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李明毅 文 / 郁榕

    劉英在打下公安後,停下了。武昌雖然形式依舊混亂,但是隨著黎元洪被推選為湖北都督,辛亥革命出現了勝利的跡象。劉英近在咫尺卻沒有增援武昌,有擁兵自重的嫌疑。所以黎元洪派員質問劉英。

    劉英還是沒有擺脫歷史的怪圈,分兵兩路。劉鐵帶著一個團增援漢口,劉英帶著一個團與安襄鄖荊招討使季雨霖部合編。為了消除猜忌,劉英將這個團交給劉傑任團長,自己任沼討部軍務處處長。

    不過革命軍在合編後很快就打下了棗陽和襄陽,並進入河南。

    只是實際上,整個革命軍的兵權落入了洋務派軍閥的手中。李明毅大怒,辭職回到潛江,沒過多久只身前往上海,他要去找孫中山。走之前,李明毅回了新民鎮和大李家灣一趟。

    張春和麗質接待了他。

    李明毅看著已經煥然一新的街道和繁忙的建築工地,良久才說:「張大人,我真的錯了嗎?失去了軍權,革命勝利了又怎麼樣。我還是沒能阻止張大人擔心的情況發生。」

    張春笑道:「其實沒有關係,革命總需要一個過程,這也許是過程中的一部分。」

    李明毅歎了口氣:「可是我不認為張大人能夠成功,雲龍鎮,有我幫忙。可是如果繼續下去,你要面對的是整個天下,你要和全天下人作對?」

    張春搖搖頭:「不是這個道理,軍閥地主就是天下人?窮人多還是他們多?」

    李明毅指了指勞作的人們說:「這些人,你的勢力大,他們聽你的。可是當別人勢力大,他們也會聽別人的。如果劉處長揮軍拿下你,他們頂多為你掉幾滴眼淚而已。」

    張春就閉上了嘴,因為回答這個問題沒有任何意義。李明毅屁股占的位置決定了他不可能相信他眼中愚昧無知的「泥腿子」。

    李明毅也知道這樣的話題討論下去沒有結果。長歎了一聲,苦笑道:「我要南下,我要去尋找希望。也許過幾年,我回來投奔你也說不定。畢竟是老鄉,幫過你這麼大的忙,到時候你得給面子。」

    張春猶豫了一下說:「其實你應該留在劉英身邊,無論是對誰都有好處。」

    李明毅看了張春一眼,見張春說得真誠,也就沒有反駁。只是哼了一聲:「豎子不與為謀,想要革命豈能瞻前顧後。」

    由於天門始終處於混亂,敢前來新民鎮和拖船埠鬧事的不多,但是白馬鎮的幾個鄉村在被趕到外地的鄉紳的鼓動下,多次受到騷擾。

    陳繼祖終於打通了雁門口到白馬的道路,卻無法撤回仙女,因為白馬的局勢不容樂觀。於是帶著一部分修路的青壯年和張霖越帶的民兵組建了民兵連。陳繼祖為連長,張霖越對老大哥陳繼祖還是有幾分懼怕的,雖然陳繼祖總是默默地做事,很少出頭說什麼。

    徐振鵬將繳獲的漢陽造分發各村,比較精良的配發給了民兵連。王仁彬的護礦隊也配發了槍支,並把兩門大炮和幾十發炮彈給了他們。

    陳繼祖和張霖越全殲了幾次流竄的亂兵後,白馬總算安定下來。而護礦隊也擊退了鍾祥敗退下來的潰兵,俘虜的一百多人,全部送到仙女煤鐵礦做苦工。

    仙女經過幾次移民,人口達到了八千多人,大部分都是以前的湖匪和山民。那裡因為要支援新民鎮和白馬鎮,除了冶煉廠、鑄造廠和機械廠在動工建設以外,基礎民工設施還都沒有,連學校也沒來得及建,孩子們都在雁門口小學堂讀書。

    當然最關鍵的是,張春沒有可用的人了,幹部訓練班和學生已經全部派出了。剩下的中學一年級的學生,總得要把基礎學完吧。他們的年紀也太小了,十四五歲放出去說什麼也不忍心。張霖越就是過早放出去耽誤了的人才。

    新民鎮,隨著佃戶和雇農分了田地。田畝多的富戶們完全請不到長工來代替自己耕作。就算是請雇工,因為張春在建築工地配發的生活極好,生活費用高,還在為這些家庭新建住房,這些住房除了沒有靠街面的門面房,規格與富戶們差不多。富戶們怎麼可能給雇工這樣的待遇?這不是請雇工,是請爺爺呢。

    這些富戶們紛紛停止了僱傭長工或者短工,自己下田摘棉花,相互幫忙耕種小麥。這人是沒有逼到那個份上,真要逼到那個份上了,裹了腳的大家小姐也能背著娃娃下地。

    好在他們本來就是莊稼漢出生,就算是書香門第也是耕讀人家,自己能幹活。新民小學後面的這個居民區起名為新民小區,鎮公所有一個街道管理辦公室,都是一些學生,住在鎮公所工地上的帳篷裡。這些學生接手了建設工作,每一家的廁所,下水道排水溝怎麼修,這些學生都要全程參與。他們把這叫做「全民衛生運動」,他們設計了一種抽水馬桶,可以儲藏水沖洗便池。包括新民小學也在進行這樣的改造。

    隨著這些改造的進行。污水處理站的發電機組的發電量逐漸增加。電已經可以供應小學了,學校有了電,增加了晚自習。連晚上也有孩子們的讀書聲傳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南河邊上高高的水塔上開始抽水,為整個小鎮供上了自來水。住戶們總算是明白從漢口運過來,貴得讓張大人牙疼的鐵管是自來水管。

    隨著污水的增加,以前污水處理廠幹幹的處理池開始裝滿了污水。在處理廠裡工作的也都是學生,他們不僅工作,還會拿著小本子寫寫畫畫。處理廠的實驗室裡,從農學院來的學生越來越多。很多稀奇古怪的儀器設備都搬了進去。

    他們不知道,這是為了綠湖研究院的發電裝置做預研究的研究小組。

    十二月,從大李家灣到新民鎮,棉田里拔出來堆在一起的棉花總算採摘完畢,小麥也種下去了,長勢還算不錯。只是剛分到田地,農戶們自己的房屋還沒建好,也就沒有沼氣池和堆肥。和雁門口和南張街莊稼的長勢沒法比,跟農學院的試驗田就更加天差地別。

    各工廠先後建成,工人們正在為鎮公所這些地方做最後的工作。很多雇工都回家參加村子裡的建設。不過新民鎮,長長的街道只有三分之一有房子。剩下的都還空著。

    冬耕已經完了。村裡的農戶在村長的組織下修整道路,修建公共廁所和沼氣池。

    隨著局勢的穩定,已經稱為縣長的陳中孚從白馬直接翻山路過來到了農學院,被農學院的「豪華」嚇了一跳。張春帶著陳中孚在農學院各學科的學術廳裡轉了一圈。大多在演講論文。學生們安靜認真,完全沒有被戰亂打擾的跡象。

    陳中孚有些震驚,雖然知道張春將蒙學堂改成了農學院,但是沒想到發展成了這個程度。連洋人教師都有,實驗室裡各種儀器琳琅滿目,根本不是陳中孚這個傳統舉人能夠理解的。

    張春拒絕了陳中孚想要張春出任副縣長一職的建議,他說當農學院的院長就足夠了,請陳中孚幫忙到都督府備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