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農業中華

正文 第11章 紅房子 文 / 郁榕

    也許是產量普遍很低的緣故,朝廷的稅賦並不高,加上田冊上的面積比實際土地面積要小得多,張春繳納稅賦很輕鬆就完成了。只不過張春與張揚氏不同,張春沒有將剩下的糧食換成銀子享受,而是用來改善張家嶺大人小孩的生活。

    這讓張揚氏非常羨慕。令張揚氏吃驚的是女婿家的這些小伙子們的幹勁。他們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一刻也不停息。除了幹活,每天早晨一大幫小傢伙們還圍繞著土圍子跑步。現在,這些小伙子們又開始用燒製的青磚砌圍牆。本來只是土不拉幾的土圍子,現在弄得像縣城的城牆一樣高了。除了城門洞小點,沒有厚重的城門以外,城牆垛、設計孔一應俱全。

    張揚氏只能哀歎自己這邊人太少了。保住土地都是靠這些精力過剩的小伙子小媳婦們。

    張家大院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女子不讓鬚眉。這些女子是幹活的,力氣一點都不小。張揚氏去了幾次張家大院後才知道,張家大院是真的吃三餐,三餐管飽。而整個雲龍河兩岸,就算是富貴人家,一天也只是兩餐。只有少數的老爺太太吃一點夜宵。

    張家大院的人比老爺太太還吃得好。張家大院吃飯用的一排長長的大桌子,所有的人包括張春和麗質,還有女先生袁芳都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飯,自己拿碗打飯添菜。幾個巨大陶盆裡的菜油水夠足。一百多號人,大人小孩子一堆,居然忙而不亂。

    土圍子裡很乾淨,剩飯剩菜全部挑到南門外的養豬場。

    公共廁所每天都有人挑水沖洗,沒有多少臭味。

    臭的地方也有,南門外的大糞坑是有些臭,因為所有的污水和糞便,包括牛糞豬糞都在這裡了。但是這裡臭是臭,可是看著一堆堆正在發酵的農家肥。讓張揚氏眼熱不已。

    養豬場的豬有十多頭了,張春的理想是讓大家保證每天都有肉吃,十多頭肯定不夠,所以養豬場修得很大,預備了增加存欄數的空間。

    水稻豐收後,除了交稅,張春一點糧食都沒買,但是牛頭山旱地裡的大豆和棉花除了自己用以外,還換了兩頭水牛和一些銀子。銀子不多,勉強夠孩子們的筆墨紙張。至於穿的衣服,這個時代的女人不會紡線織布,不會做針線,那就不算是女人了。這樣,張家嶺的水牛就有六頭之多。並且有兩頭母牛有了小牛崽子。

    西門的水池現在連成了一片,有些像護城河。原本在西邊的土窯拆掉了。一方面是西邊在挖土燒磚,會繼續破壞不多的水稻地。再加上兩位大師傅似乎對燒瓷器有些心得,直接在東邊靠近南門附近新建了一個窯口,現在能燒灰瓷。這直接導致土圍子裡的碗盤換代。

    張鳳蘭每過一個月都派騾馬隊來馱一次瓷器。這些瓷器比陶器稍微貴一點,不算是高檔貨,所以老百姓都用得起,窯口也直接成了張春最大的經濟來源。不過張春仍然限制瓷器的產量,他不喜歡把牛頭山挖得亂七八糟。做瓷器可以,往高端做吧。

    窯口改建後,燒出來的不在是青磚,而是紅磚。比青磚小一些,但是硬度強多了。張揚氏今年也算是個豐收年,家裡人口少,又用了女婿的免費勞動力。所以今年農田里收穫的銀子比女婿多多了。

    為了盡快給家裡的女人們找男人,也看著女婿這邊紅火的樣子眼紅,直接掏銀子買窯口的紅磚改建金雞嶺上的房子。

    所以最先住上紅磚瓦房的是張春的這個岳母。

    建房子依舊是女婿的免費勞動力,張春說了,買紅磚掏了銀子,建房子算是幫忙的。因為窯口的兩位師傅是要給兩分紅利的,不好不收銀子。

    金雞嶺上的紅磚瓦房建好後,漂亮得像宮殿,再看山下土圍子裡的青磚木頭結構的房子。張揚氏心裡舒服多了。張揚氏很得意請媒婆來山上參觀。一個冬天,金雞嶺上的女人們都有了男人。人口翻上了一番。張揚氏樂得跑到張家大院抱著麗質一頓**。喜事總是成雙的。這個冬天,張揚氏懷上了孩子,然後就很不義氣地在麗質面前消失了。

    立冬後,雨雪明顯比往年要少。

    張春開始修繕牛頭山的水渠。這是早年張家修建的,直接引用南河水。因為完全在自己家的地盤,所以維護得還算好。修繕後的水渠水量比以前大了一倍。西牆和東牆的池塘清除淤泥,再次加深。挖開了東西池塘,才知道原來土圍子剛好建立在隱伏在地下的牛頭山的暗脈上面。東西池塘挖了兩米多就到了青石岩層。一層一層的青石規整得很。

    張春乾脆讓在東西池塘開鑿青石,除了砌池塘的坡岸,直接把土圍子裡的「街道」鋪了一遍。直到第一場雪飄落下來。才放水把池塘灌滿,經過北門的稻田水溝,流入北廣湖。這讓土圍子保持了青色的色調。

    張春沒有先建房子,燒製紅磚在金雞嶺張家的房子建好後就停了下來。道理很簡單。燒磚全部用的木材,牛頭山的樹木砍了不少了。張春不想再多砍了。牛頭山的樹木支撐燒少量的瓷器還是可以的,大規模地燒磚肯定不行。

    不過城牆修建完成,讓張家的安全有了保證,張春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東西城牆外,護城河的內側全部開成了菜地,種了很多蘿蔔和白菜。這保證了孩子們的小餐桌上有菜吃。

    張春開始籌備張家嶺的一次集體婚禮。因為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張家嶺的男人和女人們都相互看中了對象,有些懷上了孩子的都找到自己的男人,沒辦法,這些女人其實就是因為有幾分姿色而遭受的磨難。連張秀清也相中了一個四十多歲,帶著一個小孩子的**。他們準備結束集體生活。

    張春已經決定把整個土圍子裡辦成一個義學,所以結了婚的人都要搬出土圍子。張秀清在南河邊上找了一個山坡,要把這二十多戶人家集中在一起,這樣安全性也有保障。新建的村子叫做南張村。

    張春給每戶分了二十畝土地。每戶除了宅基地,又給了兩畝菜地。不過因為他們沒有半點資產和生產物資,需要張春來配給。所以和張春簽了一個合約,三年之內,田租收八成,所有的田賦、生活必需品以及糧食、農具、耕牛都由張春出。三年之後,張春就不負責這些了,不過只收五成的租子,修建的房子也歸他們。五年之後,只收三成的租子。不過各家不管是農田還是宅基地,菜地的土地的所有權都會張春,各家只有耕種的權利,不能轉讓和出售,也不准隨意變更權屬關係。如果人口和勞力增加,可以向張春申請,重新分配土地,不過怎麼重新分配沒有說。

    這二十多戶也沒有問,因為他們現在對擁有自己能夠支配的土地已經非常滿足了,他們也相信張春會為他們考慮。這是一種盲目的信任,讓張春自己都有些哭笑不得。

    分出去了這五六十人,張家大院裡就剩下一幫女人和孩子,要耕種近三千畝土地,難度很大。好在經過幾個月的老吃好喝和鍛煉,不管是女人們,還是孩子們,都開始健壯起來。能夠比得上一般的壯勞力了。農忙過後,也還能勉強過得去。

    很快春節就來了。已經到漢口接手生意的張鳳蘭回到娘家時大吃一驚。(http://.)。不過一年時間,張家居然建起了一座小城,雖然城裡沒有什麼建築,但是這得花多少銀子啊。

    張春就笑:「沒花銀子,都是大夥兒自己下苦力幹出來的。」

    張鳳蘭笑罵道:「近四千畝的良田一年出多少銀子?你的銀子呢?你的糧食呢?」

    張春傻笑著不說話。這一年,張春依然很窮,家裡的銀子不到二十兩。要知道光張鳳蘭和朝廷給的銀子就有三百兩,張春從家裡搶出來的財產變賣後也有三千多兩。加上窯口賺的銀子,賣糧食的銀子,大大小小也不下一千兩。算起來真花了不少銀子。不過張春覺得花得值得。張家堡現在各種基礎都打得很牢固,特別是所有人的身體和精神面貌都煥然一新。這是張春最為得意的。

    張鳳蘭、張揚氏一家在臘月二十八的那天在張家堡提前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春節。張鳳蘭第一次和這麼多佃戶一起過節,這些人除了尊敬以外,沒有了過去的謙卑,待人處物不卑不亢,完全不像是下人,而是像平等的朋友。不過看得出來這些人對於這個大侄子真心的擁戴和愛護。這是張鳳蘭沒有想到的。

    張揚氏對於張家堡的氣氛羨慕極了,雖然她對自己的姐妹也很好,但是她們總有一種主人和奴僕之間的隔閡。

    看著張春背著麗質在眾人中間飛跑,和大人小孩滾在一起的樣子,張揚氏和鄭鳳蘭覺得,這大概就是這個孩子獨特的魅力所在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