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重生之再許芳華

正文 第五十七章 無法疏遠,難捨關切 文 / 剎時紅瘦

    更新時間:20131225

    轉眼進入七月,遠慶三年的初伏如期而至,然而那愈漸炙骨的嬌陽,並未使得市坊間的喧囂減弱幾分,不說小東市依舊是人聲鼎沸,平安坊內的東市,也是一如既往的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這裡位於京都內城,商舖林立,相比外城的市坊,寬敞的車馬道上,更多地是騎著高頭大馬的錦衣貴族,與乘著香車繡與的貴族千金,道旁,雖也有張傘支鋪的攤檔,卻多為坊中商舖所設,將一些滯銷的商品陳設,故而也吸引了許多手頭寬裕的布衣平民,一番討價還價,以並不昂貴的價錢,購得實用的貨品。

    東市的寶硯街,因靠近國子監,主要經營著筆墨紙硯、書畫珍籍,吸引了不少士人,也不乏閨閣才女。

    這一條街,相對安靜。

    紫檀馬車緩緩停在寶硯街中段,最為引人注目的天一閣前。

    與壁上的「衛」字,也吸引了往來行人的許多注意。

    但見那些身著烏衣,腰懸長劍的侍衛,足有七、八人,這時默默圍著馬車而立,凌厲警覺的目光不斷掃視人群,還有穿著妝花綢緞窄袖褙子的嬤嬤,恭恭敬敬地立在一側,不妨讓人猜測,難道是大長公主出行?

    卻見那繡簾一挑,兩個青衣雙環的丫鬟從內而出,候於車下。

    兩個丫鬟不過十二、三歲,卻生得桃腮杏眼,竟似一對雙生姐妹花,引得駐足文士目光炯炯,就連碧空之上那輪嬌陽,吞吐的炙熱似乎也更耀眼了幾分。

    秋月與秋霜垂眸而立,循規蹈矩得很。

    因為今日跟隨五娘出行的嬤嬤,正是她們倆的祖母,饒是一貫活潑調皮的秋月,也像是被施了緊箍咒一般。

    數日之間,旖景這已經是第二次來天一閣了,因為大長公主的生辰將至,黃氏委實脫不開身,蘇漣一聽要來天一閣,便尋了個借口拒不同行,大長公主深知旖景對宋嬤嬤心懷芥蒂,故而,才讓楊嬤嬤跟著走這一趟。

    天一閣是寶硯街最為聲名顯赫的經營書畫珍籍的商舖,以往旖景求得大長公主許可,也來過數回。

    扶著秋月的手,下了馬車,旖景聽見了人群裡爆發的惋惜聲。

    因為她帶著幃帽。

    大隆民風開放,曾有那佳人出行,因露顏容,引得行人圍觀讚賞,甚至有些文士當街吟詩誦譽的盛況,旖景卻不想出這個風頭——禮法世俗,對於閨閣來說,始終還是苛刻一些的。

    好比那些文士,無論出身,即使當眾表達心中欽慕,世人也樂為美談,就算或引佳人不屑一顧,也無傷大雅,付之一笑一歎罷了。

    可若是女子,儘管也不乏那些大膽的勳貴千金,對心中思慕之人婉轉陳情,多少還是會留下話柄,如果能與心上人玉成良緣自然無礙,可若僅僅只是神女有心,便會淪為一個笑話,有傷閨譽。

    不公平,太不公平。

    在一片不得目睹芳容的惋惜聲中,旖景扶著秋月的手,款款步入天一閣。

    掌櫃連忙將旖景請入雅捨,其實就是一間獨立的廂房,直到這時,旖景方才摘下了那讓她覺得悶熱不堪的幃帽。

    少女雙眼發亮,頗有些迫不及待地問道:「果真尋到了嵐中客的真跡?」

    原來,旖景早幾日前來,就是為了購得西魏名躁一時的畫聖——嵐中客之作,但卻沮喪而歸,嵐中客生前存有不少畫作,不過歷經數百年的戰火紛爭,損折多半,存世猶為稀少,她抱著饒幸一試的心態來天一閣,果然一無所獲。

    不想才過了幾日,天一閣就遣人送了信,說恰好有人要將嵐中客的畫作出手。

    旖景欣喜不勝,連忙趕來天一閣。

    掌櫃笑而不語,招了招手,便有一侍女捧上絹畫,緩緩展開,鋪於几案。

    「竟然是《仕女踏春》?」旖景又驚又喜,這可是嵐中客最為得意的作品之一,曾收錄於《名士作》中,但雖求者甚眾,卻無人目睹過真品,可天一閣竟然能在幾日之內尋得?

    旖景細細觀賞著絹畫,驚喜之餘,又甚覺疑惑:「如此奇珍,說價值連城也不為過,竟然有人捨得出手?」

    掌櫃一聽這話,略微有些緊張,將面孔一沉:「小娘子是懷疑我天一閣以贗品充好?」

    旖景連忙致歉:「我並無此意,不過是不敢置信罷了。」

    天一閣是東明時就創建的老字號,以誠信聞名,從不行欺瞞之事,更不會以贗充好,旖景當然不敢懷疑。

    掌櫃的神色才略微緩和了幾分,解釋道:「那日小娘子前來,提出以前朝董江南的一套珍貴字帖換嵐中客的畫作,在下甚為心動,須知董江南雖為東明書法大家,卻因牽涉文字獄以致族誅,他的作品也毀之七八,甚為珍貴,可敝處卻委實沒有嵐中客之作。」

    嵐中客之作價值連城,若要旖景真金白銀地購得,她委實還沒有這般財力,不過,董江南的字帖也是奇珍,與嵐中客之作不相伯仲,這一套字帖還是當年旖景在家裡的沐輝樓尋得,磨了祖父許久,才如願以償地收入私囊,一直愛不釋手,但為了換得嵐中客之作,才不得不咬牙割愛。

    「不過,在下細細一想,竟憶起一個舊友,恰好手中有這麼一幅珍品,可巧,他極為欽佩董江南的一筆狂草,故而,在下一提,他就坐不住了,才願意以此畫為換。」

    這還當真巧合……

    旖景看著秋霜捧著的錦盒,想到那套字帖,心內很是不捨。

    但面前那幅絹畫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更何況在她記憶裡……他對嵐中客委實欽佩,當年就不惜重金,四處收集嵐中客之畫作。

    當年,與他結髮兩載,共度生辰,她卻不曾送他賀禮,一思及此,心內愧憾加交,輾轉反側之餘,才想到尋一幅他心頭喜好的畫作相贈,以略作彌補。

    情知艱難,但也願意竭力一試。

    不想竟有這般巧合!

    旖景心內一歎,示意秋霜將錦盒呈上,打開來,給掌櫃過目:「如此,多謝貴店居中成全。」

    當旖景一行離開天一閣,不過多時,街角便拐出了個身著藏青勁裝疾衣,面目黝黑,五官輪廓仿若刀斧鑿成的男子,大步踱入天一閣,須臾,便捧了那裝著珍稀字帖的錦盒出來。

    此人正是灰渡。

    數日之前,他「碰巧」見到對門衛國公府的車與出行,認出那帶著幃帽的小娘子身邊,跟著的是在千嬈閣有一面之緣的春暮,便緊隨其後,打聽得蘇氏五娘去天一閣的目的,興致勃勃地回了王府,也不顧楚王世子的冷淡與漠不關心,盡數道來。

    世子一言未發。

    還讓灰渡有些沮喪。

    可只過了幾日,世子便找出了珍藏數載、愛不釋手的絹畫,讓他拿來天一閣,囑咐那掌櫃轉交蘇氏五娘。今日,得知蘇氏五娘前來,又令他取回了這套字帖。

    一路之上,灰渡甚是得意。

    果然一如自己推測那般,世子對這位小娘子與眾不同,那些冷淡疏漠,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當他將字帖呈上,眼見世子修長的手指,撫過那些已經泛著黯黃的紙頁,垂眸默作,神情複雜,灰渡忍不住說道:「屬下聽天一閣的掌櫃說起,五娘很有幾分不捨,走時頻頻回首……若是世子將這字帖物歸原主,那小娘子必定會……」

    引來世子淡淡一瞥,眸光森涼。

    灰渡當即訥言,眼睜睜地看著世子將那錦盒鎖入了百寶箱裡。

    唉!世子神機妙算,高瞻遠矚,不過在男女之情上,實在太過溫吞了,這般背後關注,又怎能讓那小娘子得知他的一片真心呢?

    灰渡便很為世子的姻緣擔憂起來。

    七月初二,宜出行、祈福、祭祀,忌動土、開市、掛匾。

    衛國公夫人黃氏、二夫人利氏,領著諸位郎君、小娘子、浩浩蕩蕩一行,載著七、八車谷米、白面,兩大箱櫳共九百九十九本經書,前往佛國寺佈施。

    原本京中貴族之家生辰宴前,都有於城外「施粥」的善舉,大長公主卻認為,近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既無饑民,「施粥」之行便有些多餘,聽聞佛國寺內,設有「濟病坊」,專門收容貧苦無依之孤兒弱老,四時供承,便乾脆將些糧、衣送往,以助孤弱無依的窮苦百姓。

    大長公主雖不信佛,卻也知曉大隆臣民奉信佛道者眾多,不過百姓多沒有餘錢「請」經,遂印出近千本佛經,於佛國寺捨出。

    往常一本佛經,至少也需千文銅錢,這對貴族自然不算什麼,但對普通百姓來說,足足抵數口之家一月的花銷,算是筆大錢了。

    因而,當聞衛國公府「施經」,百姓們都是興致勃勃,五更三點城門才開,便有人結伴前往佛國寺,排起了長龍。

    「施經」由黃氏親自主持,小娘子們從旁協助。

    因是行善積福,幾位勳貴千金自然要平易近人,都穿著素面的襦裙,也不曾帶幃帽,當那些信徒將香火錢投入佛寺提供的功德箱,淺笑著遞上一本印製的佛經,算不得勞累,可在嬌陽底下站立多時,閨閣千金們也覺得有些頭暈眼花。

    到了後來,就連這些時日一直堅持強身健體的旖景,都覺得兩邊面頰笑得僵硬,膝蓋也全不似自己的了。

    好不容易施完了經書,二娘與三娘已經靠在丫鬟身上,六娘與八娘兩個年紀小的,更是歪歪倒倒,黃氏便讓婆子們服侍著幾個去香堂裡暫時歇息,由利氏照管,見旖辰、旖景與四娘尚還有些精力,小姑子蘇漣更是神采抖擻,便帶著她們將功德箱送入佛寺,面謁住持同濟大師。

    旖景雖則不是初見同濟,可從前卻不曾注意這個高僧,但這一次,當得知他引薦了清谷給虞渢,方才細細打量。

    同濟穿著一身茶褐僧袍,身披玉色袈裟,長眉細目,白面淡唇,神情淡然超脫,觀之不過弱冠之歲,但他本是高祖大德四年時出身,算起來,今年當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了。

    黃氏與同濟寒暄幾句,將那場面話說完,便不欲再多打擾,想去佛前上香求籤。

    旖景突然提出:「早聞大師擅棋,不知可否指點一二?」

    蘇漣也不是信徒,聞言立即炯炯有神,對黃氏說道:「嫂子先去禮佛,我與五娘稍後與你們匯合。」

    四娘也是個「棋迷」,也有些挪不動腳。

    黃氏頗有些無奈,便對同濟至歉:「家中小輩難得出門,又早聞大師棋藝出眾,心生景仰之餘,方才請教,卻是煩擾了大師清靜。」

    那同濟倒並不孤高,合什一禮:「施主言重了,小僧本是棋癡,素樂與人對弈,不敢當煩擾兩字。」

    起身一禮,引領幾位小娘子於庵堂後的竹舍茶廬中。

    早有小沙彌設好棋盤,捧上香茗,旖景與同濟施了禮,坐於交椅,一人執白、一人執黑,你來我往,縱橫佈局,不知不覺間,就過了大半個時辰,黑白之間,尚還伯仲膠著。

    同濟原以為一個閨閣千金,又是豆蔻之年,就算聰慧,也實在有限,起初並不放在心上,不想一時大意,竟險些落了下風,遂屏息凝神,再不敢輕視,漸漸往後,心中大為奇異。

    這小娘子起初趁著自己疏忽,招招殺著,棋風頗為凶狠,可當自己竭力挽回局面後,又忽然溫和了下來,步步為營,不急不躁,籌謀佈局,暗含殺著,這招招式式,與一人甚為相似。

    那人,正是楚王世子。

    同濟如何能知,旖景雖說酷愛對弈,但當年豆蔻,哪裡有這般沉穩,直到遠慶八年春,她與虞渢成婚,兩人之間,沉默時多,寡言的總是旖景。

    那些鬱鬱的日子,臥病榻上的世子,唯有與她對弈。

    兩年下來,旖景的棋藝在世子的指點下,突飛猛進,終於一日,虞渢苦笑:「我已經是贏不了你了。」

    「你是個好師傅。」這似乎是她那兩年之間,唯一真心地,不曾敷衍的話,對他。

    而這時,同濟滿帶驚奇地打量,卻讓旖景忽而就沉湎於那些晦澀的記憶。

    「弈者,不當急躁。」當年軒窗下,夏日溫暖的天光裡,他這般說過。

    「旖景,你總是缺乏耐性。」在棋局之上,他從不曾謙讓,儘管見她落敗後沮喪不已,也不願略微留情,當他見她滿心不甘,總是搖頭一笑,歎息著說。

    而她,也總算在屢戰屢敗之後,學會了不焦不躁,步步為營。

    這些記憶有若潮水呼嘯,突然就讓旖景恍惚了。

    自從重生,對弈未逢對手,同濟大師的確是個勁敵,一如當年的他。

    而這時,因此局耗時太長,蘇漣早坐不住了——她原本不喜燒香禮佛之事,當聞旖景要與同濟對弈,方才借口推脫去受那香火煙薰之苦,起初見棋局精彩,倒也看得入神,可不過兩刻,就勝負難分,蘇漣的心思就有些游離,待半個時辰後,更加如坐針氈,早趁著三人不察,躡足出去,觀賞清山綠水。

    四娘倒是看得津津有味,無奈不過多時,利氏便遣了丫鬟來尋她,說二娘累得實在難支,不欲留在寺院裡用齋,這就要先回府,四娘無奈而去。

    因此茶廬之內,這時唯有旖景與同濟對弈。

    因旖景忽然怔忡,同濟緊握時機,總算是佔了上風。

    敗勢已經難以挽回,旖景輕輕一歎:「小女輸了,大師果然高明。」

    同濟連忙起身,合什:「小施主棋藝出眾,貧僧不過饒幸。」他這是由心而發,想在這佛寺之中,慕名而來請教之人眾多,能與他對局超過一個時辰者,不過四、五人,甚至秦相,也不過在半個時辰就棄子認輸,當然,同濟也不是百戰百勝,比如在楚王世子手下,十局裡或可贏個三兩局……

    「我且把大師所言當真。」旖景笑道:「今後恐怕會來多多煩擾了,大師到時可別嫌棄小女擾了清靜。」

    「小僧不勝榮幸。」同濟微微一笑。

    他雖是佛門中人,卻也還未四大皆空,比如這嗜棋如命,就是一個癡症,自然視棋逢對手為平生幸事,又見旖景落落大方,並無世家女子的故作矜持,心中倒不排斥,當然,這時的同濟完全沒有察覺,旖景的別有用心。

    自從那日隔窗聽得,清谷早在八年前就將世子之「疾」治癒,而居中聯繫之人,正是這位同濟大師,旖景心裡就有隱隱的疑惑,前世她並不曾聽說清谷與同濟是舊識,實際上遠慶六年,同濟因涉刺殺金相一案,便獲腰斬,而清谷的出現,卻是在那之後。

    旖景分明記得,遠慶六年她剛好及笄,正是在生辰後不久,秋冬交集之時,便爆發了同濟乃罪臣之後,心懷怨恨,企圖刺殺金相不遂的大事,就連閨中女兒,每當聚會,一時談論的也是此事。

    那一年冬,同時發生之事還有虞渢病情漸重、頻頻咳血,太后與聖上大為焦急,下詔遍尋名醫。

    次年春季,清谷方才由人薦入宮廷,治癒世子之疾。

    也就是在遠慶七年,當世子「疾」愈,太后才下了懿旨賜婚,將婚期定至遠慶八年春。

    如果同濟大師早知清谷能治世子之「疾」,何故前世時並無薦舉?甚至旖景也不曾聽說世子與同濟大師相識,至少在與虞渢朝夕相處的兩年間,就從不曾聽他提過同濟,或者佛國寺,或者當年震驚大隆的金相遇刺案。

    今世悄然而生的這些變故,究竟為何?

    旖景隱隱覺得,解開這些疑惑,對她十分重要。

    而這樣的感覺,似乎是近期才有——確切地說,是當她再返關睢苑之後。

    有一些真相,讓她想要洞悉,卻又有些畏懼,故而一路猶豫,可當見同濟後,她還是不由自主地按照原本計劃行動了,以棋會友,當越漸熟識,方再旁敲側擊,打聽神醫清谷之事。

    或者,下次再來拜訪,可邀某人同游……

    車輪軋軋於山道,略微顛簸,艷陽於竹簾外吞吐,車內少女,不知不覺中,已經嬌靨微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