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一章 鐵路與海港 文 / 郁榕

    五月,漫長的談判結束了。中日在上海簽訂了《中日友好協議》,基本答應了中國提出的條款,日本承認關東州、台灣、琉球是中國的領土。但是允許三個地方自行組織政府,高度自治。日本和英美等國一共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提供兩億美元的無息貸款,支持中央政府的建設。但是貸款的使用必須由各國使團監督,不允許流入武漢政府轄區。

    同時各國在上海,廣州,南京,台灣,關東,琉球擁有自由貿易的權利。所有的外國人均在中華民國法律管理之下。

    這個協議被認為是一次重大的外交勝利。除了武漢政府以外,幾乎舉國歡慶。

    不過有兩個國家沒有參加此次的會談,一個是德國,一個是蘇聯。

    h.e.安諾德帶來了希特勒的密信,沒有多少實質內容,但是表達了願意與武漢政府進行合作的意願。

    蘇聯則認為蘇聯修建了遠東鐵路,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都無權剝奪蘇聯的權利。

    與中央政府相比,武漢政府在國內贏得崇高的聲譽,但是卻把世界上各個國家得罪光了。

    連雲港,是武漢政府唯一的一個沿海港口。從取得的那一刻起,就陷入了危機之中。這裡有一個比利時人修建的小型海港,但是就連這個海港,英國海軍和日本海軍也不放過。他們擔心軍艦被武漢政府的空軍轟炸。選擇了偷襲。用一個三十艘軍艦的艦隊,以十五艘軍艦的代價,把這個海港摧毀了。車站也被炸掉了。

    不過英國的艦隊不敢待時間長,炸掉了海港和車站後,忍受著被火箭彈轟擊的痛苦,只有一半的艦隊逃到了外海。

    張春帶著程潛和蔡廷鍇、李之龍看被炸成了平地的連雲港,也只有苦笑。

    「為什麼不拿掉青島和威海。青島可是良港。」李之龍看著青島方向。

    張春歎了口氣說:「為什麼不拿掉?是因為它們還在我們的嘴巴裡,我們還有一點威懾力。我們沒有海軍,稍微遠一點我們就無能為力。你們到了青島。就把韓復渠圍起來,如果洋人打一次連雲港。你們就打一次青島,楊軍長就打一次威海。但是不要拿下。因為拿下了也沒用,反而還要防守。不划算。再有,多聽戰士們的意見。多研究可行的戰法。要珍惜戰士們的生命,不要莽撞。」

    新組建的第三十一師,程潛為師長,蔡廷鍇為副師長。雖然現在只有一個師,但是將來是要發展到一個軍的。基層士兵可以混合訓練和調配,但是指揮官如果不能適應,這兩個人也就只能退到二線了。

    「我們知道。」程潛和蔡廷鍇已經見識到了這些士兵們的厲害。兩個人非常興奮,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幫傢伙會創造出一個什麼奇跡。

    這支部隊中,林育容升了半級。在第三十一師當上了連長。

    張志倒霉一點,據說他沖得太快,被自己人的火箭彈炸出來的彈片穿透了大腿。這小子也堅強。一直到仗打完才說。為了不退出戰鬥,他採取了自己折騰出來的包紮術,結果現在還在醫院裡躺著。張亮是又急又怒,但是看著還笑呵呵的兒子沒辦法。林育容只有幾處輕傷而已。

    李之龍,憂傷地看著海港。

    張春笑道:「別著急,你先選好一個造船廠的位置。暫時不要動。先修建機場。把空一師調過來,還有讓通訊所過來安裝最新的雷達探測設備。洋人的海軍不敢過來。有些麻煩的是日本潛艇。不過日本的潛艇下潛很淺,正好用來給我們實驗聲吶。我建議你在漁船上安裝聲吶,用深水炸彈偷襲一下日軍的潛艇。連雲港是深水港,只要你把船廠建起來。可以先建造潛艇和高速驅逐艦。我們有聲吶的優勢,根本不用潛望鏡。日軍沒有,勝負可想而知。」

    李之龍指著連雲港的港灣說:「這裡每一塊礁石都可以建成一個碼頭。可是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擁有它?」

    五月中旬,陳紹寬帶著長湖、南湖、洞庭湖和鄱陽湖四艘高速海岸巡邏艦到了連雲港。開始了與英國艦隊的追逐戰。

    五月末,兩艘日軍潛艇被偽裝成漁船的反潛艇伏擊而沉沒,它們太大意了。被漁船包圍而不自覺。

    高速巡邏艦的出現,雖然改變不了敵強我弱的局面,但是英國艦隊害怕飛機,所以一旦被纏住,就會拚命想擺脫,越是這樣,越是被巡邏艦咬住不放。巡邏艦的速度太快,而且轉向和瞬間加速性能很好。雖然沒有什麼裝甲,但是英國的艦炮就是瞄不準。反而被陳紹寬逮住一個機會,四艘巡邏艦一個齊射,一艘軍艦就報銷了。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其實用的是傳統煙花改進的火箭彈。

    直射火箭和日軍的擲彈筒效果差不多。這兩種武器一個是大炮的縮減版,放大後就是炮兵。中國人的火箭放大後能擊沉軍艦。各國已經開始仿造火箭了。火箭因為可以直射,所以在海上非常管用。

    只是不管是日軍,還是英軍。火箭雖然能造出來,但是威力和射程就遠遠不如中國,穩定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差,甚至還有直接在自己船上的發射管裡爆炸的現象。

    新武器的研製絕對不是那麼簡單,要知道火箭新民大學持續研究了近三十年,不是一時半會能夠趕得上的。

    隴海線,從連雲港到開封,比利時人只修了一條線,而武漢政府的轄區的鐵路都是往返單獨的線路,是復線。

    而隴海線的修建還不是那麼簡單,比利時人沒有考慮到如何治理黃河的問題。而治理黃河的方案從張春提出來開始,就一直在研究。

    吳佩孚雖然五十八歲已經退下來了,但是還兼這水利局和鐵路局的顧問,也是最高軍事委員會的顧問。漳河水庫的建設方案經過了七八年的調研論證,其實已經非常成熟,可是並沒有開建,因為湖北沒有太大的電力需求。

    沒有需求,也就沒有建設。所以這幫人幾乎全部湧向了黃河以及黃河古道流域進行調研。基本上定下了將黃河一分兩半,一部分沿著現有的河道運行,當一個水渠給山東補水。一部分回到明清古道。

    條件是黃河的水變清澈。環境研究院正在配合水利局對黃河兩岸進行評估,測算出黃河改道所造成的黃泛區範圍,評估對環境的影響。最終目的是讓黃河回到地面上來。

    基於這個想法。在進行土地改革時,就需要對規劃區裡的居民遷出來,並同時開始結合交通系統修建河堤。規劃中的河流非常寬,以前黃泛區遺留下來的湖泊也有部分被包含在內。原則上,黃河還是要經過淮河入海。

    只是這個工程浩大。河堤與道路系統相結合能夠節省投資和建設時間。不過對道路系統的質量要求更加高。河堤和道路取土都在河道內。挖開後的河道恢復植被也在隨時進行。只是為了不引起騷亂,沒有對建設人員說明原因。這導致很多工程師們問為什麼有些地區的建設標準要高得多,還有一些看起來完全沒有必要的工程。

    河南段的隴海線已經和交通體系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只是一些河道還需要清理。植被也不夠豐富,水淹去的植被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演變。現在誰也說不準。安徽和江蘇地段,治理的時間會更加漫長,而洪澤湖還有部分在中央軍的控制區。

    鄺榮光把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黃河與淮河流域的地區進行重新勘測。隴海鐵路跨黃河古道的路段需要建設成橋。乘黃河還沒有引過來,正好修建。

    治理黃河最重要的是植樹造林。陝西漢中和洛川地區的植被恢復速度經過兩年的修生養息,正在加快。農田數量大面積減少,不過因為土壤肥力逐年提高,糧食產量已經不需要湖北河南四川輸入,達到了自給自足。

    而大運河與淮河區域的老百姓還算比較富裕,只要將農田分配後,他們的生產資料自己就能夠準備好。所以只有極其困難的近二十多萬人參加了道路建設。

    連雲港周邊,水泥廠比較好建設。這裡的金紅石比較多,能夠解決飛機製造鈦不足的問題,再就是這裡的硅礦不比鄂中少,而且品質不錯。

    煤炭在臨沂附近有,鐵礦就只有山東和淮北。山東還在持續剿匪之中,不是很太平。所以淮北開始建設冶煉廠。

    這裡的資源已經足夠滿足軍工需求。

    在東海和連雲市中間的白塔埠修建空軍基地。一些雷達基站也開始建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