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作品賞析·


  《父与子》描寫的是父輩与子輩沖突的主題。這一沖突在屠格涅夫筆下著上了時代的色彩。巴扎羅夫代表了19世紀60年代的年輕一代——激進的平民知識分子。而巴威爾和尼古拉則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義貴族的老一代人。當然,在對待年輕人的態度上,父輩中的人們態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較溫和,希望理解子輩,想跟上時代,只是不太成功。巴威爾則固執已見,信奉貴族自由主義,對年輕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沖突在廣義上表現為巴威爾和巴扎羅夫之間的對立,由此,在巴扎羅夫身上塑造了時代“新人”的形象。
  巴扎羅夫是精神上的強者。他充滿自信,生气勃勃,具有銳利的批判眼光。他和阿爾卡狄家的仆人們和睦相處,并不妨礙他批判老百姓的落后迷信。他的精神力量和批判鋒芒集中表現在他与巴威爾的論戰上。兩人初次相見,就在感覺上互不相容,進而展露出思想觀點上的針鋒相對。巴扎羅夫以他特有的簡洁、粗魯的話語對巴威爾以強有力的反擊。頗有咄咄逼人之勢。他決不屈從權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評判標准,体現了年青一代獨立思考的處世態度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斗爭精神,當然,也帶有年輕人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的可能產生的偏頗和极端。但他還是以毋庸置疑的精神优勢壓倒了對手。巴扎羅夫吻費涅奇卡,在巴威爾看來,是嚴重地侵犯了貴族的權利,也是他們之間對立觀點的繼續發展。決斗暴露了巴威爾的偏狹、虛弱和做作,顯示了巴扎羅夫的豁達、鎮定和自信,雙方精神力量的強弱在此得到進一步的揭示。
  巴扎羅夫是行動的巨人,他抨擊貴族的泛泛空談,自己首先從小事做起。他具有實踐能力,注重自然科學研究。他的行動有价值取舍標准:“凡是我們認為有用的事情,我們就依据它行動。”他的行動目標很明确——為未來打掃地盤。他敢于行動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現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他曾惱怒自己也產生那樣浪漫的情感,但在愛情之火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卻決不回避躲閃。
  屠格涅夫寫出了在否定愛情的巴扎羅夫內心,愛情是如何萌芽、發展的,寫得真實可信。但是作家讓巴扎羅夫在愛情受挫后一蹶不振,重蹈了巴威爾在戀愛上的覆轍,那句對巴威爾的尖刻評价“雄性生物”猶如一記耳光反打在巴扎羅夫自己的臉上。這并不是說,不能寫他的失戀痛苦,英雄也有儿女情長的一面。但屠格涅夫卻讓他的主人公一味消沉下去,不能自拔,直至死亡。這不能不是對巴扎羅夫的曲解。那個在貴族庄園所向披靡的勇士竟無力使自己最終擺脫消极悲觀的情緒,人物性格的整体性因此受到損害。作家把巴扎羅夫臨終前期待阿金左娃的一吻這幕寫得极為動人,然而他的銳气,他的憤恨,他的精神威力,他的堅強意志也在這女人敷衍式的一吻中消溶殆盡。
  這种違反人物性格發展邏輯的矛盾變化,与作家的思想傾向不無聯系。屠格涅夫對巴扎羅夫所代表的平民知識分子有一种情不自禁的向往,他欽佩他們的個人品質和犧牲精神,但并不贊成他們的社會政治主張。這位溫和的自由主義貴族作家害怕暴力革命,不希望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他認為他們的觀點必然導致他們成為悲劇人物,因此他安排了巴扎羅夫的失戀、悲觀乃至最后死亡。巴扎羅夫性格上的不一致正好折射出作家對民主主義者的矛盾態度。
  阿爾卡狄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有特殊的意義。就年齡來說,他屬于子輩,也曾追隨過巴扎羅夫;但就思想意識來說,他是父輩的子弟,因此巴扎羅夫稱他為“溫柔的自由主義少爺”。在剛剛到來的新觀念和遲遲不肯退去的舊觀念相互爭斗的時候,青年人憑借他們的敏感、勇气和朝气等生理、心理因素有可能更傾心于新觀念,然而子輩并不是先進思想的當然代表者,進化論的觀念在社會思想斗爭中并不具有絕對普遍性,更何況其中也不乏有獵奇求新的表面追求。因此,屠格涅夫所表現的不全是生理、心理意義上兩代人的代溝,更滲透著不同社會陣營之間政治思想的分歧,從而揭示出當時俄國民主主義對貴族自由主義的胜利。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巴扎羅夫身上盡管有瑕疵,但他仍以不同凡響的藝術個性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在俄國文學史上他是第一個俄國“新人”形象,率先傳達出平民知識分子已成為生活主角的時代信息。
                          (執筆 王圣思)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