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二十七章 五四運動 文 / 郁榕

    應城的動亂一直持續到一個月才逐漸平息過來。天門、連同沙洋的富商也開始外逃。好在天門農村土地改革已經基本完成,所以影響不大。天門,張霖越總算可以開始進行城市改建了。

    新民合作銀行因此流出了二十多萬兩白銀,新任行長黃麗玲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這還不算各項的投資。直到此時,在漢口的商會才知道,新民合作銀行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張春的笑面虎的「惡名」也傳出去了。

    四月重新開始的南北議和談判徹底破滅,南北雙方議和代表均提出辭職。因為南方和北方都出現了意見不同的現象。

    孫中山孤立無援且無法協調南方各系勢力的情況下,只能選擇蘇維埃政府靠攏,並籌備再次改組國民黨。

    五月,張春從應城趕回新民大學。因為五四運動開始了。

    德國戰敗,陸征祥、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等5人代表中國參加巴黎和會。實際上是英法美日意分配戰爭紅利的會議,4月30日,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作出最後裁決,決定將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均讓給日本,並列入對德和約。中國在山東問題上的外交完全失敗。

    5月2日,北京晨報刊登林長民《外交警報敬告國人》,證實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消息。

    北京國民外交協會開全體職員會,北京大學全體學生在法科禮堂開會。高師等校代表參加,通電各省於5月7日舉行全國遊行示威運動。

    而此時,剛好是新民大學接受各地學生開學的日子。

    這幾年。新民大學的開學日期一直在變,以前是以春節為分界線。後來增加了農忙假期。因為新民大學外地學生很多,而且是算上新民大學一起十多個學院同時舉行,所以開學典禮總是一變再變。

    看著新民廣場上這一萬多學生。張春也有些吃驚。要知道,本地的學生男女算上,還不足半數。其他的大多數都是外地的一些學校培養的學生。其中竟然包括中華大學和武漢高等師範學院的畢業生。

    當然這也跟這幾年全國其它地方的中等和高等院校紛紛建立,學生大多數都到了畢業期有關。

    由此也表明了新民大學在全國高等學府中的地位。隱然是頂級的學府了。只是,這些外地學生是男生佔了多數,女生佔少數。本地學生基本上男女參半。

    好在上一屆的畢業生也不少。蔡元培也廣開招賢貼,聘請國內外的學者前來當教授,才滿足了教學的師資力量。當然主力還是留校的畢業生。因為這一時期,全國的學院都在招收教師。能來新民大學的幾乎都是看著蔡元培的面子來的。

    蔡元培在招生過程中。還是以理科為主。因為他需要滿足諸多研究所的需要,文科做了人數的限制。並對外宣稱,新民大學主要是理科學院,新民大學雖然有文科,但是要求極嚴,也都是要到農村和工廠實習的。要讀真正的文科,去北京大學吧。

    如此眾多的學生,而且大多數都是來自全國的熱血青年。加上新民報也轉載了林長民的文章,李大釗和陳慶同的評論煽動性非常強烈。隱然有了失控的局面。這讓蔡元培非常緊張。

    張春出現後,現場才慢慢平靜下來。

    「同學們,我知道今天是個屈辱的日子,日本提出了所謂的繼承德國在山東的權益,英美法日拋開中國做出的這個決定,最後才通知中國,為什麼?因為中國是弱國,弱國無外交。就是讓陸征祥、顧維鈞參加協商又怎麼樣?德國和日本、日本和俄國在我們的國土上打了這麼多年仗,你中國又能怎麼樣?政府確實**,但是我們的外交代表卻都是英雄,他們沒有接受這個屈辱的協約。我知道現在大家義憤填膺,但是我想要問大家,我們要反對什麼,抗議什麼?我們的反對和抗議會不會有效果。我們是能夠趕走日本人,還是德國人?你們去看看漢口,那些租界,我們現在有沒有能力趕走他們?弱國無外交,這就是現實。

    我知道,你們來到新民大學,每個人都帶著一腔熱血,一腔報國志來的,但是請大家想清楚,現在你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只有一條,就是學習,學好本事,到基層去,瞭解我們國家的到底是一種什麼的狀態,為什麼我們的國家會衰弱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把你們所知所感所想寫出來,為我們國家的未來找出一條強盛的道路。這就是你們最需要做的。

    從今天開始,新民報將專門開闢專欄,拿起你們的筆,邁開你們的腿,睜開你們的眼睛,去完成你們的使命吧。」

    學生們的熱情不能去堵,只能去疏導。除了新民報,新民學報也開了副刊,叫做青年報。學生們自己組成了編輯組開始收集稿件,這一萬多人在高年級同學的帶領下撒到了田間地頭,一時之間就是有一些雜音,也形不成亂局。新民大學數萬學生總算沒有處於失控的局面。

    不過新民副刊和青年報卻炮火全開。聲討軍閥混戰,府院之爭,南北混戰給國家帶來的災害,讓國家失去了建設的機會。聲討舊思想,舊官僚體系,就的學術體系是導致國家衰弱的根本原因。

    唯一沒有下鄉的是軍事學院。

    新民大學軍事學院指揮系,張春再給新學員講課時,發現了一個很熟悉的年輕人的臉。

    因為沒辦法不發現他,因為他有一米七八的個頭,在普遍不是很高的學員當中,算是大個頭了。這就是毛石山。

    毛石山本來想考政治系,沒想到,政治系有大量西方思想以及中國古代思想的題目。中國古代沒問題,但是西方思想他就接觸不多,所以沒能考上。

    於是他跑到了軍事指揮系,一方面他很感興趣的,加上他對繞著沙洋跑一圈不感到有什麼困難。所以就報考了,考官是一個很年輕的軍人,一看他的個頭,就讓他過了第一關。跑步是第二關,自然也過了。筆試時大多數都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他很輕鬆地就過了。看地圖,數學,對他來說難一點,但是都是比較高分過的。最關鍵是,軍事指揮學院不靠外語。

    所以毛石山以很優秀的成績考上了新民大學的軍事指揮系。

    張春的講課內容嚴格來說不能說是軍事內容,但是張春開篇明義就說軍事只是政治經濟的延伸,軍事是為了政治經濟服務的。這個理論非常對毛石山的胃口。

    張春主要講軍隊與老百姓的關係,並明確指出軍隊的服務對像除了國家,就是人民,沒有其它人。軍人在執行任務時執行是國家的使命,在平時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為唯一的標準。老百姓是養育軍隊,培育軍隊的搖籃。軍隊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但是命令的基礎應該是符合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違反這兩點,軍人有權不執行這個命令。

    然後張春又講了如何處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關係,因為這是一個指揮員判斷指揮的基礎。講戰場上整體的勝利與局部的失敗,講犧牲是軍人最必須的品質。

    講戰爭系統論,一場戰爭的勝利,不僅要包含軍人的犧牲,還要包含人民的奉獻。很多時候,人民的奉獻比軍人的犧牲更加偉大。戰爭是人民的,其次才是軍人的。戰爭本身就是國家的損失,軍人要做的就是減少這個損失,盡可能地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所有這些都是結合第四軍歷次戰役的戰爭準備、戰爭經過、戰爭結果來講的,生動明晰。並總結了第四軍為什麼會很迅速地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人民提供了軍隊強大的軍事裝備,充足的物資,數萬人的運輸大軍,才支撐起了幾千人的攻擊。而第四軍用最科學,最迅速,最嚴密的軍事行動,使戰爭在最短的時間結束,沒有給管轄區的老百姓經濟帶來太大的擾動,老百姓經濟不僅不衰退,反而有所促進。作為一個軍事指揮員。這是最基礎的要求。

    毛石山聽得心曠神怡,因為這些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但是又彷彿就是心裡想說出來的話語。

    下課後,張春把他留了下來。

    問了他的情況。原來蔡元培把楊昌濟請來文科學院當哲學教授,以接替自己在哲學、倫理學上的教學任務,他這個校長已經很少有時間講課了。而楊昌濟就把剛剛在湖南省第一師範學院畢業的毛石山、蔡和森給帶來了。毛石山是他新取的別名,因為他的小名曾經叫石三伢子。(……)u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