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國策(下) 文 / 郁榕

    張春問秦邦憲:「你的意見和他一樣?」

    秦邦憲先是點頭,然後搖頭道:「不完全一樣,最近一段時間時間,我聽到了學生這樣一種說法。/就是農業產量,並不是種植高產糧食就能夠獲得高產。」

    秦邦憲扶了扶眼鏡說:「農業產量要看綜合產量和土地利用率,學生們認為現在的土地利用率湖北陝西是最高的,因為農作物品種多,套種和輪作間種結合,將土地利用率擴到最大。種植單一的高產品種雖然單產在短時間內高,但是時間一長就會讓土壤品質降低,單產也會下降。最重要的是土地利用率變低了。」

    「那麼多低產品種簡直就是浪費。」張國燾爭辯道。

    張春笑道:「學生們是對的,有一個概念你錯了,農業技術的發展,不是只種高產品種,而是讓低產變成高產。這是在物種多樣性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實現物質極大豐富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聯利用農業機械化,使農業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和解放。」張國燾依然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方面主席是專家。」秦邦憲拉了張國燾一下。

    張春道:「我現在也不是專家了,學生們才是專家。但是有些情況愷蔭不能固執己見。蘇聯利用機械化以及化肥暫時提高了產量。因為它有條件,巨大的國土和版圖,比較少的人口,不到一億五千萬人。現在版圖也比我們大三倍多。耕地面積比我們多多了。你可以查資料算一下。對比一下我們兩國的情況。同樣可以對比一下美國的情況。」

    張國燾愣住了。

    「第二,你考慮一下土地利用率的問題。蘇聯真的就把產量提高了嗎?去年因為國內饑荒被迫與我們簽訂了和平協議,現在仍然在用礦產品換我們的食品。即便是我們提高了食品價格。為什麼它養不活自己的百姓?我知道你會說這是暫時的。農業機械化推廣後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可是農業機械化的條件是什麼?大片地毀壞森林和草原。他的農田綜合產量並不高,反而損傷林業和畜牧業。另外我不同意你所說的採集業和狩獵業就是落後的說法。種植業只是採集的延伸。畜牧業只是狩獵業的延伸。養殖業是畜牧業的延伸。在不同的地區,應該有科學合理的配置。取消任何一種,都是愚蠢的。」

    張春的話語變的嚴厲了:「你老是說主糧,主糧比例是變少了,但是產量並沒有變少,產量翻了三番都不止。可是就這樣。主糧的比例也才只有百分之四十,其它百分之六十的糧食哪裡來的?還有林業和畜牧業和漁業。這就是我們的老百姓吃得飽,吃得好。還能出口,還能滿足北方需要的根本原因。而且我們的農業還有巨大的潛力可以挖,就像你說的,很多都是低產品種。你在仔細演算一下蘇聯的農業模式。就會發現。那不是發展農業而是自殺。遺禍還在後面。蘇聯遠東氣候對農業非常不利,這意味著遠東人口他怎麼也發展不起來。」

    張國燾拿過地圖,在蘇聯的版圖上比劃著,臉色越來越白。

    秦邦憲畫了一下蘇聯的西部:「蘇聯的人口和農業集中在這裡。遠東農業確實不行,人口也很少。」

    張春說:「蘇聯人養不活自己的人民,現在發展重工業,唯一的出路就是擴張和掠奪。這不是什麼主義不主義的問題。所以最開始的俄羅斯只是很小的一個國家,掠奪的大多數都是我們的領土。這種經濟和政治不值得我們學習。我希望同志們再看問題的時候眼界放寬一點。」

    「所以我們的農業要比所有的國家都要先進得多。我們有五千年的種植史,最高近七億人民。就是落後的大清政府。」張春看著張國燾不停顫抖的手笑了:「不要害怕,沒什麼大不了了。工業部分,我認可你說的,發展不夠。但是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捨棄了你說的拖拉機,收割機,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就是交通系統總有修完的時候,提高運力以後要看科技,但是總資源耗費量以及對生產力佔有率會下降。工業的發展取決於對資源的利用科技的發展。和農業一樣,越是利用完全越科學。」

    張春說:「現在我們要評估一下,是蘇聯先完成改造,進行擴張,還是德國先完成。」

    「我看是德國,蘇聯還有很多困難,只是擔心斯大林不是一個能忍讓的人。我怕北方在加一個合成軍不夠。」毛石山倒是沒有擔心,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

    「德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也開始抓教育。因為工業膨脹太快,缺乏人才。」張國燾擦了一把汗說:「主席這樣一說,我覺得蘇聯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還是沒有反抗能力。」

    「喔?」幾個人都看著他。

    「我現在才知道蘇聯的資料也許都是真的,但是一定缺了什麼東西。現在看來一個是教育,一個是農業。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農業應該是負增長,可是沒有數據。第二個五年計劃就是彌補這方面的缺陷。主席,您覺得按照蘇聯模式,二五計劃完,蘇聯的糧食產量能有多少?」張國燾問。

    「他還要彌補強行進行集約化農莊的不良後果,他想實行農業機械化,需要時間,因為這需要鋼鐵和加工業。他也不可能放棄工業回頭側重農業。所以不會超過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勉強吃飽。」

    「這還要看邊境是否和平,中蘇雖然有和平協定,但是蘇日可沒有。蘇日隨時會爆發戰爭。」張春笑道。

    「蘇聯不可能會對日本下手,特別是在這個時候。」這次張國燾已經很肯定了。

    秦邦憲到底年輕,腦子轉得快:「您是說日本會下手。」

    「日本極有可能。」林長民敲了敲煙斗,他是唯一抽煙的人。毛石山以前煙癮不小,但是戒掉了。

    「日本的問題是老問題了,我們知道在日本放寬經濟黃金禁令後日本的黃金儲備損失了大半。對華戰敗後,日本雖然強佔了外東北,並保留了東北對日出口廉價煤鐵,日本產品在東北傾銷的實際利益。但是現在東北實力加強,又有我們的支持,逐漸在脫離日本的控制。而為了抵禦我方和蘇聯方面可能的攻勢。日本加大了軍工投入。一方面是黃金外流,白銀在和新民幣一戰後損失慘重,英國為了救救自己,打擊銀本位,白銀在貶值。如果不是新民幣不對外,這次衝擊也會非常大。」

    「日本為了救經濟,不得不印發鈔票,加大軍工投入,一方面又沒錢。這就形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高橋藏相執行的是通貨膨脹模式。這種經濟不可持久。因為軍工可沒有產出。而在這時候,日本的軍工已經高度集中,日本制鐵壟斷了全日本的生鐵生產,比例達到了96%。要知道日本對美國的廢鐵是零關稅,依舊滿足不了軍工需要。高橋年初就認為日本的財政赤字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地步,要削減軍費。」

    張春笑著說:「恐怕要真要削減,小命難保喔。」

    林長民點頭道:「是這樣的,日本的目標是達到英美的軍事工業水平。可是日本這麼小的國家,哪裡來的資源來支撐?他們正在外東北進行大規模探礦和礦山建設。一些小礦都不放過。當日本的財政信用體系斷裂,經濟崩潰的時候,龐大的軍工體系就只能發動戰爭來解決資源問題。這個會很快,比德國還要快。」

    「人心不足蛇吞象,日本這是自取滅亡。不如我們再推一把。」毛石山呵呵笑了。

    張國燾和秦邦憲面面相覷,倒是林長民明白了毛石山想幹什麼,呵呵笑了。

    秦邦憲拿起地圖看了又看,說:「日本在大陸和兩個大國作戰,毫無取勝的可能。他們必須保證強大的海軍還能有一線希望。」秦邦憲想起了上海之戰,驚訝地說:「你們不會相對日本海軍下手吧。」

    「為什麼不對海軍下手,海軍是高度消耗財力物力的軍種。上海之戰日本海軍已經損失不小,現在窩在日本海。那他就乾脆別出來了。」毛石山笑得很不屑:「一艘戰艦,就夠他們受的,如果不改變策略,耗都能把日本耗死。」

    「他們不造艦船,就只能造飛機和坦克大炮,只能在遠東擴張。有東北自治政府在中間隔著,日本不便於動我們,我們也不能在陸地上打他。日本只能動遠東的心思。你們這是要把日本逼上絕路啊。」張國燾恍然大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