這就為後來發生烈性麻醉劑中毒事件提供了充裕的物質基礎。

    而登陸艙內的環境完全是人類生存的地球大氣環境的翻版,這種環境顯然是「伏地樹」所不適應的。於是便為烈性麻醉劑中毒事件提供了充分的環境基礎。

    兩種因素在如此的巧合之下,有著極強再生能力的「伏地樹」殘片便自發地開始了為繼續生存的大力奮鬥,結果是不言而喻的。由於盧綱等人沒有一個人想到會發生這種情況,所以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探錘所在的設備艙並沒有關死艙門。悲劇就此發生了。

    而風蟲之死雖然和盧綱等人的被麻醉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還是一致的。不知道這只風蟲出於什麼目的,居然離開了自己所在的山脈領地。或許是在爭奪配偶的過程中失敗了,又或許是被別的風蟲侵佔了領地,當然,還可能是被大風捲到了「伏地樹」草原上。

    由於這裡沒有那種美味的紫色小草,飢不擇食的風蟲看來只好選擇了這裡唯一大面積分佈的植物——「伏地樹」。如果這只強壯的風蟲能夠在嘴裡就把「伏地樹」的地衣狀葉子嚼碎的話,恐怕後果還不止於此。至少在這種情況下「伏地樹」的葉子已經不具備了再生能力,就算是能夠產生一定的烈性麻醉劑,估計也未必會達到令風蟲送命的地步。

    可惜的是,風蟲的咀嚼能力實在是夠粗燥,只是簡單粗陋地過了一遍便通過大嘴裡面的小嘴進入到了體內。而風蟲的消化系統內環境顯然再度引發了「伏地樹」殘片那敏感的環境變化恐懼症,於是類似於登陸艙內發生的悲劇再度發生,短期內大量的毒素就此生成。

    不幸的風蟲就這樣被全身麻醉,而更加不幸的是,風蟲本身沒有對烈性麻醉劑的防禦能力,也沒有別的風蟲能夠幫助它進行緊急搶救,於是等待它的就只有死亡這一條路了。

    由於風蟲的身體結構並不算複雜,眾人在打算探查「伏地樹」草原下面的神秘之前便藉著這只死斃的風蟲進行瞭解剖。出乎趙一飛等人意料之外的是,雖然從外觀上看風蟲應該屬於非常低級的動物,但事實上卻並不能簡單地這樣理解,至少其具有完善的視覺和觸覺系統。

    根據解剖的結果,風蟲的視覺系統實際上要比人類的還要發達。從這只死亡的風蟲來看,其具有八隻眼睛,每隻眼睛和人類的眼睛都有著非常相似的結構,至少在分辨率上要高於人類的眼睛。這也就是說,其實風蟲早就發現登陸艙降落在它的領地上了,只不過不知道是出於和善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它並沒有為了維護領地而對登陸艙發動攻擊。

    而除了視覺系統以外,風蟲的觸覺系統也異常地發達。這顯然也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根據顯微鏡觀察的結果來看,其身體表面分佈的觸覺感受器非常的密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為什麼其行動如此迅速,大概速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觸覺感受器帶來的不舒服感,或者為了能夠最合適地調動身體運動,觸覺感受器的密佈顯然有助於身體的靈活。

    而除了這兩項意料之外的結果,還有一個結果更加的讓人出乎意料。那就是風蟲的肉居然非常的美味。雖然已經是全身麻醉了,但一名好奇而貪吃的考察隊員還是在聽說如此長時間之後麻醉劑的效果會漸漸消散,於是他偷偷地挖了一塊肉放到行軍鍋裡煮了起來。

    沒想到的是,雖然僅僅放了一些合成輔料,風蟲的肉湯居然散發出異常鮮美的味道,惹得a隊的隊員們紛紛圍攏了上去,都希望能夠品嚐上一塊。

    見他們這樣,趙一飛也沒有阻止他們,畢竟已經很久沒有吃過新鮮的肉食了。在太空站、地月實驗基地、以及宇航器中吃的都是合成食品,現在有了可以使用的肉類也算是改善一下伙食吧。只是趙一飛吩咐大家食用的時候要注意,畢竟是一種新生物,謹防不測。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什麼心態沒有人瞭解,但第一個吃風蟲的人的心態大家卻非常的清楚——那是饞出來的。雖然人類可以來到如此遙遠的外太空中,雖然人類已經具有了超越光速的發展能力,但人類還沒有能力把生物大規模地在太空中的基地上進行飼養,畢竟那樣做的成本太高昂了、也太不值得了。在這種情況下見到如此的美食又怎能不讓人食指大動。

    見大家吃得高興,趙一飛和張元也加入了其中。由於「女媧2號」行星的空氣成分與地球還是有著很大相似的,所以經過最初幾天的考察後,趙一飛答應了大家不必再穿著宇航服在登陸艙外活動的要求。現在的眾人就處於這樣的著裝狀態。

    除了要背的儀器之外,每個人身上穿的都是遠程航天公司的工作服。天藍色的面料襯托著用白線條勾勒出的太陽系行星軌道,讓人看起來非常的精神。再加上仿造部隊的肩章、大蓋帽等等,更是讓這群從太陽系出發宇航人開起來非常的挺拔、帥氣。

    滿意地看著這群小伙子在那裡搶食著美味的風蟲肉,趙一飛和張元在略微地吃了一點之後便主動擔負起警戒的任務起來。雖然人類在「女媧2號」上已經登陸了有一段時間了,但對它的瞭解卻遠遠地不能用足夠這個詞來形容。在這種情況下戒備顯然是非常必要的。

    果不其然,不知道是人類的出現打破了自然的寧靜,還是烹飪風蟲的香味勾起了某些動物的食慾。在眾人剛剛吃完不久,還沒有歇息完畢準備上路的時候,從「伏地樹」草原裡面便鑽出來一大片非常奇怪的生物。

    初看起來,這種生物應該和地球上的螞蟻或者蝗蟲相似,都喜歡成片成片地行進。不過還好的是,它們不像蝗蟲那樣有翅膀可以飛翔。而更像是螞蟻那樣席捲而過。這種生物長著密集的好像蜘蛛身上的那種絨毛,大概有20厘米長。從望遠鏡中看去應該有八條腿,分佈在六節軀幹的中間四節上。位於頭部的兩隻眼睛是努在外面的,看起來與螃蟹或者龍蝦的那種眼睛非常地相像。不過他們不像螞蟻一樣擁有一雙大顎,而是長著可能是密集牙齒的嘴巴。而更奇怪的是它們的尾巴,呈現出黃色的尾巴是分成兩岔的,不知道有什麼用途。

    雖然它們的到來讓趙一飛率領的a隊成員們感到了異常的緊張,不過它們的目標顯然不是考察隊員,而是那只死去的巨大的風蟲。只見他們密集地圍在風蟲的周圍,似乎在用什麼交流著,雖然看不到它們的交流方式。但考察隊員能夠觀察到的是它們的尾巴在不斷地摩擦著,發出極其輕微的聲音。雖然考察隊員分辨不出聲音的大小,但儀器卻可以分辨出來這種聲音有著明顯的頻率變化,倒像是人類說話時的聲帶頻率震動一樣。

    經過將近半個小時的「磋商」,似乎這片被眾人命名為「齒蟻」的生物明確了合適的策略。只見它們分出了一部分來到風蟲屍體的附近,然後便用爪子不斷地趴著風蟲身體下面的泥土,繼而一部分「齒蟻」便鑽了下去,而更多的「齒蟻」則不斷地繼續著。在這一工程進行到差不多的時候,據趙一飛估計風蟲屍體的下面應該佈滿了這種「齒蟻」。

    就在考察隊員紛紛猜測「齒蟻」們打算就這樣把風蟲的屍體駝走的時候,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風蟲的屍體突然分裂成了很多塊,從每一塊的裡面都爬出了大量的「齒蟻」。原來他們剛才是從下面鑽到了風蟲的屍體中並將其切割了開來。

    「不過好像用不著如此麻煩吧!」一名考察隊員不以為然地小聲嘀咕道:「直接從上面分割不就行了,難道它們不知道從上面切開更容易嗎?」

    聽到這麼說,趙一飛笑著解釋道:「不能這麼想,要知道每種生物進化的環境不同,其必然會帶上環境的烙印。『齒蟻』這麼做肯定有它的道理的,可能它的祖先只懂得從下向上咬,並不知道還可以從上向下咬呢。畢竟不同尺度範圍的動物能夠看到的局部是不同的,由此而產生的行為也會有著極大的區別的。」

    聽到趙一飛這麼說,隊員們紛紛地點頭同意。是的,就像從某種環境中出來的人喜歡分析問題的角度會於從其他環境中出來的人有著很大不同一樣,動物也一樣具備這種不同。

    在眾人一邊觀賞一邊議論著「齒蟻」如何切割並運輸風蟲肉的時候,不知道是聽見了趙一飛與考察隊員的對話,還是只是無意之中,「齒蟻」中在外圍沒有參與工作的幾隻有意無意地盯著趙一飛等人,雖然看不到敵意,但從它們的大眼睛中也看不出任何的善意。

    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齒蟻」們已經完成了對風蟲的切割,並開始往「伏地樹」草原下面運送。由於是同路,在小隊討論之後,趙一飛決定先跟過去看看。畢竟這是在「女媧2號」的陸地上從來沒有發現的新物種,如果能夠從中發現一些端倪的話,那麼顯然有助於解開「女媧2號」元素匱乏的原因。若能夠趁機同時搞清楚「女媧2號」是否同地球一樣在近期內發生了大規模的地磁突變的話當然更加理想了。

    顯然「伏地樹」草原的外延只是佈滿了大片的地衣狀葉片,以及一些長得極其矮小的莖幹支撐著它們。如果整個「伏地樹」草原就是這個樣子的話,那就說明盧綱等人在第一次探測的地方有問題,而如果「伏地樹」草原是按照原來預估的越往中間越深的話,那麼很可能整片整片的「伏地樹」草原本身就有問題。畢竟要想支撐兩百米左右的高度的話,一般的植物是根本做不到的。跟不要說「女媧2號」的引力要比地球大得多了。

    不過還好每個人都裝備得有減壓裝置,以至於在如此大的地心引力下還可以自由地行走,不至於還沒有進行考察就累趴下了。當然了,遠程航天公司平時的身體鍛煉和稱作「后羿」系列飛船對骨骼的無意識強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