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妖清

正文 第201章 舉白旗,投降吧 文 / 獨孤冷者

    中路戰場上的三千餘俄軍騎兵的確已經全軍覆沒。兩翼陣地上打的是陣地戰,而中路戰場上,打的乃是伏擊戰。中路陣地上,一直掌控著俄騎兵動向的華軍,及時地埋伏於俄騎兵必經道路上的兩側及其正前方,最終得以成功地包圍住並全殲了這支企圖增援枯河谷的騎兵部隊。

    一場夜戰,讓雙子城的兵力大為縮水。撇去中路陣地上生死不知的三千餘騎兵,原本駐有1.2萬陸軍的雙子城,一下子只剩下不到六千的兵力,而且其中有著將近四千人為戰場上潰敗下來且毫無士氣可言的殘兵敗卒。

    為了擁有足夠的軍力守住雙子城,俄軍中將斯捷謝利不得不下令全城緊急徵兵,以保家衛國的名義半強制性地在雙子城及其周邊徵召男丁入伍並協軍守城。自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簽訂之後,沙俄帝國便開始大批地向雙子城移民。考慮到這裡臨近中國邊境,出於盡快控制此地的目的,驍勇善戰的哥薩克人便成為了雙子城移民的主體。雙子城居民多為驍勇善戰的哥薩克人,這給斯捷謝利的半強制性徵兵創造了有力條件。短短半天時間,斯捷謝利便是成功地徵集了八千餘人,而且其中有著數量超過三千且善騎的哥薩克人。斯捷謝利給這八千餘人發放了武器,給其中的三千餘哥薩克人發放了戰馬,迅速組建起了一支由五千平民組成的民兵步兵,以及一支由三千哥薩克平民組成的民兵騎兵。相比於正規軍,不論是民兵步兵還是民兵騎兵,他們的武器都相對簡陋了些。民兵步兵的武器,多為老式單發槍,只有幾百人被分到了zuolun槍;民兵騎兵情況好上一些,但基本上有被分到騎兵刀,有超過半數的騎兵則是被分到了騎兵專用的火銃,部分騎兵則是領到了魔法手槍。

    武器倒是其次,這八千餘缺少正規軍事訓練的民兵,戰鬥力極為低下。

    有將領建議斯捷謝利以民兵作為兵源,並以之前的第二步兵旅和第三步兵旅作為骨架,重新組建起第二步兵旅和第三步兵旅,以夯實軍力。不過,從一開始就沒有指望這些戰鬥力低下且缺乏訓練的民兵能有什麼作為,斯捷謝利下令將當下的所有正規軍兵力整合成為了一個滿員六千人的**戰鬥旅,並且僅從民兵隊伍中挑選了少量青壯編入其中。至於民兵,斯捷謝利相當明智地只將其當做協防力量,讓其協助守城。

    六千正規軍,五千民步兵,外加三千民騎兵,重新構築起了雙子城的軍事防禦力量。斯捷謝利這位不甘心失敗的俄軍中將,發誓一定要堅守雙子城,發誓一定要撐到北面援軍到達的那一天,然後與援軍一起,一舉擊潰南面的華軍部隊,一雪前恥。

    斯捷謝利準備死守雙子城,但南面的華軍卻是沒有向前推進半步。三路華軍各自駐防於左、中、右三線陣地,絲毫沒有要強攻雙子城的意思。

    已經掌握了戰爭主動權的華軍按兵不動,自知不是華軍對手且剛剛吃過大虧的斯捷謝利也只能選擇堅守不出。對守城軍力明顯不足的斯捷謝利而言,華軍的不自動進攻是件極好的事情。畢竟,華軍晚進攻一天,距離北面援軍到來的時間就會近上一天。

    時間,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五天時間很快便是過去了,歷史的車輪滾到了1898年1月21日這一天。

    可整整五天時間過去,伯力方向的援軍卻是始終沒有出現。伊萬少校開著速度最快的火車趕赴伯力,原本只需20個小時便可以抵達伯力城。可現在五天時間過去,不僅伯力方向的援軍遲遲未到,就連趕往伯力求援的伊萬少校也是杳無音信。懷疑趕往伯力送信的火車可能已經出事,斯捷謝利已於昨日上午陸續派出了兩支小股偵查騎兵沿著鐵路幹線向北查探,可派出去的兩隊騎兵卻是至今未歸。

    援軍的遲遲不來,讓原本還在慶幸華軍沒有進攻的斯捷謝利感覺到了不安,強烈的不安。

    相比於斯捷謝利的不安,駐守於枯河谷的扎斯利奇則是已經絕望了。自上次派出兩千五百餘騎兵企圖衝擊華軍軍營並致兩千五百餘騎兵精銳全部戰死之後,僅剩下一千三百餘兵力的扎斯利奇便是開始堅守枯河谷,並開始期盼著雙子城方向能夠派出援軍協助自己守住枯河谷這一戰略要地。自從17日一大早發現自己北去之路已被華軍的一個團給堵住,而北面30多公里處的雙子城卻是沒有派來一兵一卒,扎斯利奇便不得不承認自己這支部隊已成孤軍的事實。

    南面和北面的華軍都是遲遲未動,這一現象曾讓扎斯利奇有過無數的幻想。扎斯利奇不斷地猜測著華軍的各種意圖。可自從21日上午,排列整齊且氣勢逼人的裝甲戰車從南面成批成批地不斷開來,而華軍更是陸續將多達五十多門的車載大炮陳列於枯河谷南面的時候,扎斯利奇的一切幻想都在那個瞬間全部破碎了。

    「哦,上帝!」枯河谷的南面乃是一馬平川,扎斯利奇抬眼望去,發現南面正在駛來的華軍裝甲戰車的數量竟然已然將近兩百輛。而且扎斯利奇更是驚恐地發現,除了之前出現過的那種八輪戰車,華軍戰車群中還有一種看上去更加精悍且長著長嘴的鏈條式戰車。單憑外觀,扎斯利奇就感覺得出,華軍陣地上新出現的這種長嘴戰場擁有著更加恐怖的戰鬥力。

    「那是?大炮!」透過望遠鏡,觀察著華軍新型戰車的扎斯利奇瞪大了雙眼。華軍那種鏈條式戰車上長著的那根長嘴,乃是一門真正的大炮,是有著絕對射程、有著絕對穿透力、發射魔核炮彈的艦裝大炮。

    華軍竟然直接把艦裝大炮裝上了陸地戰車!

    扎斯利奇細數了下華軍戰車的數量,發現加上之前那50輛八輪裝甲戰車,華軍共計擁有足足150輛八輪式載槍戰車,以及75輛鏈條式新型載炮戰車。

    華軍曾出動50輛戰車對戰俄軍2500多騎兵,直接創造了零傷亡全殲俄軍騎兵的完美戰績。而現在,華軍持有的戰車數量已經高達兩百多輛!

    而且,在兩款戰車陸續開來的同時,南面的華軍正在將多達五十多門的車載大炮陳列於枯河谷的南面。扎斯利奇初步判斷了一下那些車載大炮的口徑和倍徑,驚恐地發現那些正將炮口對準枯河谷的車載大炮的口徑竟然不小,他敢肯定那些大炮的口徑絕對超過了120mm,極有可能是150mm。

    多達五十多門的150mm口徑炮,整齊地排列在了枯河谷的南面,炮口對準著枯河谷。

    扎斯利奇終於明白華軍遲遲不發動進攻的原因了。

    枯河谷狹長,而且易守難攻。向來惜命的華軍,不願意在這小小的枯河谷太多地消耗兵力,故而選擇了一種圍而不攻的戰略,直接將已經毫無進攻能力的俄軍圍困在谷內。將遭遇多次大敗的俄軍殘敵圍困於一山谷,一來可以消耗掉俄軍的戰鬥意志,二來可以等到後面的大炮和戰車抵達後,避免短兵相接,直接用遠程火力解決戰鬥。

    枯河谷對步兵而言,的確是一道易守難攻的關隘。但是在大炮面前,枯河谷就是一處可以將無數守軍悉數埋葬的墳墓。先後經歷了兩次海參崴之戰,俄軍對華軍大炮的恐懼早已經深入骨髓。再說了,扎斯利奇麾下僅剩下一千三百餘士卒,這一千三百餘的血肉之軀又能抗住華軍的幾輪炮擊?

    在華軍那一種頂著長長炮管的新型戰車出現之後,谷內的俄軍就已經開始在雙腿發軟、臉色發白。而在南面的華軍將一門接著一門口徑不小的陸戰炮整齊地陳列在南面空地並將炮口對準著枯河谷的時候,枯河谷谷內的俄軍臉上的駭然神色便是更甚了,握著步槍的手竟然不自禁地開始了發抖,雙腿竟是也開始發顫。

    死亡的逼近,讓一千三百多的俄軍徹底地絕望了!

    扎斯利奇環視著周圍將士們那無限畏懼的神情,隨即便是一臉痛苦地閉上了雙眼,並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掛白旗,投降吧~」

    「將軍!」周圍的幾名俄軍軍官當即瞪大了雙眼。不過,雖然嘴裡這麼說,但這些俄軍軍官卻是心安了不少。南面的華軍兵力已經過了萬數,不僅擁有兩百多輛戰鬥力恐怖的裝甲戰車,還持有著大量的中等口徑大炮。除了投降,這支數量僅有一千三百多的俄軍根本沒有第二條活路。撤?枯河谷北面出口已被華軍死死地堵住,一千三百步兵想要衝破由近兩千裝備比俄軍不知先進多少倍的精銳華軍構築的阻擊線,根本就不可能。這支俄軍部隊,眼下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光榮地被華軍全殲於枯河谷內,要麼,就是屈辱地向華軍投降。

    一千三百多俄軍想要活命,就只能無條件向華軍投降!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俄軍已經決定投降,已經有能力以近乎零傷亡的代價全殲俄軍的華軍,是否會接受俄軍的投降呢?

    「將軍有令,高舉白旗,向南面的華軍投降!」扎斯利奇的命令當即被下達了下去。隨著扎斯利奇命令的下達,一千三百餘俄軍恍如一下子放下的沉重的包袱,無數人都是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不少人甚至還在慶幸,一些對活下去無限渴望的俄軍士兵,甚至差點就歡呼了起來。

    很快,舉著白旗的三名俄軍騎兵快速地向南面奔去。

    不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將期待的眼神轉向了南面,並不斷祈禱著華軍能夠接受自己的投降,期盼著華軍能夠善待俘虜。

    很快,三名俄軍騎兵奔出了華軍的軍營,把華軍的態度帶了回來。

    「將軍,華軍長官說了,願意接受我軍投降!」喘息的俄軍騎兵向扎斯利奇匯報著。

    「他們有什麼條件沒有?」扎斯利奇當即問道。

    「沒有提過份的條件,他們只是要求我們立即放下武器,舉手走出陣地。」騎兵應答道,「哦,還有,要求所有軍官和士兵都不得自殺。他們的長官在交談的時候,還提到了贖金!」

    「不得自殺?」幾名俄軍軍官不解地互相對視。若不是為了活命,誰會選擇投降?既然選擇了投降,又為何會自殺?這華軍的邏輯,還真令人捉摸不透。

    「華軍既然提到了贖金,那應該是會守信的。傳令,所有將士放下武器,集體走出枯河谷,向南面的華軍投降。」扎斯利奇歎了口氣,有些無力地揮手下令。

    就這樣,在這枯河谷固守了五天五夜,扎斯利奇以及麾下的一千三百多名俄軍,集體向華軍投降,將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交給了華軍的指揮官。

    一千三百多俄軍是幸運的,雖然他們將決定自己生死的權利拱手交給了華軍,但華軍有著不殺平民不殺俘虜的鐵律,沒有哪個華軍軍官會冒著上軍事法庭的風險而下令槍殺這些戰俘的。所以,在一千三百餘俄軍放下了武器,戰戰兢兢地走出枯河谷的整個過程中,俄軍士兵所擔心的華軍會趁機用機槍射殺自己的一幕始終沒有出現。

    一千三百多名俄軍,上至中將,下至普通士兵,以一種相對和平的方式,全部淪為了俘虜。

    「恭喜你們,你們成為了這場華俄戰爭中,首批主動向我華軍投降的俄**人。」負責受降的第三步兵旅旅長高雄,在接受俄陸軍中將扎斯利奇投降的時候,調侃般地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恐怕也會是最後一批。」扎斯利奇嘴硬地回應道。不過,就連他自己也都覺得,自己的這句話,是如何地沒有底氣。

    「哈哈,放心吧,你們不會是最後一批的。」旅長高雄發出一聲長笑,「扎斯利奇將軍,很遺憾的告訴您,您雖然是主動向我華軍投降的中將,但卻並不是我華軍俘虜的最高俄軍長官。」

    聽到這,扎斯利奇當即歎了一口氣。即將被華軍公開槍決的阿列克謝耶夫,乃是沙俄帝國的海軍上將,他才是被華軍俘虜的最高俄軍軍官。而且,若不是這個阿列克謝耶夫在中國旅順屠殺了八千多華人,徹底地激怒了有著魔頭稱號的華武大帝**,這場浩大的華俄戰爭怕是根本不會發生。

    與軍力如此之強、戰法如此先進、裝備如此之精良的華軍開戰,是沙俄帝國犯下的一個致命錯誤。不過,此時的扎斯利奇似乎忘了,大華與沙俄之間的這場戰爭的導火索雖然是俄國遠東艦隊擅自入駐旅順港,但率先向對方宣戰並主動挑起戰端的,卻是**代表的大華帝國。

    企圖侵佔東北的沙俄,根本就是被**拿來向西方列強開刀立威的出頭鳥!

    當然,戰事發展至今,誰開的第一槍已經無關緊要。這場浩大的國之戰爭,正在全面鋪開。華俄兩軍正面戰場的激烈戰鬥,才剛剛拉開帷幕!

    這場決定著誰將成為遠東霸主的戰爭,才剛剛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