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六十章 新鎮 文 / 郁榕

    要說這個時代,人的耐受能力是後世不能比的。

    拖船埠軍營,一些剛剛參加訓練的新兵常常在訓練過程中暈倒,送到衛生隊急救。但是無論是從雲嶺下來的,還是普通農家子弟,沒有一個退出。他們只是在吃飯時拚命吃肉,吃飽飯。有些人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突然吃這麼多肉腸胃受不了而生病,但是他們還是撐了下來。

    顧明和周榮也許覺得這沒什麼,當兵扛槍,這是必然的事情。張天他們更加是把這當成了理所當然。

    只有張春知道這是多麼可貴,也是多麼可悲。

    張春所能做的時能是給他們好的給養,好的教育和榮譽。

    「我們是軍人,是老百姓的軍人,我們為保家衛國而戰。」七百多人,比以前的守備隊多了一倍。他們懷抱著槍支,挺胸吼出誓言的時候,那種自豪和不再畏懼的眼神,讓張春都有些感動。

    陳中孚也許是為了感謝張春以縣主薄的名義為他爭得了地位和面子,給了張春一個京山守備營的編制和任命狀。以前京山是歸屬於安陸府曹武守備營。現在京山自治,不管是不是名正言順,成立京山守備營也是理所當然。

    只是京山守備營管不了曹武以北。就連縣城,陳中孚也在組建警察大隊,不會讓張春去碰。

    營長的任命狀是空白的,所以張春直接填了顧明,讓周榮為參謀。下設三個戰鬥連,一個偵查連,一個醫療隊,由張明,張亮,趙定剛、張天任連長,也就是原來的隊官。新兵全部打散和老戰士安排在各連。

    正規的一個營只有三個戰鬥連,四百五十人左右。不過醫療,通訊和輜重隊是不計算在內的。張春現在還沒有通信連、輜重隊。一次戰鬥的武器彈藥,都是自己攜帶。再多,就只能向發動民兵了。

    紫林軍營徐振鵬已經準備徵用,把兵科搬到紫林,單獨成立軍事學院。

    綠湖組建新民研究院,王自立夫婦已經出發前往綠湖,和王仁彬、劉光利一起規劃設計研究院的佈局,最關鍵的是沼氣發生站和發電廠的規模。因為劃定給研究院的範圍非常大,甚至包括礦山和鷹子崖林區。環境所、微生物所,林業所和新成立建築所的人已經先期進入林場,開展前期調查研究和設計實驗。

    特別是微生物所的那些人完全不知道讓他們前往綠湖是為了保護他們,反而為失去了農學院的研究條件,一切都要從頭來而抱怨不止。

    劉英並沒有在天門停留多久,這裡離漢口太近了,強敵環視。經過整編後的革命軍開往潛江,留下無政府狀態的天門縣。潛江守軍一觸即潰,不過這次沒有棄守潛江,李明毅留了下來,整個李家都留了下來,連同李明毅挾持的百民巷的父老。

    於是,百民巷各家族紛紛派人來接自己的家人,說革命軍為他們在潛江安排了居住地,並答應扶持開展自己的產業。

    消息慢慢傳過來,不僅讓張春再次感歎李明毅的毒辣。因為他安排給李家和百民巷的所謂產業,就是直接奪取當地富商的。這就造成了外地人和本地人的紛爭。李明毅不僅不平息,還有意挑起。迫使分居在各地的百民巷各家族和原來李家的小家族匯聚在一起,人口戶數很快就和本地人達成平衡。潛江是湖匪的重災區,人口數本來就不多。所以李明毅算是挑中一個好位置。

    李明毅在潛江征夠了兵,也開拔攻打監利。此時劉英已經拿下了江陵和公安,一時之間,聲勢浩大。

    張春在這些婦孺們離開時,按照很低的價格對他們的田產進行了收購。不過這些家族沒有要銀兩,而是要糧食。革命軍把糧食全部帶走了,百民巷和李家還好,當地富戶情況很慘,幾乎要斷頓了。潛江糧價飆升,所以就算張春是以低價購買了土地,但是糧食到了潛江卻能賣個好價錢,同時緩和李明毅故意製造的矛盾。百民巷大多都是官宦人家,聰明人不少,留在潛江主事的人正是鄧普。

    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去潛江,留下來的有三十多戶,這些人大多是已經衰落,沒有什麼外援的家庭。而兩百多佃戶也留了下來。大李家灣在郭華的主持下,開始進行土地分配。

    雲龍鎮,張春把這三十多戶有農田的人家召集起來,說衙門的賦役圖冊已經燒燬了,到縣城去問,也沒有了。所以需要重新勘測土地。已經走了的家庭的田畝現在歸張春,會按照張家的規矩給佃戶和雇農分配土地。因為這三十多戶人家的土地分散分佈,所以建議他們調換在一起,避免與佃戶們發生爭執。有幾戶人家擁有的土地還沒有現在張春分配給佃戶們的多,所以張春也答應補齊。

    這三十多戶的人家雖說有田,但是也沒多到什麼地方去,最多的家庭一百多畝。他們的家人回來後,多多少少有些家底,置辦農具,修建房屋的銀子還是能夠籌集到的。

    普通佃戶家中什麼也沒有,房屋和農具全部要張春提供。

    除了這些人,還有就是接收的兩百多戶拖船埠一代的佃戶。雖然有些主家已經回來了,可是他們能夠在這裡分配土地,自然不願意回去。

    所有的這些人,讓他們自己建造房屋,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所以,李家灣和綠源山的磚瓦廠重新升起了濃煙,隨著雁門口到新民鎮的道路修通,雁門口的水泥,仙女的鋼材也用牛車拉了過來。那裡大規模的生產不行,小型的生產能力已經具備了。

    居民區建在學校的後面,統一的排水系統與下水道相連。水塔建在垃圾處理場的上游,用的是南河水。水泵是兵器局專門為水塔製造的。處理廠的沼氣發生站和發電裝置還在運行,供應衛生所和水塔夠了。其它地方不行,要等到城市系統逐漸完善後,發電量才能逐漸恢復。

    居民區的這些房子張春也不是白送,郭華和曾思敏核算了成本價,富戶們直接拿銀兩買,佃戶們折算成糧食逐年償還。

    除了居民區,新民鎮重新修建了警察局、鎮公所、財稅所,工商所。

    以前的衙門被放棄了,自治董事會的房屋也全部拆除,恢復成綠地,和處理廠綠地連在一起。郭華她們到時候全部在鎮公所辦公。

    以前的巡警隊,變成了警察學校。黃元平總算為巡警挽回了形象,在居民心中,警察和守備隊的士兵一樣,都是英雄。只是這些警察經常和他們在一起,更加和顏悅色而已。

    黃元平已經說了,今後的警察學校只從小學堂招收學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上新民農學院的中學,現在新民,雁門口,再加上白馬三個鄉鎮。警察學校再差,總不會沒有學生。

    利民成衣廠以前的面積就夠大,只是裡面的設備太落後,而且也有棉紡和印染車間。與前李村紡織廠重複。

    所以把前李村的紡織廠也搬到了新民鎮。將棉紡、印染、成衣分開建設。利民成衣廠專門進行成衣生產。

    兩個廠子的女工們也到前李村進行集中培訓,熟悉新的工藝流程。前李村的紡織廠改成完完全全的軍用被服廠,她們的生產工藝和設備與洋人完全不同,更加符合中國的傳統。

    其中防刺背心就是利用經過處理的紗線經過複雜的紡織工藝「編織」而成。多層結構,每一層絲線都不同,其中一層是拉細的銅絲和絲線纏繞在一起的。

    這種背心在仙女剿匪中救了很多士兵的性命。

    現在守備隊士兵穿的軍裝,也是類似工藝紡織而成。紡織廠和化工所聯合,處理棉線已經有了一定的程序。不同效果的棉線有好幾種。防水,保暖,透氣等特性的紡織工藝已經很成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