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七卷 接觸 第五章 觀測(下) 文 / 龍夫

    不知道是不是趙一飛自己的意志發生了作用,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就在趙一飛動念開始分析這種奇異感受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構成自己身體原子突然之間把信息全部傳遞給了分子,然後分子有傳遞給了細胞,一層層地傳遞上來,越來越多的信息一下子湧進趙一飛的思維之中,只覺得「轟」的一聲悶響,趙一飛頓時從剛才的那種美妙感受之中脫離了出來。

    迷茫地搖了搖頭,趙一飛發現整個宇航器內只有「靜靜」沒有受到這種影響,而其他人顯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這種影響,盧綱和盧鐸等加入遠程航天公司較晚的員工顯然還沒有從剛才的奇妙感覺之中脫離開來,這從他們身體表現出來的怪異姿勢就能夠看出來。

    奇怪自己為什麼會發生剛才的那種感覺,又為什麼能夠突然之間從裡面恢復過來。趙一飛對此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並沒有太多時間思考這些,畢竟他是領隊,還有很多任務要分配給別人,而自己所要做的準備工作顯然更多。

    等到各位成員慢慢地從那種感覺之中恢復回來之後,趙一飛吩咐大家不要忘記監控宇航器的航行狀態,畢竟這是人類第一次較大規模地超光速航行,很多東西都需要記錄和研究,至少應該算是為以後的航行積累進一步的經驗吧,同時也要考察這次所攜帶的各種儀器在超光速航行狀態下是否合用,如果出現問題到時候無法使用的話,那麼這次觀測豈非失敗了。

    不過還好的是,這些設備都沒有出現什麼意料之外的問題,就算是部分儀器和設備因為承受不住引力變化發生了讀數異常的情況,估計也會在航行結束後恢復正常的。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在這三天之中,唯一的一件令人感到非常驚奇的事就是三天的時間居然每個人的能量消耗非常的小,看來在超光速航行的情況下有機體自身對能量的轉化和利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也正是因為這樣,所有人在這三天之中都沒有吃一口飯,也沒有感到一絲一毫的飢餓。

    不過對於高級人工智能體「靜靜」來說,情況卻不是那麼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三天的時間內「靜靜」的能量消耗反而異常的迅速,本來可以使用幾百年不需要更換的微型核動力能源在這三天時間內居然消耗了至少15%的能量,這足夠平常狀態下使用幾十年的了。

    大體上想了想,趙一飛認為「靜靜」的這種能量超常損耗大概是因為核動力能源本身的問題。由於宇航器進行的是超光速航行,對速度異常敏感的核動力本身來說,其內部相當多的基本粒子受超光速影響非常的明顯,很多核原子就在這種超光速速度的衝擊之下迅速地轉變了屬性,或者可以說超光速讓具有極小質量的電子獲得了極大的動能,從而改變了原子核與電子之間極不平等的掌控關係,這種基本關係的改變導致了原有能量被不自覺地釋放到了宇宙空間之中,由此引起了核動力能源大量能量的損耗。

    而與核動力能源不同,有機生命體的能量並非來源於如此底層的能量釋放,而超光速航行卻恰好讓這些本來浪費嚴重的聚合能量通過能量信息篩進行了重組,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作為有機生命體的人類隊員反而不會感覺到能量消耗。

    看來宇宙真是公平的,既然能夠在常態獲得長久的生命,那麼宇宙就剝奪了她在非常態下繼續永恆生命的權力;反過來也一樣,雖然人類在常態下無法獲得長久的生命,但在非常態的超光速航行下卻具有了近似永恆的生命延續。

    很快,如果事先的計算失誤不大的話,「淘淘號」宇航器已經到達了半人馬座γ星系之外。由於本身是超光速航行,再加上宇航器艙身上塗有光子吸收塗層,為的就是防止在超光速航行下細小的光子撞擊到宇航器上面可能會帶來巨大的衝擊,並導致航行的不確定性。

    在這種只能夠通過計算航行的情況下,地月實驗基地上天文研究者對半人馬座γ星系的距離推測的準確性就顯得非常的重要了。為了防止出現撞擊行星或者衝入小行星帶的意外,「淘淘號」在半人馬座γ星系外緣至少100萬公里以外就停了下來,下面它要做的就是以亞光速航行的速度飛入半人馬座γ星系,並進行一系列的觀測活動。

    從遙遠的外太空看去,半人馬座γ星系的兩顆太陽放送著灼灼的光芒。由於半人馬座γ星系是一個與太陽系略有不同的雙星星系,且兩顆恆星的星等相近,分別為3.1等和3.2等,儘管其軌道週期為80年,但還是附近與太陽系最相似的星系了。

    其他的星系如半人馬座a星系和β星系,雖然太陽系的距離比γ星系要略近一些,但其分別是三星和雙星,其中a星系由於有週期性變化的耀星存在,顯然地太陽系的情況差異較大,故此不被作為觀測對像;而β星系雖然同樣是雙星系統,但其兩顆恆星的星等相差較大,分別為主星0.7等,伴星3.9等,兩子星相距1光秒,主星又是一分光雙星,實標上它是個三合星,顯然也與太陽系的情況相差較大,不符合用作類比的觀測條件。

    從遙遠的外太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半人馬座γ星系存在著不止一顆行星,顯然這是一個令人異常興奮的情況。而且由於雙星之間距離非常的遙遠,更是形成了一種非常奇妙的情況,那就是在兩顆恆星有著共同的行星系統,除此之外,由於它們是雙星,還有著共同和單獨的彗星存在。看到這一結果,趙一飛興奮極了,顯然這是一個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消息。

    徵求了隨隊天文學家的意見並經過全體考察隊員討論之後,趙一飛一行決定首先從半人馬座γ星系的外緣開始觀測,然後逐步向內進行。當然,現在要做的就是首先確定該星系的行星、彗星分佈狀況以及是否存在生物。還有的就是察看整個半人馬座γ星系的萬有引力狀況,看其是否遵循著與太陽系同樣的定律,畢竟這是最好的檢驗物理定律普適性的方式。

    根據觀測的結果,半人馬座γ星系共有14顆大型的行星存在,這些行星中最小的都比人類居住的地球要大一倍以上,而奇怪的是在某些較遠的行星上居然也存在著光環,這顯然表明那些行星與太陽系中一些行星的形成之間很可能有著許多共同之處。而彗星的顆數顯然也非常多,緊緊在簡單的一地球日觀測中就發現了大大小小幾十顆彗星。

    更離奇的是,在離「淘淘號」宇航器距離不到50萬公里遠的地方就發現了一顆彗星,這讓趙一飛等人暗暗地倒吸了一口涼氣,如果宇航器當初設定的坐標只要有那麼一點點地誤差的話,恐怕就會撞到這顆被眾人命名為「迎賓彗星」的身上。雖然從這顆彗星的規模來看,超光速宇航器完全可以輕鬆穿過,但會不會出意外是眾人無法把握的,萬一彗星裡面有高聚合度物質存在的話,那就非常不妙的。而更可怕的是萬一宇航器在速度降到超光速之下撞擊的話,不用多說所有的人都只有死路一條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每個進行著宇宙探索的人都時刻準備著奉獻出自己的生命,畢竟宇宙太浩瀚了,這裡面有著太多的未知,即使發生了這種有驚無險的情況眾人也並沒有把它放到心裡,只是當成個彼此之間互相調笑的笑話來講而已。

    撇開這些遠程觀測不提,畢竟這次的任務是為了對半人馬座γ星系中行星進行實地觀測,以便確定它們是否也發生了與地球同樣或類似的內核危機,如果真的發生的話,那只能證明趙一飛當初私下裡推定的可能是在比太陽系更高層次發生了問題,正是這一問題的出現讓不止一個星系中的行星發生了故障,而地球只是這些行星中故障非常嚴重的一顆而已。

    如果真的是這種大規模的故障的話,那麼人類的未來可就真的不好把握了。以當前的技術條件來說,顯然不具備大規模太空移民的實力。再者說了,就算是能夠大規模太空移民,人類又能夠向哪個星系、那顆行星上轉移呢?要想尋找到適合地球人類居住的行星並不容易,畢竟就算是真有地外高級生命存在的話,那麼他們的生存條件也沒有必要和地球一樣的。

    當初為了滿足於「淘淘號」宇航器即能夠進行超光速航行又能夠亞光速航行,地月實驗基地的工程師們頗費了不少腦筋,畢竟這兩種航行方式的機理不同,如果非要集成在一起的話,那麼佔用的空間就太大了。這樣的話,宇航器所能夠承載的人員和設備就必須大大壓縮。

    後來在眾人集思廣益之下,終於想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那就是利用宇航器在超光速航行中會大量的吸收光子,而這些吸收的光子又會形成聚合層。於是一種新的亞光速航行方案將就此產生了,那就是利用這種具有極高穩定性的光子聚合層作為亞光速航行的發動機管道。

    經過實驗之後,顯然這一方案的效果很好,其居然最高可以達到0.8倍的亞光速。雖然不如「后羿」系列可以最高達到0.99的亞光速速度,但對於外星系考察和觀測來說已足夠了。

    於是在趙一飛的一聲命令之下,「淘淘號」宇航器轉換為亞光速飛船向距離最近的,同時是半人馬座γ星系最外層的被眾人命名為「巨靈神」的行星飛去。

    「巨靈神」行星是一顆直徑僅有三萬公里的「小」行星,也是半人馬座γ星系中最小的一顆行星了。儘管是最小的一個,其還是要比地球的兩個要大。這也是為什麼隊員們戲稱它為「巨靈神」,意思是雖然看起來比我們地球個大,但地位卻不行啊,在這只能算老末。

    「巨靈神」星球是一個荒涼的星球,在它的上面看不到任何生命的痕跡,至少從宇航器的遠端掃瞄是如此。不過這也可以理解,首先這顆星球上並沒有大氣,也沒有發現有水。遍佈星球表面的是連成一片片的隕石坑,這些隕石坑有大有小,不過從其形成的時間來看,最近的隕石數量應該比以前略有增多。當然,這可能不是什麼問題,畢竟誰也不能規定隕石必須是均勻到來的,事實上這種不均勻分佈對任何行星都是正常的。

    不過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導致了「巨靈神」上不可能有生命,那就是它離該星系的兩顆「太陽」太遙遠了。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半人馬座γ星系有兩顆恆星,並且這兩顆恆星的體積和熱度都遠遠高於太陽的話,恐怕「巨靈神」早就擺脫星系恆星的吸引,成為宇宙中到處漫遊的一顆隕星了。

    顯然,對於這樣一顆行星,趙一飛等人也沒有抱什麼發現生命痕跡的希望。對「巨靈神」星球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它的地質變動上。趙一飛等人花了三天的時間較全面地考察了整個「巨靈神」的地質狀況,其中也包括派遣登陸艙採集地質樣本,分析有無可用的礦石成分,以及是否能夠發現不同於太陽系所擁有的新的元素等等。

    最後,地質小組還在「巨靈神」上安置了微型核彈,目的就是測量一下模擬地震對該星球能夠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從而修正考察隊僅僅根據太陽系內行星的地質狀況來分析「巨靈神」星的地質狀況,以便得到更加合理的分析結果。

    綜合了收集到的數據和模擬地震的結果,趙一飛等人在地質考察人員的幫助下建立了第一個太陽系外行星的地質模型。通過對該模型的分析,可以發現「巨靈神」星球確實發生過地磁突變的情況,而這一突變到底是什麼引起的還不能完全肯定,畢竟沒有監測到其他方面的可參考信息。其可疑的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這種地磁突變是其正常的自然表現,畢竟該行星距離該星系的兩顆恆星太遠了,而且根據這三天觀測的結果來看的話,其運行軌道也不是太陽系中行星那種較為規則的橢圓,反而呈現出一種類似蝴蝶狀的循環軌道,這種軌道的穩定性顯然不如橢圓軌道,所以發生引起突變,或者說定期地地磁突變也是正常的。

    第二個方面是這種地磁突變源於突然的外在隕石衝擊,由於巨大隕石的撞擊很可能會讓「巨靈神」的軌道發生一定的變化,甚至可能因此引起地層變化,並由此導致了其本身地磁突變。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很多,各種大型甚至巨型的隕石坑遍佈星球表面提供了有力支持。

    而第三個方面則是把地球發生突變和「巨靈神」的地磁突變結合了起來,認為二者所發生的地磁突變在本質上是同一的,也就是說不排除銀河系的結構發生了部分坍塌,從而引起了普遍性的地磁突變。當然,由於恆星的結構穩定性要強於行星,或者說恆星的自適應能力要強於行星,畢竟其掌握了絕大多數星系內部的主動權,所以這種結構坍塌引起的地磁突變對恆星的影響要明顯地小於行星。

    對於第三種觀點,他們舉出了在地球發生地磁突變的時候,太陽本身也發生一定的磁場變化,耀斑和黑子的數量同期也明顯增多顯然給出了這種支持。

    而對趙一飛來說,他卻並沒有提出自己的看法,也沒有表示自己支持或者不支持哪種看法。在他看來,這三種看法都有道理,現在只進行了一個個案研究,顯然還無法得出結論性的東西。畢竟誰也不能完全證明自己正確,也不能證明別人就不正確,甚至有可能這三種觀點都正確,要知道宇宙是複雜的,幾個因素同時發生影響也不是不可能的。

    而除了這三種基本的觀點和它們的組合外,趙一飛還提出了一種新的可能,算是開拓大家的思路,而並不是表示自己就一定支持。這種可能就是對於不穩定性更強的雙恆星或者多恆星星系來說,是不是就一定向單恆星的太陽系那樣行星具有軌道運行方式,它們可不可能不以軌道為運動方式,而是以一種引力互斥的方式來運動?

    具體來說,就是這種星系中的行星,或者說裡恆星非常遙遠的那些不可能具有穩定軌道的行星的運動會不會不是軌道式的,而是在兩顆或者多顆恆星的引起前車之鑒發生混沌的、或者是無規則的運動,這種運動不一定最終會收斂到穩定軌道。如果不收斂到穩定軌道的話,那麼其顯然就很容易經常性地發生地磁變化。

    趙一飛給出的這一解釋雖然聽起來十分的荒唐,但這只是對於已經習慣了單恆星星系分析而言的。對於多恆星星系來說,其邊界面更加的不確定,也就讓分析的複雜性進一步增大,對它的觀測顯然也就更不容易得到預期的結論。當然,這些都是在來之前沒有想到的。

    既然對「巨靈神」的個案分析不足以證明這種和地球相似的地磁突變到底是由什麼促成的,那麼對該星系內其它行星的進一步觀測顯然就是勢在必行的了。而讓眾人更加躍躍欲試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從遙遠的「巨靈神」向內部望去,這裡面至少有一顆以上行星具有著和地球相似的外觀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