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2章 大華造T1型坦克 文 / 獨孤冷者
不得不承認,出產於大華飛龍汽車廠的z1型裝甲車是一款性能極佳的戰鬥運輸兩用型裝甲車。擁有多達八個實心橡膠大輪胎,再加上功率高達180匹馬力的魔核內燃機,使得這款戰車擁有著較好的越野性能,以及前世任何裝甲車都無法比擬的長距離突擊能力;裝備的1門25mm口徑魔能機關炮,以及2挺12.7mm口徑重機槍,讓這款z1型裝甲車擁有著異常強大的短距離火力輸出,使其擁有著極其強大的短兵相接能力;z1型裝甲車的基本裝甲厚度為12mm,採用全防護設計,幾乎除了頂棚、輪胎和後車門,其他部位幾乎全部都是裝甲,可以防禦包括華產12.7mm毒牙式重型機槍在內的所有槍械武器的攻擊,在裝甲車的前身位置還裝備有30mm厚度的勻質斜甲,可以一種絕對防禦的姿態正面抵禦魔能機關炮的攻擊;z1型裝甲車的後半部分乃是運兵倉,可以運載約為一個班的兵力,從而實現將兵力直接運送到戰場前沿並快速突擊敵軍。
當然,z1型裝甲車的成功之處,在於它的車載武器。z1型裝甲車之所以能夠問世,基本上也是因為它的車載武器。畢竟,不論是25mm口徑魔能機關炮還是12.7mm口徑重機槍,都是重量很輕且便於攜帶的短射程武器。
25mm口徑魔能機關炮,在**將連發速射技術帶到這個世界之前,被稱之為魔能炮。魔能炮的原理與魔法槍的原理一模一樣,唯一區別在於魔法槍的魔能輸出源為二級或三級魔核,而魔能炮的魔能輸出源為四級甚至是可能是五級魔核。魔能炮,是一種直接發射大團魔能的武器。大華製造的25mm口徑魔能機關炮,由八顆四級魔核作為魔能輸出底座,可以實現以兩秒鐘一發的速度持續對外發射大顆粒魔能炮彈,有效射程高達500米。而這種機關炮的全部重量,僅有108千克,而且無需攜帶任何實彈。
大華造12.7mm口徑毒牙式重機槍,內置108顆三級魔核,理論射速高達每分鐘432發,射速可調節,通過改良魔能擊發裝置,一定程度上地縮減魔核使用壽命,目前這種毒牙式機槍發射的乃是比普通步槍威力稍大的大顆粒魔能子彈,而且有效射程已經提高到了320米。而這種重機槍的重量,僅為39.7千克。
將一門重量約為108公斤的魔能機關炮和兩挺重量僅為40公斤的重機槍裝載在一輛重量高達18噸的裝甲車上,幾乎不涉及任何高端技術。在車身前端開上三個孔,然後把槍管往外一伸,三個前向火力點便已成型。
當然,z1型裝甲車的失敗之處,也在於它的武器。不論是25mm口徑八核機關炮,還是12.7mm口徑重機槍,都是短程火力武器,兩種武器的作用僅局限於殺傷敵軍的有生力量,並不具備摧毀敵軍防禦工事的能力。而且,z1型裝甲車無法抵禦火炮攻擊,哪怕是小口徑炮。
所以,向來將士兵生命擺放在第一位的**,讓坦克這一享有陸戰之王美譽的戰爭利器提前了十五六年出現在了這個世界上。
坦克,作為一種全履帶裝甲戰鬥車,集兇猛火力、高防護裝甲和高機動性於一身。也就是說,作為陸戰之王,坦克的裝甲必須夠厚,陸地上行駛的速度必須夠塊,持有的火力必須夠強。
但是,受限於這個時代的科技水平,作為早產兒,而且是早產了十五六年的早產兒的t1型坦克,卻無疑是一款極其不成熟產品。在向來吹毛求疵的**眼中,t1型坦克,甚至都算不上真正的坦克。
當初在設計坦克的時候,**原本是想將前世的虎式、豹式,或者是t34之流的著名坦克照搬過來,但卻是因為種種技術原因,使得**心目中的完美坦克計劃直接流產,最後只得搗鼓出t1型這種半殘品。
研製坦克,**首先遇到的就是火力輸出的問題。
因為坦克在戰場上是作為突擊型武器使用的,主要是用以突破敵軍防線、摧毀敵軍火力點,以及近距離殺傷敵軍有生力量,輔助步兵進攻,所以坦克持有的火炮必須是威力大且可以平射的特製炮。考慮到後坐力的問題,再結合坦克的噸位,坦克炮的口徑必須盡量地小,否則以這個時代的機械科技的水平,坦克的車身和地盤都會因為無法承受那巨大的後座力而直接散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即便是作為華軍主流小口徑炮的100mm口徑炮,也因為後坐力過大無法被裝載上車,哪怕是在裝置了制退復進器的情況下。
妖清時代沒有與火藥相關的化學反應,而經**最後證實,**也無法當做**使用,這個時代唯一的爆炸物,就是魔核!魔核質量雖小,但要致爆魔核卻必須使炮彈達到足夠大的沖量,也就是要使得炮彈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必須達到某一固定的值。
火炮的口徑變小,炮彈的受力面積就會變小,這會導致推送炮彈的推力也相應變小。同時,口徑變小,炮彈的質量也會相應變小,所以致爆魔核所需要的速度便需要相應的變大。因為增加炮管長度可以增加魔能燃氣對炮彈做功的距離,從而使得炮彈獲得更多的動能。所以,在縮小大炮口徑的同時,可以選擇盡可能地加長炮管的長度,以提高炮彈的初速。但是增大身管長度,也會使身管更易於彎曲,並增大發射時的橫向振動,使彈丸散佈增大,平均彈著點偏離預期命中點。
另外,在坦克炮的炮管是採用作為當下主流炮管的線膛炮還是選用已經近乎被世界各國摒棄了的滑膛炮這個問題上,**這位大華皇帝給了坦克炮研製項目組一個很明確的答案——滑膛炮。坦克炮使用滑膛炮,主要原因有三點:1、滑膛炮沒有膛線,生產工藝簡單,價格低廉,不存在膛線磨損的情況,炮管壽命長;2、炮口初速乃是坦克炮攻擊力大小的一個重要指標,線膛跑想要獲得高炮口初速,必須付出更高的膛壓、更長的身管長度、更大的膛線磨損,而這些對於需要裝載上車的坦克炮而言都是有限的;3、滑膛炮雖然射程和射擊精度不如線膛跑,但即便是在40多年後的二戰時期,坦克炮的交戰距離也只有800米至1200米,乃是作為直接打擊的武器使用,所以坦克炮無需過多地考慮射程,在近距離交火中,使用滑膛技術的坦克炮的射擊精度並不會太大地受到影響。
**在這個科技水平處處受限的19世紀末採用滑膛炮作為坦克炮,其真正原因,就是要在盡可能減小膛壓(也就是減小後坐力)的前提下盡量提高炮口初速度。
最終,綜合考慮其中的各種因素,坦克研製項目組只得在華軍現役各種口徑炮的基礎上,特製了一種75mm口徑的加長炮管坦克專用炮。通過減少底座魔能輸出以減少後坐力的同時,通過加長炮管以提高炮彈的出膛初速,同時摒棄了可以實現更高射程和更高射擊精度的線膛炮炮管,直接使用可以持有更高炮口初速且製造成本低廉的加長滑膛炮炮管,使得這種坦克專用炮勉強達到了裝載戰車的要求。
這種75mm口徑坦克專用炮,炮管長度為3375mm(45倍口徑),炮彈出膛初速僅有520m/s,可發射實心穿甲彈、單魔核破甲彈、級聯魔核彈三種炮彈。實心穿甲彈的彈重為3.8千克,500米以內可以打穿鋼板厚度約為70mm,1000米距離可擊穿的鋼板厚度將會直接下降至不到50mm,穿甲能力著實不敢恭維。單魔核破甲彈和級聯魔核彈的彈重均為5.3公斤。鑒於一顆三級魔核的直徑高達92mm(二級魔核直徑為4.3cm),直接超過了大炮口徑,不可能從75mm口徑炮發射出去,故而這種坦克專用炮發射的級聯魔核彈乃是一種用一級魔核觸爆二級魔核的特製級聯炮彈,魔核彈爆炸時的威力等同於2公斤的**,爆炸時的威力不小,可有效殺傷方圓五米內的敵軍。因為坦克是以穿甲能力作為最為主要的性能指標,故而裝載著僅能夠擊穿70mm厚度勻質鋼板的75mm口徑坦克專用炮的大華造t1型坦克,在火力輸出上是有著很大不足的。
另外,因為炮塔太過笨重,在當下科技水平下根本沒有辦法被裝載上車,所以t1型坦克直接摒棄炮塔。因為沒有可供大炮旋轉炮塔,或者說整輛坦克本身就是炮塔,所以裝備的那門75mm坦克炮的射角極小,水平和垂直射角都只有25度,而且根本無法做到在運動中開火,坦克炮必須在坦克車停下來擺正位置之後才能對敵軍陣地開炮。好在t1型坦克還在右前進方向裝備了一挺12.7mm重機槍,以實現前向突擊時用機槍殺傷正面的敵軍士兵。
其次,再說一說t1型坦克的裝甲防護。按照**的要求,作為主戰坦克使用的t1型坦克,必須能夠抵擋小口徑甚至是中等口徑陸戰炮的攻擊,達到一種無法被火炮摧毀的效果。陸戰炮打出的多為一觸即爆的魔核彈,炮彈基本上不具備什麼穿甲能力,這種相當於榴彈的炮彈,若是放在後世根本無法對坦克造成有效傷害。但是t1型坦克因為自身結構穩定性差、坦克車身材料技術不成熟等種種原因,在二級魔核炮彈面前表現出了極差的防禦性能,幾乎是一炮過來,坦克車身直接被壓垮,極容易出現坦克內部的士兵安然無恙但坦克卻是已經近乎報廢的情況。
考慮到坦克自身結構問題,坦克研發項目組在t1型坦克的正面裝備了一塊75mm厚的同質鋼板,可抵禦100mm口徑及以下口徑炮的正面轟炸,至於車身兩側、頂部和尾部位置,則只有15mm至30mm的裝甲厚度,僅能夠抵禦魔能炮的火力。
再次,再論一論t1型坦克的機動性。
t1型坦克乃是履帶式坦克,有著一根長為3.2米闊度為560毫米的金屬履帶,比輪式裝甲車有著更好的防禦性和越野性能,可越過的垂直障礙為0.6米,可通過的最大塹壕為1.4米。t1型坦克由大華帝國目前所能製造的最大功率魔核內燃機提供動力,擁有著180匹馬力的動力輸出。以180馬力的魔核內燃機作為動力,這對於一輛擁有著較大噸位的坦克而言,明顯有些不足。要知道,因為裝載了較多的裝甲,又裝載了一門75mm口徑炮,t1型坦克的重量已經高達24噸。如此折算下來,t1型坦克的單位功率約為7.5馬力/噸,這使得t1型坦克的最大陸地時速(公路)僅有不到15公里/小時,行進過程中明顯後勁不足,爬坡能力更是差得離譜,最大爬坡角度僅有20%(約為11度,tan11°=19.4%)。而且,受到車身材料以及關鍵部位元件的使用壽命的影響,雖然魔核內燃機可以近乎無限地提供動力能源,但t1型坦克的最大行程卻是不超過200公里。連續行駛200公里之後,t1型坦克上包括履帶在內的多個關鍵部位的元件會將可能因為壽命耗盡而不得不進行更換。所以,華軍的坦克部隊在行軍中,將會攜帶大量用以更換的器件,尤為考驗後勤。
最後,在議一議t1型坦克的造價。z1型裝甲車和t1型坦克,都是**大開金手指造就的超時代產物,車型圖紙和其中的核心技術乃是**這個機械系高材生親自提供。可即便是如此,z1型裝甲車的研發費用依舊高達五千萬華幣,而t1型坦克的研發費用則是高達驚人的八千萬華幣。可以說,不論是z1型裝甲車還是t1型坦克,都是**直接用錢堆出來的。任何成功都是有代價的!z1型裝甲車和t1型坦克的成功面世,其代價就是大華帝國那每年高達上億華幣的科研支出。在裝甲車和坦克定型後,一輛z1型裝甲車的造價為2.1萬華幣,一輛t1型坦克的造價為4.8萬華幣。相比於一輛外售型新飛龍汽車才幾百華幣的造價,不論是z1型裝甲車還是t1型坦克,都可謂是造價驚人。
火力算不得強大、防禦能力差、機動性不高、越野能力不行、造價還高昂,而且機器部件還極其容易出現故障,這便是大華造t1型坦克的特點。
但是,不論如何,坦克就是坦克,在其他國家沒能研製出坦克之前,t1型坦克絕對是陸地戰場上最為逆天的存在。當下時代,t1型坦克就是陸戰之王,它也必將以摧枯拉朽的姿態蠻橫地摧毀前方的任何敵軍力量。
駐守於雙子城且正眼巴巴地等著伯力方向援軍的俄軍,將會成為華軍t1型坦克炮口下的首批犧牲品。
1898年1月22日上午,已經集結於雙子城南面的華軍對俄軍駐守的雙子城發動了進攻,全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