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58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58章

    聽著楊志廉訴苦,俱文珍卻不說話,只是試了試茶水,見溫度已經合適,就端起來抿了一口,道:

    「這樣說來,孫榮義現在表面風光,內裡日子卻是很不好過。不如哪天咱們約他出來,大不了分他點甜頭。」

    楊志廉歎了一口氣,道:

    「老俱,你我多年的交情,咱就直說了,薛盈珍那事你做的太絕了,連人家獨子都不明不白地死了,他右神策軍薛盈珍在前,孫榮義他還敢跟咱們合作嗎?」

    俱文珍依舊不急不躁,慢騰騰地說道:

    「難道咱們只有坐以待斃嗎?」

    楊志廉見俱文珍依舊不表態,不由得著急起來,轉過頭盯著俱文珍看,熟料俱文珍剛好抬起頭來,對上他的目光,看著俱文珍目光裡的一絲嘲弄,似乎看穿了自己的心事一般,不由得心下一虛。

    御書房裡李誦斜臥在榻上,李淳恭敬地坐在他邊上,神情比以往還拘束了許多。

    沒有做太子的時候想做太子,可是夢想真要實現了,卻畏首畏尾起來,歷來太子難當,通往麟德殿(東宮正殿)的路歷來不好走,從麟德殿通往太極殿的路更是不好走。李淳熟讀史書,知道自大唐開國以來,倒在這條路上的,遠的有李建成、李元吉(隱太子,息王,死於玄武門之變)、李承乾、李泰(太宗太子,被廢)、李弘(高宗太子,孝敬皇帝,被自己的親娘武則天毒殺)、李重俊(中宗第三子,後立為太子,謚號節愍太子,發動宮廷兵變被誅殺)、李瑛(玄宗太子,被廢殺)等前輩,險些倒在這條路上的,近的有自己的曾重祖父(曾祖父的父親)李亨,還有現在在自己面前的父親,李誦。歷來天家無情,為了權力父子兄弟相殘之事屢見不鮮,何況現在大唐內外交困,即使繼位,也有大壓力呢?

    李誦自己沒當過太子,但是從史書上也知道太子有多難當,難的到最後逼得康熙不敢再立太子。見李淳如此,笑道:

    「皇兒,兩日後就要入主東宮了,各項禮儀都熟練了嗎?」

    「稟父皇,這幾日禮部的官員日日教習,孩兒已經熟練了。」

    「嗯。皇兒是我大唐的儲君,一定要在群臣萬民面前表現出一個儲君應有的風度氣質,讓群臣萬民看到你就傾倒於你的魅力,相信你是一個合格的儲君,未來是一個出色的皇帝。」

    在現任皇帝面前談繼位是個非常需要膽量的行為,有這個膽量的往往死得很慘,於是李淳慌忙跪下,驚恐道:

    「父皇春秋鼎盛,萬壽無疆,兒臣願永遠侍奉父皇。」

    李誦擺擺手:

    「你我父子之間講話,休要如此拘束。萬壽無疆,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法罷了,古往今來,可有不死的皇帝?」

    李淳當然知道沒有,但是李淳不敢回答。

    不能強求古人有和自己一樣的思想水準,於是李誦繼續說道:

    「秦皇漢武都求長生不死,結果如何?還不是一命嗚呼?皇兒,你要記住,不管是做太子還是做皇帝,《論語》裡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壽命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給這個位置,給大唐留下了什麼!」

    「給這個位置,給大唐留下了什麼?」

    李淳若有所悟,喃喃自語。

    李淳道:

    「歷來太子難當,就是朕做了二十餘年太子,一直小心翼翼,也有兩次險些被逐出東宮,可是朕卻逆來順受,從不怨恨,你可知道這是為什麼?」

    「兒臣不知。」

    「其實很簡單,將來你也會明白的。所謂愛之深,則責之切。歷來皇帝都希望自己挑選的太子盡善盡美,而這個盡善盡美的標準又全然存乎己心。可是做太子的大都會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並不會和皇帝一直保持一致,所以帝王和儲君之間往往會發生衝突。」

    李淳悚然道:

    「百善孝為先,兒臣一定謹遵父皇教誨,凡事三思而後行。」

    李誦道:

    「你會錯意了,朕並不需要一個只會人云亦云,唯唯諾諾的儲君。你應當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說朕和以往的皇帝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朕希望自己的儲君不但將來即位後超越自己,就是現在,也能敢想敢說敢做,顯示出不一般的地方。你要記住,你的父皇是一個開明的君主,不會因言廢人,朕之所以立你為太子,看重的也是你的見識魄力非同常人,希望你做好朕的左右手。」

    「多謝父皇賞識,兒臣愧不敢當。兒臣必定竭盡所能輔助父皇。」

    「好。京兆萬年令韓愈你可知道?」

    「兒臣知道,此人正直敢言,敢於任事,才幹出眾,而且詩文俱佳。」

    「不錯。此人有一篇《師說》你可讀過?」

    「兒臣慚愧。」

    「你應該去讀一讀。裡面有一句話說道『師不必盡如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又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確實真知灼見。由此推知,做兒子的不必事事不如父親,做太子的也不必事事不如皇帝。」

    「父皇雄才大略,巍峨若泰山,光耀如北斗,兒臣不敢望其項背。」

    聽李誦這麼一說,李淳不禁大吃一驚。這一通議論簡直石破天驚,自古都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唐人雖然開放通脫,也沒有游離於這一倫理之外。因為農耕時代的成就取得主要依靠的是個人的經驗,需要循規蹈矩而不是推陳出新,李淳雖然有自己的思想,但是只是相對而言,沒有從個體上升到群體的高度,而且李淳這半年眼見自己父皇殫精竭慮地謀篇佈局要做好大唐這篇文章,許多見識和措施都超過他的認知範圍,心裡早已對父皇佩服的五體投地,現在聽自己的父皇這麼一說,有好似有些道理,如同被雷擊一樣,不由呆住了。連當值的起居舍人裴度都呆在那裡。

    李誦見李淳呆住的樣子,笑道:

    「這個道理,是朕讀了這麼多的帝王起居注,還有結合自己二十餘年太子經驗才悟出來的,你可以慢慢體會。韓愈此人極有見識,你可以多與他來往。另外杜司空正在寫的大著《通典》,乃是一部厚今薄古之作,你也可以常去討教。」

    「兒臣遵旨。」

    「朕希望將來百年之後,在地下遇見先帝,可以告訴先帝,我的太子比你的太子要強。好好去做,不要讓朕失望。」

    「父皇……」

    望著李淳離開的身影,李誦輕輕活動了一下筋骨,暗想:「太子入職教育總算完成了,只是不知道這種教育對他以及後來的太子會有多大影響。」要想改變一個時代,首先要改變能影響這個時代發展的人的觀念,這是李誦的想法,他現在做的,就是為自己將來萬一不幸或者有幸穿越回去早作安排。這半年來他對這個時代已經產生了深深的感情,眼下既然自己有影響這個時代的能力,為什麼不嘗試著做一做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