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30章 醫院與學院 文 / 郁榕

    「這座醫院叫利濟醫院怎麼樣?」

    醫院蓋在南河橋的十字街上,這裡地勢最高,南街一邊接學堂,一邊接南張村。東街是東西走向的商業街。

    醫院位於南街的西側,很大的一個院子,院子門口有一個鐵皮門牌:「南張南街二號」。前面有一個很大的廣場,栽了一些楊柳。長勢還好。地面上似乎要要種花種草的。兩個老頭在裡面侍弄。

    醫院分為住院部,門診部,職工樓三個部分。都是三層白色建築,住院部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正在粉刷,不大。不過門診樓很大。和雲龍鎮的小學樓差不多大小。

    「這個需要寫信知會葆善公,以我的資歷,不夠單獨設分院。不過諸位先生年紀已大,學堂和醫院處境艱難。」顧文寬臉上露出一絲憂鬱之色。

    利濟醫學堂位於浙江瑞安市,創建於光緒十一年,是陳虯、陳介石、陳葆善、何迪啟等為推行改良維新主張所辦的新式中醫學堂。辦學已經十八、九年。雖然培養了很多優秀的中醫醫生,不過一直賠著錢,到現在已經是舉步維艱了。只剩下陳葆善老先生一個人撐著。

    張春是知道這段歷史的,提議將醫院取名為利濟醫院,未免沒有想要借勢吸引人才的想法。

    「那就煩請顧先生了。」

    麗質和柳慧一進醫院就跑去找張秀玩去了。柳慧來醫院檢查了兩次,但是他的視神經已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病變,所以衛生院也無能為力。不過在麗質的半強迫下,柳慧倒是在醫院交了不少朋友。張秀雖然經常在調查組,但是她主要的工作還是負責衛生院的工作,外出不是特別任務,就多半都與醫藥植物有關。

    「這個醫院是原來醫館改建的,醫館有十一年的經驗了,最早是蒙學堂的袁先生創建的。不過後來她主要擔任了蒙學的工作。現在的負責人是張秀,她對醫藥植物的調查做了很多年的工作,長於組織管理。醫院門診分為四個大科。內科目前主要使用中醫辯證施治。外科靠西醫近一點,主要是外傷,能夠做一些手術,這方面得益於德國朱利安牧師,他陸陸續續教了我們學生兩年的解剖和西醫理論。小兒科沿用的中醫理論,這方面中醫有一定優勢。婦產科,是為了保證婦女健康和生育安全設立的,能夠做一些手術。」

    顧文寬靜靜地聽張春介紹,門診部的人還是挺多的。醫院的醫生男女都有,每個科室門口都有牌子,樓下有三個大科室。不過也分了一些小科室。所有的人都穿著白大褂。有一些十三四歲的孩子匆匆走過,帶著白色的護士帽,不過衣服上有些寫著「學」字,有些寫著「護」字。手裡拿著的很多都是玻璃器具,有些連顧文寬都沒見過。

    藥房還是以中藥為主,西藥也不少,還有一些分不出中西藥,是注射還是口服的藥品。藥房傍邊有注射室,是專門的護士負責注射。

    二樓是婦產科和手術室。還有一些空房間還沒有粉刷的樣子。

    三樓更加像一個學校,圖書資料室、學術廳、製藥室,實驗室。其中實驗室分成很多間,有一些奇怪的編號。裡面都是一個醫生帶著幾個孩子在裡面。

    張秀和麗質就是從一個實驗室走出來迎接的。

    顧文寬三十多歲,沒有結婚,見到大方的張秀,臉上總算有了一些動靜,他臉紅了。

    不過這個男人太沉悶了。

    「這裡我們準備萃取金銀花液,現在是夏天,對小孩子清熱毒,預防傷寒很好用。大人也能用,效果差一點。」

    「你們用酒精提純?」顧文寬聞到了濃濃的酒精味,要知道酒精很貴,她們這不是暴殄天物?

    「是啊,酒精可以回收的,這套設備可是農學院花了很長時間才弄成的。加上蔗糖,小孩子愛喝。外面來的小孩子營養很差,所以加了糖,效果特別好。」顧文寬其實挺英俊的,張秀今天的話語多了不少。

    「糖也精煉了?我看沒有顏色。」

    「是啊。怎麼啦?」張秀一副很奇怪的樣子。

    麗質哧哧笑了:「秀姐,外面酒精和糖都很貴,你還精練了。酒精廠裡的酒精可賺了不少銀子。只有你們不知道愛惜。」

    張春笑著解釋道:「這裡的很多東西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所以和外面的成本不一樣。」

    顧文寬點頭表示知道了。他的注意力被桌子上的記錄本吸引住了。

    「金銀花、黃苓、連翹,你們也做成口服液?」

    「是啊,這種口服液對傷寒效果很好。這個配伍有問題嗎?連翹去上焦諸熱,黃苓益衛固表,金銀花清熱解毒。加上糖,精煉後效果很好。煎劑也行,效果差點。」張秀一副理所讓然的樣子。

    張春呵呵笑:「顧先生,別理她們,別人是書獃子,她們是藥呆子。」

    顧文寬歎了口氣:「利濟醫院經營了幾十年,虧損上千金,你們這樣恐怕經營不下去。」

    張秀不屑地說:「怎麼會,你看我這裡的藥都很便宜,不值幾個錢,但是效果很好啊,什麼病你都用人參什麼的,虧了你該。至於我這裡的儀器設備,我們自己設計,自己造的。嘻嘻。」

    麗質笑:「自己造不要錢啊,春哥哥替你們付的,半個學院圍著你轉呢。學院每年要吃多少銀子。」

    張春打斷了麗質的吐槽,笑著說:「醫院就這樣了,以後顧先生就是院長,秀姐姐協助。這個十年間有了十多個有經驗的醫生,二十多個研究人員,十多個護士,學生少了點。學院今年沒有增加多少學生,明年上來的也不多,分到醫院的可能很少。就麻煩兩位了。具體情況,住宿安排秀姐姐你看著辦。」

    顧文寬還沒有從自己的思緒中走出來,看著桌子上單子說:「要是讓先生們看到這些就好了。」

    張春也不理他,和麗質柳慧下樓。

    南街的人不算多,醫院的人算是最多的了,大部分都是從外面乘船過來的。東街,現在已經熙熙攘攘,很多山民都是雁門口來的,見到張春都叫張先生好。還有很大一部分山民是從石女山北部和雲嶺來的。甚至有人用背簍背著豬過來。背著弓箭,挑著獵物的獵人更加多。

    東街南邊是各商家的商舖,北邊靠河是一溜小攤點。

    過了橋,還能看見沿著南河來往的人。進學院的路上有一個簡易的大門,兩個教導隊的隊員站崗。背上背的已經是半自動步槍了。栗木做的槍身和槍托很漂亮,槍管黝黑發亮。扳機彈夾也很精緻。子彈口徑應該個後世差不多,也是十發彈夾。光這個紫銅就花了不少錢。

    徐振鵬顯然打馬虎眼了,他只說老兵都裝配齊了。(http://.)。顯然是把教導隊的兵也算是老兵。

    走進學堂,就看見路邊的水稻地裡幾乎過一段就有一個木牌,上面寫著品種名稱和特點。有些植株上還用小布條做了記號。有些學生在稻田里除草和觀察。星星點點,三五成群。

    農學堂學農業的孩子佔了大半,畢竟他們都是農民的孩子。

    從這裡可以看到河邊巨大的墳堆和兩株兩人也抱不過來的楓楊。

    通向農學堂的路修得筆直。

    護城河邊都栽了柳樹。教導隊的訓練場開放著。不過只有一個班的隊員在訓練。教導隊的宿舍和教學樓合為一體,兩層建築。還有一個三層的崗樓。上面一個哨兵在放哨。

    從南門進去,上了十多個台階,眼前就是農學堂的建築群。

    徐振鵬再次「徇私」,這傢伙藉著修建污水處理廠和新學堂的機會,把農學堂了建設了一遍。也難怪銀子花得那麼快。

    三層教學樓,三層實驗樓,三層教職樓,直接把學院的地盤佔了三分之一。學堂裡有電,但是這麼大的建築,只有三百多人,他也不怕瘆的慌。

    整個建築群的污水排到了北門的兩個大沼氣池裡面,沼氣發電站和供暖設施都在那裡。

    張春突然想起來,徐振鵬這傢伙是造船的,難怪這裡的環境這麼怪異和熟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