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繁榮

第七卷 接觸 第一章 穿心(上) 文 / 龍夫

    遠遠望去宇航器好像一隻尖扁的梭子,兩頭尖尖的管子在宇宙極弱的光線下顯得黑沉沉的,雖然來自「后羿7號」的燈光遠遠地照著它,由於距離太過遙遠,畢竟宇航器馬上就要啟動了,現在「后羿7號」所作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記錄下來宇航器最後的一點資料,為的是讓享受到宇航器奉獻成果的人類不至於很快就把它淡忘。

    最後掃過一次宇航器,「后羿7號」圍繞著宇航器轉了一個完整的圈子,算是向宇航器中的駕駛員敬禮吧。然後「后羿7號」便陡然間振動起來,只一瞬間的功夫便消失在太陽系那無盡的虛空之中,只留下孤零零的宇航器留在太陽系的外圍。

    為了防止宇航器啟動時過度的重力坍塌會對地球等太陽系內的行星產生不利影響,或者說是為了防止其可能打破太陽系作為一個系統內部的平衡,這次打算用「紅花」炸彈影響底河的行動的出發點被選在了太陽系外圍。

    在這個位置上正好可以避開所有的外圍行星,實際上由於宇宙中空間非常的巨大,想尋找這樣的位置非常的容易。當然,前提就在於這次航行不但要解決地核內部的問題,同時還不能對太陽系整體的穩定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否則豈非是前門剛把狼趕走,後門就進了老虎。

    航行到側翼很遠的「后羿7號」停了下來,現在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要完成,那就是盡可能地監測宇航器宇航器的動向,同時試驗一下能否根據各行星間引力平衡點的變化來測量到宇航器的軌跡。這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對超光速宇航的瞭解,同時也是為了盡可能保障這次對地核干涉可能性的把握。畢竟如果沒有絲毫可測量結果的話,又怎麼能夠保證宇航器一定進入到了地核內部,並且完成了干涉地核的任務,而不是地核自身發生突變呢?

    緊張地盯著萬有引力監測儀的屏幕,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來。沒有人知道這次干涉地核的「穿心」行動是否能夠成功,如果不能成功的話,那麼後果很可能將不堪設想。要知道雖然在試驗已經可以保證在極高速狀態下物質可以穿透其他物質而不對其他物質造成任何損傷,這就像是光線通過空氣和水都可以傳播,但卻不會損傷空氣和水一樣。

    宇航器穿入地核的設計也是這樣構想的,根據趙一飛的想法和試驗數據的支持,確實物質在以極高速穿越另一種聚集度比值相差甚遠的物質時不會對該物質和自身帶來很大的影響。雖然如此,但問題還是存在的,那就是正如光穿越空氣和水等物質的時候需要消耗能量,雖然這種能量損耗對光線整體來說是很小的,但這並不表明其對每個光子本身的影響是很小的。一些光子就這樣被俘獲在傳播媒質中並轉變為熱能。

    現在「后羿7號」中的眾人以及趙一飛的科研小組當初擔心的也正是這一點,誰又能夠保證宇航器在進入地核的過程中會不會碰倒高聚集度物質。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的話,那麼只有一種結果,那就是宇航器毀壞並且可能引發地球的局部巨大衝撞,最終很可能讓人類在目前的狀況上雪上加霜。可普通人民往往是盲目的,他們不理解這些,他們也能夠願意相信某些政客宣揚的簡單的科學觀念,即這種穿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是的!這種穿越確實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也是有代價的,其中的代價之一就是即使不接觸到高聚集度物質,宇航器本身也會由於與地殼和地幔之間發生摩擦損耗而無力再次回到地球之外,那也就意味著宇航器的駕駛員只有一條路可走——陪著宇航器和巨型「紅花」炸彈一起消失在地球深處的地核。

    而另一個代價則是因為這種穿越也是概率性的,畢竟在面對人類從來沒有接觸過的封閉系統——地核,所有的一切都只能是推測,而這種推測究竟和現實之間有多大的區別,包括趙一飛在內的所有地球上的科學家中沒有人能夠回答,正如探險總是有代價的,而這種代價恐怕要遠遠高於人類在地球上所作的任何探險。

    別忘了「紅花」炸彈恐怖的爆炸能力,如果它在穿越地殼和地幔的時候因為宇航器受損發生了爆炸,那麼對該地區來說恐怕又是一場激烈的地震,甚至可能地核再度受到不明刺激發生更加嚴重的混亂,這樣的話人類和各種地球生物的未來將更加的難測。難道人類真的有權決定地球生物和自己的生死嗎?難道人類有權讓所有的生物都給自己做陪葬嗎?

    不過讓「后羿7號」中的眾人略微放心的是,面前的萬有引力監測儀還是敏感地感受到了太陽系內引力發生的突然變化,雖然這一變化非常的弱小,雖然這一變化對巨大的行星並不會產生任何可觀測到的影響,但畢竟這說明了這種監測還是可行的,至少在太陽系內可以對這種高超光速的飛行監測不是無計可施的。

    可是由於宇航器的飛行速度實在是太快了,饒是「后羿7號」飛船所安裝的是目前最為敏感的萬有引力監測儀,在其上面的三維立體太陽系模型上所反映出來的也只是突然地出現了一條極其細小的紅線,那是用來標示各星球間萬有引力擾動的軌跡的曲線,實際上就是宇航器劃過太空中的引力變化軌跡。如果監測儀中使用的不是先進的十進制自適應處理器的話,這條紅線恐怕根本不可能如此快速的表現出來,至少會有30微秒左右的延遲。

    當然,這30微秒的延遲對一般人來說不算什麼,甚至可以說肉眼根本無法感受到它的影響。但對於一起來說區別就很大了,因為處理器速度的不同,至少對處理器本身來說可以分清楚到底是哪一端的引力平衡首先發生了變化,然後在哪一端結束。

    而只有分清楚到底這種引力平衡的變化首先發生在哪一端,才能夠證明這種暫時的失衡是宇航器高速航行導致的,或者僅僅是太陽系內引力平衡的一次短暫變化而已,也才能夠確證宇航器是否準確地駛往地球,並保障趙一飛進行的「穿心」行動成功。

    為了能夠保證趙一飛等宇航員在超光速航行時不至於被宇航器內極高速的旋轉撕裂,太空機械專家特意在這一個月內生產了一種超潤滑阻尼劑,為的就是盡可能地減緩這種超高速旋轉給人帶來的不適感。不過作為主要參與人之一的趙一飛對這種阻尼劑卻並不看好,在他看來,在如此高速旋轉的情況下,恐怕與人們擔心的問題正好相反,自己和宇航員們根本感受不到這種旋轉,畢竟人類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過於高速的旋轉只會在人的意識上增加一種眩暈感覺,在這種情況下人對旋轉的感覺實際上要遠遠弱於低速旋轉。

    而趙一飛當初擔心的卻是這種旋轉帶來的巨大熱量,雖然自己和駕駛員感應不到明顯的旋轉,但對於溫度的升高還是可以明確感應的。不過這個問題在出發前一個星期左右被解決了,而解決的辦法居然來源於趙一飛之前為遠程宇航準備的光子吸收塗層。

    只不過在宇航器內部駕駛倉外塗沫的這種塗層並不完全同於當初的光子吸收塗層,而是以緻密度較差的利用層次變換消解波動的一種塗層。通過不斷地把傳來的熱能吸收並轉移到塗層中去,至少這些能量不被緩釋掉,那麼其反過來還可以進一步增強巨型「紅花」炸彈爆炸的威力,可謂是一舉兩得。不過駕駛艙內的成員們是休想再有任何生存的可能了。

    事實上在決定親自參加「穿心」地核的行動以來,趙一飛就沒打算讓自己活著回去。對自己的知識和科研小組的科研能力深刻瞭解的他知道僅憑借現在的科技力量根本不可能達到輕鬆穿透整個地球的能力。目前所能做的就只有通過奉獻自己的生命來告慰世人了。

    在某種程度上,趙一飛甚至對很多人類的行為喪失了信心,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很多人出於不明確的原因或者說是利益發出各種各樣的言論,他們根本不考慮這種言論對人類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就拿這次「穿心」地核來說吧,如果不是某些周寧遠私下告訴自己這都是蘭斯雷特等人為了能夠盡可能地打擊華人在世界中的地位而採取的策略,趙一飛是怎麼也不會相信在地球上所有國家已經共和的情況下仍會出現種種巨大的分歧。

    正是因為蘭斯雷特等人通過媒體的鼓動,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們才會上當。根據周寧遠的觀點,蘭斯雷特的目標就是趙一飛,如果趙一飛真的親自參加「穿心」地核行動的話,那就真的上了他們的當了。

    根據周寧遠等人的情報來源顯示,在某些白人政治家眼中趙一飛及其領導的中華遠程航天研究院是白人政治家獲得更大利益的最大障礙。只要能夠在科技上打壓下華人,那麼失去了目前最大自豪的華人必然會被白人壓制下去,到時候整個地球必然還是白人的天下。

    正是抱著這一險惡目的,蘭斯雷特為首的白人政治家們才會利用一切辦法打擊趙一飛領導的科研小組,也才會鼓動不明真相的人民支持「穿心」地核行動。並爭取逼著趙一飛自己參與其中,以達到「滅其首領後樹倒猢猻散」的預期結果。

    雖然也知道了這是蘭斯雷特等人的陰謀,但周寧遠等人卻無法阻止,或者說沒有能力阻止這一事實的發生。他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盡可能地勸慰趙一飛不要親自參與到「穿心」地核行動之中。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想讓這個世界再度回歸到混亂的各國紛爭時代,也只能夠在現在忍一忍,等到合時的時機再一舉翻身,引導人民走上正常發展的道路。

    而對趙一飛本人來說,現在的他除了對人性的傷心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合適的言語來形容了。這麼多年來,趙一飛始終記著自己被中科院打擊時的情景。如果當時自己不賭氣離家出走,如果自己不在外面借旅遊散心的時候看到如此貧瘠的沙漠及其善良的人們,自己又怎麼會留下來並堅持在那裡治沙?那個時候的自己完全可以再回到岳琪的身邊。

    可每當看到沙漠邊緣那稀疏的幾間小土屋,趙一飛已經邁出去的想回到岳琪、回到北京、回到母校濱城工學院的腳只能再次收回來。他實在不忍心拋棄他們,實在不忍心讓他們再次失望。正是這種不忍心,才讓趙一飛留了下來,而沒有趕回到岳琪身邊。

    所有的一切都過去了,現在人類終於實現了大同,雖然這一大同只是因為人類必須團結起來面對天災。但沒想到的是,就算是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很多人熱衷於權力之爭和種族之爭,這又有什麼意思呢?內耗只會讓人類在面臨更多的災難只是變得更加的渺小。

    看穿了這一切的趙一飛沒有答應周寧遠等人苦口婆心的規勸,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親自參加「穿心」行動。或許在他的心裡,真的已經是「哀莫大於心死」了吧,自己對人類、對地球的滿腔熱忱,為何總是遭到別人的誤解和算計!

    在監測到太陽系內萬有引力平衡的短暫破壞後,位於太陽系內某處的「后羿7號」向地球和月球基地發出了信號,通知他們宇航器已經正常出發,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並希望他們繼續監測,一旦發現異常馬上匯報並進行緊急處理。

    當然,由於「后羿7號」仍然採用的是電磁波通訊方式,在電波訊號抵達月球基地和地球的指揮中心之前,實際上宇航器已經穿入了地球之中。不過雖然通訊要滯後於宇航器的飛行速度,但這種通訊還是需要進行的,為的是可以再發生任何突發qing況下至少可以回顧。

    就像是光線在從空氣中穿入水中時會發生折射、反射和速度變化一樣,現在「后羿7號」和月球基地、地球指揮中心都在擔心這個時候宇航器發生什麼新的不可預測情況。如果宇航器沒能夠穿越地殼和地幔,直接在與其接觸的時候發生了反射怎麼辦?沒有人能夠保證宇航器的航行就一定會按照事先的估計直直插入地殼與地幔之中,這是最好的進入方式。

    而如果在航行的過程中有哪怕百萬分之一度的偏差,都可能會讓宇航器的反射概率增加。儘管根據趙一飛之前的測算,這種航道偏離後發生反射的概率整體上不到5%,但這並不表明就不會發生。畢竟小概率事件並非在一次實驗中一定不發生,更何況隨著航道偏離的程度越明顯,反射的概率是直線上升的,到了接近相切角(90度)的時候,反射的概率已經高達60%,而折射進入的概率只有40%左右了。

    當然,實際上就算是沒有當時先進的科學技術保障,也不會發生如此巨大的偏差的。就算以20世紀中期的宇航技術來進行太空航行業不會發生偏差接近90度的情況的。也正是在估計到了各種可能的偏差情況,趙一飛才給出整體上不到5%的反射發生概率。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