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社會推動力 文 / 郁榕

    大批的紗廠、絲廠、織布廠和成衣廠被關閉。就是因為先進的小型設備進入了家庭,國家也頒布了加工標準。對於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產品制定了規格和價格。價格中明確了原材料成本和加工成本。國家訂購一部分,剩下的進入網絡市場進行配給。這導致南方以前民國時期紡織廠直接失去了生存的空間。

    因為就算是這些工廠規模化生產,除了原材料成本,唯一能夠剋扣的就是加工成本。可是由於這些小型設備並不比大型設備的效率低多少,價格體系中加工成本國家定的非常低,而產品在銷售時,還要加上運輸成本,這使產品價格並沒有太大的價格優勢,同時還要收到運輸距離的限制,加上家庭設備的運用,自由市場空間其實並不大。普通織物的替代產品太多了,各種織物纖維和動物纖維都能夠用在普通織物上。成本略有差異,但是大多都能夠自己生產,為什麼偏偏要購買你的?

    所以這些紡織廠紛紛倒閉。如果是國家和集體企業,解散就解散了。因為同樣的工作,家裡也需要人做啊,又不是不能活人。可是私人小企業就很慘,往往把積蓄賠進去,所以就有阻撓家用紡織設備和異地紡織產品進入本地的現象。

    不過在如湖北這樣的勞地區,由於電視信息網絡和自動化交通運輸系統都是國家控制,配套建設和設施齊備,居民可以在網絡訂購原材料或者產品。加上產地運費,然後過幾天就能夠去車站貨場直接取貨。想要阻止現實交易不可能,這些利益集團只能通過賄賂這些機構管理人員,採用信息延遲和繳獲延遲,私自收取管理費用,設置各種障礙等辦法,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一些機構管理人員則把這種額外的收費,變成了常態收費。人為地在國家物價機構確定的費用外再行收費。這種貪腐案一犯就是窩案,不容易發生,畢竟各項監管太多。但是一犯案。一抓就是大半個系統的人全部抓了。

    除了普通織物以外,特種特種織物即便是小型化,因為結構和工藝複雜,不是一個家庭能夠承受的。特別是帶有生物智能和一些特種防護的織物。這些都由科研院所以及國家和集體企業控制。因為科技更新太快。很多企業也在朝科研院所轉變。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產企業了。

    這些工廠的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也是在網絡進行。國家稅收直接在網絡交易時就從交易銀行收走了。

    最近幾年。湖北的建設都是朝著信息化和自動化發展。同時將交通系統和各級工廠、貨運倉庫和大型倉儲式賣場結合起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從網絡採購,但是網絡採購可以在這些賣場提貨。一些私人商業和自由市場迅速萎縮,因為網絡已經替代自由市場。

    從老區向外延伸。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就越低,因為大量的基礎建設還沒有完成,產業的升級換代就存在差異。但是交通運輸的自動化是走在前面的,這導致老區商品對外有一定衝擊性,新區地方保護主義自然就多了。新區這種犯案多是個別人利用系統不完善而轉漏洞,因為國家工作人員接觸這些商品的機會比別人多,你的倉儲配送等等系統跟不上需要,他們的機會就來了。從這方面來說,所謂的商業實際上就是鑽信息不對稱,交通運輸系統不完善,生產工具存在代差等等社會漏洞而存在的。

    張若茗已經多次發表研究文章闡述這個問題,商業在中國已經和運輸和信息系統結合在一起,不能分開。不能說消失,只能說商業的功能通入到這些系統裡面去了。

    以經濟利益為主的商業現象從老區向外,次第增加。就是因為中間環節漏洞太多導致。雖然物價局在這些地區逐步增加了中間環節的成本價格。但是這是教育和人性問題,不是說你增加了費用他們就滿足了的。畢竟這些地區統一時間還短,再加強人員流動,也不是一兩年就改變了地區人口結構,基礎教育和建設的底子也沒有老區厚。所以教育和基礎建設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基石。沒有這個,很多事情都是空話。

    湖北的這種變化,鄂西北林區要稍微慢一些。這讓一些稍微大一些的村落有了一種大家庭化的趨勢。這些三四十歲的人們組成的家庭,大多數只有不超過三個孩子,有些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這些孩子都還沒有成年。

    暗月的性質,不可能會讓家人來到這裡,家庭的勞動力有限。一些小型的家用設備沒有問題,但是有一定體系的設備就不可能家家戶戶都買齊備,所以形成了一個村落相互幫助與合作進行購置的現象。

    但是在鄂中,有些家庭往往三代同堂,組成一個大家庭。他們擁有的土地面積也比較大,物產更加豐富,所以能夠基本滿足自給自足。

    就算家庭中成員在研究所,政府部門或者異地工作。他們也會與其它鄰近家庭協作。

    這讓原本就極為濃厚的家庭文化發生了很多有趣的變化。共同撫養子女,共同勞動的現象十分普遍。原本快要消失的互助社又興盛了起來。

    「教育和基礎建設是基石,但是科學是推動力。」

    張春笑著說:「暗月,不能只依靠比別人強悍的身體。」

    陶晶不滿地說:「暗月哪有只依靠身體,暗月需要比軍人更加多的頭腦。那些大頭兵才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張春和麗質忍不住笑著說:「不管怎麼說吧,你剛才說的這些社會的問題實際上是社會進步時,老的生產關係和人際關係不適應新的環境而產生的矛盾。隨著科技的發展,這種矛盾會逐漸解決。當然也還是會出現新的矛盾。」

    麗質說:「你不指望鹿群在森林裡生活。」

    陶晶笑了。

    「無論什麼時候,進化總是好事,森林在進化,裡面的物種也在進化。不能適應環境的自然淘汰。人類社會也是一樣,無論什麼時候,科學都需要不斷進步,人們的社會關係也會因此而調整。」

    陶晶嘻嘻笑著說:「不調整也沒關係,鹿群不能在森林生活,就只能去草原呀。可能到澳洲那邊他還是先進分子呢。」

    科學與教育是社會進步的推動力,最主要的表現在生產工具的改進,生產工具的改進直接導致生產結構的變化。先進的生產工具,讓很多家庭和個人能夠生產以前不能生產的生活必需品,讓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越來越廣泛。但是這一切都是基於人類對於自然界的認識的提高,很多東西你如果沒有接觸過,不去想如何利用,那麼相應的推動力就不存在。

    中國以前的教育以文化教育為主,成天都是四書五經,講陰謀詭計,講人道王道。集中在對於人類社會的研究,而對於自然科學幾乎不涉及,導致宋朝以後,教育系統出來的人才可能分不清五穀雜糧,搞不懂這個自然界都有些什麼,能夠做些什麼。這種人長期把持朝政,是中國逐漸落後的根本原因。

    中國歷次的社會進步都是因為外族入侵,因為戰爭的需要而被迫進行的。一場戰爭或者王朝更替之後,會有一段時間進行這些研究和發展,之後逐漸停滯甚至倒退,最後社會結構崩潰,然後再次被外族入侵,爆發大規模的戰爭。

    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儒家文化佔據統治地位後,雖然解決了族群穩定問題,但是也導致了民主內在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張春要做的就是竭力彌補這種不足,在教育體系中把自然科學提高了主要地位,並把社會科學也逐漸納入到自然科學範疇。因為按照系統論的理論,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只是動物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讓人類社會也是自然界物種關係中的一部分。

    社會科學現在不僅只研究人類社會,也研究各物種組成的小型社會。你不能說猴群或者馬群,蟻群組成的社會就不是社會。一個基礎的微生物種群形成社會甚至是整個自然界的基礎。越是像人類社會這樣處於生物頂端的社會在整個自然界地位都是最弱的,而不是最強的。

    也就是說,它隨時都可能被其它物種所替代。

    人類社會可能會被滅亡。但是自然界卻不會。這就是張春在給學生們講解中西方文化時,說人類並不能拯救世界,而只能拯救自己的原因。

    「他們不調整,不學習,不適應,被淘汰是必然的。你們可不能懶惰,因為你們是這個世界的守護者。」張春敲了陶晶的腦袋一下。

    隨著暗月的人數增多,除了自己本身較為**以外,正在逐漸向國土、教育和科研系統延伸。而在毛石山的支持下,軍隊系統提高了徵兵標準,進一步精兵簡政,軍隊的偵查和情報系統已經與暗月合併,暗月有變成小社會的趨勢。(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