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八十二章 以色列建國 文 / 郁榕

    德軍橫掃了埃及和阿拉伯半島。然後宣佈:可以允許猶太人在他們的聖地耶路撒冷建國。

    幾百萬德國本土的猶太人陸續從集中營到達耶路撒冷。在德軍的保護下建立定居點。之後,大量的歐洲猶太人被強行遣往耶路撒冷。

    希特勒在柏林接見了羅斯柴爾德家族以及共濟會的一些首腦,認為歐洲需要一個新秩序,中東同樣需要一個新秩序。德意志人民為了爭取自己的民族權利,在歐洲大陸付出了數次的戰爭的代價才做到了這一點。不容許任何人破壞,猶太人也不行。但是中東,充滿了黑色黃金之地的中東。猶太人應該回到故土,建立自己的國家,並與德意志民族一起開發石油產業,享受與歐洲老牌資本家一樣的權利。納粹黨可以做全歐洲人民的政黨,也就可以做全世界人民的政黨,並保證他們的利益。

    希特勒是強勢的,猶太人別無去處,而回到聖地建國,似乎也是一個最佳的辦法,他們也就同意了。

    「德國需要一個緩衝地,一個紛亂的阿拉伯半島,要比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半島對於德國有利。德國現在要處理的北非和歐洲問題,積攢力量,以應付東歐的朋友。」

    一個猶太以色列在1942年3月建國,這給阿拉伯人帶來的深重的災難。但是阿拉伯人有能力反抗嗎。德軍,蘇軍和英軍還在這一地區鏖戰。人們流離失所。食不果腹。他們正在失去家園,

    阿拉伯人終於忍受不了了,開始組織聖#戰。他們要為自己的家園和信仰而戰。

    在歐洲大量的阿拉伯人也在希特勒默許之下向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進發。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都在向這一地區流動,希特勒給他們裝備了武器。

    「德國支持任何一個民族進行民族自治。」這是希特勒面對蘇聯大使的質問時的回答。

    這是一個很光明正大的理由。

    「德國可以為俄羅斯人開放地中海和紅海水道。」希特勒拋出了自己的繡球。

    強大的德**團從阿拉伯半島轉到了埃及和利比亞,現在隆美爾擁有的部隊比英國、美國和法國的聯軍還要多。並且不擔心後勤補給,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相繼陷落,戴高樂抵擋不住潮水一樣的德軍。

    法國臨時拼湊出來的部隊的戰鬥力根本無法與德軍相比。因為這些黑人還想著德國人給他們解放呢。基本上是一觸即潰。好在法國和美國對這種情況已經有了預估。保持了一個潰而不散的地步。不管怎麼樣,德國在歐洲大陸的局勢不穩,運輸補給成了問題。德國現在的戰略就是要收緊直布羅陀海峽。阻止英國海軍不斷進入地中海,為在地中海徹底擊垮英國艦隊創造條件。同時也為自己建立強大的海軍。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走向大洋。

    這次,德軍雖然還是使用的閃電戰和裝甲集群,但是卻保守的多,因為他的戰略不是佔領更加多的領土。

    西班牙。發生了內亂,親德國的人士搜捕親英國的人士。佛朗哥出兵丹吉爾,徹底倒向德國。

    德軍重心轉移,這讓受到德軍和蘇軍雙重壓力的英軍鬆了一口氣。以色列的成立,實際上是在德國和英國之間建立了一個緩衝地,只是這個以色列到底要建多大,國界在哪裡,希特勒可沒說。伊拉克的**運動是在蘇軍的屁股後面點了一把火,英國也是求之不得。

    蘇軍為了平息伊拉克的內亂。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想要保住好不容易取得的油田以及可能的出海口。

    希特勒和斯大林之間的原本就不牢固的盟友關係出現了裂縫。

    中國,一場關於經濟重要還是環境重要的爭論平息。沒有人敢說人民沒有受到實惠。因為工業品價格的低廉,讓很多老百姓受惠。同時,中國堅持做到讓人人都擁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是說一個家庭,土地是最初的資產,其次,家庭中總有一些人口從事工業等等其它產業。這就是城市和產業分散化的好處。它讓這種家庭經濟成為了可能。而不會因為城市人口過分集中。而分不到土地,形成城鄉差異。

    這種城鄉差異只要出現。不管是偏向城市,還是偏向鄉村都不會是平衡的。而正因為這樣,有土地作為支撐,一個家庭有了基本生活保證,才有可能容忍較低的工資。加上高效的公共交通造成運輸成本極低,也保證了工業品價格較低的局面。

    完善的教育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這給予了孩子們受教育和健康保障。

    醫療衛生系統因為大量使用天然藥物,加上教育水平和全民健身水平的提高,不是大病,人們很少去醫院治病,基層公共衛生體系比醫院更加重要。

    醫院現在大多與軍事聯繫在一起。

    新民基金正式交給國家管理,不過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基金管理辦法,其中有一條是新民基金是張春的個人資產,在張春健在,沒有做出資產處理的決定之前,基金會只是代為管理而已。教育基金、衛生基金的賬務公開。科學基金只公開條目,設計國家機密部分只公佈了項目代號。

    新民基金支持的很多都是國家項目,按照基金專利管理辦法,實際上整個國家大約百分之十左右的財富會流向基金會,包括了相當部分的軍費以及農業、交通、信息部門的經費。但是基金會也支持了教育,衛生和科研。每年占總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除此之外,用於教育和科研,國家每年也要支出大約百分之七左右的預算。政府預算軍費開始也只有百分之八左右。大部分都用在了交通系統,政府本身的預算開支很少。因為政府機構已經精簡到極限了。一些大的部委,比如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的開支也是要公開的。但是有些部門就被允許不公開,比如國家安全部等部門,因為他們的工作被作為國家機密。

    對於處理鄧希賢的事情,毛石山和伍豪還是出現了一些爭論。

    伍豪認為鄧希賢雖然有不同意見,但是黨性還有的,能力也是有的。只是做事有些固執己見,不太願意聽別人的意見而已。毛石山卻很不滿意。

    鄧希賢在綏遠期間,把暗月推到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地步,把張春的作用人為拔高,用來壓制一些不同意見。但是很多意見卻是他本人的意見。他常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但是這是主觀的造福。他曾經在阿拉善強行修建機場,準備打造居延海聖地。並做了一個龐大的為朝聖的人們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計劃。

    這個計劃到了國務院才被否掉了,但是實際上居延海的建設並沒有停止,打的正是張春的旗號。

    這些都是在鄧希賢出國考察後才暴露出來的,鄧希賢在任時居然捂得嚴嚴實實。

    「這種情況從目前看,還沒有利益集團介入,純粹是他個人想弄出一點政績。但是沒有經過調查研究和廣泛聽取意見,而是採用了片面的拉贊成票,和壓制反對意見的辦法。這違反了黨內民主的原則。此人善於利用公共利益賄賂下屬和當地居民,把局部小利益和小範圍的支持來拉高自己的影響力,以達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正因為此人能力很強,所以危害才大。」

    毛石山對於調查結果非常生氣。

    張春對這件事也有點生氣:「所有把某個人抬上神壇的人,都是自己想上神壇。你們如果誰想上神壇,你們就上,我是不上。省得以後某些人天天用香火成天繚烤我,就為了達成自己的願望。」

    跟隨張春的一干參謀和毛石山都笑了。

    張春說:「想做事沒錯,但是也要加強學習。鄧希賢黨性還是有的,能力也不錯。讓他到國外看看,想清楚誰對誰錯。所有出去考察的人,最終都是要回來的,怎麼用你們看著辦。」(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