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ま八章 心術 文 / 午後方晴
任誰聽到這個消息,都會感到驚訝。
另一邊,新皇帝登基,李員外夫婦擔心:「一朝一君一朝臣哪,會不會影響王巨?」
他們感覺趙曙對王巨不錯,一放就是知縣,這很不容易的,不然女婿那可能會立功?
實際真想錯了,那不是不錯,而是燙手的山芋,如果王巨不帶著大指頭過來,弄不好就會悲催的。
但趙曙也不能說對王巨多惡劣,他滾的是趙禎,不服氣的是趙禎,與王巨沒有關係。趙曙更不是一個傻子,若是真傻子,韓琦與歐陽修都不會掉進坑裡起不來了。
並且他思想激進,因此聽到王巨進京述職,艱難地吐出一個字,用。
這個字也許也起到效果,王巨被召到宮中,以韓琦地位很容易打聽到的,具體說了什麼,韓琦未打聽出來,只知道皇后似乎比較滿意,那就夠了這才堅定了興修鄭白渠的決心。本來是好事,但七嘴八舌的人太多,為了平衡,他又將王巨變成了勾當副使,多了一個副字,後果差之十萬八千里了。
否則還能挽回一下他在趙頊心中的印象。
但現在一個副字,王巨無形中加了許多掣肘,這是簡單的道理,趙頊看不出來嗎。成功功勞是大家的,失敗王巨一個人兜著了。
這才是趙頊立即將王巨的差官變成了提舉陝西營田使的原因。
除了這個用字外,還有那個探花,但遭到韓琦反對。沒有成功。因此王巨並沒有受到趙曙恩惠。
不過李員外夫婦哪裡知道這麼多?
他們認為是不錯。但新皇帝上台會怎麼想?不是女婿才能不夠,還是那個原因,年齡!
兩人在家中擔心了。
李萬元說道:「父親,母親,你們也別擔心,妹夫飛黃騰達的日子到來了。」
「胡說八道。」
「放心吧,小妹是傻人有傻福,以後指不准就做了宰相夫人。」
「什麼宰相夫人。能有一個知州夫人就不錯了。」
宋朝知州乃是二級官員,別看有路一級官員,什麼轉運使,刑獄使,發波使,營田使,安撫使,那都是承接的官職,並不是各州府的真正上司。
一個知州,在普通百姓眼中。已經是很大的官員了。
李萬元鬱悶了,真相他不敢說啊。就是敢說,又怎麼說啊,難道說這個新皇上很早就與妹夫認識,好得像哥們,另外還有一個尊貴的長公主與妹夫眉來眼去,那還不得將父母活活嚇死。
「萬元,你不要瞎說八道,去一趟涇陽,看一下你妹夫吧。」
「好來。」
李萬元雖然不能說出真相,略有些鬱悶,但心中還是很高興的。能攀上皇太子也未必就有榮華富貴,這個皇太子是半君,當上君才是君。
現在是君了,妹夫要發達了。
不過葛少華卻嚇了一大跳,連叫了好幾聲,然後仔細地回想:「怪不得,怪不得。」
王巨算是姿態好的,包括與程勘交談,態度一直很從容,但對那個趙家大郎,態度卻有點恭敬。人家是皇太子,能不恭敬嗎,換自己,恐怕說話也不利索了。
「子深,知道真相就行,這件事背後是我與陛下,幕前的可能是你,另外恐怕有一個內侍,或者是皇城司的可靠侍衛。」
「放心吧。」葛少華打起精神,難怪王巨說做好了,不用科舉,也能混一個官職做做。
然而葛少華走了,自己身邊總是缺了人手,王巨又說道:「這樣,你先回延州,據我所知,這屆延州雖然秋闈名額增加到了十二人,但卻沒有一個貢士。他們大約都回去了。你去找一找,首先必須是舉子,並且不是那種靠關係上來的舉子,略有些真才實學的,其次敢吃苦要機靈,嘴風嚴實的,另外家境不能太好,同時對以後科舉不抱有希望的,若願意,找兩人,到我身邊來做助手。」
王巨說了家境,不是富人家不好,因為呆在王巨身邊做事,有時候會吃苦的,就像朱俊放在王巨身邊學習,但讓他像葛少華這樣每天跑東跑西,朱歡恐怕也捨不得了。
王巨未解釋,葛少華也會意,說道:「那行,明天我就回延州,將這事兒辦好。對了,那個書稿我帶來了。」
「這個稿子,先放一放吧。」
王巨又看著弟弟,說道:「三弟,原本我打算讓你在我身邊再呆上一年,不過水利開始,我恐怕也沒有安份時光了,若是將你送到雎陽書院,太遠,我又不大放心。這樣吧,我明天找一找人,將你送到京兆府的府學,哪裡的學習環境比較好。」
「大哥,你不用擔心。」
「吃飯!」
第二天王巨就出去了。
實際它真是一個苦差事,包括楊蟠與侯可、程昉這段時間都吃了不少辛苦。
幾人下去繼續測量設計校正。
最後終於確實了一個草案,王巨派人將草案用快馬送向京城,同時還附帶著一個請求,請朝廷下詔,凡是涇水與涇水支流,兩岸邊除了崇山峻嶺外,各州縣官員務必趁著春天到來時,發動百姓於岸邊十步之內,遍載楊柳,下移載各種棘刺,同時禁令百姓不得砍伐。
這便是對涇水的保護。
其實這個原理宋朝人也早知道
了,也不是太複雜,就像華池水與馬嶺水,近的地方只相融了幾十里,一個水土保護得好,河流便清澈,一個水土惡化,河水不但渾濁,連人都不敢飲用,守著這條大河,卻到處找泉水。
有時百姓也自發地在維護著,比如吐蕃人對渭水等河流木材的保護,比如宋朝刻意在汴堤兩岸廣載柳樹。
但未必很管用。除非大片山陵歸牧還林。歸耕還林。否則一場暴雨從天空落下,還會有大量泥沙衝入河中。只能說保護一下,比不保護要好。
趙頊詔書也下來了,並且從內庫裡先行撥出一筆錢帛到了京兆府,提前購置物資,包括糧食,以及其他,甚至從中原也調了一批糧食過來。
工程終於動工。先行來的乃是兵士,先動工的就是渠道一帶,也就是侯可所選擇的第一個地點。
包括兩道引水渠,一道蓄沙池,以及那個讓王巨頭痛的燧洞。沒有選侯可的那座山,而是選擇了另一座山,石質比較硬,不過山厚度不大。
先是醯醋,刻意找來那些很酸的陳醋,往石頭上淋。淋完了,再置上石炭燒。燒紅了用冷水激,主要是打出石眼,最後才用火藥爆破。
工程慢得出奇,楊蟠卻第一次露出笑容:「有此物,鄭白渠可成也。」
工程慢就慢在石路,以及採石。
將這兩項速度提上去,那麼修鄭白渠就快了,越快成本越少,否則慢成本高,朝廷耐心也有限。所以王巨認為很慢,楊蟠卻很滿意。
現在只是打石眼,還沒有爆破,同時周邊各縣在組織勞力,一營營廂兵與保捷也在向鄭白渠靠擾,蔡挺派兵士同時押著那五千名戰俘向涇陽出發。
但主要還是軍士,保捷軍。
陝西有不少廂兵,但前線物資需求太大了,廂兵勞役沉重,能抽出來的並不多。不過保捷軍除了訓練,任務倒是不多,而且保捷軍不少。僅是長安的保捷軍就有十二營,周邊的保捷軍達到五十營左右。鄜延路的不相干,不過西北就是環慶路,西邊就是涇原路,涇原路又有二十幾營保捷,環慶路也有十幾營保捷。
遠處不行了,如長安東邊的商州河中府,渭州南邊的儀州,北邊的鎮戎軍,西邊的德順軍。但就近能調出的保捷軍最少有四十營。
這些兵士就是不參與修水利,國家還得發糧發佈發錢,說不定從前方稍稍後調,還能節約國家供糧成本。
其實這也恢復了宋太祖太宗的祖宗家法,那怕黃河缺堤了,不用災民,也要用兵士前去堵堤。
為什麼呢,一用災民,若是官吏不良,弄不好就能形成官逼民反的局面。
然而最後國家安定了,禁兵也懶散了,許多工程不是用兵,而是用無償的民役了。
其實這一條,王巨在那個札子同樣說過,它也是宋朝弊病之一,不是災民不能用,而是如何用,大災之年,國家反正在出糧出錢救濟賑災,為何不能將災民組織起來,將各州縣的一些工程,比如道路,城防,水利就勢修建?這些工程藉著災年修好了,那麼何必要養這麼多廂兵?
想裁兵,想精兵,廂兵也得要裁。
什麼義勇哪,那更是折騰人的,敢用他們上戰場嗎?不能上戰場,何必折騰百姓?
至於保甲更坑爹。
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保捷軍的成立,一是低成本,薪酬與廂兵彷彿,幾乎比禁兵少了一半。二是本土,保衛家園心切,平時能與家人團圓,因此收入少了一些,怨言不會太多。
但現在放在這個大工地上做工人,並且一做就是一年兩年三年,也會有怨言的,然而接下來的分地制度,又使他們動心了。
這裡將是整個關中是上等的良田,並且免稅賦,而且自己緡錢照發,一家人生活將會立即得到改善,這才幹戲十足。
…………
「二哥,這一回懂了吧?情況與情況不一樣。」
「原來是這樣,」李萬元十分失望。
「人不為己,天誅天滅。比如外父與朱員外吧,他們心都不錯,然而為什麼要私商?難道不知道私商會讓西夏人受益?西夏人強大一分,入侵的危害便增加一分,但為什麼外父與朱員外還這麼去做了?」
「這個……」
「或者說你們兩家家境不好嗎?比這些保捷軍家境更差嗎?你們兩家都如此了,況且這些保捷軍士們。其實說開了也不醜,只要不做得過份,實際能理解。關健的問題,是如何去誘導,引之正則正,引之邪則邪。」
「我明白了,心術。」
「什麼心術啊,說得怪難聽的,」王巨笑叱道,但它其實就是心說,心理學。然而在宋朝大家都道貌岸然了,都是君子,所以能做不能說……(……)