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異界入世修行

正文 第一百八十六章 十二生肖﹙二﹚ 文 / 戰靈子

    ps: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即「二十八星宿」。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佈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3、化淵源

    古獻記載並沒有解決十二生肖的化源頭問題。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曾向大弟子蔡元定詢問,」十二相鼠,起於何時,首見何書?」蔡元定膛日結舌,不知如何作答。事實上,古今學者對此問題,一直是眾說紛紜。

    ﹙1﹚二八星宿說

    古人將黃道與赤道附近的恆星分為二十八個星座,即「二十八星宿」。它把南中天的恆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佈的一圈星宿。它分為四組,又稱為四象、四獸、四維、四方神。每組各有七個星宿,二十八宿也分別代表一種動物。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稱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稱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西方稱白虎: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北方稱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貐。

    中國古代有十二辰之說,將周天等分為十二分,用十二支來表示,而十二支又有生肖屬配,有人認為生肖與二十八星宿存在對應關係。明代大學士王鏊認為,以二十八種動物配屬二十八星宿,並「以七曜統之」,所成「女土蝠,虛日鼠,危月燕,子也」的格局,是十二生肖的起源。清代李長卿在《松霞館贅言》認為,二十八宿配動物「即前十二屬加一倍者也「,「亢金龍,辰官也,角木蛟附焉。蛟,龍類也」的句式,也體現十二生肖作為基礎,湊齊二十八種星宿動物。但該說難免有附會成分,因為二十八星宿配動物的記載要晚於十二生肖的記載。

    ﹙2﹚歲星說

    木星在黃道上運行,每十二年為一周天,只要看木星所處的位置,便可確定年度的支序。按照《玉函山房輯佚書》記載,每十二年中,「三歲穰,三歲毀,三歲康,三歲旱」,即三年風調雨順,三年水災,三年風調雨順,三年旱災。還有一種說法是「天下六歲一穰,六歲一康,幾十二歲一饑」。人們又進而研究出在不同年份造成地球上某種動物適宜的環境,使地球上的植物形成週期性的興衰,從而使食草類動物(鼠、牛、馬、羊)和肉食類、雜食類動物在不同年份的生活條件大不相同口」,並認為,「如果不同年份出生的人能夠模仿當年適於生長的動物,便有益於他的成長。」而這些動物便成為他的生肖動物,並以此推定各種動物的興衰與木星年有關,十二生肖、十二辰、十二地支三者是統一的。

    ﹙3﹚圖騰說

    在原始社會中,先民常用某種動物、植物、無生物或某一自然現象的圖形作為本氏族的保護神和標

    十二生肖志,即稱之為圖騰。《山海經》中所記述的諸如人面馬身、人面牛身、人面羊身等神抵形象,就是遠古時代各個地區的圖騰神。一般認為,夏族的圖騰是熊或魚,商族的圖騰是玄鳥,周族的圖騰則有龍、鳥、龜、犬、虎諸說,不一而足。縱觀十二生肖,除龍為虛幻之物,其他十種皆是人們日常所不難見到的。這其中有可分為兩類,即「六畜」(馬牛羊雞狗豬)和「六獸」(鼠虎兔龍蛇猴),前者是人們為了經濟目的而馴養的獸類和鳥類,後者則是與人類聯繫密切,一定程度騷擾人類生活,先民對其心生畏懼的動物。因此人們把這些動物作為本氏族的名號、標記,進行祭拜、崇拜。

    ﹙4﹚取數十二

    中國先民感受到寒暑交替,植物枯榮的週期,並以之為「一歲」。而通過觀察天象,但他們發現月亮盈虧的週期也與「歲」相關——十二次月圓正好為一歲。他們又用木星作為年的週期,「歲星」繞行一圈剛好十二年。《周禮.春官.馮相氏》云:「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也就是說,十二除了被用於計年計月,也被用做計量時辰。

    除時間分割以之累進,在其他方面,十二也經常用到。早在春秋時期的《左傳.哀公七年》中,便有記載:「周之王也,制札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也。」意思是說,周朝

    朝取代商朝為王,制定周禮,從穿衣戴帽到祭祀用牲等均有嚴格的等級規定,其中最上等的數字就是十二。《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後漢書.苟爽傳》云:「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此外,「十二天象」是中國古代對天氣現象的統稱,即暗、陰、雨、雪、冰、霧、露、霜、風、沙、雷、電;」十二經脈」是中醫對人體經絡的認知;古代音樂有「十二律」;飲食有「十二食」;穿衣有「十二衣」……

    十二生肖取其十二之數,暗合古人對自然現象的歸納性認識。(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