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五十四章 這世界變異了 文 / 郁榕

    「你知道為什麼暗月的人很少*嗎?」

    毛石山搖頭,他雖然被暗月保護,但是實際上對暗月瞭解不多。

    「因為他們追求的不是權利,而是對生命和意志的磨練,他們在追求一種更好的生命狀態。為此他們可以放棄對於權利和利益的追求。很多學生,一些護林人他們把維護環境和社會的平衡,促進環境和社會的進化作為自己一生的目標。他們看得更加多,更加深遠。這個世界需要和守護者和裁決者。軍隊也要把自己當成國家的,民族的守護者和裁決者。沒有理想的軍隊,不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都是守護和裁決,只是方向不同。」

    「守護與裁決是學生們提出來,最早是在環境,近來才運用到了社會。教科書上已經有了這樣的內容。還有一個概念是進化與革新,是科研工作者先提出來的。最早是創造,後來他們覺得創造不準確,是進化。」

    「是的,沒有創造,只有進化,因為任何新的技術都是從老的技術上面進化而來的。沒有老的基礎就沒有新的技術。其實我們的歷史,黨的執政理念也是一樣。不是誰能夠想當然想出來的,而是要總結幾千年的執政經驗和教訓,總結民族的興盛和衰亡,這是黨要研究的東西,這方面李大釗做了大量工作,你多幫幫他。」

    「我知道。」毛石山點頭道。

    一個社會風氣的培育需要很多年持續的努力才行。李大釗和毛石山都轉向了研究和教育。這讓張國燾與秦邦憲心裡平衡了很多。權利的誘惑在變低,因為它被理想和整個國家的希望給壓制住了。

    而且張國燾和秦邦憲也對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認識。

    歐洲,希特勒廢止魏瑪共和國。正式將德國改稱為納粹德國或德意志第三帝國;德國鼓勵婦女生育並留在家。德國也在開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修建歷史最大的建設工程,水壩、高速公路、鐵路等等。從而緩解經濟危機帶來的大量失業人口。雖然生活質量並沒有提高,還有所下降,但是德國人從希特勒的政策中看到了希望。

    於此同時,是英國和法國的享樂和*,他們通過戰爭獲取了太多東西。英國在全球擁有偌大的地域和人口。法國也在非洲亞洲獲取了自己的殖民地。用最大基數的老百姓來支撐這樣的享樂。衰亡是遲早的事情。經濟衰退對這些富人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割羊毛的機會。

    蘇聯在艱難地完成自己的既定目標。日本在求生存。只有美國和中國一樣在默默發展。

    不同的是,中國國家還沒有統一。

    但是實際上,武漢政府和*已經控制了山區和大多數鄉村。

    人民革命軍從大興安嶺撤到了阿爾山,但是學生和黨組織並沒有撤回來。反而繼續在擴張。那裡的道路和武漢政府轄區相通,暢行無阻,但是卻與東北政府之間多了很多路卡。實際上,東北政府也不關心或者管不了山區。他們認為這裡貧瘠,沒有用處。

    山民和群山環繞的鄉村和小城市建立的學校,採用的是武漢政府的課本。成立的民團完全受學生和黨的控制。與地方政府之間戰鬥不斷。

    貴州實際上全境都處於這種狀態,武漢政府的交通系統肆無忌憚地在山區延伸,而一旦延伸到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脫離了地方政府的控制。雲南廣西也是同樣如此。

    只是他們都沒有打武漢政府的旗號而已。行為也很低調。

    東北政府和中央政府不是沒有派兵圍剿,但是每次都是以失敗告終。現在只要這些地方不騷擾平原地區,不宣佈**。他們也就默認了。

    東北政府被圈在了內陸,溥儀和張學良都是極為保守,想守住自己祖先基業的人,從很大程度上,只要外界不給他壓力,他們似乎願意這樣苟且偷生。

    而蔣介石政府正在利用外援在沿海建設大量的工廠。用廉價的勞動力,廉價的資源生產產品用於外貿。1935年,中央政府管轄的幾個省的外貌總額達到了武漢轄區外貿總額的三倍,但是外貿的利潤卻只與武漢政府轄區相當。

    只是這些錢財被政府控制的很少,蔣宋孔陳和李宗仁家族逐漸形成,他們獲取了絕多數利益。可是這些錢財很多都到了美國,英國和法國,由家族在控制購買洋房和田產。孔祥熙和陳立夫,陳果夫還在南洋,通過華商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王朝。

    一時之間,國際上確實有中國崛起的傳言,因為這些家族太有錢了。共濟會甚至把他們當成了外圍組織。

    開放,發達,自由等等讚譽集中到了蔣介石的頭上。蔣介石的頭像也出現在了時代週刊等外國雜誌的頭條。這讓參加國聯會議的顧維鈞也感到非常有面子。

    與蔣介石相反,張春成了愚昧,腐朽,保守,殘暴,獨裁等等負面報道最集中的地方。張春夫婦甚至成了穿著長袍,拖著辮子,衣著華麗的滿清貴族的形象。也有農民形象的畫報。

    一方面純屬貶低。另一方面,新民報也確實刊登了一些學生們拍攝的,張春夫婦和老百姓在一起生活甚至吃飯的照片,模樣與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兩樣。不過實際上,武漢轄區老百姓的服裝成了各國羨慕的時髦時裝。武漢政府地區也成了傳說中出美女俊男的地方。

    張國燾和秦邦憲看到這些國外的報道就不免可笑。按照張春的一句口頭禪來說,這就是找死的節奏。

    連雲港的飛機製造廠已經建成,他們開始製造最新的鷹式三型短程起降戰鬥機。更加先進的雷達和火控系統,更加先進的空對空導彈和空對地導彈,以及蜂巢機炮。這已經超出了英美近三代了。

    英美已經研製出了噴氣式戰機,只是螺旋槳戰機還是主流。因為不管是他們製造的,還是武漢政府製造的噴氣式戰機都是小型戰機。特別是英美做出來的噴氣式戰機實際上是超生早產兒,各種缺陷讓他們只能做短距離飛行,根本不適用。

    英美則走向了大型螺旋槳戰機的格局。厚實的裝甲,在飛機上安裝強大的機炮。反正他們有錢有資源,像怎麼弄都行。

    當這種空中堡壘開到中國沿海時,雖然還是只能被中國空軍逼得到處跑,但是居然被穿透了機體都還能飛回航空母艦。

    於是英國和美國開始大規模製造這種空中堡壘戰機。

    日本就只有叫苦,因為他沒有資源,就算是外東北有資源,他們來製造這種龐大昂貴的戰機十分不現實。

    不過這樣的設計思路也影響到了日本。日本海軍被打殘了。可是日本海總要守住的。新的造艦計劃,是以厚裝甲,大戰艦,大動力為設計理念。

    當張春見到情報部門和陳季良發過來的日本新戰艦的怪模樣,只能說這個世界太瘋狂了。

    張春命令空軍和海軍遇到這種戰機和戰艦,只要把它打傷就可以了,能不用導彈就不用導彈。這麼瘋狂的東西,讓他們造吧。

    實際上,蘇聯比英美更加早用這種設計理念。他們在發展重型坦克。巨厚的裝甲,巨大的炮台。這種龐然大物正在向外貝加爾聚集。因為春天要來了,對於防守在遠東的蘇聯紅軍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

    對面的日本人正在增兵,那就是黃色的洪流和人海。日本有兩億多人,小小的疆域讓它能夠在一個方向集中所有的力量。可是蘇聯紅軍不行,就算是把防禦重點轉到了遠東也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