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十章 林業 文 / 郁榕

    張春只是笑嘻嘻地跟在治黃委員會的專家後面。?聽得最仔細的是徐本善和貞緒禪師。

    在外圍,柳慧突然扶著一個陌生人到了樹下,幾個警衛員把那個人帶走了,不過很明顯這個人沒有了生命特徵。這一動作做得很隱秘,就彷彿只是扶著一個身體不適的人前去休息。

    張春皺了一下眉頭,因為還沒有刺客離張春這麼近過。治黃委員會的委員來自外面的專家不少,甚至還有一些外國專家。人員複雜,隨員更加複雜。暗月有些顧及不到了。

    不過張春居然發現,是水玲抱著羅牛兒首先向前和那個人打招呼,為柳慧創造了條件。

    柳慧的短距離速度快得簡直就像瞬移。貼身後手上的動作快得讓人眼花。但毫無疑問,她直奔心臟而去,她看不見,但是卻聽得見心跳聲。

    張春看見了刺客身上已經拔出來了的手槍被水玲很快地撈起藏在懷裡。

    羅牛兒確實是塊料子,小小年紀居然半點驚訝也沒有。

    注意到這些變化的人很少。

    連徐本善和貞緒禪師也沒講解吸引住了,對外界根本沒有顧及。

    張春之所以發現,是因為他發現麗質的注意力也轉移到了談話中。兩個人太熟悉,一向兩個人的角色都是互換的。所以張春很自然地轉到了保護的角色上。

    可是那個刺客太遠了,而且隱藏得很好。與眾多的隨員並無區別。如果張春發現。恐怕要比柳慧他們晚一點,要等到槍舉起來。就算張春和麗質有把握在舉槍與開槍的之前躲過去。但是這麼多的人,想躲就難了。總有誤傷的。

    麗質回過神來,額頭上就冒汗了。

    張春捏了捏她的手心,麗質把頭朝張春的肩頭靠了靠。

    徐本善發現了兩人小動作,還以為小兩口在秀恩愛,抬頭慈善地看著兩人笑:「天理循環,想不到不是一句妄語。」

    張春笑道:「當然不是。」

    黃河的治理,遠古時代的「疏川導滯」。因為那個時候的黃河在下游是隨處流淌,傳說分成了九條河分別入海。到戰國時期的「寬立堤防」,從漢代的「賈讓三策」到宋代的「興築遙堤」基本上都是對於河道本身的治理。對於沙害基本沒有提及。一方面是那個時候的植被還沒有破壞,沙害不是太嚴重。

    特別是在尚書記載的大禹時代,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後來農業興起,並隨著黃河流域大規模的墾殖。黃河開始不聽話了。從漢朝開始。黃河不停地改道。時而通向黃海,時而通向渤海。最大的原因就是泥沙淤積河道。

    明朝情況越來越嚴重,明末潘季馴提出的「束水攻沙」、清代靳輔和陳璜提出的「以水攻沙」等治黃方略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潘季馴又提出了「蓄清刷黃」的觀點。清代的靳輔、陳璜基本繼承了潘季馴的治黃思想,高築堤壩,約束洪水,以水攻沙,增強了黃河下游的防洪能力。

    但是幾乎沒有人對黃河的泥沙的來源從根本上進行治理。反而因為墾殖對植被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從而是黃河的洪災一發不可收拾。

    張春提出來要治理黃河,必須先治理黃河上游的提法。是從源頭上來治理。這讓治黃委員會的人耳目一新。何況這個策略已經實行了三年多。只是他們沒有想到,黃河上游的治理。居然包含著一種全新的農業思想。

    並且從現實看,效果還非常不錯。

    「你們這樣栽種果樹,採摘不是很麻煩?」

    一些比較陡的山坡,林場嘴裡說的果園,和森林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幾十種果樹,堅果和水果混在一起。雖然各有各的地盤。但是這種種植方法,大家還真沒見過。

    「這要看怎麼看,各種果實成熟的季節是一定的,其實也不算麻煩。」

    九月成熟的柑橘、柿子、蘋果、大棗、核桃數量還是非常多。林場的工人從山裡背下來一簍簍的果實,堆滿了林場的分揀和包裝車間。其中還有一些看起來絕對不能食用的堅果。比如橡子,松子,冬青子等等。

    數量之龐大,種類之繁多,讓這些專家瞠目結舌。

    而這還是取二留三的結果。林場的人說,森林裡還有很多鳥類和動物需要這些果實越冬。所以取二留三是規矩,當然,人類是取走了最好的。

    林場除了這些果實以外,還有各種菌類,蛋類,肉食類。一個林場的規模非常大。林場的工人分工也很細。從管理山林到採摘,到分揀,包裝都有,林場有專門的鐵路,有貨場和車站。

    「這些還是以山林的產出為主,人工引進的掛果很少。比如這柿子,現在只能用來制果糖,果核太大了。當然果核也有用處。我們在管理山林的時候,會採用嫁接的辦法進行改良。過幾年會好很多。」

    「森林的管理可不僅是利用。」麗質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林場的場長笑著說:「先生,這幾年我們引入了一些國外的樹種,比如這松子,本地松子沒有這麼大。我們不會忘了森林的本身的特性和進化。陝西的森林才剛剛開始,談不上森林,單講樹冠的層級,就很少。都是次生林和大規模的人造林。因為大樹很少。我們能夠採集這麼多果實,就是因為他們太矮了。」

    「北方與南方不同,這些樹木生長時間要短几個月,而且生長慢。但是反而掛果還要早些。果實的品質也不錯。當然這幾年情況還是有些細微的變化。隨著林下植物的增多,土壤肥力和墒情變好。樹木的生長在加快。再就是大面積的森林導致蒸騰量變大。陝西雨量在增加。樹木生長快,樹冠層級結構就會增加。當然我們的採摘難度就變大了。」

    張春點頭道:「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看眼前利益,不然你們會吃苦頭的。現在的森林還不叫森林,只不過叫樹林。你們現在的產出不算多,而是少。這麼厚的森林和這麼厚的森林,產出是決然不同的。」

    張春用手比試了一下森林樹冠的厚度。

    林場也採用了沼氣發電,他們處理果實後的很多殘渣都進了沼氣池,由於樹林的恢復,一些山間,溝底的農田居然種起了水稻。水是從黃河裡抽到溝渠,然後流過來的。一個工人正在把樹林裡的噴灌管道拆下來,因為它們的使命已經完成了。而且冬天要到了,管道會結冰。

    「林場的工人不少。」孫傳芳問。

    「不少,今年林業工會會從農業工會裡分離出來,能佔原來農業工會的三成左右。」

    吳佩孚驚訝地道:「這麼多人?」

    林場場長笑了:「因為我們管的國土面積大啊。所有的山,所有的道路兩側,我們都管了。我們從人均管理國土面積來說,那人數一點都不多。」

    「分出這麼多人,糧食夠吃嗎?」

    吳佩孚問的是張春。

    張春笑道:「林場自己也有農田,而且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澱粉、肉食,以及水果和乾果。現在老百姓的膳食結構,主糧占的比例再減少。只是這需要一個過程,陝西剛剛擺脫糧食進口。甘肅、綏遠包括陰山和阿爾泰地區都需要補貼糧食。好在這幾年我們進口了大量的低價糧食。才能夠支撐。」

    張春說的支撐,是陸續往這些地區的移民。兩年下來,這一地區的移民已經達到了兩百多萬。湖北的移民已經不多了,因為湖北的人口不能再少了。移民中四川河南湖南居多。江西人口本身也不太多。

    陝西的人口也在增加,現在陝西的地盤包括了綏遠在黃河以南的地區以及整個寧夏。從九百多萬人口猛增到了一千四百萬人口。而這些增加的人在1831年幾乎都是靠糧食輸入。直到1932年夏糧收穫才打平。

    甘肅人口從不到六百萬,也到了七百萬人。而且這個速度還在增加,因為祁連山和敦煌的人口增加很快。

    綏遠人口人口增加不多,主要是包頭和陰山地區,增加了近五十萬人,達到了近三百萬。阿爾泰完全是搶過來的,那裡從一個定居人口沒有,現在已經到了近三十萬人。這還不包括兩個軍的六萬人在裡面。

    這種人口大遷徙,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特別是在交通系統完善後,這種流動似乎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大的波動。

    四川人口有四千萬左右,沒有統計甘孜阿壩。河南近三千萬人

    湖北只有一千八百多萬人。湖南人口多一些,兩千六百多萬,江西比湖北還要少,一千三百多萬。

    山東和隴海還沒有來得及統計

    整個控制區人口總數約兩億人。而軍隊,算上軍工企業,也不過一百萬人。這也是張春敢讓其他幾家比照自己裁軍的原因。戰鬥部隊不算空軍和海軍,只有十個軍加一個**師,三十多萬人。

    當然這也不算警察、預備役和民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