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三十四章 國策(上) 文 / 郁榕

    關於德國的情報到了張春桌子上。+

    德國,納粹黨曾經是一個社會主義黨派,希特勒為了實現國家社會主義、「人民」黨派的諾言,與各政要、大資本家、采財閥達成妥協,實現黨派聯盟。不達成妥協也沒有辦法,因為科技和經濟捏在他們手中。希特勒也因此被德國總統興登堡任命為總理。

    這種辦法短時間可以,但是時間長了,納粹黨內就出現了分歧。其中最激烈的就是衝鋒隊首領羅姆。6月羅姆因為希特勒明確拒絕了他關於對國防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議,異常惱火。開始主動和納粹黨內外的社會主義派別接觸,尋求他們的支持。

    這種情況與中國出奇地相似。只是稍微晚一點。

    不過反擊是納粹黨外發起的,代表保守勢力的副總理帕彭在瑪爾堡大學向學生發表演講時指出納粹黨內極端份子嚴重危及保守黨派的利益,提醒希特勒不要忘記上台之初和黨派聯盟達成的協議,並號召德國人民抵制又一次納粹革命浪潮。帕彭的講話立刻得到總統興登堡、國防軍、大資本家以及大財閥的響應支持。這其實就是給希特勒發出的最後通牒。

    而羅姆手裡掌握著百萬衝鋒隊,正在策劃推翻希特勒的政變。

    6月30日開始,希特勒率領黨衛軍進行了清洗,不過可不是光清洗衝鋒隊,而是所有的異己全部清洗。從而維持了一個超黨派聯盟,德國總統興登堡維持發表感謝信。8月。興登堡去世。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首領。他實際上把德國元首兼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集於一身。已經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止希特勒的崛起了。

    另一條信息是一些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思想的德國神父組建「德國天主教會」,原本被驅逐出天主教會的希特勒加入了「德國天主教會」。一些非德國天主教會的天主教會人士、基督教會人士、猶太人和其他宗教受到了排擠。

    林長民和毛石山、張國燾、秦邦憲圍坐在桌子邊,情報是林長民整理後送過來的。

    「你們怎麼看?」

    「德國欠著英美法等國家巨額的債務。現在有重新建立歐洲新秩序的主張,而這絕對是希特勒的主張。實際上就是要賴掉國家債務。德國並不是只有十萬人的國防軍,還有黨衛軍五萬人,羅姆宣稱衝鋒隊有三百萬,可能有些誇大,但是兩百五十萬總有的。所以德國有近三百萬軍隊,戰爭潛力巨大。」毛石山清理著德國的軍隊人數。

    「德國人普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猶太人的財團對德國的掠奪。而經濟危機也是猶太人的陰謀。所以反猶太人的心理在德國非常濃重。但是德國,猶太人擁有大量資本和財產,主要是第二德意志時期猶太人發展的結果。」林長民比較關心的是經濟方面。

    「連同也反對馬克思的**。因為馬克思也是猶太人。」張國燾一直話語不多,他從黨的主席到現在的研究員,心理落差太大,一直悶悶不樂。

    「德國人認為猶太人是猶大的後裔。是骯髒和惡毒的。由於絕大多數猶太人拒絕承認耶穌就是猶太教信仰的彌賽亞。在《聖經.新約》就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裡沒有真理,他說謊是出於自己,因他本來是說謊的,也是說謊之人的父。」。希伯來聖經,也就是「舊約」也包含著這樣的含義。即:上帝已經將他的愛從猶太人轉向了基督徒,猶太人是上帝的「棄民」。希特勒重建德國天主教會,恐怕有更加深的含義。」秦邦憲由於在俄羅斯讀書,所以對於這些歷史有所瞭解。

    「猶太人對這次經濟危機到底起到了什麼作用?」張春問。

    「推波助瀾的作用。」林長民說。

    毛石山搖頭道:「恐怕不僅是推波助瀾,就像張會長說的,獲取不合理的利潤,商人的逐利性集中在一些行業之中,導致了經濟失衡。」

    張春歎了口氣,笑道:「可能第二次歐戰用不了多久就會爆發。德國為了重建歐洲新秩序,全部的精力都花在軍事工業上面,這樣就積重難返,到時候希特勒想不開戰都不行。下面企業,軍隊,老百姓會逼著他開戰。」

    「俄國怎麼樣?」張春問。

    「蘇聯1920年開始工業管理改組,地方企業收歸中央管理,中央工業占80%以上。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張國燾看了一眼張春,因為這些是蘇聯報告中的內容。中國的農業別說三萬拖拉機,三輛拖拉機都沒有。

    張春只是不動聲色。

    「斯大林認為不搞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蘇聯的國民經濟就上不去,特別是如果重工業和國防工業落後的話,蘇聯就必然淪為西方的附庸。紅軍的武器裝備現代化程度和軍事指揮能力、各兵種協同能力也就不足以保衛社會主義蘇聯。蘇聯的五年計劃比我們稍微晚一點,但1933年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9個月完成。建成了1500多個現代化技術裝備的大型工業企業,首次出現了拖拉機、飛機製造、汽車、重型機械、機床製造、化學合成工業、精密儀器製造等新興的工業部門。1929年開工建設的第聶伯和水電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吳老將軍設計的漳河水電站也許是最先進的水電站,但是我們並沒有開建。蘇聯的石油、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第一位。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和克拉瑪托爾斯克建成了規模巨大的重型機械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蘇聯開始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工業產值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長為70.7%;工業內部輕重工業的比重也由計劃1927年的60.5比39.5,變成46.6比53.4。整個國民收入從1928年的244億盧布增加到期1932年的455億盧布。」

    張國燾又看了一眼張春。

    張春笑了:「你不要老是看我,我知道你有話說,不妨直說。」

    「雖然我們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因為轄區變化太大而變得很難評價。但是我們1933年的總產值,統計局預估700億元。美國公佈是434億美元。就是按照國外黑市新民幣對美元的比價,我們也是和美國相當。按照實際購買力水平,我們是超過美國的。只是因為我們沒有對外公佈而已,我認為我們只是產業結構不能和美國蘇聯相比較,如果按照大農業計算,我們的農業所佔的比例要超過百分之八十二,就是算上農產品加工業。把農產品加工業全部扣出來,農業比重也佔到了52%。比蘇聯的1928年還要高。我們的輕工業和重工業的比例62:38。我說的這個數據還是把紡織業算到輕工業裡面,實際上我們的紡織業也算是大農業的一部分。」

    張春點頭道:「你下了不少功夫。」

    「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我們的重工業幾乎全部是軍事工業和基礎建設。我們有造船廠,武漢去年只造了一艘船和改裝了一艘潛艇,今年會好一點能出三到四艘。其它的是沙洋和宜昌造船廠生產的小船。我們有飛機製造廠,每年生產大約二十架飛機。今年會好一點。我們有重型機械製造廠,但是每年只生產不足五千台,主要是工程機械。我們一年只生產不足兩百台裝甲車。大部分時間都在升級換型號,導致裝甲部隊在每個軍中不足一個師。還算是我們的設備質量很高,是這些年積累下來的結果。我們沒有一台拖拉機和收割機,我們的農業都是零碎的,有很多都是低產品種,高產品種不足百分之六十。雜糧也佔了百分之六十,水稻,小麥等主糧只佔百分之四十。林業所佔比例達到了整個農業的百分之二十六。預計今年農林牧三分天下,漁業只佔百分之十左右。如果我們全部改種高產糧食,可以」

    張春打斷道:「你是想說改種高產糧食,能夠節約大量的勞動力來搞工業是吧?」

    「是的,我認為這是我們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而且我們居然還有原始農業中的採集業和狩獵業。比重還在增高。這是落後和愚昧的。美國和蘇聯也許也有這部分的產值,但是沒有計入生產總值,因為這是自然產出。扣除林業中的採集業和狩獵業,我們就比美國要低了。而且我們的人太多,統計時的數據是兩億六千多萬人,這還不算剛進來的敦煌和北貝加爾。人均生產總值要遠低於美國,更加低於蘇聯。」

    張國燾總算把心裡的話說出來,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